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经典事

时间:2024-08-09 16:38:4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先生经典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1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杂文家,著名的文坛战士。关于鲁迅的励志故事,当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

  鲁迅曾经说,他的成功不是因为天赋,不是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一心一意,锲而不舍,这便是他的成功之道。

  我们很多人都在说,时间太紧啊,很多事来不及做。说这番话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喝着咖啡。

  有些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因为不去做,不想付出,没有拼搏的斗志,没有付出所有的勇气,所以你酝酿不出冲击的'气势,也就距离成功越来越远。

  鲁迅最早是学医的,因为见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这才拿起笔杆呐喊,要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每天辛苦工作,即便到了晚上,也要服用像鱼肝油一类的物品提神,一直坚持,终成一位令人尊敬的战士,一位地位超然的文豪大家。

  人生短暂,我们不可能做太多的事,真正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鲁迅做好了他想做的事,我们呢?想好做什么了没有?准备为这件事付出了没有?思想上如果没有准备,成功便是海市蜃楼。

  从这些励志故事中,我们可以汲取到足够的力量,前辈们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我们的成功更加不会从天上掉下,只有踏踏实实,学习励志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像他们一样执着梦想,保持耐心,几十年如一日,才可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鲁迅先生名人事迹精选篇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先生小时候因为有一次上学迟到,结果被老师处罚了。知耻而后勇,他感到很惭愧,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应该是表示强调的意思,怕自己还迟到吧。另外,现在像鲁迅先生小时候这样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还是那句话,知耻而后勇。可是现在的孩子,别说孩子了,成人能做到这句话的又有几个呢?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2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着在这漆黑的天宇。”

  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一种更加让人感动的尊重。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3

  鲁迅,我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想到他那方方的头与扁扁的鼻子便进入思考中:为什么鼻子那么扁?头那么方?……这许多关于他外貌的问题好像是无理由的,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鲁迅曾说过:“你看见周围黑洞洞的吗就因为我经常碰壁,所以我的鼻子也扁了。”这是对他侄女的一段话,他侄女也是这么问的。细细品味,得知他在斥责国民党统治的社会的黑暗,也说明了他到处遭人迫害的处境。

  我拜读过他的作品《彷徨》、《呐喊》、《狂人日记》,也确实像题目一样,开头是不知所措,对社会抱有奇怪的看法;中期是鼓舞人民,希望群众苏醒;后来是对社会的失望,觉得社会无可挽救。不可否认,鲁迅激励过千百名胸怀大志的学生与无数愚昧的`平民。因为他的笔。这笔可不一般,可让国民党都畏惧三分。我苦笑,鲁迅的单枪匹马换来的是什么?至少我认为他还是含恨而终,我想到他用笔与枪抗正,稍感无奈,他似乎也只有笔了。可是,笔胜过枪。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能得人心就是胜,无论是软的毛笔还是硬的钢笔。鲁迅的思维蛮复杂的,我不太懂他想怎样才满意,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我好像都看见他支持过。

  不过,要是他只是看见“天暗了”,那么也不会这么有主见了,会这样批评这个社会。小时侯,的他已经很懂事了,不知是为何,总是对他人抱有不满,像别人说的:鲁迅是个怪人。

  不知是多愁善感了,还是感触太深,竟会无理由地设身处地地为他想想,有时觉得真荒唐!

  我想我这被子都不会像鲁迅一样了,他实在是太有思想了。也许就是这些对世事的不满害了他,我宁愿让几个汉奸少活几年,加在鲁迅身上,让他多写写这些文章,我也多看看这些文章,好充实自己。后来又想想,只有那个时代才有这种有深刻哲理的话诞生,否则也不会有“悲”与“乐”了……

  这只是我一家之谈,不经一提。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4

  鲁迅先生曾于1919年11月发表了《一件小事》,体裁为小说,文中的事情属于虚构。然而在1936年,鲁迅先生还真就与—位人力车夫之间发生了—件感人的故事。

  1936年初,鲁迅先生开始生病,虽然一直在抓紧治疗,但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虚弱。在一个黄昏,天气十分寒冷,鲁迅的侄女周哗随父母去看望伯父。快走到鲁迅家的后门时,他们看见一个黄包车夫坐在地上呻吟,样子十分痛苦,三个人赶忙上前打问情况。车夫告诉他们说,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鞋,只好光着脚四处拉活,跑到这个地方时没有留神,光脚猛然踩在了一堆碎玻璃渣上,锋利的玻璃渣瞬间插满了两个脚心底,他抱着鲜血淋漓的双脚疼痛难忍,虽然过路者不少,却无一人施以援手,那个刚下车的客人见状也逃之天天。听完车夫的诉说后,周建人急忙跑去向学过医的.大哥求助。

  周哗在其文章<伯父鲁迅的二三事>中回忆道“不一会,爸爸和伯父两人拿了药品和纱布出来,那个车夫被扶上了车子的座垫上,伯父和爸爸,一个蹲,一个半跪在车夫的面前,伯父原学过医学,爸爸也稍懂得一些解剖,这时,便由爸爸把车夫脚底嵌在肉里的玻璃碎片,用钳子钳出,伯父把他的脚心底用硼酸水清洗干净,二人分工合作,替他敷药扎绷带,不多一会,包扎完毕,车夫说他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他的家也离此不远。于是伯父又掏出钱来,叫他在家里多多休养几天,又把余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

  1936年,是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于当年10月19日去世。当他在救治车夫时,尽管天气寒冷,尽管已弱不禁风,但他全然不顾这些,仍坚持在寒风中抱病为一个素昧平生的穷车夫包扎脚伤。如周哗所说:“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严肃的容貌仪态中,却有一颗天下至仁至爱的心,他的心,他的血,他的情,是如此的热切,如此的真诚”。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5

  鲁迅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xx的次数比较多。他看电影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情有独钟,如《夏伯阳》、《复仇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xx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还看了由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美国电影,他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xx,充斥着驳杂斑斓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了他考察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喜剧片、侦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评价,特别对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人兽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了蓝衣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田汉、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阮玲玉的自杀和'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论人言可畏》。鲁迅对当时一些不好的国产电影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电影,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鲁迅先生经典事迹6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鲁迅先生经典事】相关文章:

鲁迅先生作文11-03

鲁迅先生作文02-12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11-07

我敬佩的鲁迅先生11-26

走近鲁迅先生作文精选11-27

走近鲁迅先生作文06-11

鲁迅先生作文(精选26篇)08-2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11-17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作文02-07

鲁迅先生作文(精选37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