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事迹材料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1
在z市溪麦中心小学,有这样的一群女教师,她们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为诠释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真义,践行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
z老师如今已有50多岁,但你仍然可以在每次上课铃响时看到她精神抖擞的背影,为了学生她常常忘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她对学生倾注了太多的关爱。回忆这一切历历在目,细数每天的日子,哪一天不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哪一个学生不是细心照顾、无私给予?怎样的句子又能表达z老师对事业、对学生演绎“大爱”的情怀呢!陈伟华老师,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这样年纪的女人在家庭里的作用应该是无人替代的,可她偏偏选择做了教师,既然做了教师,那就意味着她比别的女人更多了一份责任,更要有担当。是的,工作至今,陈老师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自己的学生,她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有这样的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的十月份,我受教育局指派到南京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可我还担任四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陈老师知道后,不等学校安排,毅然接手了我的教学工作,使我能放心地去外地参加培训。还是去年,那是九月份,我校四年级被抽到了要参加江苏省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学生三年级的知识,接到任务后,陈老师主动把两个班的学生集中起来,利用早晨和午间义务辅导,顺利地通过了上级组织的测试。
英语教研组的五位女教师,她们年轻有朝气,灵动有活力,就是这样的女教师群体赢得了“z市巾帼标兵岗”和“镇江市优秀学科组”的美誉。当然,我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我们学校这片净土上,还有数不胜数的巾帼娘子军,她们无怨无悔,铭刻着岁月里不灭的痕迹:就是这样一群淳朴的女教师撑起了麦小的半边天;就是这样一种众人拾柴的力量举起了麦小“镇江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镇江市现代化小学”等一个个来之不易的荣誉称号;就是这样一份日复一日的平凡和朴实,谱写着我校素质教育的动人乐章。
梅花让人想起不惧危难的壮士,绿竹让人感叹淡泊名利的隐者,青松使人敬佩威武不屈的将军。我想找一个合适的称谓送给这群开拓进取、默默奉献的女教师。人们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评价太苍凉,不是乐观向上的麦小女教师!“一盏孤灯照朱笔,两袖清风到白头,”这样的写照太悲观,不是追求职业幸福的麦小女教师!最后,我想到了大海:深邃宽广犹如她们用渊博的学识默默无闻地培桃育李;浩瀚无边犹如她们用慈祥的母爱甘心情愿地滋润童真。不用赞叹、无须喝彩!任海上潮起潮落,她们孜孜不倦、顽强拼搏的壮志不减;任天边云卷云舒,她们爱生如子、默默无言的大爱浩荡!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2
z,女,1965年1月生,z省z市人,大学文化程度,z市z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z市z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着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z省优秀教育工作者”、“z省特级教师”、“z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z市优秀青年教师”、“z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z市千名岗位教师称号”、“z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爱孩子赛妈妈。z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叫小凯(化名)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常做恶梦惊醒,她就像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
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小凯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臂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小凯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z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己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z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z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时,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z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z总是在深夜一两点钟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z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前往学习,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二次开刀,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广泛的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z追求的目标。因此,z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z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z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z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z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z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z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z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z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在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或获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
“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z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z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z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z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z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课题选择开放性主题课程活动以幼儿园园本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将课程研究与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与促进儿童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整合,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结合,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立意新,切入点准确,反映了课题负责人敏感的研究视野、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反映了课题幼儿园良好的实践基础。
课题以儿童的主动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遵循儿童为本,教师为本,促进富有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研究观点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该课题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专着《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为近阶段园本课程实践研究中不可多见的专业着作。”在进行课程建构过程中,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着,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研究过程中将园长的管理与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园的发展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理论学习必须借助教育情境”、“鼓励教师成为家长合作伙伴”、“不做理论的奴隶”、“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服务”、“管理应变他控为自控”、“要使教师的发展可持续”、“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问题是园长管理的契机”等系列文章均发表在z省《早期教育》和浙江省《幼儿教育》上。而“开放性课程”各阶段研究论文也连续发表在z省《早期教育》上。这些成果均对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如何展开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和教师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根据幼儿园园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2xxxx年,她又在《早期教育》杂志连续发表了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开发价值的《再谈常规管理》系列指导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z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z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人人都是骨干,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被同行当作学习的榜样。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z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z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z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z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同时,她还在《全国音乐研讨会》上向全国各幼教同行开讲座,并上示范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3
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主要事迹
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徐德光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10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20xx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4.陈道坤这位从1992年开始就在这里代课的教师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在也转不了正。但是陈道坤说自己不会走,因为他亲身经历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这间学校和负责的老师。而就在一年前,该校毕业学生、徐老师的女儿徐泽燕刚从大学毕业时也自愿来这里代课了一年。
5.因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又是山路,学校每天9时上课,中午不休息,下午4时放学,几名教师和学生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对于“马背学校”创始人——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徐德光老师来说,最为开心的事情不是获评全国劳模、被特邀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现场观礼,而是刚刚修通了一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
徐校长说:“这匹马通人性,成了我的好伙伴,每天下山我都会带它到河边给它洗澡”。
“校长室”就设在教室里,徐校长正利用课间给孩子们批改作业。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4
新年度工作希望与机遇并存,唯有做好准备才能抓住,您是否找不到先进事迹,材料相关素材,无法写作先进事迹,材料?放心!文本库采编的先进事迹,材料文章,愿合适您使用。
最美乡村女教师先进事迹材料: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三八”妇女节期间,学校组织征文“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由得不关注相关事迹。周边的“最美”美得凄惨,美得感人。许多教师的“美”都是在他(她)们躺在病床上或是永眠于地下后才被人发掘。而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这样一群美丽的女教师,其中,最美的永远是z老师。
张老师是美丽的,美在难能可贵的细心。生活中张老师说实在话不是太细心,而在工作中却十分细心,无论是在教学中亦或是与学生的生活中,而且是表现无差别的对待。日常的交流中,经常听其谈及班上的学生,尤其是成绩不怎么好的,虽说语气中表现出的是咬牙切齿,当中我所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关怀,不放心,不放弃。有时我也半开玩笑的奉劝,补差不如培优,何必把自己整的这么累,不就是一份工作吗。而这个倔脾气依旧坚守着自己的那份坚持。她有自己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待工作,学生层面的,尽可能的细化,实化。
张老师是美丽的,美在对学生有大爱。经常性的,张老师回家之后翻箱倒柜收拾一些“旧”衣裤,问其原因才知,班上某某学生,大冷天穿得单薄,不光是自己班上的学生如此,对待其他老师班上的学生也是如此。甚至为了学生到邻居家选衣选裤,然后大包小包的拎到学校......正是由于张老师的这份牵挂,学生的心中都有她。“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能教育孩子。”张老师就是这种人。
张老师是美丽的,美在她的责任心。无可否认,责任心是工作的前提。每次我给她打电话时,十有***是打不通的,因为工作期间,她从不带手机进入课堂。而放学回家,张老师的手机却从不离手。因为她随时等着她的学生在学业或者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时,给予自己的帮助。对此,我是羡慕的并且嫉妒的。
张老师是美丽的,美在她的平凡,朴素。平凡的岗位中一位平凡的人,身上无任何光环。当初面对选择时,毫不犹豫的选择师范,从业后面对学生,亦师亦友,十八年的教学生涯弹指即过,现在,在这精彩纷呈的社会中,面对当初的坚守,张老师无怨无悔。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5
19年前,平远县教师进修学校向社会招聘一批师范类学员。内心有深深教师情结的我从深圳回到家乡—平远。报名参加入学考试,录取后在该校脱产学习两年,1996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尺八镇凤头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在深山里穷尽青春年华十多载。
一、山路弯弯难挡执教脚步
我的家位居深山,离学校路途较远,每天清晨,我便要早早起床,从家里步行50分钟的崎岖山路到学校授课。翻过一座座山,穿过一片片树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风雨雨走过了16个春秋。在这里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同事。
二、守住清贫,无怨无悔
十多年来,我都一直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尽管我的头上还戴着有形无形的“代课”帽子。也尽管在经济贫穷落后的农村教书有着怎样的艰辛和不易,但我仍然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努力。也就意味着我选择了无怨无悔,同时也选择了奉献。
当时,有很多好心人都劝我,工资低,没出路,你图个啥?怎么不趁年轻在外寻找更合适的机遇?我只是一笑了之,如果仅为这每月180元的劳动报酬,自己或许早就望而却步,坚持不住了。但每每想到那山里娃对知识的渴望的目光,一张张那活泼可爱的笑脸,我宁可守住清贫,耐住寂寞。因为在我心中,选择教书就是我梦寐以求从事天底下最光辉最幸福的事业。
因地处偏远山区,教师也偏缺,多年来,我无怨无悔地担任两门语文科,并且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我所教孩子们的成绩常常名列前茅。因长期代课,对于县里的优秀教师评选、县先进教师、还有其他的待遇,我都不在列。虽然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我却拥有众多学生和家长们的信任与尊敬。这就是给予我最大的安慰,给予我的最大财富。
三、坎坷岁月挑起重担
说起贫寒家境,我满怀忧伤,家有90多岁的奶奶,70多岁的公公、婆婆和正在读书的小孩。“教书十几年,孩子生病或家有难事,总是囊中羞涩,常向学校同事和亲朋好友借钱接济。”为了全家的生活,我每逢双休日和下午放学后,都要下田耕作,用辛勤劳作换钱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雪上又加霜,前年,丈夫在帮人家干活中意外从房顶摔下,造成多处骨折。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我考虑到不能影响教学,便把丈夫带到学校,一边上课,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照顾丈夫,没落下一节课。
四、坐上了“末班车”
这些年来,我戴着“代课”帽子一直在小学教师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终于等来了省委省政府给予我们的“阳光雨露”,也迎来了人生命运上的一次重大转机。20xx年,安省里出台的政策,我搭上了“末班车”,终于能摘掉“代课”帽子了,成功转为正式公办教师。被国家、社会和人民承认了。
五、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前行
教师从师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无限。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勉励我们,告诉我们要有发展就必须要先吃苦、锻炼。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我能有一个苦心志、锻炼的机会呢?”20xx年3月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我们的校长派我去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学习。我为了响应号召和支持学校工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时,好多有心人也来劝我,家中有老有小,经济负担重,孩子又正好毕业,借宿大伯家倒不如自己调到中心校照顾孩子。说得倒有道理,但我没有动摇,我说:“这是难得的机会,可以好好锻炼锻炼。
我以饱满的热情,诚恳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当初我没有来,我想我肯定非常后悔。因为我收获了很多值得我反思和领悟东西。每一位老师的课都让我有深深地感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开始有了新的评价。真是获益良多。我常想,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室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了榜样,我勤奋学习,严谨治学。我除了读专科以外,还常常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读书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涵养了我精神之邦。
六、用博爱的心培养学生
近几年,随着山区撤点并校,凤头小学改成为教学点。20xx年下期学校只剩下五名一年级的学生和三名学前班的学员,我既当教师又当厨工,上课之余要为学生烧水,课后还得种蔬菜。因为山村孩子普遍离家较远,中午便要留在学校寄午。因此,每天上午上完课后,我便是厨工,为孩子们煮饭、做菜,跟孩子们一同进餐。到了中午,孩子们都有午睡的良好习惯。虽然只有几个孩子,但他们都还小,万一摔下来了怎么办?或是有什么意外该如何?于是,我便守护着孩子们睡午觉。我以一颗善良博爱之心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我用实际行动,为人师表。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孩子们每天上课时都会被露水或雨水沾湿裤腿,孩子们怎么有心读书呢?于是,我主动带头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几位群众修好这段小路。连续几年,自己没空就掏钱请人修好这段路。我注重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的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我给予的爱更多,投入的情更浓。正是这份充满博爱的心,照亮了一代代乡村孩子的童年,让他们获得了可能连城市孩子都得不到的良好启蒙。
有这么一回,我们村的一位无依无靠的老人提着一篮子的李子来到学校叫卖。当时,我手头上也不方便,只掏出10元钱给那位老人,此情被正想买李子的韩增伟同学看到了,他便把零花钱也捐献给她。就这样,涌现了一个个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6
她是无数教师中的一员,在乡村教育这片土地上,已经耕耘了二十七个春秋。虽没有华丽的粉饰,没有炫目的光环,但那三尺讲台和一面黑板就是她挥洒人生的舞台。
她就是张晓玲,关集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二十七年来,她勤勤恳垦、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她始终坚信:教育是爱的事业,需要教师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和智慧。
“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她热爱自己的职业,更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她对教学倾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她常说在她心里: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20xx年春季,她爱人因患脑梗住进了太和县人民医院,在住院期间,她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每天白天由他八十多岁的老父亲陪着,只有到了晚上,张老师才匆匆赶到医院陪护——为爱人按摩、擦洗身子,陪爱人说说话。即使到了双休日,她也要一边照顾爱人,一边还把学生的作业带到病房批改。看到如此敬业的张老师,她爱人的主治医生赵主任说:“张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孩子交给她,家长放心!”
20xx年秋,她78岁的母亲因大腿骨折在县医院住了56天,在此期间,她只利用晚上放学后的时间和节假日去医院陪护,并且还带上教案,只要有空她就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同病房的人对她妈妈说:“你闺女真是个大忙人,白天不来,晚上来了又写到半夜!”她母亲无奈地说;“她事多,就学校里的事在她心里!”听了母亲的话,张老师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毕竟在妈妈最需要女儿照顾的时候,她却没能给母亲太多的照顾!不过,最了解女儿的还是妈妈,在张晓玲老师的心里,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27年了,她从没因家庭的事请过一天假,从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发自肺腑地爱孩子”
27年来,张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每每接到一个新班,她都感觉到她接过的是一份莫大的信任,接过的是一个家庭的寄托。从1、2、3·····的认识到言谈举止的示范,点点滴滴,张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体味着生活的味道,在孩子的笑声里寻找着快乐。
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她深深地感悟到这样一个教育的真谛—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要发自肺腑地爱孩子;尤其当他们幼小的心灵出现异样时,老师的及时发现和引导能让迷途的羔羊回归正道。
现在的五(2)班是她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五年了,每个孩子的性格、生活和学习习惯她都了如指掌,特别是李杰同学更让张老师倾注了诸多的心思。
李杰是一名留守学生,他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昆山做青菜生意,他的弟弟跟着妈妈,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由于忙于生意还得照顾小的,所以他的爸妈好长时间都不给他打电话,这让他有一种感觉,认为爸妈不疼他,只疼他小弟,他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了。这样,他上课经常不专心,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还时常违反纪律。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张老师把李杰带到自己家中,给他讲了爸妈在外卖菜的不易,同时当着李杰的面给他的爸妈打了电话,汇报他在学校表现得如何优秀。这下可真奏效,从此以后李杰上课特别认真,作业也能及时交送,课间还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
现在的`李杰阳光、自信。张老师也时时和他的父母保持电话联系,告诉他们如何施爱给两个孩子,不能让李杰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似的。李杰的爸妈无比感激。每次打电话,他妈妈总是“谢”字不离口。总之,李杰一有进步,张老师就设法给他“报喜”,使李杰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同时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的种子。
“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
自工作以来,张老师一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也从中也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每当荣获县“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时,也都由衷地体会到做教师的光荣;每当看到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她都深深地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每当听到一句句“张老师真好!”“张老师就像妈妈!”这样充满童贞的话语时,她都从心底感到做老师真的幸福。她常说,孩子们的进步和幸福是对她最高的奖赏!她常说:“做教师是自己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
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乡村教育土地上默默奉献的小草,她很平凡,也很微不足道,但她会努力地生长,生长,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绿色装点春的明媚,编织生命的美好。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7
许正聪同志是肥西县紫蓬山管委会梁岗学校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1995年肥西师范毕业后,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三尺讲台上甘做红烛,用自己的大爱温暖了数几十名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转眼18个年头过去了,一个走出山村又回到山村的年轻女教师,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不仅荣获合肥市骨干教师称号,还多次获优秀教师、教研积极分子、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一、毅然支教
2009年,一直在紫蓬山梁岗学校教学一线的许正聪老师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主动要求到紫蓬山最偏远、师资最缺乏和最薄弱的凤凰小学支教。凤凰小学地处大潜山余脉深处,路途偏远,离她住家的地方近20多华里,而且凤凰小学的百来名孩子几乎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贫困和闭塞是这里最大的特色,但是,许正聪老师说:既然主动选择来了,就没有理由退缩。
许老师常说,教书就要教好,不能误人子弟。她非常勤劳俭朴,把工作视同生命一样重要。2009年9月,她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来到了凤凰小学。一间平房,一张木床,一个煤气灶,一张办公桌,就这样开始了新的工作。人们常常看到她天刚亮就已经从20里外的芮店中学赶到凤凰小学上班,周末也是等到学生全部离去才回家。严寒酷暑,风里雨里,都是如此。她从来没有因为天气不好、路途遥远而迟到过,早退过;也没有因为小病或家里事情而请过一天假。学生和同事只见她面带笑容来工作,不见她一路的艰辛。
凤凰小学是个薄弱的村小,六个班级六个老师。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她坚持天天按时到岗。2010年度,她所住的芮店中学宿舍拆迁重建。家几次搬迁,有许多烦琐的事要她去做,她都是晚上骑自行车回去连夜处理,第二天又若无其事地来到学校上班,而这一切连同事都不知道。她的身边常常带着一些常用药品,有小病她都是自己吃些药坚持上课。如果比较严重,她都等到周末回县城再看病。
2010年4月的最后一周,她像平常一样早早来到学校,不过她比以往显得有些疲惫。4月27日和28日,她和同事淡淡地说她腹部有些疼痛。她不仅正常上课,还和其他老师一起参加平整校园、清除杂草的劳动。28日晚,她腹痛难忍,才到村卫生站治疗。医生诊断她患了阑尾炎。她让医生给她打了一夜吊针,想等到“五一”长假再去治疗。29日上午,她硬是忍着剧痛上完上午所有课程,但是中午病情继续加重,她才向校长说明了情况,请假回县城看病。直到这时校内同事才知道她患病了。
她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仍旧骑着自行车回家了。人们看到她骑车的速度比平时慢了许多。谁知她是忍着剧痛,骑车行了20多里。当她走到芮店中学住宿楼下,她再也坚持不住了。没有洗去一路风尘,她就被家人送进肥西县人民医院,经检查阑尾已化脓破裂了,非常危险。医院只做了一些必要的化验,就将她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后,她一直昏迷到30日中午才醒来。可就在30日下午2:00,校长收到了她发来的短信,详细交代了她所授课班级的“五一”假期安排。
5月8日早晨她又像以前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不过她是拖着疲惫的没有康复的身体,没有骑自行车。学生和老师都发现她瘦了许多。大家问她为什么不多休息几天,她深情地说:“学生怎么能没有老师呢?看不到学生我又怎么能安心休息呢?”生病期间她一共请了一天半假。5月1日,全校教师去探望她时,她关心的仍是班上的学生。她的爱人黄老师激动地说:“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吗?”许正聪老师就是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人。
许老师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修了《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全部课程,研读了许多教育名家的专著。为了给孩子更多更新的知识,她在学习时记了大量读书笔记。在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学生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学科,每一本作业,她都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她还结合中心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研课题及自己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动静结合、讲练交替”及“师教生、大教小、好教差、一帮一”的教学管理方法,使凤凰小学这样的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关怀备至
许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她常说:“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她爱生如子。凤凰小学地处偏僻的山村,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常年在外打工。针对这些情况,许老师长期备有家庭用药,她的办公桌抽屉里经常放着为孩子们梳头、洗脸、剪指甲的梳子、毛巾、指甲剪。学生头发长了,她给理发;交不起生活费,她悄悄给垫上;缺少学习用品,她给学生买;学生伤风感冒发烧,她给药吃或者送到医院治疗;学生手脚划破了,她拿出了创口贴给贴上了。许老师俨然成了“代理家长”
许正聪同志并没有因为支教就有了“光环”,自从她踏进凤凰校园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为凤凰小学的发展,为其每个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她时刻对自己说:当老师,就得当好老师,当孩子喜欢的老师。这些孩子大多是一些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了,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甚至是哥哥姐姐,送到学校读书就已经很好了,再没有人过问他们学得好不好。
孩子们各有各的性格,在自身成长环境和发展状况上也各不相同。比如:刚开学时,班上有个女孩王小月很胆小,性格内向,连想上厕所都不敢说,别的同学帮她报告老师后,她还表现得很害怕,小脸涨得通红,上课发言也不敢放出声来。许正聪老师就从上课发言开始,鼓励学生“大点声,再大点声”。每当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放开以后,老师和同学都报以鼓励的掌声。下课了,许老师特意拉上王小月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唱歌,帮他们排节目,和他们一起玩“木头人”,冬天许老师就领着孩子们跑步,跳皮筋。
渐渐地,就这么一个女孩子发展到现在上课积极发言,主动关心同学、关心集体,成了大家心中的“小天鹅”。许老师就以她为榜样,激励班上其他同学,班上马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风气。学生解明虎,每当许老师走到他身边就闻到一股臭味,许老师告诉他回家叫妈妈帮他洗澡,他说妈妈不在,许老师说那就叫你奶奶帮你洗,“奶奶也不在”,他的眼神开始闪烁回避,许老师便也不再追问,后来了解到,他父母离异了,跟着奶奶,奶奶年纪大了,照顾他根本是有心而无力,看着他穿着不合时节的衣服,真的心痛。
所以,再看到他满脸脏兮兮拖着鼻涕时,许老师不再回避,而是拿出纸巾帮他擦去,帮他整理一下衣服,扣一下钮扣。看到他下雨天干吃方便面时,许老师便从家里拿些面包带给他。看到他那握不住的铅笔头时,许老师便拿几支新铅笔给他。许老师说希望自己小小的付出,能让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感受到一点点温暖。一年级的孩子依赖性强,胆子小,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点小小的帮助,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关注,就会让孩子萌发自信的幼芽,就会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学生张佳佳说,许老师是一个特别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她对学生的关怀几乎是无微不至。
为了让班里的同学在冬天里能够喝到热开水,许老师把自家的电水壶带到班级烧水,电水壶放在黑板的旁边的桌子上,粉笔灰很容易掉到里面,许老师怕学生喝到不干净的水,还细心地用一块小毛巾盖住了壶嘴;许老师真是爱生如子,说到这里,张佳佳的眼圈红了……
三、扶危助困
2009年秋,许老师班上的学生王小龙患上了病毒性感冒,并引起了肺炎。他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疏忽,星期天没有及时治疗,加上他本来身体就虚弱,星期一来到学校突然呼吸困难,病情看上去非常严重。许老师二话没说,就背起这名学生,一口气将他背到3公里之外的卫生站。直到这名学生经检查确诊了病情后,她才发现自己两腿无力,毛衣都被汗水浸湿了。等到家长赶到时,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她已匆匆地回学校去了。家长激动地说:“许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啊!”
2010年初夏一次早操时,细心的许老师发现三年级学生周杨做完操后,在走回教室途中,突然停了下来。她疾步走上前去及时将她扶住,才使这位女孩没有摔倒。等她好了点后,许老师将她带到办公室详细询问了情况后,将她送回家,给她家长提出了尽快检查治疗的意见。后经安医大附院检查,周杨患了脑血管瘤,如果不马上治疗将危及生命。因为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家长准备放弃治疗。许老师就帮助筹款近10万元,并带头捐款1000元,敦促家长尽快给孩子治病。在许老师的关心及爱心帮助下周杨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才重返了校园。
四、坚守乡村
山村里,她轻轻地来了,站在了她熟悉的讲台上,并且一站就是18年,人的一生,没有许多18年,3个,4个,至多也就5个……许正聪老师从一个18岁的女孩,用了自己最宝贵的18年的青春年华陪伴了几十个留守孩子的童年。乡村小学略显空荡的教室里又响起了孩子们的读书声,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乡村的天宇下,他们可以安心踏实地读书,因为学生们知道:自己最敬爱的许老师不会离开自己,无论外面有多少诱惑,无论外面多么喧嚣嘈杂,许正聪坚信:只要秉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卑微心灵和师德大爱守卫着乡村小学这方小小的净土
,就足以让自己的梦想生根发芽开花……
五、所获成绩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在支教期间,许老师所授班级学生成绩排名不菲:09-10(上、下)期末检测分别获第三、二名。可见成绩在提高。因为该同志出色的工作表现,党和政府也给了她诸多的荣誉:2009年被评为“紫蓬山旅游开发区优秀党员”。由于班主任工作做得出色,
2009年获合肥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3年许老师被评为合肥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同年暑假被肥西师范聘请为继续教育中心主讲教师。由于许正聪老师不断的钻研教研业务,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获奖,辅导的学生也多次获奖:
1、2009年论文《平等、自主、合作在科学课中的成功体验》获合肥市二等奖;
2、2009年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之我见》获国家级一奖;
3、2009年论文《品德与生活之我见》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
4、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获肥西县优秀辅导教师奖;
5、2010年演讲比赛或县级三等奖;
6、2010《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教研片三等奖;
7、2012年“第二届肥西县青年节能知识竞赛”优秀奖;
8、2013年“第二届肥西县读书节演讲比赛”获县级优秀奖;
9、2013年获合肥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18年来许正聪同志无怨无悔,扎根山区奉献教育。她说她愿继续做一株小草,为家乡增添一丝绿色。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03-31
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材料作文07-08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08-07
最美乡村教师心得10-11
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范文07-21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06-18
先进教师事迹材料07-10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08-01
乡村教师事迹材料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