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1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2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3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xx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xx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4
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
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谱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以字行。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邱少云
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建乡)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牛保才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追记特等功。1927年生,山西壶关县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役。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相关文章: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06-27
武松英雄事迹09-11
消防英雄事迹11-06
雷锋的英雄事迹06-03
抗战英雄事迹11-13
雷锋的英雄事迹01-11
江姐的英雄事迹03-29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最新11-18
关于雷锋的英雄事迹05-20
五四精神英雄事迹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