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日记

时间:2024-02-04 13:26:50 春鹏 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过小年日记(通用18篇)

  一天又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过小年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过小年日记(通用18篇)

  过小年日记 1

  今天是小年,从今天开始,鞭炮开禁。窗外炮竹声依稀不断,虽说和三十晚上的“电闪雷鸣”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提醒着人们,鼠年马上就要到来了!

  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可是,我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过年的气氛。还是一样要早起上班,看看台历才想起今天是小年。我们大连这边的风俗是要在这天吃灶糖,记得以前看过一篇作文,写的就是过小年要吃灶糖的故事。我记得好像是说要在家里的灶上放糖,这样灶王爷吃过灶糖后嘴会变得很甜,所以在玉皇大帝面前就不会说这家人一年中做过的错事。还真是蛮有趣的故事。

  最近的`工作基本结束了,就等着放假了,日子还真是难熬。尤其在晚上,这两天晚上总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估计是要到11点才迷迷糊糊睡去。这样好痛苦!

  天气也不象前些天那么冷了,四九好像是过完了。在过几天就立春了。立春也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然后就是我喜欢的夏天了。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过小年日记 2

  今天要过小年,街上很热闹。妈妈说:“过年要放炮,谁放的炮最多,灶王爷就会下凡间来看人们一年来的表现,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各家来年的吉凶祸福。因此,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准备灶糖、火烧等,举行仪式送灶王爷升天,祈求他的庇护。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道路两旁上的行人急急忙忙的赶回家,害怕错过了这个好时间。再看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一闪一闪发光的小灯,五颜六色的真想穿上了一件五彩衣。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挂红灯笼?妈妈说:”红色象征着火红的日子,而且还表示红红的火焰。“我说:”过年了可真热闹呀!“

  过小年日记 3

  我的老家春节是从小年即腊月二十三那天祭灶揭开序幕的。正如儿歌里面唱的:“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这反映了孩子们盼望过年的心情。

  我奶奶说,腊月二十三天黑以后,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年的工作。谁人好吃懒做,谁家妯娌不和,哪个不孝老人,何人做坏事等要一一汇报,腊月三十早晨再回到人间,就要按玉帝的旨意世人奖罚惩处。所以老百姓对灶王爷爷毕恭毕敬,悉心供奉。

  23一大早,奶奶就起来忙活。先在厨房摆上供桌,在供桌后面的墙上贴上早已买好的.灶王像,然后贴上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供桌上有糖瓜,酒菜,香火,旁边有的还扎纸马和干草。我问奶奶,纸马和干草干吗用。奶奶说,马是灶王爷的坐骑,要让马吃饱喝足才能上天。我笑着说,以后扎个飞机,飞机比马快,奶奶听了哈哈大笑。过一会奶奶回头对大家说,今天只说吉利话。

  天快黑的时候,奶奶把一家人叫到到灶房,先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然后向设在灶壁上的灶王爷敬香敬酒,奶奶还念念有词。然后将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以及灶王爷的画像对联等拿到院子里,一同烧掉,还有香、纸。做完这些以后,全家人按老幼分别磕三个响头,然后回屋吃饭。饭前,奶奶还要把一块块切好的糖瓜分给大伙,晚饭的主食自然也是水饺,由此我也明白了我们当地为什么家人出门要吃饺子了。

  说实话,对于老家的这些风俗习惯,我也是似懂非懂,但不知为何,我从没把他往迷信上归纳,也从没觉得反感。

  过小年日记 4

  今天可热闹了,因为今天过小年。

  “今天过小年。”妈妈说,“走,现在带你去买鞭炮,”听到这里我心里美滋滋的,想今晚可以玩个痛快了,我马上换了衣服,换了鞋子。装备好妈妈走,妹妹也准备好了,我们一家都充满了。回来了我们卖了好多鞭炮,我和妹妹一起玩鞭炮,可高兴了!

  到了晚上,我到外面放了20xx头的鞭炮可响了,妈妈说这是传统,所以每年都要这样。

  过小年日记 5

  20xx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也就是今年的x月xx日,是传统的小年,小年之所以被称为小年,是因为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周的一天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啦!大多数人们都要买好春联,准备年货,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今年,我在信阳过年过年,1月16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阳台,只见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愈加浓重,妈妈带着我来到商业中心区域,只见商业中心“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迎新春标语,市民们纷纷进入商场、超市购买年货。信阳整个城市洋溢在一派喜庆气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们在街边摊上买了一些过年必需品,听妈妈说好像是把灶王的`的嘴黏上,让他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听义取意,灶糖是一种很黏的糖,我打开袋子,拿出一根,由于信阳现在很冷,所以灶糖变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灶糖进入了嘴里,马上融合了,变得很黏,而且甜极了。

  回到家,爸爸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让人垂涎的饭菜,我们打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天,真是个不眠之夜,既幸福又开心的日子!

  过小年日记 6

  今天是小年,爸爸从学校接我回来去上写作课,我兴奋的走时了教室。

  我坐下的时候,心想:“今天老师发灶糖,真开心。”上课了,教师给我们讲了小年的来历,传说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过小年日记 7

  日出又日落,一天又一天,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小年已在我的千呼万盼中缓缓而来。

  天刚蒙蒙亮,我就在母亲的催促下起了床。一股喷香的美味飘来,不禁令我垂涎欲滴。顺着香味,我走进了厨房。只见爸爸挥舞着挥舞着炒勺,使出浑身解数,做我们喜欢的菜肴。妈妈递给我一块抹布,毫无疑问,又要接受重任了。我和姐姐接过抹布,认真地擦起了地。一会儿,奶奶回来了。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还有一包我喜欢的麦芽糖。这沉甸甸的东西,使我的心在小年里活跃起来。

  一家人爬高上低,擦墙洗地,忙碌了一整天。我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是看着窗明几净的屋子。心里也是满是欢喜。夜幕降临时分,最重要的祭灶开始了。

  爸爸拿出麦芽糖,毕恭毕敬地走到供桌前,双手捧上了麦芽糖,还摆上了姥姥亲手制作做的糖火烧。“吃糖有害牙齿。”天真的.我挤出一句话。妈妈轻轻地戳了我一下,示意安静。只见爸爸把香点着,小心翼翼地插进一个放米的碗里,然后双手合在一起,放在胸前,虔诚地向灶王爷深深地三鞠躬,一边鞠躬,嘴里还一边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宫降吉祥。”等香燃烧完以后,祭灶习俗就圆满结束了。爸爸将麦芽糖塞在我手里,我也不推辞,狼吞虎咽地吃了。

  小年好、扫房好、制造好、麦芽糖好、最最幸福的是一家人团聚。一切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过小年日记 8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的习俗,如:祭拜灶王爷、除尘、写对联、贴窗花……

  腊月二十三一大早,奶奶就把一天的活做了具体的安排。

  吃过早饭,奶奶就马不停蹄的开始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清理沙发底下等“死角”、擦窗户、打扫厨房……半天过后,家里已经变得一尘不染了,我脱口而出:“家里怎么一下子好像变大了呀!”“对呀,卫生就是个魔术师,打扫打扫能让原来的地方变宽敞、变明亮!”奶奶神秘地说。

  稍作休息后,奶奶又忙活着祭灶神。奶奶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掌管着一家的饭香和来年的运势,要虔诚地祭拜一下。”她拿出前一天就准备好的祭品:坨坨馍、灶糖、各式水果等,整齐的摆放在灶台上供灶神享用。我有点疑惑——这灶神真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吗?哈哈,我明白了,这就是神奇的传统文化!

  下午,奶奶带我和弟弟上街采购年货。大街上可真热闹啊!卖对联和大红灯笼的随处可见。走一段路就会有一个爷爷摆一张桌子,手握一支毛笔在全神贯注地写对联。记得妈妈说过,这种手写的对联是原创的',是最珍贵的!

  我大步流星的往家走去,我要趁着寒假,坚持练习毛笔字,以后过年的时候,能为亲朋好友写对联,也许还能像老爷爷一样摆一张桌子,为大家免费写春联呢!

  过小年日记 9

  小年的那一天,我们家门口挂起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放起了鞭炮。

  妈妈说要给大家做麻花儿吃。我争着抢着说:“我也要帮忙,我也要帮忙。”于是。我给妈妈打起了下手。

  妈妈告诉我,首先做麻花儿要把面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长条,然后把其余的面放在锅子里拿一条出来,切成很多个小长条,揉成细长细长的面,然后把两头并在一起捏住,让麻花儿拧紧,最后那么一拧就完成了。

  说干就干,我先拿起锋利的刀子,把面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长条。然后拿出一块面,把这块面切成很多个小长条。我把面搓的又又细又长后,把两头捏紧。开始拧麻花儿,最后又那么一拧,哎呀,我做的好丑。我又开始做下一根,照着先前的.方式,也好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的麻花儿终于变漂亮了,我的手脚开始加快了。很快就拧了三大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的麻花儿终于变漂亮了,我的手脚开始加快了。很快就拧了三大盘。开始炸麻花儿,在锅底倒上一些油,油红了,我照着妈妈说的一根一根把麻花儿丢在锅里,用筷子迅速的翻转着,不一会儿麻花儿便被我炸成金黄色的了。一根一根看着好好吃,看的我口水直流,我赶紧拿起一根要品尝品尝自己炸的麻花儿,嗯,还不错。

  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我的心里得意极了。妈妈却说:“没有我你是做不出来这些麻花儿的。”我说:“好好好,多亏了有这么一个好老师。”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美好的一天,从今天开始!

  过小年日记 10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老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老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老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老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周围邻居家辞灶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非常热闹。我家没买鞭炮。老爸提议:“我们放没有危险的'烟花吧!”“好的。”我一边高兴地回答,一边拿出了老爸从上海给我买得奇幻玩具灯。提前做好分工:老爸点火,妈妈配音,我来照出各种各样的灯火图案。只听点火!嗤——,碰!美丽的烟花不停地变化着,有的像星星一样在闪烁,有的像小毛虫一样在蠕动,有的像美丽的彩带在飘舞,漂亮极了!我们又连续放了好多“烟花”,都那么壮观。

  在这一天,我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过小年日记 11

  今天是小年,我们家也是要过小年的呢。

  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庆祝小年了。早上,我和表姐吃过饭后,买了一盒摔炮,玩得好不痛快。我和表姐还互相取笑对方,说对方胆小,哼,我才不胆小呢,胆小的是表姐呢,她每次都不敢玩,还说我胆小。就这样说说笑笑、玩玩乐乐就到了下午了。

  爸爸开始做饭了,我和表姐等了一会儿,饭好了。这时,我听见炮声。真是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该吃饭了,我一看,使我大饱眼福。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菜,有糖醋鱼、南瓜酥、酱烧鸡翅,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可不是天天都可以吃得上的'啊,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下,爸爸妈妈还有表姐又笑我了,吃完饭后,我的脸上就有了猫胡子了。

  夜晚,我和爸爸、妈妈、表姐一起去广场看放烟花,一到广场入眼帘的是天空中多姿多彩的烟花。这时,一个红色的烟花飞入空中,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手里抱着一个正在呼呼大睡的小婴儿。又一个绿色的烟花飞入空中,像是一个雄狮正威武地向天空走去。又一个粉红的烟花飞入空中,犹如一位害羞的小女孩,不想让别人看见她那美丽的脸颊。一眨眼的功夫,已经八点多钟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美丽的烟花,宽阔的广场,回家了。

  过小年日记 12

  在南方,过小年很讲究,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祭灶王,吃饺子等,我的家乡在江苏省丹阳市,在丹阳祭灶王也最重要。

  在小年的早晨,大人们忙着做饭,待客,而我则是吃喝玩乐,到了晚上,家家就开始祭灶王,爸爸妈妈把碗给刷了之后,放到了柜子里,就开始打扫厨房,把厨房的各个角落都不放过,放盐罐的后面等地方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又拖又扫,又抹又擦,锅被洗得发亮,地被扫得干干净净,碗都被刷的没有一点脏点,爸爸妈妈打扫完之后,就轮到请下灶王的旧像,再把灶王像送进灶囊时,妈妈都会给我讲灶王的传说,因为它的传说非常有趣,在不同的地方,连灶王奶奶都被传了出来,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灶王,是被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人间各家的灶火,他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王的地位,两旁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请他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神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被请到家中,以保佑和监察的名义,到了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 天,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中好事和坏事,送灶王仪式,简称“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的汇报要让这户人家得到吉凶祸福。

  这就是我们南方祭灶王的风俗,既能听传说,又能吃好吃的,岂不优哉游哉。

  过小年日记 13

  今天是小年,我正在家里吃着年糕,突然心产好奇:小年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还有那些别的习俗吗?

  我怀着好奇心查上了百度,但结果却和我想的不一样:小年竟不是个节日,并且日子也不同!这更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小年不是个传统节日,那又是个啥呢?我一定要查清楚!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做这些大家都为了干干净净过个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众多习俗中,我较为感兴趣的就是祭灶。因为我还没听说过祭拜“厨房之神”的日子,想了解一下该干什么。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幅新的灶王像。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了许多食物,其中还有为灶王升 天的坐骑备料。这个灶神难道很厉害吗?对他也太好了吧!

  我又查了一下小年的来历,才恍然大悟:相传小年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在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去和玉帝回报人们的情况,来让玉帝赏罚。人们为了自己不受罚,就要祭拜灶王爷。这便是小年的由来。我想:原来祭灶时做那么多都是为了不受罚啊!

  没想到小年是个祭拜灶王爷的日子,我真是长见识了!

  过小年日记 14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阳历2月4日,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农厉是廿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年了,打开日历,往后数九天,春节就来的。

  小年已到,年味就渐渐的浓了,夜晚,走在大街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上,早已挂上了美丽的灯。太阳一下山,灯就亮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灯照亮马路,如同白昼。晚上看灯,一定要去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来赏灯的人虽然很多,但你总可以找到一片清静的地方,去看一看平时看不到的`风景。

  今天上午,我和父母去超市买了点东西。其中就包括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灶糖,那为什么要吃灶糖?吃灶搪是民间每每年小年为喜庆春节拉开了序幕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买完东西,一家人也停不下来了,接着就是大扫除了,这也是小年的一个习俗——扫尘,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酒扫六阁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拨除不祥。过了小年,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南北方小年的时间也有差异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而南方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但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寓意都还是一样的。

  小年已至,年味渐浓,愿新年更好。

  过小年日记 15

  今天是1月14日过小年。妈妈准备包饺子吃,我也跑过来帮忙,我们全家人过得很愉快!

  从超市买回的饺子皮,妈妈调配好饺子馅,开始包饭子了,这次妈妈调的是荞菜肉馅,荠菜放得多,所以素馅太散很不好捏拢饺子皮。

  刚开始我手里拿着饺子皮,馅不是放多就是放少,多了不断漏出馅子,少了饺子皮包得又太厚了,一边包还得一边找馅子,真是让我手忙脚乱,大冬天还冒汗,我估摸着是急得满头大汗。

  很快妈妈就包完了一盘饺子,我再看看自己的盘里,零零落落包好了几个歪瓜裂枣,形状各样的`饺子。脸上不知何时也变成了大花猫,逗得妈妈哈哈大笑!

  我找妈妈理论,为什么我包不好,心里很委屈。妈妈安慰我,拿出神器。示范一遍给我看,果然在神器的助力下,我逐渐熟练,包饺子的速度也快了,不一会就包了半盘子,而且包得像模像样,跟买的差不多,当然没有神器帮忙,我也做不到啊!

  包饺子的工作结束,肚子也饿得咕咕叫。马上煮饺子,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饺子在滚烫的锅里煮着,之前我那几个歪瓜裂枣的饺子在锅里突然炸开,馅子、皮子分了家,散在锅里到处滚动,变成了面皮青菜汤。妈妈哭笑不得,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美滋滋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小年,别有一番年味。

  过小年日记 16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是过小年、祭灶神的日子,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汇报民情。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掌管人间头等大事——吃喝的,俗话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所以灶王爷是一位很重要的神仙,被人们尊称为“一家之主”,他还负责保佑平安、观察民情。到了年末,他就要把人们一年的工作、生活、表现向玉皇大帝祥细汇报,诉说这家的悲欢离合,让玉帝决定来年对人们进行赏罚。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祭灶的民谣和谚语,如:“廿三祭灶官、廿四扫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蒸馒头、廿七杀只鸡、廿八杀只鸭、廿九喝喜酒、三十包饺子”。灶王爷会“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祭灶,全家都到”,在祭灶时,全家要团聚。在祭灶时每个人都要吃一颗芝麻糖,预示下一年甜甜蜜蜜,还要把糖煮化摸在灶神的嘴上,这样他就会为我们多言好话,下一年我们将大富大贵、平平安安。

  瞧!夜幕降临,在爆竹声中祭灶的活动慢慢拉开了序幕,老爸先把旧的灶神像揭下来,虔诚的用火焚烧,送灶王爷升到天庭。又把新灶神像粘在神位处,给灶王准备好下一年的`新衣。老爸又把糖饼、芝麻糖等早已预备的供品供上,烧了三柱香,我们每个人都默默的许下了自己的愿望,然后,每人吃一根芝麻糖。甜甜的芝麻糖吃进嘴里,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味直沁肺腑,从嘴里甜到了心里……

  今年的小年过的甜甜蜜蜜、快快乐乐,明年我家肯定会红红火火。

  过小年日记 17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过小年是吃水饺、吃糖瓜的日子。

  今天,我正做着作业,看见爸爸出门买了一个糖瓜回来,我兴奋地大叫一声,跑去凑热闹。只见糖瓜又胖又圆,活像个大娃娃。糖瓜上粘着好多白芝麻,多得跟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大糖瓜硬邦邦的,爸爸使出吃奶的用手掰,大糖瓜纹丝不动。爸爸拿它没办法只好用刀砍。嘻嘻,永不服输的'大糖瓜“开花”了,溅了零零散散的一桌子,爸爸把它们盛到碗里。我可忍不住了,眼疾手快地抓起一块塞在嘴里,细细品尝。嗯,味道不错,甜甜的黏黏的,百吃不厌。

  接下来当然是大扫除了,因为要打扫整个屋子,很累的所以我也动身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劳动中。爸爸踩着凳子擦窗户,奶奶当爸爸的助手。爸爸打扫卫生间、卧室、阳台等地方。妈妈则负责拖地、擦桌子等。我呢,一会儿跑去帮妈妈扫地,一会儿跑去给爸爸递抹布,一会儿又给爸爸倒好备用的清水。一家人忙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家里彻底变样了,焕然一新。窗户擦得亮亮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没装玻璃呢。所有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地面一尘不染,都能倒映出人影来,简直就是四星级宾馆。

  到了晚上,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劳动了一天后,一家人吃着冒着热气的饺子,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年虽然不像新年那样热闹,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我喜欢过小年。

  过小年日记 18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到了祭祀的日子了。

  吃完早饭,姥姥领着我上街买麻糖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人都有一袋麻糖在手里。我问姥姥:“为什么要吃麻糖呢?”姥姥告诉我,是用来祭灶的。“是不是灶王爷?”我迫不及待地问。奶奶笑着告诉我,是的。

  回到家中姥姥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给我们讲起了祭灶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做灶的技艺十分高超,人们称特为灶王。有一天,灶王突然病倒了。他的弟弟便想和父母分家。后来弟弟知道错了,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并把哥哥的画像贴在门口。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灶王的魂魄带上天去,并封他为灶王爷。

  于是,灶王爷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每家人的行为与品德。人们每年这一天,都要祭奠灶王爷让他上天后在玉帝面前说些好话,来年有个好收成。

  听完故事,我才知道了过小年的含义是祭奠灶王爷。于是,我们怀着一颗对灶王祭奠的'心,把麻糖放在了他的排位前……

  到了夜晚,我听见楼下传来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这如同雷鸣般的炮声,又使我联想起了灶王爷。

  也许是出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吧!我相信,在这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会继续把洋溢着喜庆气氛的节日色彩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生活在拥有丰富的知识,与饱含着梦想的想象力之中。

《关于过小年日记(通用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过小年日记】相关文章:

有关过小年的日记01-09

过小年日记3篇02-17

【精选】过小年日记四篇02-18

过小年日记(精选36篇)02-22

过小年日记三篇02-19

过小年日记(精选38篇)02-17

过小年日记7篇03-12

过小年日记(通用40篇)03-03

【必备】过小年日记4篇04-23

实用的过小年日记三篇04-27

关于过小年日记(通用18篇)

  一天又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过小年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过小年日记(通用18篇)

  过小年日记 1

  今天是小年,从今天开始,鞭炮开禁。窗外炮竹声依稀不断,虽说和三十晚上的“电闪雷鸣”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提醒着人们,鼠年马上就要到来了!

  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可是,我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过年的气氛。还是一样要早起上班,看看台历才想起今天是小年。我们大连这边的风俗是要在这天吃灶糖,记得以前看过一篇作文,写的就是过小年要吃灶糖的故事。我记得好像是说要在家里的灶上放糖,这样灶王爷吃过灶糖后嘴会变得很甜,所以在玉皇大帝面前就不会说这家人一年中做过的错事。还真是蛮有趣的故事。

  最近的`工作基本结束了,就等着放假了,日子还真是难熬。尤其在晚上,这两天晚上总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估计是要到11点才迷迷糊糊睡去。这样好痛苦!

  天气也不象前些天那么冷了,四九好像是过完了。在过几天就立春了。立春也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然后就是我喜欢的夏天了。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过小年日记 2

  今天要过小年,街上很热闹。妈妈说:“过年要放炮,谁放的炮最多,灶王爷就会下凡间来看人们一年来的表现,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各家来年的吉凶祸福。因此,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准备灶糖、火烧等,举行仪式送灶王爷升天,祈求他的庇护。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道路两旁上的行人急急忙忙的赶回家,害怕错过了这个好时间。再看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一闪一闪发光的小灯,五颜六色的真想穿上了一件五彩衣。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挂红灯笼?妈妈说:”红色象征着火红的日子,而且还表示红红的火焰。“我说:”过年了可真热闹呀!“

  过小年日记 3

  我的老家春节是从小年即腊月二十三那天祭灶揭开序幕的。正如儿歌里面唱的:“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这反映了孩子们盼望过年的心情。

  我奶奶说,腊月二十三天黑以后,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年的工作。谁人好吃懒做,谁家妯娌不和,哪个不孝老人,何人做坏事等要一一汇报,腊月三十早晨再回到人间,就要按玉帝的旨意世人奖罚惩处。所以老百姓对灶王爷爷毕恭毕敬,悉心供奉。

  23一大早,奶奶就起来忙活。先在厨房摆上供桌,在供桌后面的墙上贴上早已买好的.灶王像,然后贴上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供桌上有糖瓜,酒菜,香火,旁边有的还扎纸马和干草。我问奶奶,纸马和干草干吗用。奶奶说,马是灶王爷的坐骑,要让马吃饱喝足才能上天。我笑着说,以后扎个飞机,飞机比马快,奶奶听了哈哈大笑。过一会奶奶回头对大家说,今天只说吉利话。

  天快黑的时候,奶奶把一家人叫到到灶房,先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然后向设在灶壁上的灶王爷敬香敬酒,奶奶还念念有词。然后将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以及灶王爷的画像对联等拿到院子里,一同烧掉,还有香、纸。做完这些以后,全家人按老幼分别磕三个响头,然后回屋吃饭。饭前,奶奶还要把一块块切好的糖瓜分给大伙,晚饭的主食自然也是水饺,由此我也明白了我们当地为什么家人出门要吃饺子了。

  说实话,对于老家的这些风俗习惯,我也是似懂非懂,但不知为何,我从没把他往迷信上归纳,也从没觉得反感。

  过小年日记 4

  今天可热闹了,因为今天过小年。

  “今天过小年。”妈妈说,“走,现在带你去买鞭炮,”听到这里我心里美滋滋的,想今晚可以玩个痛快了,我马上换了衣服,换了鞋子。装备好妈妈走,妹妹也准备好了,我们一家都充满了。回来了我们卖了好多鞭炮,我和妹妹一起玩鞭炮,可高兴了!

  到了晚上,我到外面放了20xx头的鞭炮可响了,妈妈说这是传统,所以每年都要这样。

  过小年日记 5

  20xx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也就是今年的x月xx日,是传统的小年,小年之所以被称为小年,是因为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周的一天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啦!大多数人们都要买好春联,准备年货,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今年,我在信阳过年过年,1月16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阳台,只见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愈加浓重,妈妈带着我来到商业中心区域,只见商业中心“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迎新春标语,市民们纷纷进入商场、超市购买年货。信阳整个城市洋溢在一派喜庆气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们在街边摊上买了一些过年必需品,听妈妈说好像是把灶王的`的嘴黏上,让他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听义取意,灶糖是一种很黏的糖,我打开袋子,拿出一根,由于信阳现在很冷,所以灶糖变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灶糖进入了嘴里,马上融合了,变得很黏,而且甜极了。

  回到家,爸爸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让人垂涎的饭菜,我们打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天,真是个不眠之夜,既幸福又开心的日子!

  过小年日记 6

  今天是小年,爸爸从学校接我回来去上写作课,我兴奋的走时了教室。

  我坐下的时候,心想:“今天老师发灶糖,真开心。”上课了,教师给我们讲了小年的来历,传说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过小年日记 7

  日出又日落,一天又一天,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小年已在我的千呼万盼中缓缓而来。

  天刚蒙蒙亮,我就在母亲的催促下起了床。一股喷香的美味飘来,不禁令我垂涎欲滴。顺着香味,我走进了厨房。只见爸爸挥舞着挥舞着炒勺,使出浑身解数,做我们喜欢的菜肴。妈妈递给我一块抹布,毫无疑问,又要接受重任了。我和姐姐接过抹布,认真地擦起了地。一会儿,奶奶回来了。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还有一包我喜欢的麦芽糖。这沉甸甸的东西,使我的心在小年里活跃起来。

  一家人爬高上低,擦墙洗地,忙碌了一整天。我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是看着窗明几净的屋子。心里也是满是欢喜。夜幕降临时分,最重要的祭灶开始了。

  爸爸拿出麦芽糖,毕恭毕敬地走到供桌前,双手捧上了麦芽糖,还摆上了姥姥亲手制作做的糖火烧。“吃糖有害牙齿。”天真的.我挤出一句话。妈妈轻轻地戳了我一下,示意安静。只见爸爸把香点着,小心翼翼地插进一个放米的碗里,然后双手合在一起,放在胸前,虔诚地向灶王爷深深地三鞠躬,一边鞠躬,嘴里还一边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宫降吉祥。”等香燃烧完以后,祭灶习俗就圆满结束了。爸爸将麦芽糖塞在我手里,我也不推辞,狼吞虎咽地吃了。

  小年好、扫房好、制造好、麦芽糖好、最最幸福的是一家人团聚。一切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过小年日记 8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的习俗,如:祭拜灶王爷、除尘、写对联、贴窗花……

  腊月二十三一大早,奶奶就把一天的活做了具体的安排。

  吃过早饭,奶奶就马不停蹄的开始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清理沙发底下等“死角”、擦窗户、打扫厨房……半天过后,家里已经变得一尘不染了,我脱口而出:“家里怎么一下子好像变大了呀!”“对呀,卫生就是个魔术师,打扫打扫能让原来的地方变宽敞、变明亮!”奶奶神秘地说。

  稍作休息后,奶奶又忙活着祭灶神。奶奶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掌管着一家的饭香和来年的运势,要虔诚地祭拜一下。”她拿出前一天就准备好的祭品:坨坨馍、灶糖、各式水果等,整齐的摆放在灶台上供灶神享用。我有点疑惑——这灶神真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吗?哈哈,我明白了,这就是神奇的传统文化!

  下午,奶奶带我和弟弟上街采购年货。大街上可真热闹啊!卖对联和大红灯笼的随处可见。走一段路就会有一个爷爷摆一张桌子,手握一支毛笔在全神贯注地写对联。记得妈妈说过,这种手写的对联是原创的',是最珍贵的!

  我大步流星的往家走去,我要趁着寒假,坚持练习毛笔字,以后过年的时候,能为亲朋好友写对联,也许还能像老爷爷一样摆一张桌子,为大家免费写春联呢!

  过小年日记 9

  小年的那一天,我们家门口挂起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放起了鞭炮。

  妈妈说要给大家做麻花儿吃。我争着抢着说:“我也要帮忙,我也要帮忙。”于是。我给妈妈打起了下手。

  妈妈告诉我,首先做麻花儿要把面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长条,然后把其余的面放在锅子里拿一条出来,切成很多个小长条,揉成细长细长的面,然后把两头并在一起捏住,让麻花儿拧紧,最后那么一拧就完成了。

  说干就干,我先拿起锋利的刀子,把面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长条。然后拿出一块面,把这块面切成很多个小长条。我把面搓的又又细又长后,把两头捏紧。开始拧麻花儿,最后又那么一拧,哎呀,我做的好丑。我又开始做下一根,照着先前的.方式,也好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的麻花儿终于变漂亮了,我的手脚开始加快了。很快就拧了三大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的麻花儿终于变漂亮了,我的手脚开始加快了。很快就拧了三大盘。开始炸麻花儿,在锅底倒上一些油,油红了,我照着妈妈说的一根一根把麻花儿丢在锅里,用筷子迅速的翻转着,不一会儿麻花儿便被我炸成金黄色的了。一根一根看着好好吃,看的我口水直流,我赶紧拿起一根要品尝品尝自己炸的麻花儿,嗯,还不错。

  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我的心里得意极了。妈妈却说:“没有我你是做不出来这些麻花儿的。”我说:“好好好,多亏了有这么一个好老师。”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美好的一天,从今天开始!

  过小年日记 10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老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老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老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老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周围邻居家辞灶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非常热闹。我家没买鞭炮。老爸提议:“我们放没有危险的'烟花吧!”“好的。”我一边高兴地回答,一边拿出了老爸从上海给我买得奇幻玩具灯。提前做好分工:老爸点火,妈妈配音,我来照出各种各样的灯火图案。只听点火!嗤——,碰!美丽的烟花不停地变化着,有的像星星一样在闪烁,有的像小毛虫一样在蠕动,有的像美丽的彩带在飘舞,漂亮极了!我们又连续放了好多“烟花”,都那么壮观。

  在这一天,我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过小年日记 11

  今天是小年,我们家也是要过小年的呢。

  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庆祝小年了。早上,我和表姐吃过饭后,买了一盒摔炮,玩得好不痛快。我和表姐还互相取笑对方,说对方胆小,哼,我才不胆小呢,胆小的是表姐呢,她每次都不敢玩,还说我胆小。就这样说说笑笑、玩玩乐乐就到了下午了。

  爸爸开始做饭了,我和表姐等了一会儿,饭好了。这时,我听见炮声。真是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该吃饭了,我一看,使我大饱眼福。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菜,有糖醋鱼、南瓜酥、酱烧鸡翅,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可不是天天都可以吃得上的'啊,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下,爸爸妈妈还有表姐又笑我了,吃完饭后,我的脸上就有了猫胡子了。

  夜晚,我和爸爸、妈妈、表姐一起去广场看放烟花,一到广场入眼帘的是天空中多姿多彩的烟花。这时,一个红色的烟花飞入空中,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手里抱着一个正在呼呼大睡的小婴儿。又一个绿色的烟花飞入空中,像是一个雄狮正威武地向天空走去。又一个粉红的烟花飞入空中,犹如一位害羞的小女孩,不想让别人看见她那美丽的脸颊。一眨眼的功夫,已经八点多钟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美丽的烟花,宽阔的广场,回家了。

  过小年日记 12

  在南方,过小年很讲究,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祭灶王,吃饺子等,我的家乡在江苏省丹阳市,在丹阳祭灶王也最重要。

  在小年的早晨,大人们忙着做饭,待客,而我则是吃喝玩乐,到了晚上,家家就开始祭灶王,爸爸妈妈把碗给刷了之后,放到了柜子里,就开始打扫厨房,把厨房的各个角落都不放过,放盐罐的后面等地方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又拖又扫,又抹又擦,锅被洗得发亮,地被扫得干干净净,碗都被刷的没有一点脏点,爸爸妈妈打扫完之后,就轮到请下灶王的旧像,再把灶王像送进灶囊时,妈妈都会给我讲灶王的传说,因为它的传说非常有趣,在不同的地方,连灶王奶奶都被传了出来,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灶王,是被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人间各家的灶火,他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王的地位,两旁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请他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神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被请到家中,以保佑和监察的名义,到了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 天,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中好事和坏事,送灶王仪式,简称“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的汇报要让这户人家得到吉凶祸福。

  这就是我们南方祭灶王的风俗,既能听传说,又能吃好吃的,岂不优哉游哉。

  过小年日记 13

  今天是小年,我正在家里吃着年糕,突然心产好奇:小年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还有那些别的习俗吗?

  我怀着好奇心查上了百度,但结果却和我想的不一样:小年竟不是个节日,并且日子也不同!这更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小年不是个传统节日,那又是个啥呢?我一定要查清楚!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做这些大家都为了干干净净过个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众多习俗中,我较为感兴趣的就是祭灶。因为我还没听说过祭拜“厨房之神”的日子,想了解一下该干什么。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幅新的灶王像。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了许多食物,其中还有为灶王升 天的坐骑备料。这个灶神难道很厉害吗?对他也太好了吧!

  我又查了一下小年的来历,才恍然大悟:相传小年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在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去和玉帝回报人们的情况,来让玉帝赏罚。人们为了自己不受罚,就要祭拜灶王爷。这便是小年的由来。我想:原来祭灶时做那么多都是为了不受罚啊!

  没想到小年是个祭拜灶王爷的日子,我真是长见识了!

  过小年日记 14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阳历2月4日,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农厉是廿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年了,打开日历,往后数九天,春节就来的。

  小年已到,年味就渐渐的浓了,夜晚,走在大街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上,早已挂上了美丽的灯。太阳一下山,灯就亮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灯照亮马路,如同白昼。晚上看灯,一定要去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来赏灯的人虽然很多,但你总可以找到一片清静的地方,去看一看平时看不到的`风景。

  今天上午,我和父母去超市买了点东西。其中就包括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灶糖,那为什么要吃灶糖?吃灶搪是民间每每年小年为喜庆春节拉开了序幕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买完东西,一家人也停不下来了,接着就是大扫除了,这也是小年的一个习俗——扫尘,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酒扫六阁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拨除不祥。过了小年,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南北方小年的时间也有差异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而南方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但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寓意都还是一样的。

  小年已至,年味渐浓,愿新年更好。

  过小年日记 15

  今天是1月14日过小年。妈妈准备包饺子吃,我也跑过来帮忙,我们全家人过得很愉快!

  从超市买回的饺子皮,妈妈调配好饺子馅,开始包饭子了,这次妈妈调的是荞菜肉馅,荠菜放得多,所以素馅太散很不好捏拢饺子皮。

  刚开始我手里拿着饺子皮,馅不是放多就是放少,多了不断漏出馅子,少了饺子皮包得又太厚了,一边包还得一边找馅子,真是让我手忙脚乱,大冬天还冒汗,我估摸着是急得满头大汗。

  很快妈妈就包完了一盘饺子,我再看看自己的盘里,零零落落包好了几个歪瓜裂枣,形状各样的`饺子。脸上不知何时也变成了大花猫,逗得妈妈哈哈大笑!

  我找妈妈理论,为什么我包不好,心里很委屈。妈妈安慰我,拿出神器。示范一遍给我看,果然在神器的助力下,我逐渐熟练,包饺子的速度也快了,不一会就包了半盘子,而且包得像模像样,跟买的差不多,当然没有神器帮忙,我也做不到啊!

  包饺子的工作结束,肚子也饿得咕咕叫。马上煮饺子,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饺子在滚烫的锅里煮着,之前我那几个歪瓜裂枣的饺子在锅里突然炸开,馅子、皮子分了家,散在锅里到处滚动,变成了面皮青菜汤。妈妈哭笑不得,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美滋滋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小年,别有一番年味。

  过小年日记 16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是过小年、祭灶神的日子,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汇报民情。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掌管人间头等大事——吃喝的,俗话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所以灶王爷是一位很重要的神仙,被人们尊称为“一家之主”,他还负责保佑平安、观察民情。到了年末,他就要把人们一年的工作、生活、表现向玉皇大帝祥细汇报,诉说这家的悲欢离合,让玉帝决定来年对人们进行赏罚。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祭灶的民谣和谚语,如:“廿三祭灶官、廿四扫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蒸馒头、廿七杀只鸡、廿八杀只鸭、廿九喝喜酒、三十包饺子”。灶王爷会“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祭灶,全家都到”,在祭灶时,全家要团聚。在祭灶时每个人都要吃一颗芝麻糖,预示下一年甜甜蜜蜜,还要把糖煮化摸在灶神的嘴上,这样他就会为我们多言好话,下一年我们将大富大贵、平平安安。

  瞧!夜幕降临,在爆竹声中祭灶的活动慢慢拉开了序幕,老爸先把旧的灶神像揭下来,虔诚的用火焚烧,送灶王爷升到天庭。又把新灶神像粘在神位处,给灶王准备好下一年的`新衣。老爸又把糖饼、芝麻糖等早已预备的供品供上,烧了三柱香,我们每个人都默默的许下了自己的愿望,然后,每人吃一根芝麻糖。甜甜的芝麻糖吃进嘴里,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味直沁肺腑,从嘴里甜到了心里……

  今年的小年过的甜甜蜜蜜、快快乐乐,明年我家肯定会红红火火。

  过小年日记 17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过小年是吃水饺、吃糖瓜的日子。

  今天,我正做着作业,看见爸爸出门买了一个糖瓜回来,我兴奋地大叫一声,跑去凑热闹。只见糖瓜又胖又圆,活像个大娃娃。糖瓜上粘着好多白芝麻,多得跟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大糖瓜硬邦邦的,爸爸使出吃奶的用手掰,大糖瓜纹丝不动。爸爸拿它没办法只好用刀砍。嘻嘻,永不服输的'大糖瓜“开花”了,溅了零零散散的一桌子,爸爸把它们盛到碗里。我可忍不住了,眼疾手快地抓起一块塞在嘴里,细细品尝。嗯,味道不错,甜甜的黏黏的,百吃不厌。

  接下来当然是大扫除了,因为要打扫整个屋子,很累的所以我也动身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劳动中。爸爸踩着凳子擦窗户,奶奶当爸爸的助手。爸爸打扫卫生间、卧室、阳台等地方。妈妈则负责拖地、擦桌子等。我呢,一会儿跑去帮妈妈扫地,一会儿跑去给爸爸递抹布,一会儿又给爸爸倒好备用的清水。一家人忙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家里彻底变样了,焕然一新。窗户擦得亮亮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没装玻璃呢。所有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地面一尘不染,都能倒映出人影来,简直就是四星级宾馆。

  到了晚上,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劳动了一天后,一家人吃着冒着热气的饺子,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年虽然不像新年那样热闹,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我喜欢过小年。

  过小年日记 18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到了祭祀的日子了。

  吃完早饭,姥姥领着我上街买麻糖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人都有一袋麻糖在手里。我问姥姥:“为什么要吃麻糖呢?”姥姥告诉我,是用来祭灶的。“是不是灶王爷?”我迫不及待地问。奶奶笑着告诉我,是的。

  回到家中姥姥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给我们讲起了祭灶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做灶的技艺十分高超,人们称特为灶王。有一天,灶王突然病倒了。他的弟弟便想和父母分家。后来弟弟知道错了,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并把哥哥的画像贴在门口。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灶王的魂魄带上天去,并封他为灶王爷。

  于是,灶王爷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每家人的行为与品德。人们每年这一天,都要祭奠灶王爷让他上天后在玉帝面前说些好话,来年有个好收成。

  听完故事,我才知道了过小年的含义是祭奠灶王爷。于是,我们怀着一颗对灶王祭奠的'心,把麻糖放在了他的排位前……

  到了夜晚,我听见楼下传来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这如同雷鸣般的炮声,又使我联想起了灶王爷。

  也许是出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吧!我相信,在这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会继续把洋溢着喜庆气氛的节日色彩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生活在拥有丰富的知识,与饱含着梦想的想象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