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想要更详细的了解本文请继续看下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通过读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
4、揣摩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学会按照这种方式描写景物。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交流:引导学生介绍他们的家乡,老师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引出在新疆草原上拍的一张照片,从而引出新课。)
1、教师导言: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景。(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看到草原的心情怎样?
4、再读课题: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朗读。
3、正音。
三、朗读感悟。
1、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自己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哪一处景写得最美,划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指名汇报,相机板书。(以下各句,可以按照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调整)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抓住“一碧千里”一词,引导学生想象、感悟。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愉快的心情。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抓住重点字“绣”,理解想象。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抓住重点词“翠色欲流”,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碧绿。
四、熟读积累。
1、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远留在记忆中吧!看着大屏上的提示,试着背一背这段话,不会的时候可以看看书。
2、看图背诵,加深印象。师:看来这些优美的语言都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我找几位同学看着图片为大家介绍一下草原的美景吧!(播放图片,接背课文。)
五、读写结合。
1、总结写法。师:作者先写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明朗、可爱、空气清鲜,使人心情舒畅;然后写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又写了远处的小丘柔美,翠色欲流,近处的羊群似花,牛羊静立不动,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这就是方位顺序。你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灵活运用这样的顺序,或者从近到远,从下到上,都可以。
2、练笔内容:把你们对家乡的爱,对西部的爱,化成文字,写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你家乡的美,让我们感受到你爱你的家乡!
3、动笔写作。
4、汇报交流。
六、总结全文。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不但领略了优美的内蒙古风光,而且能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色,对你们家乡的爱,展现给大家。这都是因为草原着美丽的景色感染了大家。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自己读读课文的后半部分,去感受一下那热情好客的鄂温克民族,就会发现,内蒙古草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
七、板书设计: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五年语文下《草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