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

时间:2023-02-24 18:31:2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1

  xx,1963年11月29日出生在巴州区梁永镇寨门村一个普通百姓家庭,有过3年多的快乐童年,三岁时,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小儿麻痹症使他双下肢重度残疾,失去行走的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家人没有放弃他,在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家人也把他背到学校,让他读书识字,后因种种原因,他辍学了。

  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1976年刚满12岁的他走上了拜师学艺的道路,跟随一个补鞋师傅学习了三年补鞋,每天早出晚归,付出了超出正常人几倍的努力。期间,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孩子还在读书求学,他消极过,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就这样,他用他那半截的身躯,从事过补鞋,养猪等多项工作,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接济了家人。

  1994年,三十而立的他有了不满足,觉得不能就这样仅仅养活自己,而是要生活得更好,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仅仅只是读了1年书的他开始学习电器维修,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懂电路知识就死记硬背,不认识字就向别人请教,别人都回家休息了,他还在修理铺看电路、认标识,不知烧坏了多少机器,赔了多少客户的机器。终于他熟练掌握了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及电机的维修技术,目前已成为梁永镇家喻户晓的维修能手,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左右。

  xx靠自身努力,不等不靠,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提高了家人及自己的生活品质。但他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深知在身边还有很多像他这样身残无助的人,他想到了帮助他们。20xx年,他用多年的积蓄在梁永镇街道开办塑料厂,聘用员工15人,其中残疾人有14人,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也树立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信心。虽然塑料厂后因市场等多种原因而关闭,但他帮助更多残疾人的`想法一直没变。

  20xx年春,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到梁永镇升平村考察,看到了大片撂荒的土地无人耕种,产生了利用撂荒土地开展农业养殖项目的念头。xx与升平村村民蒋新华取得联系,在该村租赁撂荒土地120亩,买了30头种牛、50头种羊、维修加固2口堰塘计70亩,放养鱼苗10万尾,新建巴山土鸡养殖场一个,存栏10000多只,累计投资达60多万元。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除了自己历年的积蓄就是从亲朋好友处借;二是缺技术,当时xx在农业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逐步走出困境,在20xx年底初见成效。xx靠着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改变了自身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同时他看到升平村有几个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又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再次帮助这些残疾人就业,目前在他种养殖基地有职工26人,其中残疾人24人。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xx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xx计划在20xx年再投入100万元,再建120亩的皂角园和70亩的葡萄园,同时加大对肉牛、肉羊养殖的投入,拓展市场,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2

  吕晓磊,出生于1982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六岁时,他因事故导致右臂截肢,十岁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2000年,他首次参加悉尼残奥会,2004—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成员。2017年,他作为教练带领中国队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C4-5级决赛中夺冠。除了多次在残奥会、亚残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上获得冠军,吕晓磊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全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等荣誉称号。如今,他褪去残奥会冠军和冠军教练的光环,带着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回到学校,成为了齐鲁工业大学的一名教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的诗句一直激励着吕晓磊。吕晓磊凭借努力走出了一条冠军路,用自身经历证明了残疾人发展的可能性,他说:“我们虽然身体残疾,只要对生活不失去信心,同样可以做个有用的人,做个幸福的人。”

  一场事故改变命运,与乒乓球结缘

  6岁的吕晓磊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右臂截肢。他回忆说,当他再次醒来,已经是出事的三天以后。闻着医院里的消毒水味、躺在不熟悉的病床上,看着身上的一床厚被,吕晓磊习惯性地想用右手掀开身上的被子,却发现手并没有抬起来。他问病床前的妈妈,“我的手怎么没有了?”妈妈看着他,什么都没说,转过头去就哭了。看到妈妈悲痛欲绝的样子,他安慰道,“没关系!我还有一只手呢!”小小年纪的他,并不知道少了一只手会对以后有什么影响,也不知道从此,自己的人生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

  1992年,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吕晓磊到山西大爷家走亲戚,看到邻居家有几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他一下子对这项运动着了迷。可是因为一只手自卑的他,不好意思加入他们,只躲在一旁看。大爷看出了吕晓磊的心事,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讲起了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张海迪的故事,吕晓磊听进去了、听明白了。回到家后,正好碰上县体校招收乒乓球队员,他便燃起了去体校打球的念头。父母看到他坚定的眼神,最终同意送他去学球。就这样,10岁的吕晓磊正式与乒乓球结缘,走上了成为冠军的道路。

  克服重重困难,树立比赛梦想

  吕晓磊没有右臂,在刚开始训练时,左右跑动平衡很难掌握,经常摔倒,撞到球台上头破血流是家常便饭;用一只手拿球板还要发球,更是异常艰难,但他都通过努力一一克服。因为热爱打球,吕晓磊每天早晨五点便起床跑步去体校训练,不管是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还是感冒发烧,从未间断过,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就去训练,打球成为他最重要、最快乐的事。然而在训练一年半后,县体校解散了,这让吕晓磊万分苦恼。一筹莫展之时,他和父亲在电视上看到北京举办“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的画面,才知道还有属于残疾人的比赛。吕晓磊目不转睛地看着残疾人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心中燃起了强烈的渴望,他暗暗立下誓言,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代表中国去参加世界比赛,为国争光,为父母争气。

  为了帮助他完成梦想,父亲把训练场地从县体校搬到家里,在本不宽裕的住房中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摆上球台,买了1000个乒乓球,请来了体校教练,开始从家里练球。每天父亲都早早起床,把球房打扫干净,然后看着他训练。吕晓磊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辛苦,他每天早晨、上午和下午三练,每节课都要练30盆多球,为了加强体能,他每周都坚持长跑10公里,从不懈怠。面对如此大的运动量,吕晓磊却从来也不觉得累。

  训练坚持了半年,体校教练因工作关系不能继续教学,根本不会打球的父亲,在吕晓磊上学的间隙练习了一个半月的发多球,成为了他的新教练。多年之后,吕晓磊才知道,父母当时早已下岗,一直以来通过省吃俭用来供他打球。这些无私的付出,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训练很苦,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当时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备加努力,打出名堂,报答他们!”

  八年苦练,锋芒毕露

  经过在家近两年的训练,吕晓磊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单打亚军的好成绩,入选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队并参加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团体第二名。在这次比赛后,他被山东省残联选中调到济南,遇到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袁锋教练。有了恩师的帮助、更好的训练条件、更高水平的训练对手,吕晓磊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当时残疾人体育还刚刚起步,政府投入经费不足,他们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袁锋免费带他训练,还提供吃住条件,像慈父一样关心他的成长。经过他的悉心指导,吕晓磊的乒乓球水平逐渐成熟,也开始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成绩。

  2000年悉尼残奥会,经过八年苦练的吕晓磊终于走进梦想的赛场。他深知机会难得,更加刻苦训练,也因此过于紧张,有了想赢怕输的思想,最终输掉了一场争夺铜牌的比赛,结束了第一次奥运征程。从场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吕晓磊无法控制压抑已久的情绪,大哭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输球哭得这么伤心,来悉尼前满怀信心,觉得肯定能拿一枚奖牌,可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感觉天都要蹋下来了!”他一度想过放弃打球,经过半年多的心态调整,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在训练场上又开始生龙活虎地训练。

  时隔四年,他站在了雅典奥运会赛场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结局,这一次,他又流下了泪水,但这是幸福的泪,喜悦的泪!吕晓磊吸取了四年前失败的经验,在注重技战术训练的基础上,同样重视心理的调节。“我一再暗示自己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算输给对手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他发挥出了最佳竞技状态,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这场决赛整整打了一个半小时,最终吕晓磊以三比二的成绩艰难取胜。当最后一个球落地的瞬间,他激动地向全场大喊,“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场外中国助威团唱起了国歌,满场飘扬着五星红旗,这个场面让他终生难忘。“我哭了,整整半个多小时都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从小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吕晓磊说,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够代表祖国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伴随《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是最光荣最至高无上的事。为了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蝉联冠军,再续辉煌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国家提出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是对残疾人体育重视度的全面提升,这让吕晓磊无比向往。他开始了四年的备战训练,希望通过北京奥运盛事,实现蝉联奥运冠军的新梦想。“我把自己练成了铁人,我必须确保拿到这枚金牌”,他信心满满地开始了人生中第三届奥运会。经过一周紧张激烈的争夺,吕晓磊又一次站在决赛场上。时隔5年,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的场景,北京大学“中国脊”体育馆所有主场观众都在为我加油,残联的各级领导和我的高中同学特意到现场为我助威,满场中国红令他浑身充满斗志,他说:“当我赢下来的那一刻,全场都沸腾了!”此次站在自己国家的领奖台上,全场上万名观众一起高唱国歌,场面振奋人心,“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当吕晓磊从领奖台上走下来,他感到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又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再续辉煌,“虽然那时我已经30岁,但我有信心挑战自己,挑战极限!”参加2012年残奥会的吕晓磊心中更多的是平静,通过多年的磨练,他拥有了坚定的心态信念,强大的掌控比赛的能力。在这种状态下,他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男子选手连夺三届冠军的历史记录。

  到目前为止,吕晓磊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过200多枚奖牌,在他心里分量最重的`就是三枚奥运会金牌。他说,“我更看重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这种经历让我成熟,让我自信,更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

  残奥冠军,是荣誉也是责任

  2020年9月2日,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C4-5级决赛中,由曹宁宁、郭兴元、张岩三人组成的中国队,以2-0的成绩战胜韩国队,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残奥会上收获的第70枚金牌。带领他们夺冠的教练,正是2004—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成员吕晓磊。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实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

  除了国家队教练员的身份之外,吕晓磊还是齐鲁工业大学的体育教师。他说,“残疾人在高校里当老师本身很少见,在高校里当体育老师就更少见,大家对体育老师的印象往往是高大、壮实,谁会想到残疾人还能当体育老师呢?”吕晓磊很想给更多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所以很多事情,你得去敢想,才有可能实现。

  吕晓磊说,他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教师,这一路上其实都是国家的培养,没有国家培养,没有残联这个平台,就不会有“吕晓磊奥运冠军”“奥运冠军教练”的励志故事。在中国,有很多无形的力量都在默默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吕晓磊的初中母校、高中母校、大学母校,齐鲁工业大学,包括山东省教育厅,都对他的奋斗事迹进行大范围宣传,这种宣传其实已经超越了吕晓磊个人的故事或者某一项体育运动本身,而是在传递一种理念:残疾人没什么不可能。

  吕晓磊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借助高校老师这个身份,以自己的故事,不光去影响残疾人,也去影响在高校里面的健全大学生,让年轻人了解国家的残疾人体育事业、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将残疾人永不言弃的精神传递下去。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3

  xxx,男,1995年11月出生,先天性视力二级残疾,南浔经济开发区xx人。

  家中奶奶和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虽然如此,25岁的他仍坚持时刻用“身残志不残,不做生活的废人”这句话激励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勇敢面对生活,始终不忘“政府为我,我为人民”,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奉献社会。

  身上有伤才知别人的痛

  xxx对家庭总是抱以爱心和信心,对家人不离不弃,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先天残疾而抱怨父母,也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困而怨天尤人,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更是抱以同情和鼓励。一个看起来阳光又腼腆的大男孩,用他瘦弱的肩膀,用他的大爱和善良,为家庭撑起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未来。

  用双手创造光明——

  在南浔区残联的帮助下,xxx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现在已经成为了湖州新东东盲人按摩有限公司的一名技师。从店里老师傅那里得知,xxx工作的时候虚心向人请教,向书本学习,空闲下来就跟同事切磋技艺,每天拿着书仔细琢磨,细心观察穴位、经脉线图,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夸赞。一天下来不管多累,他始终面带笑容,他说自己还能模糊地看到这个世界,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愈发减退,但比起双目失明的人已经幸福的多,希望自己可以感染到身边的每一名残疾人,生活每天都在继续,还是要开心地过。对于生活,他说要加倍努力,决不能让人瞧不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

  行孝道知感恩——

  命运没有给他健康的身体,xxx却用奋斗证明了自己顽强的灵魂。父母和奶奶都身体不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初中一毕业他就开始打工,挣到钱后就为家里添置生活必需品,有多余的钱就存起来给他们看病用。正值青春年少之际,他却缺少了同龄人的嬉笑玩耍,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

  “等我长大了会挣很多钱,然后带你去环游世界。”这句话相信不少人都对家人说过,可最终也只是剩下了“等”。20xx年底,xxx决定实现这个承诺。他提前做了大量的攻略,带上奶奶来了一场特别的旅行。这一趟20多天的旅程,他一路推着坐轮椅的奶奶,细心照顾,游览了首都北京、革命基地延安、古都西安、拉萨等多个地方,对于他和奶奶来说都留下了各自的“专属回忆”,也让奶奶在暮年感受到了“在路上”的曼妙,领略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在参观景点的时候,听奶奶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更让“感恩”这个词富有了灵动性,也让“孝道”有了更深的'内涵。

  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使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段历史的积淀,一种精神的升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它融入我们的血脉,走近我们的生活。

  20xx年,刚满18周岁的xxx,第一次捐献了300毫升全血,此后便踏上了无偿献血的爱心之路。20xx年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xx年捐献了血小板。截止目前,xxx累计捐献血小板19次,全血8次,献血总量达到了7100毫升。在他的影响和鼓励下,他的父母开始理解他并支持他的做法,夫妻两人从20xx年也开始献血。不仅如此,全家人都登记了器官捐献,希望能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20xx年的一场意外,导致xxx的左腿骨折,需要手术用血。这场事故让他明白了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他说,政府在他家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帮助,树立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现在他也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

  在他得到第一份工作,领取第一份工资后,他没有去大街上挥霍或是下馆子庆祝,而是捐献了500元给南浔区慈善总会,帮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不仅如此,xxx已经连续三年参与南浔区慈善一日捐捐款,从一开始捐款3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元,他表示想通过自己的做法,照亮他人的内心,让全社会对残疾人有新的认识。残疾人走出家门需要健全人的关怀,残疾人要比健全人更有爱心。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爱心人士纷纷为疫情防控捐资捐物出力。深受各种爱心行为的感染和号召,他自发带头捐款并号召亲朋好友共同为疫情防控出力。他的脑海中又萌生出一个想法:要让全家人都加入慈善这个温馨大团队,用善行温暖这个世界。他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用行动诠释了那个朴素的真理: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是奉献。即使身有残疾,但仍然可以活出完整的人生。

  小小军人梦——

  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很难走入军营,但很多的残疾人朋友都身残志坚,心系国防。xxx从小就有个军人梦,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战片,因此对军人这个身份,有着一种不一般的向往和崇敬。他说,军人这个词对他来说,就是英雄和神圣的代名词。军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为了国家的安全,时刻准备战斗,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0xx年的时候,他深知不可能还是在每年征兵季去报名,为的就是想感受下征兵体检时的那种氛围。每每看到身穿军装的人,心里就莫名的喜欢,也越发觉得遥不可及。他告诉自己,每个人可能都有个军人梦,或许无法实现,但永远放在心里,让他成为一种美好,也不失为一种甜蜜。

  20xx年,xxx正式加入南浔区残联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了趣味运动会、技能培训等活动中的志愿服务,热心帮助照顾其他残疾人,弘扬了“奉献千秋唯觉少,一片赤心可对天”的志愿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更多的人。每年区残联都会组织各类培训、比赛活动,他都是以参与者或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报名参加,休息日的时候还去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义工活动、阳光跑团等等。

  正是这样一个需要他人关爱帮助的人,做到了自强不息、奉献社会,不求回报,不求扬名,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也为自己未来的前行之路燃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他的每一分努力、每一分收获都来之不易,因此尤其感谢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扶持。他说:“我是一个残疾人,只要做人有追求有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4

  他既是一名早产儿又是一名脑瘫患者,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却凭借坚强意志,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前不久,他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首次参赛的他就在田径男子4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六名、2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四名、1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四名。他就是家住石棉县迎政乡的19岁残疾青年何芯。

  赛事结束后,何芯返回四川省贸易学校石棉校区继续学习,该校体育老师也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举重、半蹲等项目,持续增强其体能和技能。何芯说,他希望今后能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取得更好成绩,并在学业上奋力追赶,争取考上一个理想大学。

  自幼体弱多病

  “真没想到,体弱多病的孩子竟能获得今天的'成绩,不容易!”12月3日,翻看何芯的获奖证书,其母官女士十分感慨。在她看来,何芯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家庭付出和孩子努力外,更离不开许多好心人的相助。

  何芯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2公斤,还因胎中缺氧导致脑瘫,直到4岁时才艰难学步,且有些弯腰驼背,手脚活动也较僵硬,平衡能力差……为了给孩子进行治疗,官女士夫妇不仅掏空家底,四处寻医问药,还经常陪他锻炼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经过一系列治疗,何芯的手脚终于能较自如的活动了。在他7岁那年,石棉县有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地方,官女士闻讯后立即带孩子去做康复治疗,何芯手脚功能也逐步向好。从1岁到10岁,何芯先后辗转多地进行恢复治疗,花费20万元左右。

  “虽然孩子说话能力差,手脚也没有正常孩子那样自如,但学校没有嫌弃他,不仅让他到校读书,老师还花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官女士说。

  显露田径特长

  因为何芯从小就走路锻炼,在其上初中后,他的田径天赋也慢慢显现。在何芯读初三时,石棉县举行群众运动会,学校选拔参赛人员时,班上根据何芯平时的田径能力,推荐他参加比赛。随后,何芯顺利参加了田径项目的比赛,虽然那次比赛没拿到名次,却激活了他对田径的浓厚热情。

  “妈妈,我喜欢田径,我要学习田径运动!”参加完那次田径比赛后,何芯就多次向父母表达这样的心愿。几经周折,官女士找到当地残联寻求帮助,后经各级残联推荐,2019年9月,就读于四川省贸易学校石棉校区的何芯,接受了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考核和教练测评并顺利过关。同年11月中旬,何芯进入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集训,成为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田径运动员。

  奋力拼搏向前

  “何芯正在用心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姜华说,残疾运动是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程度进行训练,其比赛也要分残疾级别,残疾程度不同则比赛规则也不同。2年前,何芯入选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时,他行动不便,语言表述不清,被评为36级(重度为35级、轻度为38级)。在训练中,何芯克服了身体、理解、语言等多方面困难,又加强了训练强度、难度,最终他的许多体能训练项目皆获得较好成绩。

  2年来,何芯的田径竞技水平逐步提高,其身体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他在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前,经残疾测试,他的身体得到较好恢复,被评为38级。在参加此次赛事中,何芯身高虽不如别的选手,可他不畏强敌,奋力拼搏,最终夺得了两个第四名、一个第6名的好成绩。今年春节后,何芯还将归队训练,迎接明年的相关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身患残疾的何芯还是个十分善良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何芯还将他在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节约下来的1000元补助费悉数捐出,助力当地抗疫工作。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5

  吴祺,女,汉族,1992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中专学历,高级技师。就职于平利县残疾人联合会,现借调国家残疾人游泳队,家住平利县城关镇西城社区。

  吴祺于20xx年7被选入陕西省体校残疾人游泳队,成为一名游泳队员。15年来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刻苦训练、爱岗敬业、顽强拼博,由一名普通的残疾人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身残志坚苦练本领

  吴祺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非凡的毅力忍常人之不能忍,受常人之不能受的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累月地在游泳池中苦练本领。每天面对重复的动作、枯燥的生活,从未有一刻的懈怠。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努力去克服、去战胜,咬紧牙关挺过一次又一次难关。20xx年吴祺刚刚进入游泳队的时候,年仅12岁,和她一样大小的同龄人,大多还在学校读书,在家中受到父母的精心照料、百般呵护,而她却不仅要远离父母亲人、远离家乡故土,还要接受超强度的专业训练,作为一个残疾女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每当她脑海中浮现出这些的时候,她总是用训练去冲淡对父母亲人、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刚入队的时候,由于从来未接触过游泳这项运动,吴祺的训练成绩总是跟不上,曾想过放弃,最后在家人和教练的劝导下,她调整好了心态,重新树立了信心,找到了科学地训练方法,在训练中不懂就问,同一个动作别人练一小时,她就练两小时,通过自加压力超强度训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就掌握了训练技巧和要领,成绩逐渐好了起来,信心也更足了。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她的成绩就在队里名列前茅,受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吴祺爱岗敬业,热爱游泳运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她12岁进入游泳队训练以来,遵守训练纪律,积极参加训练,经常超负荷训练,加班加点,每一个动作细节,她都认真对待,力求完美。她常说干什么事都要热爱、敬业、奉献,面对每一次比赛她总是认真准备,沉着应战、努力拼搏,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勇气和力量,用尽全力去争取最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用心用力去攻坚克难、超越自我获得成功。

  拼搏奋进屡获佳绩

  吴祺从下水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努力地向前游着,从国内游向国际,从国内领奖台游到国际获奖台,最终游到伦敦和里约热内卢残奥会。她一路走来,多有艰辛,但最终收获了成功。15年来,她先后参加国际国内大赛16次,共获得奖牌46枚,其中金牌37枚,银牌6枚,铜牌3枚。先后两次打破世界纪录。20xx年她首次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获得女子50米自由泳第一名,同年,在陕西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暨首届特奥会上获得6枚金牌,在成绩面前,她没有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刻苦训练,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回报组织对她的培养。20xx年在国家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再次取得9枚金牌的好成绩,同年在加拿大公开邀请赛和美国锦标赛上又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xx年是她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一年,她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第十二届残奥会,并取得了女子200米混合泳第四名、500米蝶泳第五名、100米蝶泳第八名的好成绩。同年9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xx年,伦敦残奥会结束后,由于长期在水中浸泡和超强度的训练,吴祺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自感难以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故向组织提出了退役申请,但未获批准。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训练中,全力备战20xx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在本次比赛中,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本次大赛上又获得了1枚金牌和1枚银牌。本次大赛结束后吴祺又连续参加了巴西邀请赛和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并获得了3金1银2铜的优异成绩。

  人的成功如果只是一次,可能会是运气,但如果多次获得成功,那就不是运气所能解释的了,这是勤奋、努力、刻苦、奋斗、拼搏、务实的结果。显然,吴祺属于后者,20xx年第十五届残奥会在里约举行,全国选派499名运动员参赛,吴祺再次入选,在本次残奥会上她同样获得了很好的成绩,随后,又于20xx年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获得2枚金牌,并光荣获得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参赛资格。

  十五年来,吴祺为家乡和国家作出了贡献,争得了荣誉,各级组织也授予了她很多荣誉。先后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陕西省人社厅、残联授予陕西省“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安康市第十一届“优秀青年”、市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安康市团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安康市文明委授予“安康好人”、平利县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6

  xxx,1975年6月出生,自幼下肢残疾,依靠双拐行走,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初中毕业后,xxx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到鸡西市郝飞电子技校学习家电维修,毕业后,又找到一位机电维修师傅学徒,一年后,回到鸡西市滴道区开了自己的第一家修理部,修理家用电器和矿山机电设备。因为缺乏经验,两年的时光过去了,他依然没有达到他理想的目标。

  xxx舅舅在东宁的老黑山煤矿打工,他也有了到东宁去创业的想法,并立即付诸行动。他在东宁城镇边角租了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旧房子开始创业。想要成功,总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xxx起早贪黑,靠过硬的技术赢得了顾客的`满意,四年的时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城市建设的变迁中,xxx经历了搬家、选新址、搬家,又动迁,再选新址、再搬家……接二连三地换址把顾客跑丢了,生意惨淡。有位做旧货市场生意的朋友,约他合伙做收购旧电器生意,可是没多久,朋友的资金断链,他也将几年的积蓄都赔了进去。

  一切归零,xxx也决定回到东宁这个起点从头开始,只要肯付出,事情总会从量变到质变。在xxx的不断努力下,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月能赚到3000元钱,还招收了学徒工。他始终坚持“诚实守信,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生意也越来越多,很快雇工达到了四五个人。但他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东宁注册成立了鸿博电器有限公司,还延伸了事业链,与朋友合伙投资购买了大型货运挂车,做起了运输生意。

  危难之时有人帮,幸福之时不能忘。他成立鸿博电器有限公司后,开始带残疾人徒弟。东宁市残联对全市残疾人电器爱好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由xxx传授技能,实地训练,现场观摩锻炼,学员收获很大,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还学习了他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干事精神,形成了“坚定自信心,无往而不胜”的良好氛围。

  总结创业经验,xxx动情地说:“我经历了昨天,收获了今天,我要拓展明天,坚持就有希望,努力就有空间,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7

  xxx,男,汉族,初中文化,现年55岁,xx县柑子镇桅子村5组建档立卡贫困户。

  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

  幼年时的xxx得了一场重病,然而几十年前的桅子村交通不便,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的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致右脚残疾,从此劳动力也基本丧失。

  1988年,父亲离开了人世,留下母亲一人独力抚养带大兄弟四人。等到三个兄弟结婚独立生活后,因不愿打扰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负担,xxx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决定在自家山周围摘野菜、采药材,用贩卖来的钱贴补家用。从那以后,xxx无论天晴下雨,每天都是一瘸一瘸的'上山,然而大多时候因地势陡峭、雨天湿滑等原因无功而返。得来的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但xxx也从未放弃过!

  精准扶贫点燃致富梦想

  20xx年对于xxx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他被镇村评定为桅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为自己规划了一条脱贫致富路。他先是申请到了C级危房改造的项目,对年久破败老房子和泥泞的院坝进行整改,彻底改善了母子二人的居住环境,xxx平日里在院子里种些花草树木,有空就到村图书室翻阅一些种植书籍学习,慢慢的积累了点苗木花卉栽种培育的经验,他决定向村上申请小额贷款,弄一个花卉培育地,他争取到了两万元小额扶贫信贷,并邀请县乡两级农技专员为自己规划花卉苗木培育项目,20xx年初种植花卉苗木200余株,他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专家学习苗木栽培技术和购买了许多花卉苗木培养专业书籍自学研究,很快他就掌握了营养钵调配、插苗、等专业技艺。

  20xx年8月xxx成功注册了xx县丰景苗木培养场,扩大种植花卉苗木,发展中药材种植。20xx年底他们家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自己成功脱贫了,事业也有了初步规模,能不能帮助村民一起致富呢”,他积极动员周边农户一起发展中药材种植,全村30余户村民共种植黄精100余亩,20xx年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400余元。其中有6个村民在吕建平的培育场务工,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余元,xxx还参加了电商培训,在淘宝网开辟网上营销渠道,拓展花卉和中药材(黄精)销售市场,花卉和中药材通过线下销售到重庆、达县、广安等周边地区。xxx说,他一定会坚持将花卉苗木和中药材(黄精)种植事业做下去,还要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乡亲们脱贫奔康。

  家庭和睦,微笑奔康

  xxx家庭和睦,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邻里眼中的“模范家庭”。他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构建和谐村庄。通过努力,他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是村民们眼中的“人生赢家”。

  20xx年底,四川省作协创作办主任马平来桅子村写生,xxx及其事迹激发了马平的创作灵感,以xxx为引子创作了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中篇小说《高腔》。20xx年小说《高腔》被改编为同名话剧。20xx年在成都首演,xxx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首演式,并与作者、导演、演员合影留念。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8

  xxx,男,1970年2月出生,xx县xx服装有限公司经理。在不到一岁的时候,一场疾病夺走了他健康的肢体,右腿从此失去行走能力。但他身残志坚,20xx年创办服装企业,现年产值已达5700多万元。他扶贫助残,创办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实行订单式培训,带动1000多名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筑脱贫路,铸自强魂,他躬行不倦。xxx个人先后获得了“山东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山东省自主创业模范”、“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临沂市十大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身残志坚创办企业

  1987年,xxx被县残联推荐到县福利羽绒厂工作,从此,他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肯吃苦、爱钻研,很快从一名普通机工成长为班长、车间主任、技术科长,一直到销售经理。正当他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企业却出现严重亏损,1998年秋天,xx福利羽绒厂被迫停产改制,他也只好下岗。下岗那天,他独自走在县城大街上,心灵的空虚总感觉到无依无靠,尤其是看到高中的同学都陆续走上了优越的工作岗位,他却失业走在人生的十字街头,儿时的感受又一次降临到他的面前。但是他没有埋怨老天不公,也没有埋怨命运捉弄,“悲观失望,人生就没有路可走”,他鼓足勇气,自筹资金购买了一台缝纫机,在县城租赁了两间房屋,和妻子一起,办起了一个以自己名字为店名的中波制衣店,经营着服装加工生意,本着薄利、便民、服务的原则,他专心设计、精心经营,当年就实现收入1万多元,手艺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信赖。

  20xx年,xxx利用自己经营制衣店积攒下的积蓄,在县城南部租赁了两层沿街楼,购买了缝纫机、锁边机和定型机等16台服装加工机械,招聘了8名技术工人,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xx县xx服装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没有潜心研究市场需求,生产的服装花色品种单一,连续三个月没接到一份订单,公司见不到效益。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爱人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总结了县羽绒服装厂亏损倒闭的经验和教训,调整了加工思路和经营策略,先后五去青岛、三下江南,专程考察了10多家远近闻名的'时装公司,潜心研究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经营战略,并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冷静分析,找出了不足和短处,调整了经营战略,坚持盯着市场干、围着市场转,走市场化的新路子。

  为了打开市场销路,走出企业发展困境,他咬紧牙关,拖着残疾的右腿,多次带着样品和名片到青岛、苏州等地进行推介。功夫不负苦心人,青岛外纺公司给了他第一单生意,和他签订了420件防寒羽绒服。这样小的订单一般公司是不会做的,因为从运输原材料到加工完成后再运回青岛港,挣到的利润几乎不够来往的运费。但为了证明实力和信誉,他答应下来。接到样品之后,他亲自靠上,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从打板到生产,既当技术工人,又当质量检验员,直到420件产品全部完成。运送之前,青岛外纺公司专门安排质监人员登门验货,420件防寒服全部符合质量要求,外纺公司十分满意。从那以后,青岛外纺公司将更多的订单下放给他们公司生产,威海、济南、天津等多家外贸公司也纷纷前来洽谈业务,与他们公司签订生产加工合同。就这样,他们xx服装公司凭借着质量和诚信理念,很快打开了自己的市场,当年创利税47万元,实现了自主创业第一年开门红。

  创业不忘残疾兄弟

  致富不忘自己是残疾人,更想着还有很多困难残疾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有了公司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平台,xxx开始实施他服务残疾人、造福残疾人的梦想。20xx年,xxx在县残联、人社局、民政局的支持帮助下,针对有就业需求的广大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再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成立了xx县方正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服装设计、设备维修、服装缝纫、食用菌栽培、三车维修、公共礼仪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年培训就业需求人员达1000多人次,其中残疾人多达百分之三十。xx县方正职业技术学校20xx年被山东省残联表彰为“山东省优秀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20xx年被中残联命名为“国家级优秀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20xx年,他以公司为依托,创办了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把残疾人技能培训、劳动就业和残疾人脱贫致富放作为基地目标,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把残疾人就业和带动残疾人脱贫放在首位,注重人才技能培训教育,全方位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每年免费培训残疾人达200余人次。目前,公司已安排36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人均年实现收入达2.3万元,按国家规定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给职工购买了五险一金。在基地,在公司,残疾职工获得了和其他职工一样高的权益,残疾职工的生活不断改善。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

  20xx年,正是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很多主要依赖出口的服装公司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放假或关闭。当时,为了xx服装有限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省、市、县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多次到公司和基地现场办公和调研工作,及时帮助公司解决基地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一年,公司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压缩利润,让利给更多的客商,使得公司的服装加工和营销网络得以迅速扩张,打造“xx最大的服装航母”的创业梦想得以实现。xx服装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一年一个台阶,一天一个变化,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不仅如此,公司还带动县内外周边卫星服装加工企业(点)17个,带动就业人数达600人之多,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xx年xx服装有限公司又投资近40万元,成立了冬日暖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专门致力于保障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中心现已接纳20名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人员。

  20xx年圆满完成中残联、住建部、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的无障碍厂房建设研究课题,为制定国家残疾人集中就业无障碍多层工业厂房建设标准提供了大量先期实践依据,并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工业园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优化残疾人劳动环境及人权状况的窗口。20xx年8月4日,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调研了xx县xx服装有限公司多层无障碍厂房,对厂房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xx县xx服装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先后安排36名残疾人就业,年免费培训残疾人400多人次,累计培训就业人员4000多人次,先后带动就业群众达600多人;累计筹集资金24万多元,为全县所有镇街敬老院五保老人购买了棉衣棉被。致富不忘回报社会,自20xx年开始,xxx个人累计捐款捐物30余万元。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9

  周霞,是来自湖南苗乡的“湘妹子”,打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平凡。

  因为周霞自小患上了罕见的皮肤病,这种病很奇怪,它会导致皮肤粘连严重,进而影响到肌肉骨骼的生长,尤其是对于手臂,所以,打从出生时候,周霞的左手就完全不能伸直。

  但是更残忍的还在后头,在某一年,周霞还遭遇了车祸,造成她脑部受损,导致原本就已经不能伸直的左手更加的萎缩,甚至左脚也遭到创伤。

  命运的打击,没办法击垮她,反而促使她更加乐观开朗地面对这一切,周霞并没有对于生活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热情,反而信心十足地过每一天。

  周霞与其他女孩一样,也喜欢和同学一块出门、一块聊天玩耍,对于周霞来说,自己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可以跑跑跳跳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路到周霞10岁那年,是命运被改变的那一年。

  那一年,名叫李刚的教练发现了这个孩子,李刚是来自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残疾人体育协会的教练,他自己本身也是残疾运动员

  所以在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周霞,就觉得周霞所散发出的活泼好动的气质,与其他的残疾孩子不同,完全就是一个运动员的`“好苗子”,当下就决定要收周霞为徒弟,来训练跑步。

  而本身没事就喜欢运动的周霞,也很乐于接受训练,于是乎从10岁起周霞开始接受了正规的残疾运动员训练,而李刚也成为他的“基层教练”,之后李霞也进入业余体校、市体育学校,接受更完整系统性的学习。

  随后,在教练李刚的推荐之下,周霞进入了残疾田径省代表队。

  李刚曾经说过:“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周霞跑步,都说不像残疾人,但她这些年因为疾病,在训练上吃了不少苦。”

  的确,周霞一路以来走得不容易,因为残疾运动员的训练跟一般训练不同,首先训练员要先代入同理心来训练,毕竟每个人的伤残程度不同,训练的内容就必须“量身打造”,要构思很多方法来帮助训练。

  而每位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训练都不尽相同,所以要在有限的训练当中,训练出最完美的状态,对于选手来说,承受的辛苦都是比一般运动还要辛苦的。

  但“皇天不负苦心人”,周霞的努力,终究收获了饱满的果实。

  周霞先是在省中的比赛,崭露头角,之后在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女子田径项目中,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的好成绩。

  终于在历经重重关卡,周霞取得了代表国家站上世界运动员殿堂——“残疾奥运”的机会,入选2021年8月第16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之中。

  2016年里约残奥会田径比赛女子,T35级100公尺的比赛中,周霞以13秒66的成绩打破该级别残奥会纪录并荣获金牌,在拿到金牌的三天后,周霞在田径女子200米T35级的比赛中再一次的打破该级别记录,以28秒22的成绩获得冠军。

  胜利的故事还在继续。

  2021再批国家队战袍,参与延迟一年举办的2020东京残疾奥运会,如同5年前参与里约残疾奥运一般,她再一次的刷新了记录。

  这次除了超过自己的原先成绩,周霞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展示了中国速度,为国争光,自豪而荣耀。”

  2021年2020东京残奥,8月27日,女子100米T35级决赛中,她以13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冠。

  隔两天的2021年8月29日,周霞在女子200米T35级的决赛以27.17秒同样打破世界纪录,拿下金牌。

  夺得金牌那天,远在湖南的爸妈工作工厂的宿舍,欢声雷动,正在田里工作的奶奶,在记者告诉孙女夺冠的消息,也是非常感到骄傲。

  而金牌到手后的周霞,心怀感激的感谢支持她的人们,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喜欢的运动偶像的时候,她豪爽的回答了令人吃惊的答案:“我喜欢我自己啊,我就是我自己的偶像!”

  开朗的周霞,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但是这些奖章都抵不过她这些年来为了田径而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造就了周霞今天的成功。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10

  如果说体育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的典范,那么残疾人体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搞体育是苦行当,搞残疾人体育更是苦上加苦。我省田径运动员王满意冲破孤独和隔膜,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在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难,以坚韧的意志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在强手如林的竞技场上,获得了奖牌,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王满意男,视力残疾,现年27岁,国家残疾人田径队主力队员,国内残疾人体坛中长跑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保持着男子T12级、T13级10000米等多项全国纪录。

  1990年7月18日,定西市陇西县永吉乡许家湾村,陇东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啼哭,一个小男孩降生了。这对于已育有一女、面朝黄土背朝天艰难谋生的农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惊喜呀,爷爷遂取名叫他“满意”。然而,当喜悦尚未散尽,家人便发现满意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虽辗转数家医院治疗,却不见好转,勤劳憨厚的双亲只好强咽泪水,艰难地担当起抚养伺候的重任。在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小山村里,他的生活才更开始,便被无情的病魔笼上了一层阴影,对他的未来父母一度陷入了绝望。

  1998年,同龄的孩子早都进入学堂,可面对已8岁的满意,父母也无计可施,思来想去,索性便由10岁的姐姐带她上学。满意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景,五公里的山路,绊倒,爬起来,又绊倒,再爬起来,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头碰肿了,稚嫩的小手上也被划出了血,姐弟俩终于搀扶着走到了学校。上课时他只有把脸附在课本上才能模模糊糊看见字,“一个瞎子怎么看书呢”?一时间,同学们对他热嘲冷讽蜂拥而来,好心的老师也劝他以后不要再来了。可倔强的满意依然每天一个来回,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他身残志坚,刻苦顽强,乐观进取的精神,深得同学和老师的称赞和尊重。

  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艰难求学,反而使他的奔跑天赋日益显现出来。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少儿时之不幸乃人生一大笔财富。这种不幸激发起了他向命运挑战,向运动极限挑战的勇气。

  20xx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亲戚推荐他参加市残联组织的运动员选拔,又黑又瘦的他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但在运动能力测试中,他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代表定西市参加了全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一举夺得男子T12级800米金牌。首次参赛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无疑是对他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更加坚定了“跑”下去的信念和决心。

  20xx年,王满意被抽调到省队参加集训,迈出了他运动生涯的关键一步。但那时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运动成绩,在同批集训的所有队员中,他是最差的。满意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挑战,但是充满了自信,自己虽然身体素质较差,但大家都是刚进省队,都在一个起点上,只要加油练就一定能赶上,就有希望。每天早上,多数队员都得让教练三番五次地催促才起床,但他总是第一个起来跑步,做柔韧练习,做力量练习。因为她知道要赶上别人,就要多下功夫,就要比人家吃更多苦。

  20xx年,王满意作为我省田径队后备队员,由教练重点指导和培养,每天7—8个小时的训练量,教练考虑到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时特意减小强度,但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除了踏踏实实地、一丝不苟的完成教练员制定的计划,还主动加练。蹲杠铃是一项艰苦而单调的专项素质训练,一般每组要做80次,有的队员得让教练看着才能做下来,但他从来不用。开始教练发现他总比别人后完成,以为他在蹭时间,细观察才发现,他每组总是多做5到10次。规定做10组蛙跳,他偷偷地做上13组甚至15组,满意在暗暗地给自己加量。攀登何惧千山仞,仅仅两年时间,他的力量素质提高很快,成绩也从最差的位置跃居全队第二。

  20xx年4月,全国第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重庆举行,考验他的时刻来到了,在男子T12级5000米决赛中,发令枪响起的一刹那,王满意如同脱缰的良驹一般疾速冲了出去,但初次参加全国比赛的他因经验不足,在后半程被对手赶超,获得一枚银牌。

  赛后,满意沉默了许久。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到手的鸭子却飞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光要有良好的耐力,出色的技术,恰当的战略战术也很重要,何况你还需要提高自己”。教练的一席话让他懂得了很多。在之后的训练中,他更加刻苦了,人之一,他之十,加班加点,主动为自己上量。向一块训练的健全专业运动员看齐,每次训练下来,他都累得爬不起来,但仍然坚持。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意志与信念的考验,不论是冬天雪花飘飘,寒风凛冽,还是夏天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训练场上都有他那熟悉的身影。刻苦训练,不懈拼搏,除了让自己取得好成绩之外,还有对亲人、教练包括残联组织的回报,不辜负他们的殷殷希望,珍惜每一个机会来提高自己,把出生之时带来的隐忧,再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化成踏实的喜悦和人生的安然。让所有人都看得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他一样可以搏得痛快,走得精彩。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20xx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广东肇庆举行,在男子F12级5000米比赛中,已积蓄了很久的满意,希望用成绩证明自己,最终他以较大优势如愿获得了金牌。在不被人看好的贫瘠甘肃,突然涌现出这么优秀的残疾人中长跑人才,令国内许多同行都有些吃惊。但之后他不断突破自我,在20xx年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比赛中,勇夺F12级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并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甘肃青年五四奖章”。20xx年入选国家队,20xx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他一人囊括了T12级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三枚金牌,并以33分43秒56的成绩打破了沉睡6年之久的全国万米纪录。

  一次次地攀登,一次次地夺冠,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屡屡打破全国纪录,为我省及定西市争得无数荣誉。20xx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1金2银,并打破全国T13级万米记录,荣膺省政府残工委“20xx—20xx年度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在杭州举行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2金1银1铜,并打破1500米的全国纪录,被陇西县残工委授予全县“十一五”残疾人“自强模范”;20xx年在福建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的好成绩,同年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残联授予第三届“甘肃省优秀残疾人”称号;20xx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xx年—20xx年度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20xx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夺得男子T13级1500米、5000米、10000米和全程马拉松得四枚金牌,被新闻媒体称为“四金王”,被省政府记一等功一次。王满意同志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成为激励广大残疾朋友走出家门、参与锻炼、迎接挑战的榜样和典范,20xx年,以王满意为原型并由他主演的微电影《奔跑的满意》推出,受到广大观众和残疾朋友的一致好评,本人多次被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采访和报道,20xx年5月,荣获陇西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好青年”荣誉称号。

  谈及未来,满意坦率的说,他将全力冲击亚残会和残奥会。成功的大门永远向有准备的人敞开着,我们相信他会飞的更高!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11

  xxx,男,汉族,1966年6月生,小学文化,家住左家乡蚂蚱河村,现任蚂蚱河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拼搏,创业者也没有残全之别。”49岁的xxx,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1982年,xxx因家庭生活窘境而辍学打工,当时吃苦耐劳,意气风发的他梦想着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17岁时,他因意外,造成肢体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折翼的雄鹰并没有因此断掉翱翔的念头,最终他选择勇敢的面对这一些,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18岁,他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与命运顽强抗争,一路摸爬滚打,一路风雨泥泞,在党和政府惠残政策的帮助下,他有了自己的房子,组建了温馨的家庭,创下一份拥有31个大棚的食用菌产业,叙写了身残志坚,质朴平凡的人生路。

  “我从不认为自己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但我不能因为自己残疾就碌碌无为过一生。”当我问起他的创业历程,xxx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他在创业前,除了种地没有赚钱的其他办法,20xx年,在参加完县残联组织的技术培训会后,xxx决定种植食用菌。刚开始的他,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贷款1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当时的xxx在食用菌种植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在乡政府安排的老种植户的引导下,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靠着坚强的毅力,精心的经营,在第一年,食用菌便有8万元的收入。成功的第一步使xxx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xxx靠着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和他一样的残疾人,生活依然很困难,x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在食用菌种植期间,他积极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开拓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面向社会生活的坚强自信心。仅第一年,xxx发出的工资就达5万余元,他还积极动员周围村民种植食用菌,毫无保留的给予新的种植户免费技术指导,成为全乡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模范。经过三年艰难的打拼,xxx目前已搭建大棚31个,种植食用菌6万余袋,年收入达6万元,每年带动就业人数10余人。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xxx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从他担任残疾人专职委员以来,在发展种植好食用菌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在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身残志坚的xxx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乐于面对生活,勇于面对挑战,以平淡的心态面对人生,虽说在别人看来,他没有传奇故事,但他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开拓精神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常说,“是政府帮助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路子,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我们更坚信,创业者没有先后之序,没有大小之分,更没有残全之别。身残志不残!身体的残疾给他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被这压倒,他,一个平凡的人,他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残月依旧照乾坤!希望他的事迹给所有身患不幸的残疾人一个启示:弱者不是残疾人的代名词,怜悯和同情不是他们的期待,创造与奉献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

  目前,xxx的食用菌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表示,他一定不辜负各级残联对他的期望,他争取把食用菌发展的更好,并开辟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就业,带领更多的残疾人,走出一条自强创业的新路,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12

  xx县xx镇xx村民xxx,今年45岁,他本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三级残疾。家庭7口人,父母年事已高,膝下育有两个儿子,哥哥齐康定智力残疾,和他在一起生活,xxx自己身体残疾,加之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生活极度困难。20xx被识别为贫困户,艰难的生活与之以痛,他却以坚强的意志,自力更生报之以歌。

  前些年,为了生计,他和妻子在咸阳以跑摩的为生,生活勉强为继,近年来,随着父母年龄增加,交通政策影响,跑摩的生意已经行不通了,精准扶贫开始以后,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意识到借助国家好的政策,回乡发展产业一定可以脱贫致富,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到村中发展产业。

  回到家乡的xxx,一心想着发展产业致富,借着金融扶贫的好政策,他决定开始养牛,由于符合小额贷款政策支持对象,他成功的从信用社贷出了5万元,贷到钱后,他的干劲更足了,先在村上租了4亩的坡地和4孔窑洞,又购买了9头黄牛开始了养牛产业。

  刚刚开始养牛,由于手里资金有限,他和哥哥轮流打理牛棚,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寒冬、酷暑,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由于草料价格很贵,为了节约成本,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用牛粪换邻里不要的草料,现在村里许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经营种地,xxx就积极帮他们清理麦秆,同时,还送去牛粪上地,省了不少事,村里人都愿意把麦秆送给xxx,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草料的问题,随着养牛产业的不断发展,20xx年xxx的家庭总收入达到5.2万,成功实现脱贫,退出了贫困户的序列。

  今年是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xxx还有更大的想法,他想下半年扩大养殖规模,建立自己的养牛合作社,由现在的9头牛扩大到20头,目前,已经着手准备建设一栋72平米的新牛舍,到时他还准备鼓励村里的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有养牛意愿的可以入股他的合作社,可以由他代养,给其他贫困户分红,并且还可以在他的合作社务工挣钱。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身残志坚的xxx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并不断努力奋斗,xxx经常说“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在我看来,我只是比那些正常人腰弯了一点,但我和他们拥有一样的梦想,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他不仅说到而且也努力做到了。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13

  xx县“麟龙”挂面掌门人xxx,自小身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俗称“跛足”),历经43载春夏秋冬,一瘸一拐,跛脚而行,身残志坚,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百折不挠,不仅自己创业实现理想抱负,并且带动众多残疾人士脱贫致富,成为xx残疾人励志自强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

  年少持家,身残志坚勇担当

  1988年,xxx家遭不幸,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家中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年仅13岁的xxx忍痛放弃学业,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因身体残疾,四处碰壁,几经波折才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毛纺厂当“缝盘”学徒。

  返乡创业,自强不息展抱负

  十年艰辛,十年付出。1997年,为了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xxx揣着在外打工挣得的3万多元积蓄,从广东回到xx老家。

  在亲戚帮助下,xxx盘下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干鲜店,初次经商,缺乏经验,不善经营,当年就亏损2万多元,门面租金都难以支付。但这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她干就干好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改进销售模式等方法,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同时逐渐向经营广安特色农产品转型。

  时至20xx年,xx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xxx代理的手工挂面、手工空心面常常“断货”,xxx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厂。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租赁4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注册“麟龙”手工面认证商标,当年生产“麟龙”牌手工面20余吨,实现产值30余万元。20xx年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工厂大楼,全新升级生产设备。

  20xx年8月,xxx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xx年3月被xx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xx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同时,因诚信经营,xxx被县个协吸纳为会员,先后担任组长、理事等职务,被广安市个协评为优秀理事。

  心怀感恩,致富不忘馈桑梓

  在“麟龙”手工面厂成立之初,她积极与县残联、县就业局对接,主动联系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并通过中介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工友介绍工友等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入厂就业。

  每逢“全国助残日”期间,她都积极配合县残联工作,自发组织企业残疾人宣传队,每年都能募集资金近2万元,为县委县政府和县残联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表率。

  10年来,她先后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企业尚有常年务工残疾人23名,年均务工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全力投身公益事业,20xx年5月,她出资在九龙镇补巴桥村建造一座公路桥,解决了乡邻出行难题,并长期联系资助3名残疾学生。如今,xxx已经成为xx县残疾人创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砥砺前行。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14

  xxx,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xx市人,现为xx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xx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xxx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xxx出生在xx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xxx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xxx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xxx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xx市xx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xxx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xxx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xx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xxx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xxx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xx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xxx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xxx是xx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xx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xx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相关文章: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精选5篇)02-22

残疾人优秀事迹01-12

优秀残疾人事迹12-23

残疾人优秀事迹材料02-02

优秀残疾人事迹材料12-23

优秀残疾人事迹15篇12-23

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01-20

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12-22

残疾人事迹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