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5 10:07: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欣赏,并找一找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图画内容:把一只羊用一根2米长的绳子拴在树桩上吃草。

  2、谈话:同学们,羊能够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什么形状?羊能够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相信上完这一课,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圆的.面积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圆的面积;

  (2)了解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的面积。)

  二、实践导学

  (一)认识圆的面积

  1、什么叫圆的面积。

  2、小组讨论

  3、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半径;(2)直径;(3)周长。)

  (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指名分别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然后课件展示)

  2、谈话:我们能不能也象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一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3、小组讨论

  (三)操作探究

  1、转化圆形推导公式

  (1)、让学生拿出卡纸

  (1),观察卡纸

  (1)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2)、让学生拿出卡纸

  (2),观察卡纸

  (2)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3)、教师课件展示圆被平均分成16等份后转化的图形。

  (4)、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⑴、将圆通过剪拼,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

  ⑵、新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

  ⑶、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课件展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2πr÷2×r=πr2

  s=πr2

  三、练习巩固

  1、运用公式学习例

  学生试做,说根据,总结强调。

  2、完成基本练习(做一做)

  四、拓展提高

  1、解决“小羊吃草”问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3页例2;练一练第1~6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会了求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以及已知圆的半径求圆面积的基础上,来学习已知圆的。周长。求圆面积的应用题。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还可以,就是对应用题有一种害怕心理。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能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熟练运用公式求圆面积。

  教学难点

  求出需要的条件,即圆的半径。

  教学准备

  作业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件出示:

  求下列各题中圆的半径。

  C=6.28分米,r=?;(2)d=30厘米,r=?

  C=15.7分米,r=?;(4)d=18.84厘米,r=?

  、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r=2分米,S=?(2)d=6米,S=?

  r=10厘米,S=?(4)d=3分米,S=?

  只要求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计算公式(不求计算结果)

  二、学生活动:

  要求两人一小组,到室外找一个圆形物体的'平面,计算出它的面积。

  运用学生事先准备的工具(细绳、直尺等)

  三、交流

  小组把作业纸上交,交流心得

  姓名

  准备工具

  物体名称周长

  半径

  面积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6题。

  《作业本》p73。

  板书设计:

  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R=d÷2

  R=c÷π÷2

  S=πr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仿照教科书第94页上的图用木板制作教具,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纸片各一个;学生把教科书第187页上面的图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什么叫做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二、新课

  1、教学圆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教师依次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边演示(然后贴在黑板上)边说:“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面积,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由边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教师再出示圆,提问:这是一个圆,谁能联系前面这些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让大家讨论。最后教师归纳出: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联系前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怎样能计算圆的面积呢?使学生初步领会到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指名读题,让学生试着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解题过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教师要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与π相乘。最后小结一下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1、第1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有没有把圆的面积公式写成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书写格式对不对,写没写单位名称。订正时了解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除了注意学生在做第1题时易犯的错误外,还要检查学生有没有把第(2)小题的直径当半径直接计算的,订正时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3、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4、第4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与第3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直接计算。使学生明确要先算出半径,再计算。

  5、第5题,让学生读题,看着右面的示意图说一说题意,再让学生做,集体订正。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

  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

  学具:

  每小组(4人一组)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硬纸)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同学们,有一首歌中唱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新知识就好比我们的新朋友,旧知识就象我们的老朋友,在我们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去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吧!

  微机显示一个圆,再把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么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么表示?(πr)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什么?(圆的面积)出示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引入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直接度量圆面积(如图),观察后得出圆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面积(4r2)小,好象又比面积(3r2)大一些。

  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r2的3倍多一些。

  3个小正方形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通过度量是无法得出的。

  2、启发学生回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微机演示。问:你有什么启示吗?(先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再推导)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3、学生小组合作。

  (1)学生分别把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微机显示)提问:

  ①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②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③拼成的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区别?(32等份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会更接近长方形)也就是说: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④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C/2=π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

  ⑤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2)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多少?(1/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多少(4r),所以S=1/2·2πr/4r=πr2(见图二)。

  (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圆周长的多少?(πr),高等于圆半径的多少?(2r),所以S=1/2·πr·2r=πr2(见图三)。

  4、小结:无论我们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验证了原来猜想的正确。说明在求圆的面积时,都要知道半径。

  三、看书质疑、自学例3,注意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看图计算圆的面积。

  3、街心花坛中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

  (1)可测圆的半径,根据S=πr2求出面积。

  (2)可测圆的直径,根据S=π(d/2)2求出面积。

  (3)可测圆的周长,根据S=π·(c/2π)2求出面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S=π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相应;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范围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关于圆的面积你想了解什么?

  (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计算公式怎样推导?……)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8、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

  (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教学例1。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呢?(先要求出圆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吧!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出示第三题)

  3.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同学们真棒,解决完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敢不敢来挑战下面的问题?

  4.已知半圆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厘米,面积是30平方厘米,半圆的直径是多少?求阴影部分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哪些条件就可求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直径或是周长)

  知道半径:S=πr2

  知道直径:S=π(d÷2)2

  知道周长:S=π(C÷π÷2)2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回顾再现,也要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圆除了转化为长方形,还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 × 半径

  S = πr × r

  = π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二、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果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其他平面图形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材首先出示了估算图,再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化曲为直和极限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构建。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把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红岸公园为了减轻工人们的负担,在公园的草坪上安装了许多个自动喷水头,它喷射的距离为5米,喷水头转动一周是什么图形?

  (生回答:圆形)

  师: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呢?(课件演示喷射的过程)

  这个面积就是谁的面积?(圆的面积)

  (板书:定义: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同学们会求圆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知]

  (二)尝试估算、探究思考。

  师:这个圆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这个圆的面积。

  (课件出示16页图,将这个圆置于边长是10米×10米的正方形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先试着估算一下这个圆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师巡视。

  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米,圆的面积在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即50平方米;圆的面积;100平方米。

  2、利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先数出 四分之一个圆的面积约是20平方米,整个圆的面积约是80平方米。

  我们估计了半天,也没有得到精确的数值,那么,它一定有一个具体的计算方法,就像圆的周长= dπ 或2π r一样,我们继续往下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尝试解决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入探究作好辅垫]

  (三)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公式的吗?我们利用的就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方法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图形。那么,我们能否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类比迁移。为学生打开思路,找到了继续往下探究的方向,对由直线图形过度到曲线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

  2、探究公式

  (1)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拿出圆片,把它等分成8份,再分成16份,然后和组内成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思考:拼成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可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3)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例:师一边倾听一边课件演示拼的过程。

  (4)操作思考:

  学生接着剪拼32等分的圆形,边拼边观察和16等分的圆拼成的图形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拼的过程,再现等分16份的圆拼成的图形)

  (5)如果把圆等分为64份,128份……大家想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生: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6)观察思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接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哪部分相等。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一下。)

  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π 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

  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长×宽,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应怎样写?

  生:s=长×宽

  = π r×r= π r2

  师:π r2 中r2表示r×r即2个r相乘。

  师:我们终于找到了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拼剪,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1、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师巡视)(强调估算的作用)

  2.已知圆的直径0.2分米,求圆的面积。

  3.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闻名世界的声学奇迹,它是一道圆形围墙。圆的直径为65.2米,周长与面积分别是多少?

  4.有一圆形蓄水池。它的周长约是31.4米,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

  5.教材1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掌握圆的面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经过尝试,他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总结收获,激励结束(略)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小测验:

  1、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31.4米,这个喷水池的直径是()米,半径是()米。

  二、问题引入

  1、师:出示图片,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生:尝试说出一个数学问题。(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

  3、师:要想求出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需要先求出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1)

  三、探索新知

  (一)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1、我们一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分别把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长方形。

  (2)把圆128等分后,说明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长方形。

  3、在图形的拼凑与转化中,同时观察与思考以下问题。

  a、拼凑中,圆在转化成什么图形?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c、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一起回到,一边板书以下填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学生齐读公式

  S= πr2

  教师强调r2= r × r(表示2个r相乘)

  (三)应用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2、要求圆的面积,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计算。分组合作交流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小结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可直接代入计算。

  例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2、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应先求出什么?先求圆的面积。

  3、要求圆的面积,能直接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吗?不能,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分组合作,完成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与结果。

  4、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并小结本题的关键是先要求出圆的面积,是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四)知识应用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组合作解决,并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本题属于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2、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坛的面积,应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组合作交流完成本题。

  3、视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展示解答过程。说出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公式后,展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齐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圆的半径。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4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数学教材第11册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渗透极限、转化、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圆桌照片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老师家里就有这样一个圆桌,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圆桌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圆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圆桌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计算圆桌桌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质疑激趣。教师创设了“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探究

  1、复习转化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师:我们以平行四边形为例,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指名说、师投影演示)

  师:在推导过程中,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新图形面积公式,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呢?

  师:如果有的话,你打算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到底行不行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请看活动要求:

  1、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2、转化后图形的各部分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3、根据转化后图形面积公式试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让学生带着3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3、汇报展示

  预设:

  学生方法1:将圆等分成(8份、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上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另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就是圆面积的公式:∏r2。

  学生方法2: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梯形或三角形。

  学生方法3:用圆的一部分推出面积公式。(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面积×份数)

  板书:学生汇报的思路,即转化后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的理解更清晰。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碰撞交流,研讨辩论。教师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如果有问题,让学生再重复一遍,让学生发现同学在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互相提问、质疑、解决问题。】

  4、课件演示,体验极限、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

  5、资料介绍,感受数学文化,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老师给你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算一算这个圆桌面的面积了吗?(出示圆桌的照片,并给出圆桌的半径是40厘米)

  生:一人板书,其他学生本上练习。集体订正。

  6、知识性小结:

  师: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半径。

  师: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

  生:圆的直径或圆的周长?

  师:怎么求?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四环节:总结提升,纳入认知。

  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又适时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不仅明确知道半径可以求圆的面积,知道圆的直径、周长也可以求圆的面积,进一步丰富学生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

  (三)解决问题:

  1、口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2、填写下表。

  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2厘米

  6厘米

  6。28厘米

  3、某公园里有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嬉水池,正中间有一个人工喷泉,设计要求喷出的水不能落到水池以外。这个喷泉的喷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圆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联系圆的面积=×r=×r

  =πr×r=πr2

  公式S=π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7~68页《圆的面积》例1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其公式正确、灵活的计算。

  2、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迁移、分析、合作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配置的学具袋里的学具、彩笔、一把剪刀,圆形的纸片和若干材料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想一想它吃最大的范围应该有多大呢?是什么形状?

  2、现在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圆的面积

  a、什么是圆的面积呢?

  b、出示一个圆片:圆的面积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你想说什么?

  c、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半径、直径、周长)

  出示结语: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引导转化)

  2、生生互动,推导公式

  圆可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呢?小组可以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试试看!

  1)、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汇报。

  a、让学生拿出卡纸(1),观察卡纸(1)上的圆被分成多少等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b、让学生拿出卡纸(2),观察卡纸(2)上的圆被分成多少等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的边变得更直呢?再剪几份,你是说把它分得更多份些,是吗?(可以把它分得更多份些)

  c、请拿出手中的圆片试着折一折,展开来,看看你折成了几等份?如果再折下去可以吗?现在就把你们折的这几种方案。(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

  d、观察这三种分法,比较一下,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拼出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e、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动手实践:沿着半径把圆切开,巧妙地把圆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摆一摆,边观察、边讨论、边推导,看哪组表现最好。展现以下问题:

  ①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②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③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

  ④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2)、小组讨论后,并演示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3)、揭示字母公式() 。

  小结:可见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径)

  3、运用公式学习例1。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方法。

  2、完成基本练习(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好转化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0

  课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分析:

  当前,“数学新课程实施应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课堂教学中学经验的获得是学生数学素质养成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标准(20xx版)》的作者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透步积累的。“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例3更是提供了一次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圆的面积研究,以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作为情境自然引入;光盘、环岛、古建筑中的“外方内圆” “外圆内方”、土楼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三分线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也能更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教学对象分析:

  该节课内容是专门针对正迈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展开的,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了解到,处于该阶段的很多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教学难度不是很大,如果在课堂上能够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定能有所收获。

  1、学生的知识基础

  该教学内容是学会计算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该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辨别圆形、计算圆的周长,指导圆的半径、直径怎么表示,也明白“π”的含义以及其数值。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年,也是他们在小学校园呆的最后一年,相比于其他低年级的小学生们,他们不仅在年龄上有所增长,而且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也较全面,同时也更加地深入。

  2、对学习该内容的困惑与迷思

  学生会对“π”的来源以及它的数值具体含义了解不是很清楚,还有存在对“圆”面积公式的疑惑,它是怎样从长方形的角度推向圆的形状的。部分学生存在逻辑感不强,对推导的过程不能做到知根知底,举一反三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教学的认知目标、教学方法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目标。

  1、教学的认知目标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教学方法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圆规、教学模具、纸张、作业本、尺子、剪刀

  教学的基本思路(或流程)

  教学过程:

  一、从旧知到新知,引入新课

  根据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实例,开展新课堂。

  1、课前回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在一道题目中,已经知道圆的半径r的数值,怎样计算圆的周长C?

  (2)在一道题目中,已经知道半圆的直径R或者四分之一圆的半径r,应该怎样计算这些圆的周长C?

  2、明确圆的面积的相关定义:

  学习过程1:老师可以拿出课前准备的纸张,用圆规在纸面上画2个大小不一的平面圆,并拿出剪刀进行相应的裁剪。老师:这是两个一样的圆吗?他们一样大吗?

  学生:不一样大,一个大、一个小。

  老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A:用眼睛看,它们明显不一样大小。

  学生B: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较,哪个大就说明哪个是大圆,哪个是小圆。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凭借着肉眼来辨别这些东西的大小,那么在数学上我们是怎样判别他们的呢?这时我们伟大的数学家们就引入了一个“圆的面积”的概念,通过计算他们的面积大小来确定其大小。

  学习过程2:理清“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之间的区别

  老师要用标准的圆形教具,动手指出圆周长和圆面积之间的区别。理清之后,归纳两者之间定义的不同,即圆的周长是指构成圆一周的密闭曲线的长度,而圆的面积是指某个圆占平面的大小。

  二、巧用游戏化形式,辅助学生理解

  学习过程1:老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问题:一个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半径r为4厘米的圆形,怎么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圆面积的大小进行猜想,在讨论后,老师展示结果。在此过程中(老师所呈现的PPT有猜想过程)得出,该圆面积比4个同边长的正方形比较要小,而比3个同边长的正方形要大。老师:可见,圆的面积的大小无法直接用正方形来衡量计算。

  学习过程2:老师带领学生们回忆其他几何平面图形面积(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的计算方法。老师同步PPT的内容,唤起学生们的记忆,即我们在计算一个新的平面几何图形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分割、拼接、补全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图形,开展运算,也就是化难为易。

  三、教师引领,带领学生一起推导圆面积公式

  学习过程1:探索拼接成的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提出问题:拼接而成的长方形和圆之间的什么联系呢?鼓励同学们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思考完毕,可以邀请几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展示PPT相关内容)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学习过程2:寻求其他推导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4人为一学习小组):运用转化思想,来求圆的面积。讨论完毕后,小组成员可以派代表进行讲解,此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实战练习,提高解题效率

  自主完成课后习题,明天上课前小组组长要汇报作业情况。同时也不布置一些作业,如下:

  计算下列圆的面积和周长(1)已知某圆r=3cm,求S和C(2)已知r=5cm,求S和C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贯穿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探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体会“化曲为直”思想。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煤体课件,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p16中草坪喷水插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有多大。(板书:圆的面积)

  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估计圆面积大小

  师: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投影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②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3、根据圆里面的正方形来估计

  4、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计。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来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订正。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2、探索圆面积公式

  师: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注意板书)

  请大家来观察一下刚才拼成的哪个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呢?[等分为32份的更接近长方形。]

  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呢?[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

  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说,教师板书)

  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形的半径。而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圆形面积公式=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径。而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那么圆形面积=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用字母怎么表示圆面积公式呢?

  s=∏rr还可以写作s=∏r2

  师:这说明求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半径即可,那我只告诉你们圆的直径又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呢,请大家自己把这个公式写出来。教师板书。

  3、应用圆面积公式

  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6厘米d=0、8厘米r=1、5分米

  师:现在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四、拓展应用

  习题设计:

  1、填空: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

  (2)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求它的周长,列式(),求它的面积,列式()。

  (3)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2、判断:

  (1)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让孩子知道得数虽然相同,但计量单位不同,不能进行比较。]

  (2)一个圆形纽扣的半径是1.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列式:3.14x1.52=3.14x3=9.42平方厘米。()。[此题在计算1.52的时候把1.52看作1.5x2,而1.52=1.5x1.5]

  (3)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5)两个不一样大的圆,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实际应用: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

  (1)可测圆的半径,根据s=πr2求出面积。

  (2)可测圆的直径,根据s=π(d/2)2求出面积。

  (3)可测圆的周长,根据s=π·(c/2π)2求出面积。

  实践练习:

  圆形的物体生活中随处可见,公园的露天广场是个圆形,怎样才能计算广场的面积呢?[让学生讨论,你有哪些方案?并留给学生课后去实践。这样,使学生意犹未尽,感到课虽尽,但疑未了,为下一课已知周长求面积埋下伏笔。]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推导与计算相结合来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目标(课件)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弄清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四、学情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为草坪喷水为主线,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生活数学这一条主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教学过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自动喷水头浇灌草地得出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这一情境(课件),让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在思考“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启发猜想,明确方向————化曲为直,扫清障碍————实验探究,推导公式————展示成果,体验成功————首尾呼应,巩固新知五大步进行:

  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

  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中。我启发学生猜想(课件):“比较两个圆谁的面积大,你觉得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自然的会作出合理猜想。但对于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许能想到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至于如何转化,怎样化曲为直,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抓住这一有力契机,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小相等的圆分别沿半径剪开,先分成8等份、然后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后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线段(课件)。这一规律的发现,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彻底扫清了“转化”的障碍。这时我适时放手,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能不能将圆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试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我没有硬性规定让学生拼出什么图形,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圆形卡纸小组合作去剪,去拼摆,并鼓励学生拼摆出多种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进入第四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的,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然后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同时对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并结合板书。

  (课件)首先让学生明确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半径等于宽,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这是教学的关键,再此基础上进行推导(课件),得出圆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再让学生弄清圆周长的一半等于πr,从而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化简后用字母表示为S=πr2。

  第五步:首尾呼应,巩固新知

  在学生获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龙头最多能喷灌多大草坪呢”?求出它的面积。从而达到了对新知的巩固。

  四、分层训练,拓展思维

  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环节: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求下面各个圆的面积。(课件出示)

  (1)半径为3分米;

  (2)直径为10米。

  (3)周长为13厘米。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2、一张圆桌的桌面直径是1.5米,油漆师傅要在圆桌面的边上贴一圈铝合金,并在正面漆上油漆。请问,油漆师傅要买多长的铝合金,油漆的面积有多大?

  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3、王大伯想用31。4米长的铁丝在后院围一个菜园,要使面积大一些,该围成正方形好还是圆形好呢?你能当回小参谋吗?

  4、一块正方形草坪,边长10米.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的射程是5米。

  (1)这个龙头最多可喷灌多大面积的草坪?

  (2)喷灌后至少可剩下的面积有多大?

  六、评价和反思

  这节课紧紧抓住了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把一个圆通过分、剪、拼等过程,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的联系,这种从多角度思考的教学理念,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3

  学情分析:

  《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而苏教版则安排为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圆的表象认识。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圆的面积的关系,总结出圆面积计算方法。此时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复杂的。竞争意识增强,敬佩优秀同学;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加强预习,学会总结。认知也有所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初入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刚入六年级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目标归纳起来为: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转换思想】,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锻炼自己面对困难勇于克服,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2,圆面积的计算以及公式的推导

  案例描述:

  一、带入情境,引出问题

  1,出示课本中的草坪喷水插图,并提出问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2,并进一步提出这个圆的面积是指这个图形的哪个部分

  3,最后开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圆的面积}

  二、引入数学历史,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状。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像圆。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古代人还发现搬运圆的木头时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型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三、引入旧课,导入新课

  【引入】小学生们,前面我们学习过了正方形,长方形,甚至梯形面积等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动手把圆先切割再拼接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那么圆的面积不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嘛。那我们准备工具看一下怎么样才能将圆拼接成一个我们所了解的图形。

  1,课件展示:请看大屏幕,分成16份的圆,把它们可以拼接近似成平行四边形,分成32等份,也可以拼成近似为平行四边形,而64等份呢,竟然可以近似为长方形,那你可以发现什么?【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2,思考提问并总结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3,提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问题,提问总结s=πr2

  4,利用公式,导入数学历史的有关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周髀算经》上说"周三径一",把圆周率看成3,但是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时,发现"周三径一"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刘徽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如今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五万亿位小数了。

  四,熟记公式,并投入实践应用之中

  1,口答,根据半径计算出圆的面积

  R=1,R=2,R=3

  2,练一练

  r=8,s=;c=31,4,s=

  r=4,s=;d=16,s=

  3,那现在请大家回到本节课开始的时候,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

  4,第18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修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5,第18页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一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

  6,课下思考

  用一根长3米的绳子,把一只羊拴在树杆上,羊的活动范围是多少?

  五,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让我们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六,【作业】随堂练习课后作业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用转化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会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思路:直观引入,演示发现,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回忆圆的周长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出圆的面积概念。

  2、回忆学过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例举某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引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探究兴趣。

  二、点题提出目标

  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接成近似长方形的全过程。让学生不仅懂得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接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还了解到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没有变化。

  (2)学生分组尝试(或教师教具演示等)将圆转化长方形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在操作(或观察)发现拼接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

  (3)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小结:在一个圆里,圆的面积与半径有关系,知道了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2、教学例1题。

  (1)出示例题,学生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独立解决,集体评议。

  (2)尝试练习,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十四第3题等。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 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4-11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2篇)01-06

圆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07-02

《圆面积》教学设计05-06

《圆认识》教学设计03-06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4-24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4-11

《豆儿圆》教学设计11-16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01-12

多边形面积教学设计05-21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欣赏,并找一找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图画内容:把一只羊用一根2米长的绳子拴在树桩上吃草。

  2、谈话:同学们,羊能够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什么形状?羊能够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相信上完这一课,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圆的.面积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圆的面积;

  (2)了解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的面积。)

  二、实践导学

  (一)认识圆的面积

  1、什么叫圆的面积。

  2、小组讨论

  3、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半径;(2)直径;(3)周长。)

  (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指名分别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然后课件展示)

  2、谈话:我们能不能也象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一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3、小组讨论

  (三)操作探究

  1、转化圆形推导公式

  (1)、让学生拿出卡纸

  (1),观察卡纸

  (1)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2)、让学生拿出卡纸

  (2),观察卡纸

  (2)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3)、教师课件展示圆被平均分成16等份后转化的图形。

  (4)、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⑴、将圆通过剪拼,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

  ⑵、新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

  ⑶、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课件展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2πr÷2×r=πr2

  s=πr2

  三、练习巩固

  1、运用公式学习例

  学生试做,说根据,总结强调。

  2、完成基本练习(做一做)

  四、拓展提高

  1、解决“小羊吃草”问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3页例2;练一练第1~6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会了求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以及已知圆的半径求圆面积的基础上,来学习已知圆的。周长。求圆面积的应用题。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还可以,就是对应用题有一种害怕心理。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能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熟练运用公式求圆面积。

  教学难点

  求出需要的条件,即圆的半径。

  教学准备

  作业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件出示:

  求下列各题中圆的半径。

  C=6.28分米,r=?;(2)d=30厘米,r=?

  C=15.7分米,r=?;(4)d=18.84厘米,r=?

  、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r=2分米,S=?(2)d=6米,S=?

  r=10厘米,S=?(4)d=3分米,S=?

  只要求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计算公式(不求计算结果)

  二、学生活动:

  要求两人一小组,到室外找一个圆形物体的'平面,计算出它的面积。

  运用学生事先准备的工具(细绳、直尺等)

  三、交流

  小组把作业纸上交,交流心得

  姓名

  准备工具

  物体名称周长

  半径

  面积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6题。

  《作业本》p73。

  板书设计:

  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R=d÷2

  R=c÷π÷2

  S=πr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仿照教科书第94页上的图用木板制作教具,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纸片各一个;学生把教科书第187页上面的图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什么叫做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二、新课

  1、教学圆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教师依次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边演示(然后贴在黑板上)边说:“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面积,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由边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教师再出示圆,提问:这是一个圆,谁能联系前面这些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让大家讨论。最后教师归纳出: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联系前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怎样能计算圆的面积呢?使学生初步领会到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指名读题,让学生试着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解题过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教师要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与π相乘。最后小结一下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1、第1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有没有把圆的面积公式写成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书写格式对不对,写没写单位名称。订正时了解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除了注意学生在做第1题时易犯的错误外,还要检查学生有没有把第(2)小题的直径当半径直接计算的,订正时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3、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4、第4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与第3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直接计算。使学生明确要先算出半径,再计算。

  5、第5题,让学生读题,看着右面的示意图说一说题意,再让学生做,集体订正。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

  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

  学具:

  每小组(4人一组)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硬纸)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同学们,有一首歌中唱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新知识就好比我们的新朋友,旧知识就象我们的老朋友,在我们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去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吧!

  微机显示一个圆,再把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么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么表示?(πr)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什么?(圆的面积)出示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引入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直接度量圆面积(如图),观察后得出圆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面积(4r2)小,好象又比面积(3r2)大一些。

  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r2的3倍多一些。

  3个小正方形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通过度量是无法得出的。

  2、启发学生回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微机演示。问:你有什么启示吗?(先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再推导)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3、学生小组合作。

  (1)学生分别把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微机显示)提问:

  ①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②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③拼成的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区别?(32等份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会更接近长方形)也就是说: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④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C/2=π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

  ⑤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2)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多少?(1/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多少(4r),所以S=1/2·2πr/4r=πr2(见图二)。

  (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圆周长的多少?(πr),高等于圆半径的多少?(2r),所以S=1/2·πr·2r=πr2(见图三)。

  4、小结:无论我们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验证了原来猜想的正确。说明在求圆的面积时,都要知道半径。

  三、看书质疑、自学例3,注意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看图计算圆的面积。

  3、街心花坛中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

  (1)可测圆的半径,根据S=πr2求出面积。

  (2)可测圆的直径,根据S=π(d/2)2求出面积。

  (3)可测圆的周长,根据S=π·(c/2π)2求出面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S=π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相应;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范围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关于圆的面积你想了解什么?

  (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计算公式怎样推导?……)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8、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

  (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教学例1。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呢?(先要求出圆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吧!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出示第三题)

  3.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同学们真棒,解决完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敢不敢来挑战下面的问题?

  4.已知半圆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厘米,面积是30平方厘米,半圆的直径是多少?求阴影部分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哪些条件就可求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直径或是周长)

  知道半径:S=πr2

  知道直径:S=π(d÷2)2

  知道周长:S=π(C÷π÷2)2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回顾再现,也要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圆除了转化为长方形,还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 × 半径

  S = πr × r

  = π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二、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果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其他平面图形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材首先出示了估算图,再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化曲为直和极限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构建。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把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红岸公园为了减轻工人们的负担,在公园的草坪上安装了许多个自动喷水头,它喷射的距离为5米,喷水头转动一周是什么图形?

  (生回答:圆形)

  师: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呢?(课件演示喷射的过程)

  这个面积就是谁的面积?(圆的面积)

  (板书:定义: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同学们会求圆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知]

  (二)尝试估算、探究思考。

  师:这个圆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这个圆的面积。

  (课件出示16页图,将这个圆置于边长是10米×10米的正方形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先试着估算一下这个圆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师巡视。

  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米,圆的面积在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即50平方米;圆的面积;100平方米。

  2、利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先数出 四分之一个圆的面积约是20平方米,整个圆的面积约是80平方米。

  我们估计了半天,也没有得到精确的数值,那么,它一定有一个具体的计算方法,就像圆的周长= dπ 或2π r一样,我们继续往下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尝试解决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入探究作好辅垫]

  (三)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公式的吗?我们利用的就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方法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图形。那么,我们能否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类比迁移。为学生打开思路,找到了继续往下探究的方向,对由直线图形过度到曲线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

  2、探究公式

  (1)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拿出圆片,把它等分成8份,再分成16份,然后和组内成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思考:拼成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可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3)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例:师一边倾听一边课件演示拼的过程。

  (4)操作思考:

  学生接着剪拼32等分的圆形,边拼边观察和16等分的圆拼成的图形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拼的过程,再现等分16份的圆拼成的图形)

  (5)如果把圆等分为64份,128份……大家想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生: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6)观察思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接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哪部分相等。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一下。)

  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π 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

  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长×宽,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应怎样写?

  生:s=长×宽

  = π r×r= π r2

  师:π r2 中r2表示r×r即2个r相乘。

  师:我们终于找到了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拼剪,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1、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师巡视)(强调估算的作用)

  2.已知圆的直径0.2分米,求圆的面积。

  3.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闻名世界的声学奇迹,它是一道圆形围墙。圆的直径为65.2米,周长与面积分别是多少?

  4.有一圆形蓄水池。它的周长约是31.4米,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

  5.教材1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掌握圆的面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经过尝试,他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总结收获,激励结束(略)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小测验:

  1、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31.4米,这个喷水池的直径是()米,半径是()米。

  二、问题引入

  1、师:出示图片,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生:尝试说出一个数学问题。(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

  3、师:要想求出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需要先求出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1)

  三、探索新知

  (一)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1、我们一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分别把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长方形。

  (2)把圆128等分后,说明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长方形。

  3、在图形的拼凑与转化中,同时观察与思考以下问题。

  a、拼凑中,圆在转化成什么图形?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c、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一起回到,一边板书以下填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学生齐读公式

  S= πr2

  教师强调r2= r × r(表示2个r相乘)

  (三)应用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2、要求圆的面积,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计算。分组合作交流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小结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可直接代入计算。

  例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2、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应先求出什么?先求圆的面积。

  3、要求圆的面积,能直接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吗?不能,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分组合作,完成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与结果。

  4、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并小结本题的关键是先要求出圆的面积,是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四)知识应用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组合作解决,并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本题属于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2、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坛的面积,应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组合作交流完成本题。

  3、视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展示解答过程。说出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公式后,展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齐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圆的半径。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4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数学教材第11册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渗透极限、转化、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圆桌照片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老师家里就有这样一个圆桌,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圆桌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圆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圆桌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计算圆桌桌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质疑激趣。教师创设了“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探究

  1、复习转化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师:我们以平行四边形为例,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指名说、师投影演示)

  师:在推导过程中,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新图形面积公式,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呢?

  师:如果有的话,你打算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到底行不行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请看活动要求:

  1、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2、转化后图形的各部分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3、根据转化后图形面积公式试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让学生带着3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3、汇报展示

  预设:

  学生方法1:将圆等分成(8份、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上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另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就是圆面积的公式:∏r2。

  学生方法2: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梯形或三角形。

  学生方法3:用圆的一部分推出面积公式。(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面积×份数)

  板书:学生汇报的思路,即转化后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的理解更清晰。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碰撞交流,研讨辩论。教师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如果有问题,让学生再重复一遍,让学生发现同学在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互相提问、质疑、解决问题。】

  4、课件演示,体验极限、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

  5、资料介绍,感受数学文化,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老师给你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算一算这个圆桌面的面积了吗?(出示圆桌的照片,并给出圆桌的半径是40厘米)

  生:一人板书,其他学生本上练习。集体订正。

  6、知识性小结:

  师: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半径。

  师: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

  生:圆的直径或圆的周长?

  师:怎么求?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四环节:总结提升,纳入认知。

  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又适时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不仅明确知道半径可以求圆的面积,知道圆的直径、周长也可以求圆的面积,进一步丰富学生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

  (三)解决问题:

  1、口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2、填写下表。

  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2厘米

  6厘米

  6。28厘米

  3、某公园里有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嬉水池,正中间有一个人工喷泉,设计要求喷出的水不能落到水池以外。这个喷泉的喷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圆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联系圆的面积=×r=×r

  =πr×r=πr2

  公式S=π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7~68页《圆的面积》例1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其公式正确、灵活的计算。

  2、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迁移、分析、合作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配置的学具袋里的学具、彩笔、一把剪刀,圆形的纸片和若干材料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想一想它吃最大的范围应该有多大呢?是什么形状?

  2、现在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圆的面积

  a、什么是圆的面积呢?

  b、出示一个圆片:圆的面积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你想说什么?

  c、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半径、直径、周长)

  出示结语: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引导转化)

  2、生生互动,推导公式

  圆可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呢?小组可以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试试看!

  1)、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汇报。

  a、让学生拿出卡纸(1),观察卡纸(1)上的圆被分成多少等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b、让学生拿出卡纸(2),观察卡纸(2)上的圆被分成多少等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的边变得更直呢?再剪几份,你是说把它分得更多份些,是吗?(可以把它分得更多份些)

  c、请拿出手中的圆片试着折一折,展开来,看看你折成了几等份?如果再折下去可以吗?现在就把你们折的这几种方案。(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

  d、观察这三种分法,比较一下,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拼出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e、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动手实践:沿着半径把圆切开,巧妙地把圆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摆一摆,边观察、边讨论、边推导,看哪组表现最好。展现以下问题:

  ①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②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③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

  ④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2)、小组讨论后,并演示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3)、揭示字母公式() 。

  小结:可见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径)

  3、运用公式学习例1。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方法。

  2、完成基本练习(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好转化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0

  课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分析:

  当前,“数学新课程实施应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课堂教学中学经验的获得是学生数学素质养成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标准(20xx版)》的作者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透步积累的。“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例3更是提供了一次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圆的面积研究,以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作为情境自然引入;光盘、环岛、古建筑中的“外方内圆” “外圆内方”、土楼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三分线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也能更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教学对象分析:

  该节课内容是专门针对正迈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展开的,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了解到,处于该阶段的很多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教学难度不是很大,如果在课堂上能够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定能有所收获。

  1、学生的知识基础

  该教学内容是学会计算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该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辨别圆形、计算圆的周长,指导圆的半径、直径怎么表示,也明白“π”的含义以及其数值。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年,也是他们在小学校园呆的最后一年,相比于其他低年级的小学生们,他们不仅在年龄上有所增长,而且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也较全面,同时也更加地深入。

  2、对学习该内容的困惑与迷思

  学生会对“π”的来源以及它的数值具体含义了解不是很清楚,还有存在对“圆”面积公式的疑惑,它是怎样从长方形的角度推向圆的形状的。部分学生存在逻辑感不强,对推导的过程不能做到知根知底,举一反三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教学的认知目标、教学方法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目标。

  1、教学的认知目标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教学方法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圆规、教学模具、纸张、作业本、尺子、剪刀

  教学的基本思路(或流程)

  教学过程:

  一、从旧知到新知,引入新课

  根据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实例,开展新课堂。

  1、课前回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在一道题目中,已经知道圆的半径r的数值,怎样计算圆的周长C?

  (2)在一道题目中,已经知道半圆的直径R或者四分之一圆的半径r,应该怎样计算这些圆的周长C?

  2、明确圆的面积的相关定义:

  学习过程1:老师可以拿出课前准备的纸张,用圆规在纸面上画2个大小不一的平面圆,并拿出剪刀进行相应的裁剪。老师:这是两个一样的圆吗?他们一样大吗?

  学生:不一样大,一个大、一个小。

  老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A:用眼睛看,它们明显不一样大小。

  学生B: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较,哪个大就说明哪个是大圆,哪个是小圆。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凭借着肉眼来辨别这些东西的大小,那么在数学上我们是怎样判别他们的呢?这时我们伟大的数学家们就引入了一个“圆的面积”的概念,通过计算他们的面积大小来确定其大小。

  学习过程2:理清“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之间的区别

  老师要用标准的圆形教具,动手指出圆周长和圆面积之间的区别。理清之后,归纳两者之间定义的不同,即圆的周长是指构成圆一周的密闭曲线的长度,而圆的面积是指某个圆占平面的大小。

  二、巧用游戏化形式,辅助学生理解

  学习过程1:老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问题:一个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半径r为4厘米的圆形,怎么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圆面积的大小进行猜想,在讨论后,老师展示结果。在此过程中(老师所呈现的PPT有猜想过程)得出,该圆面积比4个同边长的正方形比较要小,而比3个同边长的正方形要大。老师:可见,圆的面积的大小无法直接用正方形来衡量计算。

  学习过程2:老师带领学生们回忆其他几何平面图形面积(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的计算方法。老师同步PPT的内容,唤起学生们的记忆,即我们在计算一个新的平面几何图形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分割、拼接、补全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图形,开展运算,也就是化难为易。

  三、教师引领,带领学生一起推导圆面积公式

  学习过程1:探索拼接成的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提出问题:拼接而成的长方形和圆之间的什么联系呢?鼓励同学们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思考完毕,可以邀请几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展示PPT相关内容)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学习过程2:寻求其他推导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4人为一学习小组):运用转化思想,来求圆的面积。讨论完毕后,小组成员可以派代表进行讲解,此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实战练习,提高解题效率

  自主完成课后习题,明天上课前小组组长要汇报作业情况。同时也不布置一些作业,如下:

  计算下列圆的面积和周长(1)已知某圆r=3cm,求S和C(2)已知r=5cm,求S和C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贯穿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探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体会“化曲为直”思想。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煤体课件,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p16中草坪喷水插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有多大。(板书:圆的面积)

  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估计圆面积大小

  师: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投影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②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3、根据圆里面的正方形来估计

  4、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计。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来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订正。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2、探索圆面积公式

  师: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注意板书)

  请大家来观察一下刚才拼成的哪个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呢?[等分为32份的更接近长方形。]

  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呢?[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

  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说,教师板书)

  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形的半径。而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圆形面积公式=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径。而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那么圆形面积=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用字母怎么表示圆面积公式呢?

  s=∏rr还可以写作s=∏r2

  师:这说明求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半径即可,那我只告诉你们圆的直径又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呢,请大家自己把这个公式写出来。教师板书。

  3、应用圆面积公式

  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6厘米d=0、8厘米r=1、5分米

  师:现在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四、拓展应用

  习题设计:

  1、填空: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

  (2)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求它的周长,列式(),求它的面积,列式()。

  (3)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2、判断:

  (1)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让孩子知道得数虽然相同,但计量单位不同,不能进行比较。]

  (2)一个圆形纽扣的半径是1.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列式:3.14x1.52=3.14x3=9.42平方厘米。()。[此题在计算1.52的时候把1.52看作1.5x2,而1.52=1.5x1.5]

  (3)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5)两个不一样大的圆,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实际应用: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

  (1)可测圆的半径,根据s=πr2求出面积。

  (2)可测圆的直径,根据s=π(d/2)2求出面积。

  (3)可测圆的周长,根据s=π·(c/2π)2求出面积。

  实践练习:

  圆形的物体生活中随处可见,公园的露天广场是个圆形,怎样才能计算广场的面积呢?[让学生讨论,你有哪些方案?并留给学生课后去实践。这样,使学生意犹未尽,感到课虽尽,但疑未了,为下一课已知周长求面积埋下伏笔。]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推导与计算相结合来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目标(课件)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弄清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四、学情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为草坪喷水为主线,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生活数学这一条主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教学过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自动喷水头浇灌草地得出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这一情境(课件),让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在思考“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启发猜想,明确方向————化曲为直,扫清障碍————实验探究,推导公式————展示成果,体验成功————首尾呼应,巩固新知五大步进行:

  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

  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中。我启发学生猜想(课件):“比较两个圆谁的面积大,你觉得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自然的会作出合理猜想。但对于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许能想到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至于如何转化,怎样化曲为直,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抓住这一有力契机,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小相等的圆分别沿半径剪开,先分成8等份、然后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后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线段(课件)。这一规律的发现,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彻底扫清了“转化”的障碍。这时我适时放手,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能不能将圆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试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我没有硬性规定让学生拼出什么图形,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圆形卡纸小组合作去剪,去拼摆,并鼓励学生拼摆出多种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进入第四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的,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然后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同时对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并结合板书。

  (课件)首先让学生明确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半径等于宽,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这是教学的关键,再此基础上进行推导(课件),得出圆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再让学生弄清圆周长的一半等于πr,从而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化简后用字母表示为S=πr2。

  第五步:首尾呼应,巩固新知

  在学生获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龙头最多能喷灌多大草坪呢”?求出它的面积。从而达到了对新知的巩固。

  四、分层训练,拓展思维

  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环节: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求下面各个圆的面积。(课件出示)

  (1)半径为3分米;

  (2)直径为10米。

  (3)周长为13厘米。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2、一张圆桌的桌面直径是1.5米,油漆师傅要在圆桌面的边上贴一圈铝合金,并在正面漆上油漆。请问,油漆师傅要买多长的铝合金,油漆的面积有多大?

  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3、王大伯想用31。4米长的铁丝在后院围一个菜园,要使面积大一些,该围成正方形好还是圆形好呢?你能当回小参谋吗?

  4、一块正方形草坪,边长10米.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的射程是5米。

  (1)这个龙头最多可喷灌多大面积的草坪?

  (2)喷灌后至少可剩下的面积有多大?

  六、评价和反思

  这节课紧紧抓住了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把一个圆通过分、剪、拼等过程,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的联系,这种从多角度思考的教学理念,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3

  学情分析:

  《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而苏教版则安排为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圆的表象认识。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圆的面积的关系,总结出圆面积计算方法。此时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复杂的。竞争意识增强,敬佩优秀同学;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加强预习,学会总结。认知也有所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初入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刚入六年级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目标归纳起来为: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转换思想】,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锻炼自己面对困难勇于克服,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2,圆面积的计算以及公式的推导

  案例描述:

  一、带入情境,引出问题

  1,出示课本中的草坪喷水插图,并提出问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2,并进一步提出这个圆的面积是指这个图形的哪个部分

  3,最后开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圆的面积}

  二、引入数学历史,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状。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像圆。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古代人还发现搬运圆的木头时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型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三、引入旧课,导入新课

  【引入】小学生们,前面我们学习过了正方形,长方形,甚至梯形面积等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动手把圆先切割再拼接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那么圆的面积不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嘛。那我们准备工具看一下怎么样才能将圆拼接成一个我们所了解的图形。

  1,课件展示:请看大屏幕,分成16份的圆,把它们可以拼接近似成平行四边形,分成32等份,也可以拼成近似为平行四边形,而64等份呢,竟然可以近似为长方形,那你可以发现什么?【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2,思考提问并总结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3,提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问题,提问总结s=πr2

  4,利用公式,导入数学历史的有关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周髀算经》上说"周三径一",把圆周率看成3,但是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时,发现"周三径一"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刘徽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如今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五万亿位小数了。

  四,熟记公式,并投入实践应用之中

  1,口答,根据半径计算出圆的面积

  R=1,R=2,R=3

  2,练一练

  r=8,s=;c=31,4,s=

  r=4,s=;d=16,s=

  3,那现在请大家回到本节课开始的时候,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

  4,第18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修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5,第18页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一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

  6,课下思考

  用一根长3米的绳子,把一只羊拴在树杆上,羊的活动范围是多少?

  五,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让我们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六,【作业】随堂练习课后作业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用转化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会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思路:直观引入,演示发现,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回忆圆的周长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出圆的面积概念。

  2、回忆学过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例举某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引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探究兴趣。

  二、点题提出目标

  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接成近似长方形的全过程。让学生不仅懂得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接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还了解到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没有变化。

  (2)学生分组尝试(或教师教具演示等)将圆转化长方形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在操作(或观察)发现拼接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

  (3)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小结:在一个圆里,圆的面积与半径有关系,知道了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2、教学例1题。

  (1)出示例题,学生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独立解决,集体评议。

  (2)尝试练习,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十四第3题等。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 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