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4 10:38: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应当把握重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策略等来进行教学设计,把握以下重点。

  1.三维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结构,追寻新时期条件下素质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2、重、难点

  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

  3、学情分析:

  说明这课是什么教材几章几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上本课之前的知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什么,培养什么能力,情感目标的发展

  4、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是本节课的头,别有用心的导入很重要,你要激发学生兴趣,让他在整个课堂中有求知欲望。

  5、主体性教学策略

  主体性教学策略: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注意把握四条认知边界:一是教学的着眼点从怎样旧这点能够缺点错误转移到怎样激励学习潜能;二是不承认差生,只承认个体差异存在,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三是教学的注意中心应从知识本身转移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四是关注教学个性化走向个性群体化的实践策略。

  6、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关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优化课堂要素的配置,追寻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7、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的模式及其功能效应。国内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内型:

  (1)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模式;

  (2)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

  (3)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4)网上协作学习模式;

  (5)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6)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8、教师的主导作用

  重视课堂讲授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提倡简洁、精练、有效的课堂指导,优化课堂结构,重组环节步骤,重视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输载,研究课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传输。

  9、任务设计的重要性:

  任务:层次性,适用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A、目的:你是要学生做什么?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

  B、广度:你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观向个体差异的学生

  C、深度:因个体差异,任务深度不同。

  10、重视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够引导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课堂练习。

  11、与课程整合

  计算机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可以说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我们就要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来更好的为其它课程服务。

  12、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激励机制

  通过评价的激励,诱导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体统,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

  多元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发展性评价:不以结果为主,更要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审美评价标准:美的标准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不能以常人的标准进行。评价参考:只是为引人注意,还是赏心悦目的感受,更好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意识。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关环节。评价、反馈与修改应该贯穿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教学任务设计

  1.教学内容的.安排

  2.学习者特点的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   技能    情感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陈述中,应该使用表达学生具体行为的动词,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笼统、含糊的词语,如“了解”、“学习”、“培养”、“理解”、“认识”、“欣赏”等,用这些动词表述的教学目标,教学后无法测量是否达标。教学目标的陈述主体不应是教师(或讲授内容),而是学生(或学习结果)。陈述教学目标应注意个性化。

  教学目标描述用词举例:

  (1)结果性目标

  a.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b.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指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2)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赏识、关注、拒绝、摒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能够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教学策略有微策略和宏策略之分,微策略关心在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如一个概念,一个原理)内部如何组织教学;宏策略考虑如何将多个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措施

  (四)教学过程及细节处理

  1.课前的资源准备与教学环境设计

  2.课堂的引入

  3.学生的合作

  4.教学的拓展与探索

  5.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的教学设计12-28

《母鸡》的教学设计05-27

《桥》的教学设计04-10

速度的教学设计03-15

林海的教学设计03-06

《鲸》的教学设计03-0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4-28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04-04

《父亲的菜园》 教学设计03-30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