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30 07:15:21 美云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描述所观察现象主要特征,具有初步观察能力。

  (2)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类比的研究方法,并学会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用类比的方法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指出学习的新课题,并引导学生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学生观看动画: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另一种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物体下落的快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活动:师生总结;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过程】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3)统一标准:将不同时间转化为相同时间,再通过比路程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速度的方法,发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为后面引出速度概念做准备。)

  三、速度概念的建立

  1、物理学中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这个物理量叫速度。

  2、学生自学教材p19—p20思考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s/t。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

  (设计意图:学习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四、速度的应用

  1、一些物体的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了解速度计,并知道标志牌上数据的含义。

  3、例题练习: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达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用速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五、匀速直线运动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过山车、电梯上的人、火箭在运动上不一样的地方。

  2、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例题:一辆汽车A市行从驶到B市

  (1)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出示规范解题步骤,对学生的进行评价纠正。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速度的单位换算(如1m/s=3.6km/h)。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及单位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平均速度的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如小猪赛跑、田径比赛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实验法:设计实验(如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速度公式、单位换算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小猪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哪只小猪跑得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快慢。

  2. 新课讲授

  速度的概念: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讲解,明确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公式及单位换算:介绍速度公式v=s/t,并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同时,介绍速度的单位换算,如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实例和图片,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区分两者的`区别。

  平均速度:在介绍变速直线运动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即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可用公式v=s/t计算。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判断,如计算运动员的速度、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等。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及单位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平均速度的理解等。

  5.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计算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速度、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等。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8-1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0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07-03

时间的快慢作文07-13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2篇)06-18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04-26

时间的长短快慢作文01-21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教学设计03-29

时间的快慢长短作文01-21

时间的快慢作文(推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