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通用1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
小强,滦平县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血栓病专委,市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积极投身于慈善部门和医院组织的各种残疾救助医疗和宣传活动,积极参加一系列扶残助残工作。对各类残疾患者有爱心,工作责任心强,经常与各类家属沟通,对一些特别困难的,组织捐款捐物,全心全意服务,没有发生任何差错。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各项救助项目,对扶贫扶残对象积极热情、按时完成工作。对因脑血管意外或脑瘫导致的`肢体残疾及智力残疾患者提出康复意见,使更多残疾患者受益。开展下乡就医服务,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对部分残疾人积极联系北京等大医院进行专业救治。对滦平特教学校儿童群体,认真核实,科学评审,一次性完成各类残疾儿童的鉴定工作,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国家关爱与温暖。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2
小宇,女,中共党员,现任滦平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所所长。她始终把残疾人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她心里,她深知残疾人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的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应该受到社会同等的尊重。
了解残疾人情况,关心残疾人疾苦,踏踏实实解决实际困难,是每个残疾人工作者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为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每年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等活动,宣传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惠民政策,呼吁全社会更多的人加入到助残志愿队伍中来。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心为残疾人所想,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促进全县城乡残疾人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小宇在她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以对残疾人事业的满腔热忱,为广大残疾人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3
小凤,平泉残联职工。多年来,他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人道、服务、廉洁、奉献”的.职业道德,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春风化雨般温暖、滋润弱势残疾群体心田。
在多年工作中,他视残疾人为家人、朋友和知己。负责残疾人办证工作期间,严守标准规范,对每位前来办证的残疾人都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残疾评定类别。对特困、重度残疾人亲自入户办证,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宣讲残疾人优惠政策。他坚持对办证残疾人进门道“您好”,出门说“再见”,让残疾人有家的关怀和温暖。截至20xx年8月,已为20000多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其中入户办证300多例,深受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好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小凤身残助残,残疾朋友有话愿意跟他说,是残疾人的知己。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默默贡献着力量。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4
小云,女,现为双滦区元宝山街道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残联理事长。她始终把做好残疾人工作作为分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折不扣落实残疾人在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时调整完善了9个社区残协组织,配备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实现了街道社区残疾人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几年来,走访慰问困难残疾家庭120余户,帮助残疾人家庭解决问题10余件;通过举办法律知识、残疾人素质教育、月嫂等培训班,先后培训残疾人72人次,使残疾人或者残疾人家属掌握了一技之长,为摆脱残疾人家庭贫困奠定了基础。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政策保障,组织开展各类助残政策集中宣传20余次,张贴标语1000余条,举办宣传专栏100余期,宣传表扬助残和残疾人典型10余人次,并与区残联共同组织开展了“你是我的眼、带你去旅行”宣传旅行活动,传承爱残助残优良传统,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残疾人的一致好评。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5
小蒙,女,现任双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智残儿童教师。她作为业务骨干,认真组织好每一天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活动,积极调动智残儿童思维意识,引导自主康复运动。
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提倡“残健结合”、“医教结合”融合式康复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同的活动,对每一位前来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都建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康复服务档案,让残疾儿童开始逐步学习和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康复、特色康复。
通过5年共同努力,双桥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已为300余名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其中有17名儿童通过训练后已到特教学校和周边的小学继续进行康复和随班就读,使他们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6
小艳,女,43岁,2002年以来一直在围场四合永镇负责残疾人工作,心系群众,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多次被镇里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县政府各项嘉奖。目前全镇已办理残疾人证682人,其中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167人,护理补贴180人。
履行职责,做残疾人的贴心人。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努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多次聘请农村实用技术专家到镇里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帮助残疾人实现脱贫致富。她走乡串户进行信息采集工作中,发现有25名卧床残疾人无法到残联办证,就为他们申请入户办理残疾证;发现22名急需轮椅的肢体残疾人,帮助申请轮椅。
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她始终对残疾人始终充满着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满怀深情到残疾人中去,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真心为残疾人办实事。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7
小张在围场残联工作已有19年,始终恪职尽守,兢兢业业,为残疾人办实事。
对残疾人在上学、就业、就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他积极和相关部门合作,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开展现代文明社会残疾观教育,创立了一批残疾人自主创业、自强不息的典型,同时开展残疾人绘画、摄影等各项活动,展示残疾人在各个领域的风采。
针对残疾人交流难、办事难的.情况,他积极为残疾人上门办证,提出“残疾人办证评定费用全免,费用由县残联负担”的建议并得到采纳,为去市级以上医院复评的残疾人每人补助150元,每年为残疾人节省资金15万元,为残疾人及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几年来共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5件,直接调解纠纷3起,为残疾人家庭挽回经济损失13万元,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8
杨xx,男,1974年出生,肢体四级残疾,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中级职业农民,太白县北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作为一名职业农民,在近几年的农业种植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在致富发展的道路上,他始终想着同村及周边的相亲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是他最想做的。他总结经验结合农民群众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资模式,以农机入股、劳力入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致富道路。他于20xx年3月成立了太白县北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7人。20xx年签订订单蔬菜375亩,建设漂浮育苗大棚2座,育苗4茬次160万株,实现种植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20xx年,他主动融入全县脱贫攻坚大盘子,在市、县残联的帮助指导下,将合作社成功建立为县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吸纳3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为合作社社员,安置12名残疾人就业,采用“辐射带动”模式,免费为残疾人发放化肥、种子、农药等种植物资,带动周边32户残疾人种植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实现残疾人种植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300元以上。他个人20xx年被市科协授予宝鸡市优秀科普带头人,20xx年被市农业局认定为中级职业农民,20xx年获得优秀职业农民称号。20xx年投资10万元建设蔬菜漂浮育苗棚3座,年育漂浮育苗4茬次160万株,移栽大田400余亩,为贫困户免费发放20万株,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
面对今年蔬菜价格低,群众销售难、大量蔬菜坏在地里问题,他积极主动联系客商不辞辛苦各地奔走,想给每位种植户都能得到相对称的经济回报。通过和人关系和信誉与客商达成种植订单保护,让农户减少损失。今年与农户签订生菜、莴笋、洋葱等订单蔬菜380亩,代办蔬菜销售2000余吨,销售面积700余亩,价值80万元,帮助周边100余户销售蔬菜。把“太白无公害蔬菜”品牌销售到湖南、南京、成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有力的确保了群众利益。
蔬菜根肿病严重问题是困扰本村及我县的蔬菜发展难题,他与县上农技人员联系,同时奔走在各地蔬菜种植大县,寻找解决跟重病问题的`办法。共同研究如何降低蔬菜投入成本、提升蔬菜质量、衔接客商洽谈订单业务,这都是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农户的经济收入大事。他定期邀请镇农技站、县农技中心为农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在拐里村每年引进抗病蔬菜新品种2-3个自己开展试种,大大提高了本村农民蔬菜种植水平,促进了太白县蔬菜根肿病防治工作,增加了农民收入。
多年来,他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科技、强能力、提素质,推进农业产业突破发展,农民增收奔小康。在生产中他一心扑在当地农业高山蔬菜主导产业发展上,舍小家为大家,从未放弃自己对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追求,热爱农村、情系“三农”,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示范,为村民服务,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他的精心带动和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拐里村全体村民致富增收显著提升,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党委及政府的表彰。
今后,合作社将在更高起点上规划,推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计划20xx年新增育苗大棚10座,两年内力争实现“一户一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产销果蔬网”,实现网上订购、网上销售;引进外资投建“蔬菜瓜果加工厂”,拓展工业化发展农业之路。在示范带动和合作社有效运转下,真正做到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群人。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9
二九一农场共有人口19000人,住户6900户,现有各类残疾人452人。2009年农场残联作为垦区第一个单列的场级残联,在上级残联和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家”为阵地,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农场的各项生活,共享农场发展成果。
一、加强基础建设,建立以“残疾人之家”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网络
为提高“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在农场职工医院和街道社区建立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康复训练中心。各管理区卫生院建立康复站,作业站卫生所建立康复室,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为不同残疾类型的朋友提供康复服务,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农场社区以“残疾人之家”康复训练中心为载体,加强“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配备液晶电视、电脑、投影仪,建立图书室,制做宣传栏,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使“残疾人之家”成为残疾人生活中的精神乐园。真正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标,使残疾人在“家”中能够得到便捷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帮助处在社会边缘的残疾人回归生活主航道,让残疾人群体享有和谐社会的`温暖。
二、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
农场从建立机制入手,把“残疾人之家”创建工作纳入到单位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建立残疾之家信息网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机制,在“家”中分类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0%。二是建立服务运作机制。以农场职工医院、街道社区为中心,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三是建立合理利用资源机制。利用街道社区居民委中空置的场所,开设残疾人康复训练场所。四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卫生规划,列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三、发挥“家”的作用,实施解困救助行动,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农场残联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康复、维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实际困难做了以下工作。街道社区残疾人联合会安排8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清扫街道,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为75名残疾人办理了低保。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20万元,农场匹配20万元,为8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房屋修缮,如农场残联投入8000余元为二级精神残疾人申敏更换了塑钢窗,并对墙体和屋顶进行了维修。为一二类贫困残疾人承担网上评残费。为精残知青鲁月秋办理医疗保险。近年来农场共为各类残疾人承担医疗费用近15万元,如为精神患者李树森承担31725元的更换骨股头费用及护理费;为残疾人郭松联系安装假肢。农场各界组织助残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常年的生活服务,还经常到敬老院为残疾老人演出,让他们在心里上对生活有个积极的态度。
二九一农场“残疾人之家”的创建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下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使残疾人的事业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帮、有人关心,“残疾人之家”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社会也越来越和谐。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0
小娜是营子区桥西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她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她乐善好施、无私奉献,身影遍布桥西社区的大街小巷,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位残疾人。
她在社区工作16年,一直担任残协主席,热心为残疾人服务,关心每个残疾人,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她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向民政、残联和社会各界寻求帮助,为残疾人争取最低生活保障、补贴补助等。
残疾人小成、小立、小刘、小芹等等,他们都是先天残疾,小娜通过走访,知道他们的需求,在残联支持下帮助他们安装节能灯,整修门窗,免费发放轮椅等,到年底救助资金也会发到这些困难残疾人家里。
小娜在社区工作到现在,为居民办的.实事太多了,但是为残疾人办的事情更多,因为她时常会说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1
小华(公益群网名木石),承德县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公益群内主要组织者。一直利用节假日等公休时间,积极参加扶贫、助学、敬老、助残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使命,不计回报,任劳任怨。
她对残障人群尤为关心,每年“六一”儿童节“助残日”,都会与志愿者一起到特教学校,为孩子带去衣服、学习用品、蛋糕等节日礼物和祝福,鼓励他们自信自强自力,与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为帮助别人做点利所能及的`事是最快乐最有意义的。
协会已发展志愿者2000余人,注册会员133人、会员单位8个,设县特教学校和县光荣院两个爱心基地和一个合作单位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承德教育基地。先后开展“情系困难户,爱心暖万家”“一对一助学”等系列活动300余次,筹集善款90万余元,征集物资5万余件,扶助对象达千余户(人)。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2
吃水不忘挖井人,望着眼前丰收的庄稼,建平乡村民宫振平说:“我们能有今年的大丰收,要感谢宋加文,他虽然是个残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讲信誉,讲质量,为我们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让我们的庄稼旱涝保收。这是镇赉县农民对宋加文创业成果的赞予和肯定。
没错,宋加文是镇赉县镇赉镇一名残疾人,但是他身残志不残,10几年来,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于开拓的勇气,走出了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一个偏远的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只靠父亲做一些手工编织品卖些钱维生。但他从小聪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亲干活时,他总是帮这帮那,不知不觉,也学会了手工编织这门手艺。
18岁那年,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状况,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他只身一人闯关东来到了镇赉。当时,正赶上镇赉县柳编厂招收技术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从此,他成了柳编厂的一名正式工人。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在厂里他加倍工作,肯吃苦爱专研,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很得领导的赏识。在厂里的几年,他干过销售,跑过采买,又当过技术员,然而,正当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命运让他面临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1990年企业改制,他和妻子双双下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不但没有向困难屈服,而是用玩强的毅力面对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战。下岗后,他自谋出路,凭着自已在厂多年的工作经验,1991年,他干起了建材销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历程中,有阳光相伴,也有阴云密布,有一帆风顺,也有步履坎坷,有欢声笑语,也有以泪洗面。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也许是多年的劳累奔波,他患上了双侧无菌性骨股头坏死,瘫在了床上,病痛时,他这个七尺男儿竞被折磨得号淘大哭。为了给他治病,妻子领他去过长春、北京等地各大医院,这次他花掉了家里全部积蓄,真可谓倾家荡产。两个孩子上学眼泪汪汪地管他要学费,他都无处去张罗,甚至连5角钱一斤的波菜都不敢买。面对生活的窘况和病残的躯体,他真的想一死了之。但是,妻子的鼓励,亲友的.劝导,让他顿悟生命的可贵。生来倔强的他认为:“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过去我可以做的,以后仍然可以,我虽然残疾了,也一定要比别人强。”
20xx年,在残联和亲友的帮扶下,他借了1万多元,又干起了老本行。自已站不起来,他就让妻子用自行车把他推到商店,躺在床上卖货。客人来买货,都是自已到柜台里去拿,然后,算好钱再交给他。这样干了一年,年末他争了1600元钱,夫妻俩高兴的不得了,盘算着用这点钱好好地过个年。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辛辛苦苦争的1600元钱却突然有一天不翼而飞,趁他们不备,小偷把钱偷走了,过年的钱没有了,夫妻俩的心情暗淡到了极点,俩人抱头痛哭。然而,一时的打击似乎让宋加文的头脑更加清醒了。他说:“钱是没有了,但志气不能没有”。
随着做建材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建材生意维持不下去了,生活到的举步维艰的境地,他不得不另求生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农村看到农民都靠机井种地灌地,灵机一动,毅然决定办个打井队。但是,当时全县还没有一个个体井队,要打井,他即没资金,又没设备,也没有经验,能行吗?可只要他认准的就一定要干下去。此时,亲戚朋友们也并没有袖手旁观,帮他在银行贷了13万元,购置了一台打井设备和2台小四轮拖拉机,还安置了6名下岗职工。从此,他一瘸一拐地带着自已这个打井队,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为农民打井。刚开始,由于不懂技术加之打井设备不行,他连打了10口井,就坏了6口,仅一两个月时间,他就赔了4万多元。但是,天生不服输的他请来了技术员一看,原来是钻机采用正循环行业,对本地的地理结构不适应。于是,他果断决定对钻机进行改造,花2万元对原来正循环作业的钻机改造成了反循环。改造后,他顺利地打出了一口口井。望着汩汩冒出的井水,宋加文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历尽艰辛成功后的喜悦。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3
我叫xx,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出生在斋坛乡小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3岁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从那时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从懂事时年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种过田。从19岁开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开阔了眼界。1987年,在乡政府的鼓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经历了多年见识的我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多年艰苦地耕耘,我办起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宏兴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7年,又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小石村地处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们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集体经济为负数,光欠供电局电费就达3万多元,全村已被停电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民们都急切盼望有一个人能挑起这副重担。乡党委政府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乡领导对我说:“小石村至今还未脱贫,村里的工作很困难,你办过厂,见过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乡党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乡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回村当书记的话,自己的厂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我的妻子、儿女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回去当书记,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致富应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软磨硬泡说服了妻子儿女,顶住了少数人的冷嘲热讽,义无返顾地把组织关系迁回了村里,并以全票当选了小石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被党员村民的信赖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干出个样子来。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小石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子村”。当时,村里共负债9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数村民依然没有脱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村里因拖欠电缆而被供电局切断了电源,出现了“日间有阳光,夜间无灯光,白村变黑村,户户叫黄天”的现象,这一上任就遇上这么棘手的问题,我想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验我xx吗?怎么办?村民在试目以待。“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困难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边这么想,一边带着两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的情绪;一方面抓紧与供电局协调,并到处筹集资金,为了还款,我以自己的名义贷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万多的电费,这下,灯亮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下来:当村干部真不易呀!
经过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小石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就这个问题,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筛选。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滩的一块荒芜了很久的乱石地,经过多方论证,争取县国土部门的支持,我就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刨一锄硬是在这片乱石滩上开出100多亩土地,得到上补助资金10余万元,并将它承包给人搞开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万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小石村地处平原,没有山可供开发,集体土地又少得可怜,切要壮大集体经济光靠农业开发显然不行。想到这点,我从自己办厂的经历中深要体会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要走发展工业的道路,自己没有资金、人才,就向外争取外地人来兴办企业。于是,我们研究规划了100余亩工业开发小区,引进了一外老板,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里创办了一个“松阳县人和泵阀制造厂”和温州一家投资50万元左右的铁器铸件厂,引进企业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而且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渠道。
村集体经济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个看点。我想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从一条小机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况很差,车进不了村,农副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别的村,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无奈和苦处。想着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计,经历几多波折,终于开通了一条8米宽,2.5公里长,直通乡政府的公路。后又结合康庄工种浇筑了水泥路面,这样连大型的货车都能开进村了,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种良田为主的,但农田因松荫溪古道冲击而成,烂田糊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有许多田只能种两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这700多亩烂糊田,成了村民们关注的又一个难点问题。是啊,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们作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经过几番周折,才与县国土部门联系并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现在是田成方,路成网,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湿就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农业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
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可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转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办的厂,何不把厂办成一个福利企业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马放下手头的活,立刻赶到民政局咨询有关办福利企业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领导的赞同,他们决心帮我这个忙。于是,我费尽心思着手搞规划,写申请,跑报批,一路折腾下来,总算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就把村里12位有劳动能力但干不了重体力活残疾人招进了自己的工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他们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当好书记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须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们交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门串户,到村民们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谁家的生活、生产碰上困难,谁家需要哪些帮助,我都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逢年过年,我会带领村两委成员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上一些慰问品和慰问金,以表我们党对群众的一点心意。村民们信赖我,愿把我当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机,无事也好与我唠唠。
无论是为集体的事,还是为村民个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对外联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开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数村民认为我当老板大手大脚惯了,村开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会计处查帐,村会计是摆出所有的招待帐目,村民们哑口无言了。其实,自打我上任以来,我从没有向村里报过一包香烟,招待客人多数时候也是自个掏腰包,甚至有几次涉及到一些经济问题,都是我自己出钱摆平的,事后也没有向集体报过帐。这点我是问心无愧的。
8年的时间过去了,这8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回忆这8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如今,我们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观了,村集体经济从负数到有存款2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县级文明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两届当选为县残疾人代表,连续三年被授予县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我所办的宏兴工艺品厂受到了县残联的热切关注,如今我厂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0多万元,全厂40名职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残疾人20多名。残疾朋友们在我这儿越干越有劲,越过越开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声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同样能够驾驭命运,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后的路程中,我会继续努力,奋力拼搏,能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就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吧!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4
每天中心一开门,就有患颈椎病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跨进门来,连一名韩国客商也屡次前来求医,着实给这个小小的诊所带来了名声。
9岁那年,戴荣华突然双目失明,从此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永远在那双幼稚清纯的瞳孔里定格。他还是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啊!命运无情的打击给他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是永远都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啊。
在命运面前,是顺从,还是抗争?戴荣华不想低头,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学习。8年一晃就过去,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艺,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开张了,戴荣华感到自己空无影像的世界丰富起来,生活变得有意义了。当人们解除了病痛,离开诊所前夸着他手上工夫好时,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从小就经历了那么一场磨难,使戴荣华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来救治的是残疾人或家境困难的人,他就主动减免治疗费用。从前年5月开张到现在,已为困难患者减免治疗费多元。
一天,一个被骨质增生困扰多年的农村盲人来到诊所。戴荣华一听到对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怜悯,热情地拉着他坐下,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戴荣华把他送出门,分文未收。去年,有个叫杨洋的小孩子,只有半岁,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颈,四处治疗空无效果,戴荣华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疗,先天性斜颈竟神奇地痊愈了。
现在,为了带动残疾人就业,戴荣华正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按摩技术教给别人,陈玉英、李宗春、王德华等6名盲人从他这里学到技术后,纷纷开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问:你把技术传给了别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戴荣华说:有饭大家一起吃。我一个盲人,还能给社会作点贡献,活得真有意义,太使人高兴了!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5
小丽,丰宁中医院副院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丰宁儿童治疗康复训练中心负责人。
在小丽带领下,丰宁中医院康复科于20xx年8月成立儿童康复治疗中心,同年被县残联确定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
她始终秉承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每年召开“残疾儿童家长培训会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会为患儿举办“与爱同行,共享阳光”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患儿感受节日快乐。她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爱残疾儿童健康,联合县残联为患儿家长提供手工艺品制作的`培训,联系帮助家长在医院做保洁工作,尽量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
她,有着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慈善关爱之心,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真抓实干,促进了丰宁和承德地区残疾脑瘫儿童的康复事业发展。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6
小娜,现任高新区社区管理办公室助理社会工作师。她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维护残疾人权益四处奔走,共为小红、小力等8人申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小豪、张2人申报0——6岁残疾小儿康复救助项目。
她不畏艰难困苦,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总是把生活中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帮助的群众作为自己的朋友,牢牢的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在接待、安置残疾对象的工作中,把实施关爱型帮扶作为一项工作原则,针对于不同残疾类别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用关爱行动使群众倍感温暖。在依法维权的`同时。她还从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多方面伸出援手,切实维护残疾人的权益。
她在工作中、生活中踏踏实实,待人接物和善勤快,能够很好的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关系非常融洽,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 17
今年45岁的xx虽然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但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如今是建瓯市靓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xx,事业有成不忘帮扶残疾人,公司300多名员工中有18名残疾人。他说,自己曾走过艰难的日子,现在能帮助他人,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快乐。“
“现在我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前两天,我碰到两名残疾人,有一定文化知识却就业无门,公司就招聘了她们,扶持她们开网店。”12月13日,记者在xx的公司看到,他正指导新招聘的两名女员工在网络上销售童装。
“过去的日子很艰难。”xx说,他是建瓯市玉山镇榧村人,5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脚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由于身体原因,他小学还未念完就辍学了。随后,他去镇上一家制衣店当学徒工,成了小裁缝。由于xx刻苦钻研,不懂就问,很快就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制衣手艺。
1998年,有了丰富制衣经验的xx赴石狮打工,并筹划创业之路。两年后,他拿出所有积蓄并多方筹款,投资3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专门生产牛仔裤。“当时,穷得连买牙膏都要挑最便宜的。”xx说,扛过那段艰辛日子,他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20XX年,xx看到家乡服装加工企业较少,而且农村劳动力富余,于是他与人合伙投资近百万元回乡创业,创办靓宏服饰有限公司。为了寻找货源和拓展客户,xx时常拄着拐杖,带上一个水壶、一包馒头,走南闯北。他的毅力与诚心逐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创业路上多坎坷。市场风云变幻,虽然xx付出更多努力,但坎坷却常与他相伴。
20XX年,由于一笔大额货款一时无法收回,公司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xx多次欲放弃,但想到公司百余名员工将面临失业,特别是那些残疾员工将生活无助时,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决定咬紧牙关也要把这道坎跨过去。他把家中能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并四处借款。他坚信只要意志不垮,终究能挺过难关。
经过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终于风雨过后现彩虹。随后,企业将销售重心转向了外贸渠道,并在建瓯、南平等地开办了5个加工点。“爽童人”品牌产品远销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xx也不甘人后。20XX年7月,他把目光瞄向了电商运营,外销、内销并驾齐驱。他重金聘请人才在淘宝、善融等大型电商平台运作网店。“现在,网店已发展到100多家,每天都能接五六百份订单,营业额近两万元。今年‘双十一’当天营业额达16万元,全年网络销售额会超过500万元。”xx兴奋地说。
前不久,xx又在建瓯笋竹城工业园区征地16亩,将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他说,这样一来可为网上(居家)创业就业的残疾人,提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一手货源;二来可快速搭建开店、运营、客服、物流等“一站式”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零成本居家创业。
多年来,xx将残疾员工当成自己的亲人,多加关怀和照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公司仍坚持为他们免费提供伙食。高位截肢的残疾员工小叶说,吴老板不仅给他一份工作,还手把手教他上拉链、缝纫等技术,让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贴补家人生活。
xx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创业路上永不止步。他满怀信心地说,希望把“爽童人”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尽己所能奉献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相关文章:
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事迹02-28
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总结05-28
先进残疾人主要事迹12-23
残疾人专职干事事迹(通用16篇)12-23
残疾人个人主要事迹12-24
残疾人主要事迹材料12-23
残疾人专职干事个人先进事迹(通用26篇)04-03
残疾人专职委员个人年终总结12-11
残疾人个人主要事迹(10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