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高教学设计
小学的数学就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去引导学生学习,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比身高教学设计,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教学的,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学生己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由于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掌握的旧知识,尝试解决小数加减这一新知。而且,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还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 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 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正方形纸、课件、投影、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情境图,激趣导入。
列出用一步算式解决的问题。
〈一〉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二〉小黑高多少米?
〈三〉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交待目标:小数加减法
师板书课题。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2.4的意义
二、直观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小花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鹿妈妈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 统一单位来计算(2)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3)直观图形法计算
(4)列竖式计算
师总结:a.体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进位加法的计算。
b.小数加法的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方法。
c.从低位算起
师归纳:鼓励学生用竖式来计算。
2、小黑高多少米?
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
小黑的'身高=小花的身高-0.8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2)直观图形法计算(3)列竖式计算 师:十分位上的被减数不够减时应怎样办?
生:通过图形的操作来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鹿爸爸身高6米,小花身高2.4米。
鹿爸爸比小花的身高高=6米-2.4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根据小数的意义化成整数变成小数来计算。(3)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计算。
4、比较、归纳:
在类似的题中,首先要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义。尤其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中。何时是加何时是减,通过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汇来判断。掌握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整数末尾填上零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练一练:
1、画一画,算一算。
根据上题中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本题的计算。注意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书14页第2题。
四、 巩固与应用: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计算淘气上次的体重,根据题意用这次的体重38千克-增加的体重
2.65千克就是上次的体重。
淘气上次的体重=38千克—2.65千克
第3题:学生根据2题的计算方法独立计算3题,集体订正。
五、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六、 作业
第14、15页 练一练3、4、5、6、7
七、 [板书设计]
比身高
小花
2.4米
小黑 比小花矮0.8米
鹿妈妈 我比小花高1.7米
鹿爸爸 6米
八、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运用小数的意义,借助直观图,列竖式等多种 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进位加、退位减、小数末尾需要补零退位减法的算理,通过多种方式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十分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被减数是整数不够减时,在整数的末尾填上零再去减。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操作。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很积极。在课堂上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进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身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设计09-09
《比尾巴》教学设计15篇02-19
《比一比》教学设计02-14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及反思02-14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2-19
转身高三作文11-29
爱的化身高三作文11-19
《学画》教学设计02-19
《画》教学设计01-12
《纪念》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