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口答:
(1) 6︰9=()÷ 9=18 ÷()=18︰27
(2) 6︰9===()︰3
2、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寻找规律。
3、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明确比的基本性质的作用。
5、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生审题,说题目的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把0.75∶2化成最简整数比。
(4) 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四、全课小结,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五、布置作业。
P51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的第6题。
板书设计
一、基本性质
二、作用
三、化简方法
教学反思
上完《比的基本性质》,我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推、验证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介于复习比较充分,新课开展也很顺利,在我或其它同学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思维都能迅速打开,得出多种验证比的基本性质的方法,但在这个环节中,可能是有听课的老师在,学生有些拘谨,担心回答错误不敢积极主动举手,有的站起来回答紧张的老是重复。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心里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利用概念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进一步巩固概念知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本课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需要用到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而且要求看到一组数能迅速看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只知道方法,动手运用起来还需思考一会儿,遇到稍大的数甚至看不出来有哪些公约数,这样以来对做题速度大打折扣,今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克服这个小障碍,化简比的教学我采用尝试法,由学生尝试化简,遇到问题小组共同探讨,找到化简方法,通过板演,方法还真不少,除了常规方法,还可以求比值,有人干脆把后项直接化成1.。不管采用那一种方法,只需符合规律,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上学期使用导学自主的方法,现在使用了电化教学设备,两者的结合应用有些生拉硬套,不由自主的就会顾此失彼。这里还是使用时间较短,两者有机完美结合的方法经验欠缺,以后还需不断学习,加上个人摸索,争取把这种模式尽早高效应用于教学当中。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xx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 ):5
(2)( ):1/3=1/4:1/6
(3)0.2:0.6=6:( )
(4)4:3=80:( )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教学反思: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对策: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预案:
一、复习
1、36÷4=( )÷8=( )÷2
24÷12=48÷( )=12÷( )=6÷( )
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 新授
(一)认识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例题3
师:先说出质量与体积的比是几,再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比的比值相同,说明了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也相等,用连等号来表示。
板书:4:5=16:20=40:50
3、 师:观察这个等式,什么在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没变?(让学生结合等式中的数据进行说明)
4、 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教师板书)
5、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不可以同时乘以0,为什么?可不可以同时除以0?
板书中补充:(0除外)
说明: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5、 你觉得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6、 运用:出示第71页上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组织交流。说明填写理由。
7、我们看一下这三组比,前后两个比的比值虽然相同,但是哪个比看上去更简单一点?
师:我们把像这样的比(8:5、3:5)叫做最简单整数比。想一下,最简单整数比有什么特征?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且只有公因数1
(二)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 出示例题4
提问:这三个比分别是怎样的比?
整数比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先自己独立尝试
组织交流。教师板书。追问:为什么要除以6?体会到要同时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2、巩固:化简比: 21:35 24:36 85:68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体会方法。
3、出示第二个比,提问:怎样将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你们是否在想:如果是整数比我们就也可以化简了,对吗?那怎样将它们变成整数比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5/6:3/4=(5/6╳12):(3/4╳12)=10:9
师:这里为什么要同时乘以12
引导学生要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不乘最小公倍数会出现什么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怎样将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巩固:化简比: 1/2:1/3 3/5:4/7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体会方法。
5、出示1.8:0.09
师:这是一个什么比?那应该怎样化简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1.8:0.09=(1.8╳100):(0.09╳100)=180:9=20:1
师:为什么要乘以100呢?
师:那我乘以10可不可以?为什么?那为什么不乘1000?那看什么来确定乘的数是10还是100、1000-------?(小数位数多的哪个数是几位小数)
6、巩固:0.32:0.24 1.5:45 3:0.6
7、谁来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在化简比时,如果是整数比我们只要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是分数比,要把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是小数比,先要把小数比根据小数的位数(以一小数位数多的为标准),乘以10、100或1000……化为整数比,如果还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则要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 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评析
四、布置作业:第73页第6题:独立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组织交流。
课前思考:
高教导设计的这一课时的教学预案思路非常清晰,我会认真学习并内化。
在复习部分,我想是否可增加分数的通分和约分,让学生能以此来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3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教学活动从写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并求出比值开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尤其是提示了“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学生理解比的性质应该是顺利的。教材编写放得很开,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联系旧知来验证、领悟比的基本性质。
结合比较4∶5、16∶20和40∶50,看出4∶5比另两个比简单,体会它的前项与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只有公约数1,不能再化简了。学生由此能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含义,更能自然地过渡到化简比的教学中去。
例4教学化简比,三小题分别是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在教学这三小题化简比的过程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小结不同的方法,尤其要让学生加深对最简比这一概念的理解。高教导的教案中已体现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特别注意。
课前思考:
对于比的基本性质,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化简比。例题的3道小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情况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
(1)是整数比,一般要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是分数比,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化简;
(3)是小数比,第一步应用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方法化成整数,再化简。练习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么想,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学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教学难点是如何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在化简比这一环节上教学时有点粗糙,没有充分利用例题4向学生讲清化简比的基本思路。例题呈现的三个比是比较典型的,分别是由两个整数组成的比、由两个分数组成的比、由两个小数组成的比。在进行化简比的过程中,遇到第一种情况是寻找这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进行化简;第二种情况是找到这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比的前、后项同时乘这个最小公倍数,得到两个整数组成的比,再用第一种情况的方法进行化简;第三种情况先将这两个小数扩大相同倍数变成两个整数,再化简。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进行化简比,但实际练习中还遇到更复杂一些的情况或是需要选择最佳方法,由于刚学习这一新知识,还不能达到这一水平,需在下节练习课中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比、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自己完全可以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这节课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猜测、验证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课时先复习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猜一猜比有这样的性质吗?学生猜测出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举例验证这一猜测是正确的。学生出现以下几种验证的方法:
1、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验证:
2、用商不变性质来验证:
3、通过计算比值来验证
我认为小组活动非常有必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举出充分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猜想的正确性。因为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基础,所以学生的猜测较容易,验证的方法各有不同,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但并非单纯的模仿,自己举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进行化简比。对于化简1.25:2这题时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同时乘100,全班只有一个学生想到同时乘4更简便。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成立条件及比较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比的计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包括:
1. 比的定义
2. 比的基本性质
1) 两个比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对应数成比例。
2) 比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得到的比仍相等。
3) 比的相等,可以用交叉相乘的方法判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例如:学生们可以讨论他们和朋友之间的身高比例,引导学生思考“比”这个概念。
2. 新课讲解(15分钟)
讲解比的定义,并简要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使用图示或案例展示以上性质,解释为何它们成立。
3. 示范与参与性练习(15分钟)
展示几个比的例子(如2:3与4:6),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比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练习,给出不同的比,通过运用基本性质进行比较。
4. 应用与拓展(15分钟)
提出实际问题,如:“如果一个班上男生与女生的比为3:2,若男生有15人,请问女生有多少人?”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进行全班讨论,分享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及其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和应用比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作业及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组织一小测,考察学生对比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此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整体较好。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感,积极性高。但是,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时仍有些困惑,尤其是在复杂算式中。
2. 方法运用:导入新课时,利用生活实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比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在示范与参与性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效果显著。
3. 不足之处:在讲解比的性质时,时间略显不足,学生在些细节问题上的提问没有得到全面解答。今后可以适当增加对于比的性质的讨论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理解。
4.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设计更多实际问题的情境,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数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可以设置分层次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5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化简比,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3. 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来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和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正确地化简比。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提问:比的前项、后项、比值之间会存在什么规律?
2. 新知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举例验证猜想,通过计算比值来确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板书结论,学生齐读并理解。
3. 化简比:
介绍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包括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
学生练习化简比,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4. 巩固练习:
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填空题和化简比。
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思路。
5. 全课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通过类比、对比、类推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猜想、验证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小组合作成功有效,学生互相帮助,积极探讨,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创新意识。
2. 不足之处:
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练习未能充分展开,给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带来一定困难。
部分学生在化简比时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有时过于急躁,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改进措施:
合理规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特别是练习环节,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知识。
针对化简比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额外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方法。
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学设计10-19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5-16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01-09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2-2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4-05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7-0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04-27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07-06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5篇04-06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3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