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

时间:2024-08-04 10:58:28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合集【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合集【15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

  20xx年6月16日晚,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刻。黄文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白坭村的第一书记,在驱车侦查暴雨灾情时,所乘车辆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年仅30岁。黄文秀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榜样为引领,发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黄文秀驻村当第一书记期间,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短短一年,她就从“扶贫新手”转变成群众最信赖的`人,用一腔热血、一片赤诚践行着共产党人共同的誓言。我国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唯有恪尽职守、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以榜样为鞭策,弘扬迎难而上、主动而为的担当精神。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面对脱贫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她没有退缩,一次一次向贫困户家里跑,帮他们干农活,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仅仅一年时间,白坭村的贫困发生率就从22.88%降至2.71%。当前,我国的脱贫工作正处于冲刺阶段,志不坚不足以攻城拔寨,意不定不足以爬坡迈坎,唯有能担当、敢担当、勇担当,才能真正不辱使命。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补短板、强弱项,在大是大非前能担当;要多注重实践锻炼,多去基层一线等工作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危难险阻前敢担当;要多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争意识,在复杂问题前勇担当,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信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2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处的“909”基地,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

  这一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

  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他才作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儿子。

  时隔50年,又是一个8月30日,重温历史,致敬这位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他是个大人物,全家都要为他隐姓埋名”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冲破阶级的“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1928年,他3岁,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尽管彭士禄才4岁,他就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在那里,他吃的饭里满是沙子、虫子,浑身都是虱子、疥子,晚上睡觉盖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狱友们的掩护下,在监狱受了一年苦、差点被饿死的彭士禄终于出狱。之后,他从监狱转到广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点病死。10岁时,他开始沿着铁道流浪,一度靠乞讨度日。后来,彭士禄再度被捕,这一次,祖母周凤将其营救出狱。此后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见到彭士禄时凝视了一阵子,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后来,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顾过往,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4年1月,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转眼潜入太平洋,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而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动力来自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如果换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节车皮的石油,消息一经公布,举世震惊。这就是继原子弹之后再度震惊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当时,那种奋进不息、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回忆这段时光,彭士禄这样说道。也正是这段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那时候,条件艰苦啊,我们都能够干出来,不容易!”彭士禄深知,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同时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

  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那时候,交通不便,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上。那里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生活非常艰苦。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彭老回忆说。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我来签字,我负责!”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但彭士禄偏偏“大胆”。

  在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开发前期,许多人对核动力的知识都几乎为零,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出现这种情况,他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1970年7月,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问题不断增加,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这一天,实验现场围满了人,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下午六点多钟,黄士鉴发现,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第三遍,他才确定。

  彭士禄的“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也并非胸中无数。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敢于拍板?”他说:“其实,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他大胆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人问他,“在潜艇核动力研制过程中,那么多次拍板,有没有拍错的时候?”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有啊,怎么可能没有。错了,我就改过来,再继续前进。只要三七开,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干什么?”

  就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工作时,剧烈的胃疼袭来,彭士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这一次手术,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岁!他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3

  武汉快递员汪勇守护战疫医护人员,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

  汪勇:

  他们(医护人员)就是上战场去拼刺刀的人,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让他们稍微轻松一点,能温暖一下他们,他们舒服一点,会好一点。

  《感动中国》颁奖辞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

  热血可以融化恐惧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

  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

  八方统筹百般服务

  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汪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4

  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为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实现“突围”,他一次次试验,参与填补了国内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技术攻关100余项!没有这样的.大国工匠,就没有强大的中国制造业!点赞致敬!

  李万君颁奖词: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李万君事迹介绍:

  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xx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5

  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

  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没多少家当,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的获奖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桂梅没有孩子,但有1000多个孩子都叫她“妈妈”。

  建起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xx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xxx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

  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华坪县委、政府协调出土地,省、市党委政府划拨了xxx万元的办学经费。

  20xx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xx%,1xxx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6

  炮弹、炸弹、导弹、核弹……当和平破灭,哪一种会成为对手先发制人的邪恶之矛?

  坑道、防空洞、地下工程……当战争来临,哪里才能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之盾?

  曾赴海外刻苦求学,曾赴核爆中心现场试验,曾赴千米地下深入研究……他用毕生精力成就一项事业,解决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和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创立了防护工程学科,引领着防护工程科技创新,为我国铸就固若金汤的“地下钢铁长城”。

  他,就是战略科学家钱七虎——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矢志报效国家,他让钻地弹遭遇钻地难

  今年82岁的钱七虎历经磨难。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他的家乡江苏昆山饱受战乱困扰,人民流离失所。那一年,母亲在逃难途中生下他。

  钱七虎在苦难中艰难成长。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顺利完成中学学业。他成绩优异,成绩单被当作慰问品送给参加的志愿军。

  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让钱七虎报效国家的感情日益强烈。

  1954年,钱七虎成为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后选拔保送的第三期学生。毕业时,他成为全年级唯一一个全优毕业生。1965年,钱七虎在获得副博士学位后,从苏联留学归国。此后,防护工程成为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国家间的军事竞争就像两个武士格斗,一人拿矛、一人持盾,拼的是矛利盾坚。我的使命就是为国铸造最强盾牌。”钱七虎这样描述他挚爱的防护工程事业,“防护工程是地下钢铁长城,也是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军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敌人先打了我们,我们要保存力量进行反击,靠什么?靠防护工程。”钱七虎归国后有一段时期,我国面临严峻的核武器威胁。他在核空爆防护工程理论与设计方法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核爆炸压力模拟装置,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相关成果被编入国家规范。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新型钻地弹、钻地核弹,动辄数十米的钻地深度和巨大威力让人不寒而栗。为此,钱七虎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深地下超高抗力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并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选址、安全埋深、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抗爆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了防护工程的跨越式发展。

  有人曾在某地下防护工程内当面表达对钻地弹的担忧,钱七虎的回答掷地有声:“我们的防护工程不仅能防当代的,也能防未来可能的敌战略武器打击,什么钻地弹来了都不怕。”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豪气,更是一个国家的底气。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7

  今天一段视频在排球迷中得到广泛的,在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过亿的浏览量,视频的内容是:在世界杯前夕,80岁年老的训导主任老爷子宋世雄老师到女排探班慰问,并领头向女排的队员鞠躬代表球迷表示对女排的感谢。老人家的这一躬让许多网友感慨万千,让许多人的记忆回到了那个用声音传递比赛的,许多留言表示了对老爷子的敬意之心,通过这一躬让人们看到了老人家对于女排的感情有多深,敬意有多浓。他的这一躬体现热爱的是山东人媒体人对于排球的热爱,对于女篮精神的尊重,对于新一代女排的期望。

  老爷子动作突然,让女排姑娘惊呆了,在最近那个世纪末平面媒体的年代,宋世雄体育老师用自己慷慨激昂的声音将女排比赛送到了千家万户,他用自己独特的解说将女排比赛的画面描绘旁述得有声有色,绘声绘色的语言将收音机前面的听众带到语言所了激烈的赛场,将人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前一后了赛场上,让平手所有听众的听众的心跳和赛场上的每一个回合紧密结合在一起。

  随着赛场的起起伏伏而激动紧绷,有欢笑也有泪水。一言一语的描述像一只彩笔将女排的拼搏精神沟贝岩荠了参天大树,一场场解说让这棵大树成长解说在全国球迷的心里长盛不衰。恰是宋世雄老师的解说让女排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奇。而这个传奇延续至今面向未来!

  在一档节目里宋世雄老师曾说过他和郎平指导有着39年的交情,其实这是他与中国女排39年的风雨同舟,老爷子的这一躬体现的不仅是他老人家的谦谦君子之风,更为体现的是作为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尊重的.是女排的精神,敬畏的是自己的社会工作。领悟让人们察觉到了老一辈的媒体人有着怎样的觉悟和领悟。,他们更尊重通力合作这些努力拼搏的人则。有着一如既往的热情和热爱。

  这些才自学是现在有些媒体人应该学习的东西。现如今许多媒体人脚底无根高高在上,总是用一直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他人,要不就是语言尖酸刻薄、大肆批评,要不就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根本就没有一个实证公正的态度。正如有些网友说的那样:有些主持人媒体人才更应该看看这样不该的视频!与老爷子老先生的这一躬让人泪目不同,他们才是真的让人辣眼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8

  观看了张桂梅的事迹,勤谨节约无私忘我,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饭前吃。

  他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他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他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缺什么,只要他有,他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他又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地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他把自己有用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用,并利用空余的时间到处筹资金,然而他不是万能的,它自己并不富裕,他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他省下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却未留下一分。之前领导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者的榜样,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他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我要学习张桂梅的教育精神,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向她看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9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0

  昨晚8点,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度人物揭晓,南阳救火英雄王锋成功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

  在的一场火灾中,王锋三赴火海,在他的帮助和示警下,整栋楼的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但他却因此烧成重伤,烧伤总面积达98%,虽然经过136天的救治,还是不幸离去。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南阳救火英雄王锋

  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昨晚8点,“国人年度精神盛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度人物揭晓,王锋成功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

  白岩松在颁奖现场感叹:“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日子是平和、平静、平常的,因此太多的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平凡的,虽然我们喜欢这样平静的日子,但是生活却又不总是平静的,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个时候您会发现,一些看似平凡的人,展现出他不平凡的那一面。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敬一丹采访时说,“在我眼里,他感觉帮助别人就是他的'职责,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去帮助别人,就是他的任务。”

  在谈到怎样像儿女介绍他们的爸爸时,潘品说,“现在有的时候,就是我坐在那里落泪的时候,心里边特别难受,然后孩子特别懂事,我就说起来他们爸爸,他们就说,我爸爸是为别人而牺牲的,我爸爸是英雄,我长大以后要像我爸爸一样,帮助别人,这个时候我感觉特别欣慰。”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这样写道: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听闻王锋的故事,不少观众流下了泪水,在颁奖晚会现场,看到王锋事迹的宣传片、听闻王锋的故事,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当潘品代替丈夫上台领奖时,观众更是起身鼓掌,向这位三赴火海的救人英雄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在获奖人物合影留念环节,潘品手握奖杯,脸上看不出是喜是悲。潘品昨天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节目是在今年1月中旬录制的,当她举起奖杯的那一刻,心情是复杂的。

  对丈夫的离去,她至今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对奖杯,她说这是全国人对王锋的认可;对荣誉,她说当她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自豪和骄傲从无如此强烈,“这是王锋的荣誉,我们怀念他。”火海三进三出,舍己救下整栋楼邻居,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他的“好人”精神,在感动中留下了希望

  “我知道,当时我就是劝他,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去救人。”昨天,王锋的妻子潘品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就是这样的一种‘好人’。”

  王锋走了,但他的“好人”精神却渐渐体现在了一双儿女身上。

  王锋11岁的女儿,以前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而现在,家里的重活累活她都开始积极承担。拿到此次“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简介时,王锋的女儿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的人。”谈到未来想做什么,王锋女儿说最想做老师,教书育人,回报社会。

  王锋9岁的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妈妈潘品眼中他依然非常优秀:“现在越来越会关心人了。”

  王锋的遗像就摆放在床头,潘品说自己每次回到老家,总觉得王锋还在,晚上睡觉时常会梦到他。“有一次做梦,梦到王锋说对不起我,留下了一双儿女让我照顾,还安慰我。”潘品说,王锋是为救人而牺牲,人死不能复生,为了他“留”下的希望,也要更好地生活。

  如今,在南阳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学习王锋事迹的宣传标语。2月3日,以王锋事迹为题材的电影《英雄王锋》在方城县首映。电影引人落泪,王锋精神也感动着台下的观众。潘品在看完电影后发朋友圈写道:“好似你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不知什么时候,潘品的微信名字改为了“希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1

  有着这么一个人他“爱心、奉献,不求回报,讲求付出,从中收获快乐。”这是我们每一位志愿者共同的理想和心愿。有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确,加入志愿者协会的几年来,让我受益匪浅。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家庭的胆子跟着加重,许多家长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抛下年迈的父母以及年龄尚小的孩子而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越来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志愿者与村里的孩子们结成“姐妹对”看望村里的留守儿童,陪他们玩玩游戏,聊聊天,教授他们一些知识,了解下他们的生活,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在服务活动过程中,一些事情让我们心情心态随着加以转变。

  每当看到一群群外出务工的兄弟姐妹,总会想到他们为了维持生计而被迫于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没有了父母那温暖的怀抱,却要自己独自面临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年幼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大小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给他们那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心灵创伤。而作为新一代年轻的我们,他们眼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理所应当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帮助。我们少逛一次街,少聚一次餐也许就能给他们多买一件新衣服,多买一个文具盒,用我们的'关爱填补他们内心的缺失的爱。

  在花官营村我们拜访六户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回来帮助家里务农。留在村子里的大多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其中一个孩子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有着一双稚嫩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开始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通过慢慢的交流,他们也露出来孩子的天真和我们聊了起来。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渐渐的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她亲切的叫我平姐姐,我很感动。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也知道,尽管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但仍然有很多的人在关心着他们,让他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温暖。于是我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来看望帮助他,给他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帮助他温习功课,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传递自己的快乐和爱心的同时,收获着我们自己的快乐和信念,并且让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比普通人更多的是激情、热心和奉献精神。只有做更多的志愿服务,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2

  95岁的张xx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xx,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xx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xx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xx,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xx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xx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71年党龄,见证“绝对忠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xx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xx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3

  假如你是一只蚌,也你可以用你的鲜嫩之躯将恼人的沙磨成晶莹的珍宝;假如你是一窖烈火,你可以用你的满腔热忱,将其貌不扬的黏土打造成精致绝伦的瓷器。人生亦是如此,于静默无闻中奉献,方可实现生命的本真。

  正如那颗露珠,用它的凉爽温顺滋润了含苞待放的丁香花蕾,使之漂亮绽放,往广西都安中学的校长莫振高化作“光明烛”,用行动点亮了孩子们的求学路。“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三十多年的任教,三十多年的“化缘路”。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过他的身影,只为通过社会力气,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3000多万的善款,一点八贫困学子的高校梦,在“莫爸爸”的滋润下成了真,成了善,成了美。最终,莫校长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逝世。他走了,他没有离开,那一夜,孩子们熄灭的校内里全部的灯,而他在天上熠熠闪亮。莫校长用奉献实现生命的本真,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同行。

  我们来自平凡可我们又不甘于平凡,唯有奉献方是找到欢乐与华蜜的.捷径,南通市的吴锦泉亦是如此。“窄条凳自行车,躬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许多,而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在见你的梦。叫卖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出高尚。”年过八旬的老人,靠磨刀剪为生的老人,生活并不富有的老人,出身平凡的老人,面对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的发生,坚决果断地将平日辛苦攒下的万元捐献给红十字会自08年汶川地震后,老人起先了捐助事业,至今为止,老人累计捐献三万多元,这是老人用生命换来的!多数个日夜起早贪黑,吴锦泉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了生命的本真。

  林徽因曾说,华蜜是件奢侈的事,人生总是有太多的缺憾,由不得你我去放任欢乐。其实不然,奉献就是欢乐与华蜜的源泉。我不喜爱走马观花的猎奇式的文字,因为在我看来,奉献是不容许被亵渎的生命本真。

  我愿做一朵凋零的花,归于自然的尘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历史的轮回中回来自然,回来生命的本真,为另一抹漂亮奉献我的全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4

  1971年,朱彦夫开始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经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清廉公正,用抚恤金接贫济困

  六七十年代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帮助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情况后,回到家立即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招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顾,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5

  朱丽华,女,生于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党。现任浙江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

  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xx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2-07

十大中国感动人物事迹07-1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荐]12-0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秀11-28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05-2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心得01-1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范文04-18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选)07-20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