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 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 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 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和送别诗。
一、回顾旧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古诗两首》[板书]
1、课件出示:
A、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者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仅于此,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奇景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板题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2、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晓,晴好的天气;净慈寺,西湖旁边的一座寺庙;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4、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西湖边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时所作。看来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三、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1、这首古诗诗句很简单,如果你能一遍读正确,我们就送给你掌声。
个别诵读。
2、如果你能流利诵读,读出节奏感,我们会送给你更热烈的掌声。
个别诵读
3、课件出示,划出节奏线齐读。
四、明诗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自己学习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请同学到台前依次板书诗句并讲解意思。
A、毕竟,到底。四时,指四季。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映日,与太阳相映。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C、找找藏在诗中的小奥妙。倒装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对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理解了诗意,相信你会读出更深的韵味。
个别诵读——集体诵读——尝试背诵
五、感情诵读,想象奇景
1、这么美的诗句,如果配上音乐,会给你以独特的享受,请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描绘出这幅美景吧。师配乐诵读。
2、把你脑海中的奇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六、比较异同,体会诗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华的时刻了,看看谁的思维敏捷吧。
课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事物】的奇丽美景。
B、你能说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交流:相同点:都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点:第一首描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前一首描写的景物多,重点描写的是西湖之水,后一首景物少,重点写“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C、诗人送别友人不诉离别之情,为何写景?
交流:借景抒情,这么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他们的友谊就像莲叶与荷花,就像莲叶连接着碧空,就像红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衬,难舍难分。这也是两首诗的不同点之一。
2、就请你把杨万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
七、课后作业
1、拿起画笔,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2、把这首诗变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为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全诗描绘了六月西湖与众不同的美景,色彩明丽,极具画面感。课后练习题提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为“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自古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因此结合古诗内容与本课学习重点,将学习任务定为“为古诗配画”。
教学目标
1.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联系偏旁等方法,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能够自主观察汉字结构特点,会写“莲、荷”2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在上课前,先来玩个小游戏热身一下,游戏名称是《看画猜诗句》。
师: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这些诗句呀,我们的脑海中就有有画面了。这节课我们也要一起来读古诗,给古诗配上漂亮的图画。开始上课。
学习活动1 初读诗题,了解题目意思
1.直接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古诗是?齐读课题
2.读准诗题:你看,这首诗的题目特别长,谁能来挑战读好它?
指名2-3位读,关注平翘舌音:慈、寺、送;前后鼻音:净、送、林、方。
3.理解题意:小朋友,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在送别林子方。
师:他知道了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事。追问:①是谁在送别林子方呢?②猜一下他们两个人是什么关系?
预设二:在净慈寺送别。
师:你发现了地点。出示净慈寺图片。你看,这就是净慈寺,净慈寺在西湖边的南屏山上,是西湖历史上最著名的寺院之一。
师:那是在什么时候送的呢?
预设三:早上送别,晓出
师:你关注到了晓这个字。你看晓这个字的偏旁是?与太阳有关,所以晓就是指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积累表示早晨的词语,读一读:破晓、拂晓
师:看来我们通过偏旁可以理解一个字的意思。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指名两位。
4.再读诗题:知道了题目的意思,现在我们一定能比刚才读得更清楚,再读诗题,注意停顿。
学习活动2 读诗想象,构思画中美景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读这首诗,给它配上一幅漂亮的扇面插图。既然要给它画上图画,我们得先知道诗里写了什么。
生自由读并圈画,师巡视。
1. 读准古诗:你们都能把这首古诗读正确读流畅了吗?那接下来就请小朋友来挑战读一读古诗,你看这首诗里啊有一些字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老师特别把它标了红色,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读准。
要点:多种形式初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畅。(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①指名3位读,纠正错字。
②合作读:小朋友刚才呀是我们自己在读诗,其实我们还可以和伙伴一起合作来读诗。你看这首诗一共有两句,老师给他们标了不同的颜色,接下来就请同桌伙伴之间合作来读一读诗吧。
指名3对同桌合作读,随机评价。
③男女生对读
2.找出诗中景物:真好,越读越有味道了。那小朋友,刚才你们已经找过了,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呢?
要点:莲叶、荷花。
师:这首诗里呀主要写到的就是莲叶和荷花(ppt),刚才没有圈对的小朋友可以现在赶紧改一改。老师把这两种景物写到黑板上。(写叶和花)
3.生字指导:
师:莲和荷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生字(PPT),先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是草字头。
书写要点:
“莲” 草字头写得扁,下半部分的“连”字,先写车,再写走之,捺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车。
荷:先写一个扁扁的草字头,然后单人旁的撇稍微超出草字头,再写竖。右边的横也要稍微超出草字头。再写一张小小的口,最后写一笔竖钩。
生伸出手,书空。
4.体会景物特点:
(1)师:找到了景物,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莲叶和荷花的呢?
生画,师巡视。
(2)分享莲叶:
预设一:无穷碧。追问:无穷碧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看来莲叶的颜色是碧绿的,那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碧绿)这么碧绿的荷叶,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呢?
指名3位读。读的时候强调:碧。师随机评价。
预设二:莲叶是接天的。追问:那接天的莲叶是什么样的?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莲叶很多,连成一片,和天接到一起。板书:多
出示图片,判断:哪一张照片里讲的是接天莲叶?(第二张,说理由)
小结:就是因为莲叶很多很多,小朋友远远看去,远处的莲叶好像和天都要连接起来了。
师:要读出莲叶很多很多,你会怎么读?
指名两位,强调:接天,生齐读
(3)分享荷花:学法迁移——找、品、读
师:我们刚才在学习莲叶特点的时,是按照什么方法在学的?
小结:第一步:找句子,画出莲叶的特点的词语;第二步: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的感受;第三步:有感情地读一读
适时板贴:找词语,说感受,读句子
生交流,师巡视。指定一组汇报交流。
师:采访一下,为什么这个荷花的颜色会特别红?(映日荷花)追问:映日就是?(太阳照射在荷花上)
师:你可真是学习小达人呢,正如他所说,因为有了太阳的映照,荷花就显得特别红。(拿出字卡映)你看,映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日)对,它就表示映照,照射的意思,继续朗读。
强调:别样红 多指名几组读
师:你瞧,(PPT)这就是在太阳映照下特别红艳的荷花,诗人就是这样写的,(出示诗句,男女生混读)
5.学习第一句:
师:小朋友你看(PPT出示图片),所以呀当我们在欣赏西湖边茂密的莲叶,在欣赏特别红艳艳的荷花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有一句诗就写到____________,
PPT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引读:是呀,所以诗人说:(PPT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到底是这六月的西湖啊,风景和其他季节都不一样,六月的西湖究竟有多美呢?咱们一起看一看西湖的四季。(出示图片)
师:欣赏了西湖的四季,你们觉得六月的西湖美吗?难怪我们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前两句。
6.视频配音读和背
师: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边欣赏美景,(PPT)一边美美的读一读诗吧。引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跟视频读。
师:西湖的莲叶和荷花真是太让人沉醉了。
有没有小朋友会背了这首诗?那我们可以欣赏美景,一起来背一背。生齐背。
学习活动3 联系诗景,感受送别之情
1.师:是呀这片美景是诗人最喜爱的,但是他在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只在诗中写了美景,却没有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2.创设情境说话:让我们穿越时空,帮一帮这两位好朋友吧。
师:是呀,这碧绿的、茂密的莲叶,这开的如此红艳的荷花就像他们俩之间的友情一样。
学习活动4 学写汉字,铺垫书写古诗
1.完成荷花诗卡,展示。
师:这么优美的诗句,值得我们好好积累下来,拿出莲叶或者荷花诗卡,把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工工整整地写进去,完成你的诗卡,一会我要挑选优秀的作品粘贴在我们的黑板上。
写字的时候注意写字姿势头抬高,头正肩平,足安。
2.小结:这节课啊我们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画面,欣赏了西湖的美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完成了古诗配画,课后你也可以自己为这首歌配一配精美的画(PPT),到时候画好了,和同伴进行分享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作者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诗词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本课设计中笔者想运用“最佳配画”的真实任务,让学生在积累、还原、品尝、美读中真实地学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旧知、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读“慈”、“晓”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结构、关键笔画会写“湖”、“穷”等4个生字。
2.通过正音、多种诵读,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3.通过创设真实的“最佳配画”评选,借助色彩词、联系生活、动手画一画等方法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画面的美丽,背诵古诗,感知诗中多彩的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情境导入,布置任务
引言:学校的诗文配画活动即将展开,现在正在召集小画家,要求最能反应诗的内容,从中评选出“最佳配画”,小朋友们想参加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边学古诗一边画古诗,只有认真的学习,才能获得大奖哦。
学习活动二:走进诗人,诵读古诗
(一)走进诗人
1.引出诗人:今天我们要画的古诗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作者呀特别喜欢荷花,知道是谁吗?(出示荷花图)看看这幅画,你想到了他写过的哪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只小蜻蜓在初夏时节,飞呀飞呀,不经意间就立在了这个刚刚含苞待放的荷花苞上,诗人杨万里看到了,惊喜连连,于是他便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一起读。
2.出示作者简介:你瞧这就是杨万里,多厉害呀。如果能画好这幅画,说明你也拥有和杨万里一样善于观察的眼睛。
(二)读懂诗题
1.分解诗题: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慈寺:这首诗不光也是写荷花的,它还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地点在哪呢?(出示板贴:净慈寺),请生读。(你的平舌音读得真准确。请你读,后鼻音也读得很准。)【出示净慈寺照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净慈寺,它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和西湖对岸的雷峰塔遥相呼应,是西湖历史上最著名的寺院之一。
林子方:那他在净慈寺送别的友人是谁呢?一起大声读出它的名字。林子方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所以杨万里要来送送他。
晓:那么是在什么时候送的呢?谁发现了?你从哪知道的?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板书晓)小朋友们看,晓这个字是日字部,表示太阳刚刚升起天刚亮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他的部首来理解它的意思。齐读“晓”。(继续补充板书)早晨从净慈寺出来,就叫“晓出”。
2.明白题意:知道了时间,地点,送别的人,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了。(早晨天刚亮,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3.读好诗题:知道了意思,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么长的诗题读清楚了,谁来试试。请你,请你,一起。“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诵读古诗,读好节奏
1.引言: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在净慈寺内暂住的杨万里送好友林子方离去,看到了一幅多彩的西湖美景,小画家们,让我们一起随着杨万里,画好这幅画吧。
2.进入学习任务一: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71页,让我们一起进入学习任务一:读诗句。
先自己读自己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然后再读给同桌听,同桌读得好的,你就夸夸他,如果有读得不好的地方,你要指出来帮助他。开始吧。
3.检查朗读,疏通生字:我们还是很有默契的,你看,你们用这样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读好了。那谁愿意来读一读?请生读。(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啊。这么短的时间,她把难读的读音都读准了)
【出示:毕竟 映】我们来看一下这里几个难读的生字,谁也能把他们读好。(评价:你的后鼻音读得真准确,请同学们跟老师读。还有一个难读的后鼻音生字,谁来读一读,yìng,读得真不错,请跟老师读好这个整体认读音节yìng)
4.指导朗读:同学们,古人读诗,还特别注意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按照音律和意义,诗歌的节奏可以像这样停顿,也可以像那样停顿。小朋友们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谁想来?太棒了,还有谁想试试?
在读诗的时候试着放慢语速,会更有韵味哦,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习活动三:创画诗歌,理解诗意
1.引言:读着读着,小朋友们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了吗?(要画西湖里的荷花、荷叶。)还有吗?(还有天空和刚刚升起的太阳。)
2.进入学习任务二:我们该怎么画呢?涂什么颜色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学习任务二。
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己试着在“诗文配画作品纸”上画一画,并涂上合适的颜色。画好了,同桌之间比一比,看看谁画得更好更正确更符合诗歌的意思。
附:诗文配画作品纸
3.汇报交流,老师点拨:老师随机拿了几张画作,我们来评一评是否符合三颗星的参赛标准。
①他画的荷叶够多吗?应该怎样画才能与诗句意思相符呢?(是呀,要把荷叶画得满满的,都画到天上去了。这就是诗句中写到的“接天”。跟老师读。)
②他的颜色都涂对了嘛?荷叶画得够绿嘛?(是的,他画得特别特别的绿,因为诗句中说?“无穷碧”一起读好这个词。)
③若是把荷叶画得再绿再多一些,把绿色的荷叶画得铺满荷塘,接到天边,这荷叶就画完美了。一起来读一读这么美的荷叶吧。“接天莲叶无穷碧”。
④他把诗中景物都画全了吗?(那老师要采访一下这位小画家了,为什么画中不能少了太阳呢?是啊,“映日”告诉我们,这是在太阳的照射下。一起读。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太阳映在哪里吗?(映在小朋友的脸上、映在屋顶上、映在湖面上……))
⑤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别样红”,是一种怎样的红呢?想象一下,被太阳光照射下的荷花是怎样的。(特别的红,发光的红,甚至红得透明。)
⑥看看我们同学画得够不够红。画得真好,太阳的光芒让荷花显得格外的红了!一起读一读这么美的荷花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指导朗读三四句: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成了如此鲜艳美丽的一幅画呢!小画家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么美的两句诗吧。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真美啊!
5.修改画作:请这几张画的小作者拿回去,下面的同学也再看看自己画的画,没有符合参赛标准三颗星的请再修改修改。
学习活动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学习一二句:上是碧蓝的天空和艳红的太阳,下是一望无边的莲叶和红彤彤的荷花。色彩特别的鲜明。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夏季)你怎么知道的?(毕竟西湖六月中)嗯,这里的六月是指农历六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夏季。
【出示西湖四季图】下面带大家一起去欣赏西湖四季的美景,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马上找到六月的西湖。找到了吗?为什么呢?(夏天的色彩格外鲜艳)六月的西湖与别的季节时一样吗?(不一样)难怪杨万里这么喜欢六月夏天的西湖,还不禁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啊,风光和其他季节就是不一样。你现在知道这里的四时是什么意思了吗?(你来说,就是除了六月的其他时节,你听得真仔细,领悟能力也很强。)
2.体会情感:同学们看,这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点缀其间,诗人杨万里在这么美的景色下送别好朋友林子方,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会对林子方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的好朋友要转学了,你会是什么心情?你想对他说什么?)(不舍、挽留、祝福)
3.指导朗读:我想更多的应该会是祝福吧。让我们带着对好朋友的不舍与祝福,再来读诗。谁愿意来试试?谁还想读?我们一起读吧。
从你们的诵读声中,老师仿佛看到了接天的莲叶,别样的荷花,也看到了净慈寺前依依不舍的一对友人。你们看到了嘛?
4.配乐背诵:学到这,老师相信,能干的小朋友一定把诗歌的语言记进心里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边看着手中的画作想象画面一边背一背吧。
学习活动五:学写生字,完成作品
1.引言: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把这首诗画出来了,还读出了诗中的美丽画面。现在离诗文配画作品的完工还差最后一步。看到作品纸左上角的诗文了嘛?还有四个生字需要我们亲自写上。
2.学写“穷、莲、荷”
我们先来看这三个字,仔细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都是上下结构)
这些上下结构有不同吗?(“穷”是上宽下窄,“莲”“荷”上窄下宽)是呀,我们写字要细致观察它的结构。
一起跟着老师把这三个字书空写一遍。
3.学写“湖”字:再看这个字,他则是左右结构。“湖”字也有特别要关注的笔画,中间的“竖”是最高的,写字时我们要留心特殊的笔画。
4.完成作品:请在课本上把这四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好,并在自己的画旁边把诗写完整,这样你的诗文配画作品就完成啦。
5.结束语:好好看看你在这节课上画的作品,满意吗?有信心获奖的小朋友请在课后把你们的作品纸交给我,老师要挑选几幅最好的作品帮你们投稿参加学校的最佳诗文配画比赛。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
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
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启发思考:“晓”是什么意思?预设:早晨。
教师过渡:我们之前学过“春晓”,“春晓”的“晓”就是指早晨。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晓出净慈寺”就是“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那是要干什么呢?
预设:送林子方。
理解课题: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3.引入作者:同学们对于作者杨万里有哪些了解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学习字词
(1)指名朗读,纠正读音。明确要求:现在请两位同学来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棒。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注意“慈”是平舌音,读准后鼻音“竟”和“映”。
(2)提供方法,多样识字(比较识记、组词识记
(3)识字游戏“青蛙过河”,巩固识记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感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教师引出要求: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特别呢?
预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夏日)晴好天气时,(西湖)的景色。也就是西湖六月,景色明丽。
2.教师提出问题:诗人在西湖边送别好友,看到西湖六月美景不由得发出感叹,你能从前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预设: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提示句意:这两句诗就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请用赞叹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指导朗读:果然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独特啊,风景和其他季节的都不一样!
教师出示要求:到底什么样的景色让作者如此感慨呢?朗读第3、4句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想象画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教师指导朗读:前两句是议论,要读出赞叹的语气,加点字要读得稍重。后两句是写景,要读得激昂一些,加点字重读,“红”字要适当拖长减弱。
4.引导背诵: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忍不住先发出赞美,所以诗人先写赞叹,再写美丽的景色,诗人是多么喜爱这西湖六月的美景呀!西湖六月,景色明丽,老师相信大家和诗人一样喜爱,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引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不同之处?
2.教师讲解:“湖”是左右结构,“莲、穷、荷”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哪个字需要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呢?
预设1:“莲”字下边的“连”字先写“车”,后写“辶”。
预设2:“穷”字穴宝盖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我们来看“湖”字,它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老师写一遍,大家一起书空。
3.学生自己练写。
提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五、课文小结
教师小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通过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六、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莲叶、颜色碧绿、接天
荷花、颜色红、映日
教学反思:
在教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我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然而,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对诗歌的解读还可以更深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还可以更细致,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此外,在拓展方面可以再加强,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要不断提升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领略古诗的韵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感受西湖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通过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
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
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
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 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诗句。
四、抓字眼,明诗意。
“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怎样才能把诗读懂呢?要学会“抓字眼,明诗意”。请同学们看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出示古诗的动画)让同学们根据课件中的注释,理解诗句。再通过课件中的动画,体验诗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阳辉映下,这无边无际的特别红艳的荷花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莲叶,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呀!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的前两句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诗意用感叹句来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3、说话练习:
(1)西湖太美了,不仅……而且……
(2)无论是……还是……,西湖都……
生闭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师读本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六、感情读,悟诗情。
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丽的西湖景美、诗更美。请同学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读一读诗句吧! 学生配乐(课件中的音乐)读全诗感悟诗情。
七、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写西湖的名诗。(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五首》的读音和图片)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国风景图,伴音乐,师读本句话,结束本节课)通过课件中的读音、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国更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毕”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4.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荷花或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图)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好像缺了个头,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 杨万里)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用“/”标出诗的停顿节奏,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并意正音(慈、毕),读出停顿。
3.齐读。
4.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
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莲叶、荷花的颜色。(xx)的莲叶(xx)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绿,荷花之红。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4)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5)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6)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7)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之情。
(8)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9)指导朗读:读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1.没有上出古诗课的感觉,朗读太少,没有感情。
2.大概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不能确定部分少数同学的听课效率。
3.课上有些同学做小动作、讲话,一定要及时制止。
4.整个课堂掌控欠缺,不够果断和运筹帷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我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二、诗中有画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我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平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三、出示全诗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我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晓出净慈
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评价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我们这样去读,就更能感受到古诗的美。)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播放音频)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跟着音乐来读。(指生读)
同学们,这诗中的景色非常的美,这是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会读诗,而且能够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真不简单同学们,无论读古诗还是读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读,发现关键的内容,这样你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读的明白
谁了解西湖呢?(简要介绍: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变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人们觉得诗中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于是加上音乐,把它唱了出来,我们就一边欣赏六月西湖的美景,一边把这首诗美美的唱出来吧。(播放音乐)
四、诗的背景
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的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真美。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看到此情此境,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其实这里还有朋友的不舍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诗就有感情了。
同学们如果这时候,清风徐徐吹过西湖,湖中的荷叶荷花会怎样呢?看着这首诗想象一下。(请生说)你真会想象,这样我们的诗就动起来了。读诗,我们仿佛看到荷叶在动,也仿佛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还仿佛听到了诗人杨万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从诗歌中我们能读出这种生动美丽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再读诗)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背出来)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只学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诗读准,读懂,读美,读出诗中的画面呢,下课后我们自己去学习这首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11
一、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教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
(一)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欣喜心情、莲叶、无穷碧、美好风光荷花、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七、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前播放杭州的风光)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谁到过这旅游?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看到此景,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全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说起杨万里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
诗人介绍: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
(二)自学古诗,感知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到学习古诗的百宝箱中取宝,自学古诗。
1、自读古诗,把诗句读通,字音读准。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同学交流自己学会的知识。
4、反复吟诵,想象诗的意境。
(三)品读诗句,体验情感
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说说,与大家分享。
字词的理解:毕竟:到底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时间)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连天映日:阳光照射
2、诗句的理解:西湖的美丽到底是在六月之中,这时的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连天的荷叶一望无垠,颜色碧绿,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娇艳火红。
3、你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色呀!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谁来试试。
4、质疑: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
(四)想象画面,融入意境
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已知道了诗的大致意思,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诗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经过西湖,他一下就被这美景吸引住了,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谁能把文中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读读。
1、从这两句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
(引导:①、莲叶:它不仅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接,而且还连接着蔚蓝色的天空,你想,这个画面是开阔的,非常有气势。②、荷花:它与红日相映,头脑中的荷花不仅有婷婷玉立的样子,还有它娇艳的色彩,因为它与朝阳相映,它的画面是光彩夺目的。③、莲叶与荷花:想像中的画面还是莲叶与荷花交相辉映。眼前即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又有点点相缀的红艳,不仅有广阔的面积,又有艳丽的色彩,它是清新秀丽的。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2、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追随着老师的声音到西湖一游。
3、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再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去看一看西湖的风光吧!把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之情再读一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升华,拓展意境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异同,从内容、写法上进行引导比较。(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赞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了解了其中的内容,特别是掌握了诗人在构思中的奇妙之处,其实,古诗中描写夏天,描写荷花的还真不少,可以从课外书籍或网上查查,去读读,我相信你们在读中,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同时还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瑰丽,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作业:
1、写夏天的诗,画夏天的画,把你对夏天的感受抒发出来。
2、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歌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景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感受夏日荷花池的美,理解诗意并诵读古诗。
能与同伴合作大胆创作“荷花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提前在活动室墙面预留空间,供幼儿布置荷花池。
经验准备:教师可提前在一日活动中播放古诗音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供幼儿磨耳朵。
课件准备:“荷花池”组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视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音频。
材料准备:海绵刷、白乳胶、蓝色颜料、颜料盘、深浅不一的绿色卡纸、深浅不一的红色手工纸或皱纹纸、白纸(4开)、剪刀、罩衣。
教学过程
出示组图“荷花池”,引导幼儿观察荷花与荷叶,感知荷花、荷叶的色彩与形态。
(有条件的教师也可出示实物荷花与荷叶。)
——夏天到了,荷花池变得可漂亮了,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去看看美丽的荷花池。
——荷花池里有什么呢?(荷花、荷叶)
——荷花/荷叶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夏天到了,荷花开了,一朵一朵红红的、花瓣尖尖的,看上去非常漂亮;荷叶也变得绿油油的,一片一片圆圆的,真美啊。
播放古诗视频及图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引导幼儿感受夏日西湖荷花池的美景,理解古诗诗意。
1.播放古诗视频第一遍,带领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受夏日西湖荷花池的美景。
——古诗里也有一片美丽的荷花池,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去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看到的荷花池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盛开着很多荷花与荷叶)
2.播放古诗视频第二遍并操作课件,鼓励幼儿描述西湖荷花池的美景,理解诗意。
——西湖荷花池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吧。
——古诗里描绘的是几月的西湖呢?用诗句怎么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六月西湖的风景和其他季节一样吗?用诗句怎么说?(不一样;风光不与四时同)
——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诗句说一说。(绿绿的荷叶一片连着一片,好像要和天空连接在一起;接天莲叶无穷碧)
——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试着用诗句来回答。(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的颜色更加鲜红;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结:夏天到了,西湖的荷花开了,风景和其他季节都不一样。绿绿的荷叶一片连着一片,好像要和天空连接在一起,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显得更加鲜红。
操作课件,组织幼儿玩游戏“荷花朵朵开”,带领幼儿诵读古诗,进一步感受夏日西湖荷花池的美景。
——瞧,西湖的荷花池里还有没开放的荷花呢!它们也想快快开放,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我们一起来念诗,为荷花收集能量,当念到古诗的最后一句时,荷花就会集满能量开放啦。
活动建议:教师带读古诗,若幼儿能力较强可逐渐弱化带读。
播放古诗音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创作“荷花池”,体验合作的乐趣。
——在你们的帮助下西湖的荷花池里已经开满了荷花,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活动室里也开满美丽的荷花、荷叶呢?一起来试一试吧。
活动建议:本环节手工用于环境创设,教师可提前在活动室墙面预留空间,供幼儿布置荷花池。
1.将幼儿分成4-5组,每组发放一份绘画材料。
2.出示绘画材料,鼓励幼儿讨论“荷花池”的创作方式。
——美丽的荷花池要怎么做呢?看看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海绵刷、白乳胶、深浅不一的绿色卡纸……)
——荷叶是什么样的呢?看看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呢?
——荷花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呢?
——海绵刷和蓝色颜料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教师提炼幼儿的创意,讲解“荷花池”的创作方式。
手工参考:
1)用海绵刷蘸上蓝色颜料印染在白纸上,绘制“池塘”。
2)用绿色卡纸剪出圆圆的“荷叶”。
3)在“池塘”上贴上剪裁好的“荷叶”。
4)将红色手工纸或皱纹纸揉皱做成“荷花”,用白乳胶固定在“荷叶”边上。
活动建议:教师可在活动前请幼儿在美工区剪好绿色的“荷叶”,以供本环节使用。
4.播放古诗音频,幼儿分组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请幼儿分享小组作品。
6.师幼合作,将幼儿作品布置在环境中,以供欣赏。
温馨提示
本活动提供“荷花池”的手工成品图以供教师参考。
教学延伸
区域活动
1.在表演区,投放古诗音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古代服饰道具等,鼓励幼儿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在美工区,投放白纸、绿色卡纸、颜料、海绵刷等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创作“荷花池”。
日常活动
教师可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播放古诗音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古诗。
家园共育
1.家长可带幼儿外出欣赏荷花,感受夏日荷花池的美。
2.家长可播放宝宝巴士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给幼儿磨耳朵,进一步培养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赏画配诗,体会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首诗境界空阔的写景特点;
3.通过添加语气词,体会这首诗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4.通过文本细读,想象拓展,这首诗乐观豪放的抒情特点,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预习要求:
1.正确、大声、熟读地朗读诗歌,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2.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3.说说诗歌的意思,并努力将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用声音读出来(用节奏、轻重音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赏画配诗,揭题诵诗。
1.孩子们,诗歌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古人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你知道它是表现哪一首诗的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预设:同意吗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来读读看。再来看这幅图)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预设:这又是杨万里的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朗诵一遍。不过,一转眼的功夫,荷叶层层,荷花烂漫——,你还能配出来吗)
(预设:一下子配不出来,是吗没关系,因为这就是我们今天就要学习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
2.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由朗读这首诗。会读了吗谁来试试出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一气呵成,正确连贯,不过,古诗的朗读需要讲究节奏韵律的,谁再来试试
B颇有诗人风范,能告诉大家像这种七言的诗歌一般在哪几个字后面停顿吗对,有时在第六个字也会稍稍停顿。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好吗
C古人吟诗不仅注意词的停顿,还非常注意字的音律,一般将第一二声的字读得稍长些,而将第三四声的字读得稍短些,就像这样(范读)
大家跟着老师的教师试试,好吗?
二、赏画品诗,重点突破。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幅画,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就来认真品一下这两行诗,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哪怕是对一个字、一个词学习的收获(学生批注:俗话说:古人读书喜欢批注,所谓批注就是圈圈画画,或者把学习的收获写在内容旁边。)
很多同学都像我露出了微笑,一定是收获满满的。如果请你各用一个字概括一行诗的意思,你选择哪个字?
1.碧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绿呢圆润、鲜亮、光滑、无穷等。读着这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好一个无穷啊!满湖的荷叶无边无际。脚下是——荷叶,远处是——荷叶,极目远眺,那与天相接的地方还是——荷叶,所以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2.红,怎样的红(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为什么会这样的红(映日)闭上眼睛,看到那红了吗究竟红得怎样呢(红得娇艳、灿烂、热烈、鲜艳)这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3.无穷碧的莲叶衬托着别样红的荷花,一碧一红,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世的夏日咏荷图。孩子,我们欣赏写景的诗句,就是要品出每个字、每个字、每句话的滋味,在头脑中品出一幅鲜活的画面,达到“诗就是画,画就是诗”的境界。
书:景诗←→画
4.让我们一起把这两行诗连起来读读。欣赏着这样的画面,朗诵着这样的诗句,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怎一个美字了得,但美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还记得《小池》中杨万里写荷花的两行诗吗它们的美一样吗?
成熟灿烂的美:,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小荷刚刚萌发时稚嫩的美,那这一句诗呢你能读出这种热烈蓬勃的美吗?
气势壮观的.美: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一株小荷瞬间细节的小美,那这一句诗呢你能读出这种气势磅礴的美吗?
诗人的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这脸上总会有一些表情吧,说不定还有动作呢。
三、体会语气,深情赞叹。
1.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在美丽的西湖边送别好友,猛然看到那朝阳照射下的荷花,你最想说什么呢难怪作者情不自禁真情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
2.诗中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赞叹(毕竟,换个词)你能用“毕竟”说句话,也表达一种赞叹的意思吗(老师今天听到几位老师在闲聊时,其中一个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到底是天妃宫小学的学生,素质与其他学校就是不一样。我也把它写成了一句诗,送给我们天妃宫谢谢XX班的孩子们。毕竟金陵天妃宫,学生不与它校同。)
3.孩子们,我们现在表示强烈的感情的语气一般都会加一些语气词现在你就是诗人,加上语气词深情赞叹一下,好吗如:
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加在前面呢(加在前面更能表现作者的惊叹与赞美,所以诗人一反古人写景抒情的套路,而是先抒情,后写景,也是为了体现这种第一感觉的惊叹与赞美。)
4.让我们把这种惊叹融入到诗句的朗诵中间去。齐读全诗。
5.孩子们,我们在感悟作者的感情的时候,就要像诗人当初吟诗一样,反复体会、吟诵,达到“我是诗人,诗人是我”的境界。书:情我←→诗人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诵诗歌,已经能记住的,把书合上,同桌相互背诵。四、题文对照,拓展悟情。
1.最后,我们看看诗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看看题目,再读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晓”是清晨,天刚亮,怎么会有映日荷花呢题目是送林子方,怎么诗中没有一个送字呢其他送别的诗歌都是很伤感,而这首诗却不是,为什么)
3.其实,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了两首,大家自由读读,想想刚才的问题,你有新的收获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15
【教材说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内容,为《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就要求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依据古诗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前两句写诗人总体感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具体描绘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景。满湖的莲叶新鲜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全诗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但是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掌握得还不是特别熟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文结合,将古诗学习方法渗透其中,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逐渐形成文化积淀。这节课要求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以及体会诗人情感是很有难度的,需要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描述即可。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映、荷”五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意境美,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读题
1.西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自古以来,有无数的诗人作诗赞美西湖。
出示:西湖,学写“湖”。
2.板书课题
3.释题:关注“晓”“净慈寺”“林子方”“杨万里”
早晨,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4.指导朗读。
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通读古诗,整体感知,体会节奏韵律美
1.自读思考:诗人写的是西湖什么时间?写了西湖的哪些景物呢?
(1)指名交流:六月(夏季)荷叶、荷花(板书:图)
补充知识:荷花,是非常受中国诗人作家爱戴的,很多古诗词中都会出现荷花。
(2)指名朗读。
2.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毕、竟、映
3.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1)师范读首句
(2)画一画诗的韵律
(3)多种形式诵读:个别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三、深入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一)理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诗意。
1.与生共赏:六月西湖美景
2.理解诗意重点词语:毕竟:到底四时:其他季节。
3.四季美景作对比,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叹。
(二)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
1.共读理解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1)理解:接天莲叶
你们觉得老师黑板上的荷叶够多吗?应该怎样才能与诗句相符呢?
(请学生张贴荷叶)
(2)理解:无穷碧。
(3)体会无边无际,一碧万顷的壮观景象。
引导想象:此时我们就站在西湖河畔,近处是荷叶,向远处看去还是是什么?再向远处看去还是什么?朗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2.共读理解诗句“映日荷花别样红。”
(1)板书补充:荷花、太阳图。
(2)理解:别样红。理解展开想象:被太阳光照射下的荷花是怎样的?
3.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三)想象思考:诗人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会对林子方说些什么呢?
(四)配乐齐读
(五)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
四、课外拓展,总结提高。
1.拓展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
2.小结:杨万里来送别林子方是依依不舍的,希望友情像这莲叶一样无穷无尽,像这荷花一样鲜红灿烂。
五、书写指导:莲、荷、穷。
六、作业布置
1.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给家长听。
2.课外查找有关西湖的美文或古诗一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03-2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精选19篇)04-20
心净国土净-禅理故事11-27
杏林子简介09-29
慕容晓晓-《爱情买卖》歌词10-02
慕容晓晓《爱情买卖》简谱10-04
慕容晓晓爱我没有错歌词10-22
慕容晓晓《放狠爱》歌词09-12
我家的那片林子作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