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1-29 编辑:dcl

  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一起走进美丽的拉萨古城吧,领略这古城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古城拉萨的建筑风貌与风土人情。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拉萨的经幡,大昭寺和八廊街的风格和特色,体会作者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昭寺各特色部分(“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的理解。

  教学材料准备:图片收集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

  播放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以及拉萨特色建筑和风土人情(如拉萨古城,拉萨河,铁路桥,布达拉宫等)的系列图片。

  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和富有特色的图片,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欢快的歌曲和漂亮的图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拉萨古城的向往,而图片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介绍的理解,加深感性认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背景知识介绍,导入课文

  通过课外资料《拉萨知多少》介绍拉萨的历史成长过程及建筑文化特色,展示中国地图,特别标注出拉萨地区的地理位置。

  老师提问:刚才很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拉萨古城的赞美和向往,那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拉萨”,它在我国的那个位置吗?(PPT上显示资料卡及地图)

  师:你们想知道更多拉萨的知识吗?

  生:想

  师:好,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拉萨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板书:5.拉萨古城)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介绍,增加学生对拉萨位置及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新课学习做更充足的准备。)

  三:课文讲解:

  1. 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怎样给文章分段并用双竖线在文中标记,说出理由及归纳段意。遇到不能理解的词语要做好标志。

  老师提问:通读全文后,你对文章分段有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课文并归纳段意,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2)

  通过图片介绍经幡的寓意和三种形式,通过对比喻句(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的分析介绍经幡的作用。

  老师引导:一.这部分说到经幡,那同学们见过经幡吗经幡在拉萨人民代表着什么呢?

  二.大家认真看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介绍,增加学生对经幡的感性认识,而对比喻句的分析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3.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3)

  通过超链接的设计把文字叙述和图片链接起来介绍大昭寺的特色(“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通过成语分析概括大昭寺的特点。

  老师引导:一.文中讲到了大昭寺的那些特色?你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吗?

  二:划出文中出现的成语,说说这些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对“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加以解析并配上图片介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认识,而对成语的分析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归纳大昭寺的特点。)

  4. 分析文章第三部分(4)

  通过对文段的分析总结出八廊街的特点,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八廊街的氛围。

  老师提问:一.文中“街上商店、摊点星罗棋布,热闹非常,与大昭寺内庄严肃穆的气氛既矛盾又统一。”中“既矛盾又统一”表现在哪里?

  二.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八廊街的特点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八廊街的特点,加深认识。)

  四.归纳总结:

  1.思考讨论:通过学习,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从文章的分析转到对作者意图的揣摩,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讨论的形式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交流.)

  2.文章描述了拉萨的哪些特点?你对哪点最感兴趣?你还知道西藏的哪些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特点再次巩固学生的认识,而对最感兴趣部分的发言则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

  3.我的地盘听我的:介绍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路,唤醒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五.板书设计:

  5.拉萨古城

  藏族居民 经幡 独特,鲜明

  拉萨 大昭寺 宏伟,典雅,气势 热爱之情

  八廊街 商店.摊位多 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