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开课教案《促织》教学设计及实录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案《促织》教学设计及实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说聊斋》。
上课。
师:很早就希望有机会和一中的同学合作学习,今天如愿以偿,真是“幸甚至哉”,我就不“歌以咏志”了。(生笑)从刚才的背景音乐中大家应该能猜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课件板书课题)。
有的同学会笑,“老师都这样,一谈到学习的内容老说是名篇”,呵呵,到底是不是名篇正需要我们来探究呀,再者,大家品位如何,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可以小试牛刀嘛,对不对?(生纷纷点头)当然,《促织》是一篇古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我们既要扫除语言障碍,还要读有所得,能揣摩出一些作品的精髓。我们都捧着一颗心来的,对于美的东西,且行且欣赏好了。(生神情专注)
师:首先请大家标出全文的九个自然段的序号,并将注释中的生字词画出来。(生自主操作)我们将黑板上加点的字词齐读一下好吗?(屏幕显示以下字词:隐中胸怀 /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 /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 抚军亦厚赉成 / 独是子以蠹贫,以促织富)(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齐,兴致也高,说明达成了共识,很不错。文中的词法、句法现象不少,我想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抛砖引玉,大家照着这些课外解决其他的如何?
生:好。
师:请大家看屏幕,(屏幕显示以下内容:〖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 大喜,笼归〖而〗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意〗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 岂意其至此哉)各位彼此合作,看看怎么解释这些一词多义的现象。(生前后左右议论)各位说说怎样?
生1:第一个“笼”是“用笼子”的意思,这里做状语,第二个“笼”指“提着笼子”,是动词吧;两个“而”,第一处是并列连词,第二处我不大明白;两个“意”分别是“神情”和“意料”的意思。
师:嗯。大家意见如何?
生2:第二个“笼”应该是“用笼子装”的意思,否则“提着笼子”干吗呢?
师(笑):这位同学很幽默。(生笑)我个人认为他说的很好。另外,第二个“而”与句中的“汝”是相同的,否则,谁的“翁归”呢?(鼓掌)
师:我们来看第二组(屏幕显示以下内容:成然之/ 成妻具资诣问 / 靡计不施 / 成以其小,劣之),请大家再发表高见。(生大声议论,气氛热烈。)
师:这位同学很认真,你说说吧。
生3:“然”和“劣”都是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对”“认为弱小”;“以”是“认为”的意思,做动词;“靡”我觉得解释为“没有”比较合适;“诣”我不太清楚。
师(屏幕显示参考的解释,生发现大部分正确,鼓掌):他能力比较强吧?(稍顿)这里的“诣”为什么理解为“到……去”呢?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在“成妻具资诣问”这个句子中,成妻有两个动作,一是“具资”,一是“问”,中间刚好省略了第三个动作“诣”,对吧?按照常理,这个动作是什么呢?
生:去。
师:同意,就是“去”,从课文看,去到哪里?对,就是到驼背巫那儿。(生恍然大悟)
师:大家还记得文言文中有哪些特殊的句式吗?
生: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师:好的。我们来看以下情况。(屏幕显示:归以(之)示成 / 又试之(以)鸡 /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村中少年好事者)这里面有没有判断句?
生:没有。
师:有没有省略句?
生4:有。“(成妻)归以(之)示成”,“(其)又试之(以)鸡”
师:有没有倒装句?
生5:应该是“又(以)鸡试之”。
生6:应该是“村中好事的少年”。
师(满意地):对的,上面分别就是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的情况,大家很精通的。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掌握一些固定的表达句式,比如“得无……”。同学还记得《岳阳楼记》有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吧,(生点头)这“得无……”该怎么理解呢?
生7:是一种猜测和推断。
师:完全正确,表示揣测的语气,相当于“该不会……”“恐怕是……吧”等。
师:到此为止,我们基本解决了比较典型的语言障碍,下面我们就文章的内容来议一议。大家课前作了简单的预习,请再用三分钟的时间回顾熟悉一遍,看看聊斋先生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扫读教材;三分钟后)
生8:我来说说。宣德年间有一个叫成名的年轻人因为完不成摊牌的上缴促织的任务,十分痛苦,还时常被拉到县大堂严刑拷打。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神巫,他妻子就去卜问,灵验的巫师给了一张神奇的画,回到家,成名照着画的指点捉到了一只很漂亮的促织,但乐极生悲,他不小心弄死了促织。后来成名又抓到了一只能争善斗的促织,最终献给了宰相,结果得到了大富贵。
师:哦,说得很流利。大家看,他所说的有什么漏洞吗?
生9:第一,先前那只促织不是成名弄死的,而是他儿子不小心放出来又去抓时捏死的;第二,后来抓到的那只看起来不行,能力有限,实际上特别厉害。
师:补充得很好。另外,成名后来把那只厉害的促织交给了宰相吗?
生10:不太可能。
师:何以见得?
生11:总觉得成名不大有机会见到宰相。
师:分析得有道理。大家想,地位卑微的成名(他是一个老“补习生”)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的确不会轻易见到宰相,哪怕是上交促织。这里的“宰”其实是指“县宰”,也就是县令。(问生8)你同意吗。
生8:同意。
师:我也将这个精彩的故事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追征再三,苦不堪言——卜问神巫,捉得佳虫——祸不单行,悲愁交加——子化促织,轻捷善斗——献虫得赏,皆大欢喜)
(生议论纷纷,表示接受)
师:现在我们就可以进入文本了。这个故事的看点到底是什么呢?诸位先看课文的标题,“促织”,也就是“蟋蟀”,很不起眼的小虫子。然而从文章的内容看,似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与它相关,这恐怕是很有看头的吧。好,大家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几只不同寻常的促织。
生:三只。
师:是三只,怎样的三只促织呢?
生12:第一只“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生13:成名儿子抓它时,它“迅不可捉”。
师:这只促织不但长得标志,而且速度也不错,可以说是一只“帅哥”型。(生大笑)抓到这个家伙的过程好像还满复杂的吧?
生14:是成名的妻子到神巫那里卜问后,成名按照画的指点苦苦捉来的。
生:但后来又在小孩子打开盆子看时跑掉了,最后被弄死了。
师:对,这就是成名抓而复失的促织(板书:抓而复失)它对成名一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生15:一开始怎么抓都没有结果,愁得要命,现在好不容易逮到一只满意的,给全家带来了新的希望。所以一家人才精心喂养,虫子吃的饲料也很高级。可是后来儿子弄死了它,并且很害怕,投井自杀。这给全家以更沉重的打击。(大家专心听着)
师:本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却陷入了更大困境,这让我们的心情也好不起来。好在后面还有两只。
生16:村中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蟹壳青”,角斗时无不胜,“庞然修伟”,看起来很能斗。
师:呵呵,打遍村子无敌手,这算是“猛男”型的。(板书“好事少年的”;生又大笑)
生17:其实真斗起来它就不行了。成名第二次抓到的那只虽然“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但“意似良”,很轻松就把“蟹壳青”打败了。
师:对嘛,这一节很精彩,大家推荐一位同学读读这段文字。
生(齐声):×××(生18)
生18(朗读):“小虫伏不动……似报主知。”(生热烈鼓掌)
师:这是小虫子甚至还有与鸡想抗衡的特殊本领,它难道不是一只普通的促织?
生18:是成名儿子的魂变来的,成名儿子苏醒恢复后说的。
师:你不但课文读得好,而且很细心。(板书:成子魂化的)我还可以找一处来印证:“覆之以掌,虚若无物。”这样一只小虫让大家唏嘘不已吧,“貌似无能却有意,正是魂化促织时”啊。(板书)由此可见,小小的促织身上牵动着所少世态炎凉,故事一波三折,小虫系着黎民的身家姓名啊。(板书:一波三折,小虫系着黎民身家)情节围绕促织展开,成名一家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揪着我们的心。那么成名一家三口到底有一段怎样的曲折命运呢,我们来细看。成名的形象比较直观,诸位先谈。
生19:他是一位“久不售”的童子,为人迂讷。
师:的确,他老实巴交。这大概也是他被委派征缴促织的缘故吧。因为手不起促织,又没什么可赔偿的,常常挨扳子,受尽了摧残。后来有转机吗?
生20:因为抓到一只好的有了希望,但马上就破灭了,虫子死了,儿子没了。好在最后因为儿子魂化促织得到了幸福。
师:是啊,悲喜轮回,为虫所迫啊。(板书:悲喜轮回,为虫所迫)故事中涉及的成名儿子的笔墨不多呀?
生21:这孩子很顽皮,偷偷打开盆子看促织,结果不幸发生了。
师: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偷偷看看那只全家的宝贝正是九岁的孩子为满足好奇心而采取的举动,这恰恰表明孩子的天真可爱。而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却只能通过魂化促织才能给全家带来幸福,自己处在阴阳两间,不能脱身,为虫所困啊。(板书:阴阳两间,为虫所困)成名的妻子呢?
生22:我觉得她很善解人意。成名发愁时她就劝自己的丈夫“死何裨益”,只要出去抓才有希望。不过她好像也比较迷信,“具资诣问”驼背巫。
师:这的确值得探究一下。成妻“具资”容易吗?她为什么又一定要去求神呢?
生23:一开始就“薄产累尽”,应该是没有钱了,“具资”很困难。
生24:反正是抓不到,还不如去驼背巫那里碰碰运气。
师:对呀。就是这样一个有办法筹到钱的女人也没办法抓到促织,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求神问卜上。(板书:全副身心,为虫所累)根源在哪里呢?(稍顿)就是从皇帝到大小臣子的施压,自上而下的昏暗吏治殃及底层百姓。(板书)(生一片沉默)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简单小结一下。这篇作品的情节有起有伏跌宕离奇,表现人物画人画魂虚幻相生,从而使得主旨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板书),是不是佳作呀?(生长出气,频点头)
师:最后我们用场外专家张瑞芳教授的一段点评来总结吧。(播放视频剪辑一分钟左右)刚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家好像还意犹未尽,没关系,我们把它作为作业,请诸位谈一谈“我眼中的成(名)妻(子)”这个湖体,可以以作文的形式向市《语文新苑》投稿,(板书)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拓展:《促织》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本课的教学创意在于将评书艺术与文言小说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大部分的中学生而言,文言文从情感上说,始终是他们阅读视野中的盲区,而现实却是新教材中文言文的分量陡增,几乎成了教材中的半壁江山。因而如何消解学生对文言文的这份尴尬成了我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个课题。通过研读新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思考的定位在于: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因而在教以故事性强见长的《促织》一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尝试:将中国传统的评书艺术引入课堂,开辟文言小说教学的新天地。
[教学依据]
1、新课标着重强调了“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而评书恰恰能充分运用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把人物与故事表达得绘声绘色、神气活现,这是教学文言小说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源。
2、“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将评书艺术引入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从而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借助语调、语气、表情、手势恰当地表达作品内容,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平台展示]
下面是依据此创意设计的《促织》简案。
一、教学目标:
1、 归纳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
2、 理清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3、 分析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疏通文意,熟悉本文情节发展。
2、学生查阅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资料。
3、介绍学生收听广播书场或观看电视书场等节目。
4、 学生公推一位表达能力强且有一定表演天赋的同学提前做好准备,包括准备好服装、醒木、讲台布置饰物等道具。
三、教学过程:
(一)激疑入文: 根据一文言材料改编成的动画短片,醒目地提出一疑问:
一只蟋蟀 = 两条人命
附材料: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貴至十金。枫桥(地名)一粮长(官职人员)以郡督遴觅,得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惧法,亦自经焉。
这可真是怪胎社会,无怪不有。一只小小的蟋蟀竟可以掌握黎民百姓的生死大权,无独有偶,在同一时 ,《促织》也上演了这样一个故事,欲知详情,且听慢慢分解。
(二) 知人论世(方式:学生先自主介绍而后教师总结)
1、蒲松龄:(1)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2)刻苦好学,知识广博,工于诗文,善制俚曲。(3)仕途之忧怨化而为孤愤之书―――《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1)借談狐说鬼讽喻社会,熔铸蒲松龄一生的心血。(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沬若语)
(三)质疑解惑:学生交相问难,提出疑难问题,全班集体讨论。
(四)评书叙由: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经过认真的彩排,演绎该故事的学生应能通过自己的“评说”,让听众熟悉每一个环节,同时能真切、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五)对话明旨: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下列对话。
1、 找出并分析文段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1)“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2)天将以酬长厚者。
(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2、续写对话评点人事。
[与作者对话]
[与皇上对话]
[与官吏对话]
四、教学小结: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性注定了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与鲜活。对于一篇文章,如果我们仅停留在文字的理解上,那么我们获取的知识就难免显得单调而贫乏,然而如果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与此契合的相关资源,那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由此生动而富有灵性。所以我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充分意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在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养成一种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公开课教案《促织》教学设计及实录】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设计《促织》10-12
《花钟》语文教学教案实录10-10
公开课《梅花魂》教学设计09-30
公开课花钟的教学设计10-09
公开课《梅花魂》的教学设计09-30
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11-13
《梅花魂》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09-25
玩沙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0-12
《草原上的鹰》公开课教学设计10-09
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与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