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题引发疑问,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小组合作,概括搭石之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概括回答。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从学生最喜欢的风景开始)
1、一行人“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师范读。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4)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5)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6)感悟“和谐”之美。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后几幅图画情景,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在第 幅图画中,我遇到了 ,他们 (怎样做的),我感受到了 ?
3、体会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面对面走搭石,摆搭石等风景,感悟“谦让”、“奉献”之美。
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 , 总是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回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风景
尊老美 谦让美 奉献美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3
一.指导思想: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山里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后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三.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来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六.教学各部分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与大家分享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手势:读。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师:确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看,大屏幕中的这景色就很美。(播放课件:家乡山村图)
师: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1课作者的家乡,那里绿树葱葱,溪水潺潺,可每当作者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这小小的搭石。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齐读“21、搭石”
(二)预习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就小声快速读文,重温预习内容。
生:读文。(1分钟)
师:可以了吧,我们来交流一下(顺序可以打乱)。
1. 作者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本文作者是刘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师:恩,你能关注书下注释很好。还有谁来说。
2.生字词。
生:通过预习我学会了生字词。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师出示课件,生读一遍。(根据情况注拼音)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读音1-2个)
师:提醒得非常好,自己在下面练练,不会的可以问周围同学,
师:再强调有读错的字音。
师:好,同桌互查。同学查读的速度真快。
师:你们看红色字是本文要求会读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字在认读和书写上比较困难?
生:暴,衡。
师: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暴和衡这两个字的,那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暴字,衡字我们在第二课时重点研究。同学们拿起笔在暴字上面和老师一起写:暴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日字扁小,一撇一捺要舒展,注意下面的笔画是:点提撇点,四笔。好了,把笔收起来,生字词就预习到这,还有谁愿意来说说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3.主要内容
生:通过预习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预设
①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恩,说得有道理,但不够具体,再想想。
师:还有谁愿意说说看?
② 我觉得本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形。
师:恩,你说得具体多了。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景这里可以去掉什么?
生:走搭石或过搭石。
师:生说完再写板书:走搭石。对,后两个表达一个意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和走搭石的过程。(板书)
③ 我觉得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后一段。生读。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的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那这篇文章写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说完第二种,师:恩,可以。
4、搭石
师:本文题目是搭石,那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① 生:大家看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② 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你是从哪段知道的呢?生:第一段。
师:好,快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三)品读课文:
师: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很普通,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文中有句话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生:风景)。但凡称得上风景的多是具有美感的景观,那么搭石这道风景又美在哪里呢?我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文,圈画。(5分钟)
师:(2-3分时)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画得非常认真,而且有的还在小声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画完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师:说说你都画出了哪些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师:课文是按摆搭石、走搭石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尽量也按这样的顺序来汇报好吗?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啊?
1. 第2自然段:
预设:
生1:读句子。我觉得天凉了人们早早的将搭石摆放好,这样走起来不遭罪,要是不早早摆搭石的话人们就得淌水过河,这样走太遭罪了,要是哪一处没摆好,人们会责备他们懒惰。没有人安排他们这么做,人们已经形成习惯了。体会到人们很勤劳。
师:恩,你想的真好,勤劳也是一种美的风景。(恩,我也是这么想的。)谁愿意往下接着来谈?
生2:我认为摆搭石的画面最美。上了点年岁的老人不管自己的事多着急,也要停下来摆搭石,他怕搭石不平稳,这样别人走的时候会摔倒,掉进水里就会着凉,老人不放心才这么做,我觉得老人考虑周到。(细心,为他人提供方便,有爱心,善良,乐于助人……)
师:多么有爱心的老人啊。就这句话谁还愿意来说一说?
生3:联系上文我知道搭石是平整方正的石头,按两尺左右的间隔,如果不平整可能走的时候会不稳,不稳就会掉进水里,所以老人会反复地踏上几个来回,我觉得他做事一点不应付,直到石头稳定了才肯离开,我觉得老人很细心。
师:是啊,从大家说的这一个个句子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乡亲们那种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在凉凉的秋季里,那冰凉的河水里摆上一块块搭石,这种暖暖的心意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景呢?师马上出示图片段。
生读一遍。
师:好,有关摆搭石我们就聊到这,我们接着交流走搭石这一部分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第3自然段:
预设: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协调有序。”协调有序的意思是走得很有顺序,大家都很配合,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动作很整齐,我觉得很美。
师:说得有道理,就@@说得这个地方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也觉得这句话很美。如果人们不协调有序走的话,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有人掉进水里,我觉得他们配合的这么好说明很会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为他人着想就是一种心灵美。你能联系上文来谈真了不起。
师:没有任何人指挥大家却能走得那么的协调有序,你看:生读:前面的……美感。
(停一下)美吗?美。美在哪?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风景美。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水很清,又倒映着人的影子,一闪一闪的,像一幅画一样,我觉得很美。
师:这是看到的美。还美在哪?
生:我觉得人们协调有序的走搭石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快的音乐听起来是很美的
师:恩,你体会到了走搭石的声音美。因为协调有序他们发出的脚步声就像音乐,格外的美,这真是有声有色,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们一起来完整读读这一段。关于走搭石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我们接着往下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呢?
3.第4自然段:
生:我觉得人们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很美。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要是都抢就会有人掉进水里,而家乡的人们却能让对方先走,我觉得他们很谦让。
师:恩这是一种谦让美。好继续。
生:因为老人腿脚不好,走搭石很容易滑倒,掉进水里去很危险,而年轻人身体好,他们就去帮老人,而且他们还觉得这是应当做的,不值得一提,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尊敬老人。(心灵美)师:恩,敬老。(板书)就这一部分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来补充。在这个村子里,大家遇到老人过小溪都会这么做,不足为奇。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会为老人着想。
师:对,我们读书就应该想@@这样认真仔细。
师:背老人过搭石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作者描写的每一幅画面中的人们都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将搭石摆放好,老人认真细致地调整搭石,
心中有他人,互相关爱,走搭石能给别人画一般的美感。两人同时来到溪边,微笑示意让对方先行,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他人着想。(板书)家乡的处处都显示着美的画面,看——生读最后一段。
师:其实,美无处不在。走搭石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在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美。
师:搭石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却能从中发现它的美。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我们也可以从很小的事物当中发现它的美,它的闪光点。
(四)课堂质疑并小结: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走:勤劳、周到、细心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地从几个村庄之间流过,在与乡间小路交会之处就有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跨过小溪。这就是——搭石(示题)
这一块块搭石有什么用?(让人们走过小溪)它不但联结这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为什么说它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让我们默读2-4节,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边读边用曲线划出来。
二、学习2-4自然段(读文交流)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你为什么选这句话?
②从哪些词语里找到乡亲们的勤劳?(早早、唯独、谴责)
③他们会怎么说呢?指名读一读。 板书:美
师:这里的人们很勤劳,就象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为他人着想)
哦——请大家轻声得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看在你的脑海中都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时、挑到了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了,他会怎样想?
这时他又怎么样做?你能想象出他调整搭石的画面吗?
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要是还不稳呢?要调整到什么样子才走?从哪里看出来?(直到满意了 )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奉献美)
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就像是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哪里看出这一行人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其实,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发生,你发现了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做广播操,唱国歌时整齐嘹亮的声音……老师从大家整齐协调的动作中看出同学们朝气蓬勃,而这些乡亲们踏踏的脚步声和着悦耳的流水声,演奏出了一曲优美的音乐。
谁能把这段话读得像音乐一样美?
这情景不但是一曲音乐,还是一幅美丽画,画里有什么?一起来感受这人与景和谐的美。(板书:和谐美)
画面美,音乐美,而家乡的人——更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4、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向背而行。
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什么?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请同桌同学面对面,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小小的搭石上经常出现,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敬老)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乡亲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让人敬佩的心灵美,相信我们班的同学的心灵也很美,正如这一排排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同学们美好的情感。
师:同学们,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难怪课文中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而说是风景美还不如说是家乡的人——更美!
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成我们马站小学的一道风景,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母语三分钟
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仅图画如此,请看:
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
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老人在干什么?
(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
(3)复述提升美。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学习“协调有序”。①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找什么是协调有序?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②学习“序”。组词;释义:《说文解字》中说“序,东西墙也。”;书写。(庭院围墙的拱门,进入家园的第一道门。予就是放行的意思。)
(2)积累“人影绰绰”式词语。
朗读词语。积累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类型的词语。
(3)体会美。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美?你能读出美吗?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和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三.走搭石,敬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出示字的演变。造字本义猎手带猎狗隐蔽狩猎。
2.说话训练:假如……总要……理所当然……
师:一个个理所当然代代相传,无声的教育,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
诵读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四:走搭石,礼让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过渡: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礼让,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刘章爷爷将自己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也写成了一篇文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打开自读课本上,你能找出课文描写的这一幅幅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美
1.学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当我见到人们……”一段。
师:人们挤公交的杂乱无序与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形成了对比,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朗读《搭石》结尾:“一排排搭石……”
师:作者当年一天要走64回搭石,他记住的是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默默奉献的精神啊!再读结尾。
师: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四、布置作业——升华美
1.熟读课文《卡罗纳》解决2个问题:①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②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哪些平凡的、细小的举动让你感动?说一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2.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石匠》一文(自读课本)。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教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学生自由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2、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①、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溪、石头”
③、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 )只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
3、反馈: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随机板书:细细摆放为他人)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搭石的教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师呈现乡村图挂在黑板上。
师: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板书课题,读题。
板书:搭石
二、初步感知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师: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3、师: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提示: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三、识词学字
1、学习词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平整方正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懒惰 谴责平稳俗语 平衡 伏下四、作业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景渗透着无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二、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三、自主学习
2、3、4自然段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板书:学习小帮手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我想……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例:一生读(课文片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这样做可以使后来的人走起来方便。
生:他们是为了后来的人。
生:因为他知道自己还要经过这搭石,如果这次不搭好,等他回来的时候,可能更不好走了。
师:你的意思是,他这样做,既帮助了自己,又给了别人方便,对吗?
生:对。
师:老师想起一个故事,以前可能跟大家讲过:《盲人点灯》。
生:没讲过。
师:从前,有一个盲人,黑夜里走路,总要提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点上灯呢?这不是白费灯油吗?”同学们猜,他为什么要点上灯?
生:他是为别人照路。
生:虽然他看不见灯光,但别人能看得见。这样他走路的时候,别人就能看见他,就不会撞着他。
师:真是这样!他给别人照亮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学习好的同学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讲解习题,帮助了同学的同时,自己也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同桌互相批改生字词,你批、改、再批的过程中,已经悄悄地复习巩固了字词。就让我们多学学搭石的人,学学提灯笼的盲人吧。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说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随机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说明: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五、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六、总结全文——传承美
1、师:老师送大家几句话。板书: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学生朗读这三句话,老师解释句子意思。要求学生记背。
2、播放《爱的奉献》歌曲,结束。说明:“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板书设计: 搭石助人为乐美,协调有序美,默默无闻互相谦让美,无私奉献尊老爱幼美。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8
【年段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答。引导多读此句,说说哪个词打动了你?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是啊孩子们,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这篇美妙的文章中发现了作者善
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充分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
同学们搭石对我们城里的孩子可能是陌生的。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着篇文章就是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媒体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齐读这句话。师评:
你们大家预习得很好。
2、检查词语:
出示: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这三个都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词语,谁试着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再出示:
招手示意 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
这三个词是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乡亲们让走搭石的词语,你也一定能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出示:
紧走搭石慢过桥
问:谁能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生答) 师解释什么师俗语:俗语师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时也简洁、形象,用在文中使文章更美了。
齐读。
最后出示:
构成一道风景线,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请你选择上面这些词用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感受课文精彩之处
过渡:在这美丽的小山村,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搭石前你看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仔细地去读读课文品味这感人的场景。读了以后再请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板书:
摆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师:从这一幅幅的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情感,找到刚才划的描写摆搭石的句子来读一读。
1、摆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⑴ 刚才老师发现:无论 只要 几个词读得比较好,像这样的词还有,你找到了吗?
⑵ 让我们自己去读读,你从这句话、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
为人着想
学生说了感受后,教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过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摆搭石的感人场景,那走搭石又是怎样的呢,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自己读读,从这段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节奏的美,音乐的美。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与环境的和谐的美。集体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随机板书:
协调有序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请女生读,男生读。请小组读。合作读,第一句师读,分号前女生读,分号后男生读。
出示一幅画面。
现在让我们感受着这幅画面的意境,配着音乐再一起读好这段话。
(配乐。)
师:
1、让我们像轻快的音乐一般来读。
2、 让我们像走搭石一样读出节奏的美。
3、让我们把画一般的美感展示给大家听。
(三遍齐读。)
过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让我们再去看看让搭石的场景。直接出示句子。
师: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又会怎样招手示意让谁先走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站在两岸的是谁?你们想会让谁先走。
师: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河两岸还可能会是怎样的两个人,会让谁先走。请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场景。(一老一少、孕妇与妇女、带着东西与空手、领着孩子与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对面,男的肯定会让女的先过去。一老一少,老年人会让少先队员先过去,上学别迟到了,少先队员会让老年人先过。一个肩上挑着柴,一个空手。一个说:你挑着重担,你先过吧。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互相谦让。这里的乡亲非常明白轻重缓重急。)随机板书:谦让引出“理所当然”,理所应该的事。年轻人把背老年人过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尊老)
4、三段内容连起来读。(教师过渡语连接)师述:看这一幅幅画面,村里的人能为他人着想“上了点年岁的人──一行人走搭石又是多么协调有序。每当上工、下工──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再读:正是这一排排搭石──一(生)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因为──(生读),因为──(生读),又因为──(生读)。
三、拓展延升
出示:
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他们联结着 。
也联结着 。
构成了家乡一道 的风景。
让我们来写写这首小诗。等会请你把整首小诗读给大家听。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4、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重点: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初识景色的美丽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
二、初读、教学生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
脊梁 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
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
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
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
第二板块 感悟景色的奇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贴: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 “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2、指名交流:你读的是哪些句子。(课件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4、交流学习收获。
预设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B、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
C、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
D、出示语段帮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E、词语积累:像这样形容花美的词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课件出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把它们写在书的旁边。
F、齐读句子。
预设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导:除了这句让你感受到美,谁还从其他句子中同样感受到了?(出示句子)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
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鲜艳、美丽多姿。指名读。
应接不暇——还有谁从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感受到花多?指名读。
如入山——如此多如此美,让人仿佛漫步在(山上。)关于山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课件出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绍兴的一条官道、景色很美)课文中指街道两旁——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指名读。
5、 两句连读: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多姿多彩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出示图片)齐读句子。
第三板块 体会风情的奇特
四、学习第二然段
1、导: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用心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做好批注。
2、指名交流学习收获。
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每个人都养花。引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三个“都”——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每一朵花上都绽放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3、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生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4、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这么令先生吃惊奇丽景象,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这笑里包含着什么?
5、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出示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小结。
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贴: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第四板块 了解异国的文化
五、总结升华
1、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3、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4、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5、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6、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搭石》教学设计02-10
搭石的教学设计02-11
搭石教学设计02-12
《搭石》的教学设计06-21
《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03-05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02-12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12-30
湘教版搭石教学设计02-10
课文《搭石》的优秀教学设计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