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2 08:48: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课件出示正确读音)并齐读全诗。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如(1):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刚才板画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如(2):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展开联想回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呢?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4、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着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回啊!因此从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6、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韵味儿地朗诵,并背诵诗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含义。领会“绿”字的妙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中,形象感知诗的意境。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联系上下文,真正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文学习,学生加深理解“家乡美、家乡亲”,并再次唤醒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营造相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去感知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

  领会诗人刚离乡就思归思乡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读问结合法。

  教学流程:

  一、知人论世解诗题

  1、思乡导入。同学们,“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中不少提笔留下佳作,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由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佳作《泊船瓜洲》。

  2、走进作者。

  (1)身世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宋朝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曾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公元1076 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2)解读作者。

  师:同学们,从王安石的身世简介,你试着概括归纳、梳理提炼,你认为王安石是怎样的人?他的人生怎样?

  引导学生认识到王安石:为官三十几载,权至宰相;伟大抱负推行新法,政绩有声;仕途不顺两次罢相,新法终遭废弃;文如其人才华横溢,雄健清新。

  小结过渡:同学们,这首《泊船瓜洲》正是1075安年王安石再次出任宰相的途中所写。让我们通过欣赏这首诗,领会他刚离乡就思乡的复杂情感。

  二、读通读顺明诗意

  1、读出节奏: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读出韵律:

  间:应读jiān,若读四声,则第二句的末字读一声,音调降度过大,读来别扭;不妨让学生比较一下两音的朗诵效果(本诗的格律属于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

  京口瓜洲一水间, ∣∣- -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 -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 - ∣∣—

  3、配图写诗:

  师:诗中有画,会学的同学们,请你们用简笔画为《泊船瓜洲》配幅插图,并试着写几句散文诗,让画与诗辉映生趣。

  三、字斟句酌悟诗情

  1、“一”字琢磨。

  设疑:京口瓜洲一水间,这水指什么?京口瓜洲一水间,在诗人.眼里看来,京口与瓜洲相距远吗?

  1075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奉诏进京,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2、“只”、“数”字琢磨。

  设疑:“数重山”之外的钟山近吗?那又为何是“只隔数重山”呢?

  言为心声,定是家在诗人心中,身在瓜洲,心在故乡,天涯若比邻,依依不舍回望钟山。

  3、“绿”字琢磨。

  设疑: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好好推敲一下,你认为一个“绿”字好在哪里?

  一个“绿”字,令读者目睹:百草从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为诗句着上生机勃勃的底色;同时也为下句“思归”埋下铺垫,因为草绿与思归是联系在一起的,唐朝王维《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又”字琢磨

  设疑:“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又”字,春风不只一次吹绿了江.南岸,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吧,为会么非得说“又绿江南岸”?诗人言意何在?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首诗写于1975年第二次出任宰相,奉诏进京。“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即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再次被重用,新法可能再被推行,所以是“又绿江南岸”。

  四、情境朗诵品整体

  1、欣赏配乐视频朗诵。

  2、集体、个人配乐朗诵。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6篇)01-12

《泊船瓜洲》改写作文10-24

泊船瓜洲改写作文06-16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2-15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8-09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04-02

《歌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12-23

《瓜娃娃》小班教案11-17

大洋洲的思念歌词12-04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学设计3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