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国工匠”刘丽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工匠”刘丽个人事迹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大国工匠”刘丽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
近日,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班长刘丽荣获20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井场油井,我觉得实现了我的价值。”谈到获奖感受时,刘丽语气平静。
今年47岁的她在生产一线28年,专注于解决生产中的低效率、老问题、坏毛病,用创新为国家多产油,为企业多省钱,28年研发技术创新成果12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95项,创效1.5亿元。
刘丽生在大庆,父亲是大庆油田的第一批会战建设者,1993年,刘丽接了父亲的班,成为一名石油人。从工作之初,刘丽就记住了父亲的嘱托,深知自己技校毕业底子薄,她包里总是揣着一本技术书,白天上井对照实物琢磨,记忆井口流程和实际操作规程,下班回家再把白天学到的知识整理成笔记,细细揣摩,直到吃透弄懂为止。刚上班的头两年,记录的学习笔记摞起来就有齐腰高。
工作中,看到师傅们加盘根、换皮带,一根皮带30多公斤,男同志换都很吃力,19岁的她就从这些最普通的活儿练起。为了练好基本功,手上的老茧越磨越厚,肩上的水泡消了又长。不出5个月,她创造了15秒换皮带的.纪录。参加工作不到四年,她就把采油队所有岗位都干了个遍,练就了一手绝技、绝活、绝招,一摸工具就能知道规格型号,一看电流就能判断井下状况,一听声音就能辨别机械故障。1997年,经过层层筛选,刘丽赢得了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石油系统采油工技术大赛的资格。
采油工的日常工作就是对采油过程进行数据录取、设备维护,通过创新和改进解决种种生产难题。最初尝试搞革新,还得从刘丽当洗井工时说起。当时油田上洗井所用工具又多又笨重,她构思研究后,把撬杠、管钳、扳手和螺丝刀合为一体,操作工具由四件变为一件、总重量从15公斤降为2.5公斤,使用时可随意切换,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让她感受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快乐和便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几十年来,采油工一直沿用传统的抠取办法更换抽油机井盘根盒密封圈,总漏油、盘根寿命短、换起来费劲,小小的盘根让采油工没少吃苦头。爱钻研的刘丽在口红上找到了灵感,她买来一堆口红,一支支拆解,弄清里面的结构,设计图纸、加工,很快一个新型“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就制作好安装到了井上。她连续几天跑到井上观察效果,白天围着井口转,夜里又拉着爱人陪着。18年来,她对“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先后进行了5代改进,让盘根的更换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三,盘根使用寿命延长了6倍,在6万多口油井全面推广后,每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以上,节电2.4亿多度,多产油近万吨。这项成果先后荣获大庆油田有史以来首次授予的技术革新成果特等奖,中国石油首届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第六届全国职工创新成果奖。20xx年、20xx年,刘丽带着“盘根盒”走进央视“大国工匠”栏目、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发布会,向全国人民展示。
28年来,刘丽个人已累计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市局级奖项55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让油井多产油6万余吨。
20xx年8月,以刘丽名字命名的“刘丽工作室”成立了,她把培训作为重要职能,探索实施了订单式培训、体验式五步阶梯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累计培训1.5万余人次。探索出了“技师联合研发、革新工厂自主生产、示范区试用推广”的“研产用”一体化模式。使工作室从只能做简单的小改小革,一跃成为万人大厂的“研产用”一体化创新创效联盟。
在刘丽工作室的带动下,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创新创效成果数量由过去的每年100多项增加到每年300多项,全厂参与创新创效的人数由原来的500人左右跃升至20xx多人。工作室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效1.2亿元。
三年中,她带领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团队攻克集团公司级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xx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国工匠”刘丽个人事迹学习心得2
出生在黑龙江大庆的刘丽,是听着铁人王进喜的故事长大的,她的父亲也曾和王进喜一同参与过大庆油田会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像一面旗帜,激励着她不断向前。
“别看上技校出来是当工人,当工人一样有出息。”1993年,父亲的话鼓舞着19岁的刘丽,走进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顶着全校第一的名声,她换上崭新的红色工装,成为采油48队的一名工人。
采油队每天都要和近十米高的抽油机打交道。刘丽第一次近距离站在抽油机下,看到一个个“庞然大物”在“叮叮当当”的巨大声响中运转,傲气瞬间缩减了一半。
抽油机的日常维护工作体力消耗大,且必须长时间野外作业,所以采油队少有女工。队长为了考验刘丽,上班第三天就让她独立顶岗。这一安排反倒激发了刘丽的好胜心。
重达30公斤的皮带,男性工人更换都很吃力,刘丽却硬是铆足了劲儿,自己拖着皮带爬到了操作台,引来老师傅们不住的赞叹。5个月后,刘丽纤弱的双肩磨出了水泡、双手磨出了老茧,却创造了队里15秒更换皮带的纪录。上班第二年,刘丽就被选为矿上的“排头兵”。紧接着,21岁的刘丽成为油田为数不多的.女井长,主管30多口油井的维修与保养。
时间久了,刘丽对工作有了更多思考,干活不能仅靠体力,还要学习、要创新。当时,油田上洗井的工具又多又重,骑车驮着工具到相隔几公里外的井口都会让人直喘粗气。刘丽仔细琢磨后,把撬杠、管钳、扳手和螺丝刀等工具组装成一套,重量从15公斤降到了2.5公斤,还方便使用。体会到发明的乐趣后,刘丽便在创新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油井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更换盘根密封圈,防止井液泄漏,这是采油工眼里最头疼的活儿。尤其是冬天,橡胶材质的密封圈极易碎裂,从又窄又长的盘根盒内把它们抠出来,有时都需要耗费1个小时。一次,刘丽蹲在井上,看着盘根盒想:这盘根要是能自己转出来就好了!
一天,当她拿起口红旋转时,瞬间来了灵感。拆解口红摸清构造后,她立马着手设计加工。不久,新型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成功安装到大庆油田6万多口油井上。进行了五代改进后,密封圈更换时间从过去的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使用寿命延长了整整6倍,还使每口井日节电达到11度。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刘丽很早就想组建自己的创新创效团队,拉着大家一起搞发明。20xx年,刘丽工作室成立。从最初两个人的团队,一直发展为涵盖采油、集输等35个工种、拥有537名成员的创新创效联盟。
在刘丽的工作室,铁人王进喜的缩小版雕像同她工作29年来获得的一排排证书摆在一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铁人王进喜的经典语录。心怀铁人精神,刘丽将自己的座右铭定为,“不相信侥幸,要付出200%的努力”。
如今,那个初见抽油机两腿哆嗦的小姑娘,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不仅在大庆油田家喻户晓,还成为万众瞩目的大国工匠。
今天,刘丽正同一大批中国石油技能专家一起,开拓着油气勘探领域的新路径。新时代,站在大庆6000多平方公里的油田上,刘丽带着属于她的那抹“石油红”,继续不断向前。
【“大国工匠”刘丽个人事迹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事迹04-19
[精华]大国工匠事迹10-27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2-01
大国工匠事迹优秀(精选18篇)10-27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1篇02-15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1篇)02-15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精选19篇)11-06
大国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通用12篇)10-19
[精选]工匠个人事迹07-05
工匠个人事迹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