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2 08:40: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力优秀教学设计

  力是高中物理课的重点,各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绞尽脑汁的吧教案设计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力优秀教学设计吧!

力优秀教学设计

  力优秀教学设计【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崇安中心小学 周茜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测力计、毛巾、小车、钩码、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摩擦力

  导入

  小运动,手和手在摩擦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2.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

  3.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

  4.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实物演示: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了。

  (二)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1.演示并讲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间接测量的……

  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演示:弹簧测力计拖着小车水平运动一段距离。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小游戏:“牛”拉“车”

  3.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怎样用它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里有两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分别来研究。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呢?

  4.出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记录表。

  小组轻声讨论实验方法,并把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分别填在表中。

  学生演示并汇报实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学生分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动相同重物时,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5.播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动画。

  (三)拓展应用

  1.利用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

  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播放视频《我们身边的摩擦》。

  你能从这些事例中说出人们是在减小摩擦,还是利用摩擦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例子呢?

  2.总结: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时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有时又会给我们造成困难和危险。

  我们可以针对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办法消除它所带来的危害。

  力优秀教学设计【2】

  高中物理《弹力》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欣赏

  一、设计思想

  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时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

  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

  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

  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

  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二、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

  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

  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

  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

  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及物理意义,并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意义,掌握利用图象法计算劲度系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进行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3.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五、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二)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七、教学准备

  细钢丝、钢锯条、弹簧、海绵、橡皮泥、白纸,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小车、橡皮筋、气球、、纤维板、演示胡克定律用的米尺、弹簧、钩码、力传感器等等。


【力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力教学设计02-25

摩擦力教学设计15篇03-15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2-15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8-09

《歌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12-23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推荐02-24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04-02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优秀教案11-21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学设计3篇04-28

《学画》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