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事迹

时间:2024-08-06 14:35:38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诸葛亮的事迹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诸葛亮的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诸葛亮的事迹 篇1

  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不被理解的、孤独的、正直的、务实的大政治家。就因为他伟大,所以他孤独。

  但是我却看到有人是这样评价的:“诸葛亮是失败的一生,从其择业工作开始就注定其悲剧的一生,因为他违反了太多管理常识,虽然他会在微观上玩一些小聪明:

  1,诸葛亮其第一笨: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其本躬耕于南阳,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来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

  2,第二笨:不能审时度势,利用优势资源,做出正确的选择。

  诸葛亮出山之际,天下大乱,不出山就算了,出山的时候选择了资源处于最劣势的刘备,逆势而为,苦苦经营,不仅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而且这个错误选择的阴影伴随其一生,导致其最后的病死,阳寿早尽!

  3,第三笨:用人有疑,疑人还用

  一个是当初魏延加入时,他就根据其脑后一根反骨断定其以后必反,毫无任何证据和先兆而且是人家投奔的时候这么判断纯属臆断!而且后面还大用特用。还有一个就是马谡,马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怪马谡,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这个管理者没做好,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疑人还用,最后沉重的后果他也自负了,直接导致出兵失败,从此一蹶不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管理者最基本的常识都做不到,所以不能说其不笨!

  4,第四笨:一生求稳,过于呆板,不懂得变通

  我记得没错的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出祁山伐魏,每次还都是同样的粮食问题最终撤回。不但自己笨,还把姜维这个天才也教得和他一样笨,姜维跟他之前做了不少有名得事情,跟了他之后基本没啥出彩得地方。六出九出,说明不是一般的呆板,而且每次都是断粮,一个管理者六次同样的方法还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还把下一任管理者带成和自己一样,不能不说是笨到极点!笨得可气!如果能象玩空城计一样,来一次不一样的出兵,直捣魏都,说不定效果比空城计还好(书中魏延有抱怨提及),直接拿下,历史改写。真让人痛心啊!

  5,第五笨:不懂放权,活活累死!

  诸葛亮凡军中二十两银子以上的事务都要亲自过目,这样不累死才怪!司马懿抓到小兵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感叹诸葛亮命不久已。做为一个管理者,不懂得放权,把自己活活累死,这不能不说是笨得经典;虽然当时五虎上将已不在,但是当时人才还是很多,姜维张苞之类的人才并不比其他二国少。

  6,第六笨:愚忠,抱有私人感情,而置多数人利益不顾

  诸葛亮从最开始的被刘备有目的骗出山之后,到刘备死后托孤,叫其可以废其子自立,他都愚蠢的不可救药,反而更加死心塌地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结果自己命都搭上了,刘备那个家族企业最后也是衰败。诸葛亮只顾自己的私人感情,置广大蜀国员工的利益而不顾,这是不能容忍的,早就该废了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自立为王,可惜其没有,立个傀儡样的,虽然还是他管事,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加上那么多笨的地方,连累广大蜀国百姓,哎...他要是自立为王,我想吴魏绝对心存畏惧,士气肯定受影响,而且不可能出现什么出山断粮的问题!

  综上所有,只能感慨一下,诸葛亮你一代人才,虽然有小聪明,但是实在太笨了,不懂管理,

  以至笨死,可惜啊!

  我也是觉得诸葛亮应该要不就是不问世事,做个世外高人,人间隐士,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疯狂著书,然后遗泽百世,要不然就是辅佐曹操,意气焕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笑看乱世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是看到过得,当时我就很不满这个答案的,现在我就来说为什么不满。

  驳诸葛亮的第一笨,

  躬耕于南阳真的就是诸葛亮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吗?错!这出现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魏略和九州春秋也有记载过诸葛亮自荐的',是他自荐还是刘备去请,又或者两者都有就不知道,不过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像这样的人他会待着隆重吗?他必定会出山!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国士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如果说诸葛亮没有这个志向,那才是贬低了诸葛亮呢。有一个叫许是的人去找程登,程登见了他之后自己睡大床,让他睡小床,这个人耿耿于怀跟刘备说,刘备说‘你是个士人,士人是什么,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在天下大乱,就是要等着你们出来,报效国家,拯救人民,你们都不肯出山,乃天下苍生何?你在干什么,你在求田问世,不要说程登瞧不起你,就算我刘备也瞧不起你,程登还客气让你睡小床,你来到我家里我让你睡地下!’要是诸葛亮真的是这样的人,刘备是绝对瞧不起的。

  驳诸葛亮第二笨,

  诸葛亮看中刘备,是因为刘备那里有着诸葛亮的理想,诸葛亮一生都是在为复兴大汉做奋斗的,只有刘备才能实现诸葛亮这一个伟大的理想,就入郭家当时不在强大的袁绍手下而跑到弱势的曹操那里是同样的道理,他们要为自己找一个好老板,刘备就是诸葛亮的好老板。刘备是什么人,天下枭雄,谁不认识刘备的?说刘备差,有道理吗?没道理。

  驳诸葛亮的第三笨,

  马谡失街亭,真的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吗?确实是诸葛亮的责任,当时所有人都阻止了,但诸葛亮却还是要用他,结果酿成大错,本来应该是能够成功的。再说马谡是人才,跟诸葛亮在思想上都能同步,而且杀马谡的时候不仅仅是诸葛亮哭了,全部的人都哭了,用马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马谡还不善实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三国志记载,马谡是下落不明,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被诸葛亮杀了,一种是病死在狱中,一种是逃跑了,这个顺便提一下。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他份管理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军事家,对于军事诸葛亮并不是精通的,而把军事当成是政治,那是不了解军事政治的人才说得出的。

  驳诸葛亮第四笨,

  诸葛一生为谨慎,他一生都是求稳的,这是他的做人立场,改变不了的。他每一次出征,那是他不想的,打战就要军粮,军粮从哪来,农民身上来的,对蜀国的人民来说这负担是很重的,实在没有太多的军粮给予诸葛亮北伐。但蜀国一定要出征的,只有出征才能保全他的领

  地,这个了解蜀国的地理就知道了。再说空城计,诸葛亮真的有空城计吗?没有!这是罗贯中给他的,空城计是曹操的发明权,吕布在攻打曹操的时候曹操就是用这招打败吕布的,在此就不多讲了。

  驳诸葛亮第五笨,

  诸葛亮大权独揽,那是因为他效忠于蜀国,一个效忠国家的人你说他笨到极点,那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驳诸葛亮第六笨,

  诸葛亮真的存在私情吗?如果真的有,那么他就自立为王了,还用得着刘禅吗?刘备临终前是这样说的:“若自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还有其他的儿子,他那句话更确切来说应该是说如果刘禅扶不起,就让诸葛亮自己在他其他儿子中选一个,而不是让诸葛亮自立,历来哪有一个皇帝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其他人的?再说刘禅真的是弱智吗?答案是否定的,刘禅并不弱智,刘禅聪明得很呢。如果诸葛亮自立,那么他的形象就此毁了,让他自立,简直就是想要毁了诸葛亮的一生。

  所以说诸葛亮笨到可以,那简直就是毁谤诸葛亮。诸葛亮总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就连他死了这么多年,依旧有着那么多不了解他,在这里毁谤他的人存在,真是为诸葛亮感到悲哀呢,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悲哀!

  再说一次,诸葛亮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他不是笨死的,而是累死的,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接受,也希望不要再有什么人误解了诸葛亮了。

  诸葛亮的事迹 篇2

  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

  “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对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朝野之间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成为很少发生非议的一位历史名人。诸葛亮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若用现代语言来总结表述,诸葛亮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对诸葛亮评价最低的,可能当数鲁迅先生,“状多智而近妖”,从这句评语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诸葛亮不那么感冒。刘禅的被俘、蜀国的灭亡,虽然是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诸葛亮,是难辞之咎的,应付有相当责任的。

  诸葛亮的事迹 篇3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诸葛亮的着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代]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的事迹 篇4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 - 1 -

  中对》。[即今湖北襄阳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当时为南阳郡辖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

  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诸葛亮年谱

  年 号公元年龄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1810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1898岁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初平3年19211岁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19413岁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19514岁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19716岁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年19918岁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20xx6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建安13年20xx7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20xx8岁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21130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21433岁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21534岁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21837岁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22140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22342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22443岁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22544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22645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22746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22847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22948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230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蜀建兴9年23150岁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23352岁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23453岁(享年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一代贤相,两袖清风,打造三分基业,终四面楚歌,五丈原长星陨落,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禀赋八斗雄才,虽九死不悔,十里亭众生。

  纱布糊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诸葛亮的事迹 篇5

  躬耕陇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自古不争的忠臣楷模兼智慧的化身,世称其为“智圣”。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此处尚有争议),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

  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赤壁大战

  当时,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 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 缅甸北境八莫)讨伐 雍闿、 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 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 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 北伐的基础。

  北伐

  1、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宣王司马懿退还保营。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病逝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三国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成就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为希代之珍”。张彦远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的文学作品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南阳郡邓县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的事迹 篇6

  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理解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就应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能够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之后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此刻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诸葛亮的事迹 篇7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此刻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期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明白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样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这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样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样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样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但是不能让都督明白。他要是明白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明白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样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齐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明白。”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应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样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必须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之后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明白上了当,但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的事迹 篇8

  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事迹 篇9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能够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必须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明白诸葛亮必须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齐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最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此刻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此刻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之后,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但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但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能够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能够成就,汉室也能够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忙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之后,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诸葛亮的事迹 篇10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

  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诸葛亮的传说

  1、“借一箭之地”,传说今宜宾一带古时为夷人居地,诸葛亮为了安定“南中”,巩固蜀国后方,亲自领兵南征。途径宜宾发觉这里为山川形胜之地,意欲夺而据之又不想为此分散兵力。便与夷人商议:允借“一箭之地”。朴实厚道的夷人头领想:蜀人纵有万钧之力,谅他一箭又能射出多远。便答应了。于是按诸葛亮安排:这边一箭射出去,那边即派人去寻箭的落点,并随即举族迁到箭落点之外。不想,诸葛亮还有另外安排,他叫人早已将箭带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插在一个大山的崖壁上。夷人在那里找到,只好按事前协商迁去那里居住。

  2、“蜀汉军以空黄桶挑水,吓走夷人”,三国时,夷人据守在三江口上的宜宾古城,听说诸葛亮领兵到来,便隔着岷江与蜀汉兵马对峙。诸葛亮决计不用武力而智取宜宾,他让少量蜀兵一到天黑便赶着头角上挂着灯笼的山羊群,从背着古城的山那面上山,翻过山顶再从古城看得到的前面下来,而后又绕道回到山后再上山、再下来。如此周而复始,彻夜不停。连续数夜,夜夜如此,象是蜀兵正源源不断的从外地调来。白天,则挑选军中孔武大汉挑着无底大黄桶,来往江边佯装挑水,个个健步如飞,显得力大无比。此招令隔江相看的夷人吃惊不小,都以为是“天神”降临,不可争锋,悄悄撤守远走。

  诸葛亮的事迹 篇11

  一、智借东风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运用了他的智谋,利用自然现象——东风,成功地实施了火攻计划,帮助孙刘联军战胜了强大的曹军。

  二、空城计

  诸葛亮在蜀汉后期,面临司马懿的大军压境,他淡定自若,运用空城计,通过营造出城中空虚的假象,成功地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

  三、木牛流马

  为了解决蜀国粮食运输的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利用其巧妙的设计,解决了运输粮食的问题。

  四、智退五丁

  为了保护蜀道,诸葛亮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智谋,唤醒了沉睡的蜀道五丁,成功地保护了蜀道,也保护了蜀国的安全。

  五、锦囊妙计

  诸葛亮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常常会预先为部下设计好计谋,将计策放入锦囊之中,每个锦囊都包含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便是著名的“锦囊妙计”。

  六、舌战群儒

  诸葛亮在东吴的谈判中,面对众多名士的质疑和挑战,他凭借出色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说服了东吴君主孙权,实现了孙刘联盟。

  七、草船借箭

  在面对周瑜的刁难时,诸葛亮凭借他的智谋和胆识,利用草船成功地借到了大量的箭矢,完成了任务,也展示了他的过人才智。

  八、火烧博望坡

  在初出茅庐的第一战,诸葛亮便展示了他的卓越才能,他运用火攻战术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大军,博望坡一战成为了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起点。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发明家,他的智慧和才情令人敬佩。以上这八个经典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展现了他的胆识和气魄。

  诸葛亮的事迹 篇12

  三国时期,周瑜和诸葛亮各司其主,因诸葛亮才学渊博,计高一筹,使周瑜十分嫉妒。周瑜总想找个借品杀掉他。

  有一次在酒宴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就心杀头为罚。如何?”诸葛亮从容一笑:“君子无戏言,请都督先说。”周瑜大喜,便开口念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溪边水,有佳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笑笑,开口吟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周瑜听罢大怒,但有言在先,不好发作。沉吟片刻,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万难千选挑一妞。

  诸葛亮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黄阿丑长得丑,便应立刻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

  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发冲冠,几欲发作,辛好鲁肃在一边说了一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槽,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诸葛亮的'事迹 篇13

  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能够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诸葛亮的事迹 篇14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此刻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向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先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诸葛亮的事迹】相关文章:

诸葛亮作文03-05

诸葛亮想象作文11-17

我的偶像诸葛亮05-01

敬佩诸葛亮的作文11-27

偶像诸葛亮作文09-29

形容诸葛亮的谚语10-07

心中的诸葛亮作文05-19

论诸葛亮作文05-19

与诸葛亮的歇后语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