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

时间:2024-11-03 11:46:55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必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必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1

  为了实现教乡亲们学文化的目标,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艰难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给村民上课。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来都费劲,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不知在夜间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的8名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们砌石垒堰、改天换地,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治理了3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绘制图纸,带领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同时,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的花椒园、2万株的桑树园。如今的村民,单是果树每年就能收入几万元,生活富足,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朱彦夫自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主动辞去干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英雄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他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说:“我是二十六军的战士,我要替连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战斗经历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彦夫写书有多大困难。残疾的身体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用嘴衔笔、双臂抱笔、单臂绑笔,三种方法交替使用。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另一个拦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写成这本书,他舔烂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视力持续下降,原来的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

  熬过了严冬,熬过了酷暑,经过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人们说朱彦夫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而迟浩田将军则说,朱彦夫就是活着的“钢铁战士”!

  《极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淄博市的一场报告会上,朱彦夫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场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治疗后,虽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却从此瘫痪,没了知觉。英雄永远是英雄,他硬是撑着病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极限人生”。20xx年12月12日,朱彦夫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书记的亲切接见,朱彦夫说,这种荣耀和幸福,他终生难忘!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2

  20xx年6月16日晚,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刻。黄文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白坭村的第一书记,在驱车侦查暴雨灾情时,所乘车辆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年仅30岁。黄文秀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榜样为引领,发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黄文秀驻村当第一书记期间,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短短一年,她就从“扶贫新手”转变成群众最信赖的人,用一腔热血、一片赤诚践行着共产党人共同的誓言。我国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唯有恪尽职守、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以榜样为鞭策,弘扬迎难而上、主动而为的担当精神。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面对脱贫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她没有退缩,一次一次向贫困户家里跑,帮他们干农活,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仅仅一年时间,白坭村的贫困发生率就从22.88%降至2.71%。当前,我国的脱贫工作正处于冲刺阶段,志不坚不足以攻城拔寨,意不定不足以爬坡迈坎,唯有能担当、敢担当、勇担当,才能真正不辱使命。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补短板、强弱项,在大是大非前能担当;要多注重实践锻炼,多去基层一线等工作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危难险阻前敢担当;要多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争意识,在复杂问题前勇担当,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信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3

  3月5日,陆鸿告诉记者,多亏当地政府帮他解决了厂房问题,他的相册工厂才能做起来,甚至在疫情期间还新增了外贸业务,目前工厂各个渠道的网店有十几家,厂里的48名员工中,有35人是残疾人。2022年,工厂的营业额达1300多万元。“就像《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说的人生贵自强,一方面确实是我自强、坚持,另一方面,我也遇到了很多贵人,包括政府也协助我度过了很多难关。”

  站上课堂分享创业经历希望对这个奖问心无愧

  十几天前,陆鸿就参与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录制,但回家后他仍旧全身心扑在工厂里。生活似乎没有变化,但陆鸿又确实发生了改变。他说,镇里之前就想给他开个课堂让他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但他一直犹豫着,录完节目回来后,他答应了。“镇里领导一直很重视,我想着我都感动中国了,还应该感动更多人,就胆子大了一把答应了。其实我还做的不到位,如果是我自己评,我不敢说自己感动中国,希望多做点事,对这个奖问心无愧。”

  一路走来,陆鸿身上体现着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他常说“干就行了”,“所以我们结合他的自强故事,推出‘陆鸿·Gan课堂’,线上线下融合分享他的创业奋斗经历,感动鼓舞更多的人走好自强人生路。”接下来,当地还计划让“陆鸿·Gan课堂”走进校园、社区,激励更多青年、创业者、残疾人等群体。

  3月3日,陆鸿第一次站上了这个课堂,给镇上的约80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说自己起初特别紧张,但他明白一定要走出这一步,“我讲的时候,下面好几次响起了掌声,有的人还流泪了。”陆鸿开始相信,自己的经历确实能激励一些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4

  颁奖辞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人物事迹

  朱丽华,女,生于1957年10月,1994年10月。现任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

  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xx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5

  江梦南,1992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父母为她取名的寓意是梦里江南,岁月静好。

  在半岁时,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当时江梦南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失去了听力,不仅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也会听不到自己的发音,就会失去说话的能力。

  江梦南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在她的'印象里,父母爱读书、眼界宽。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

  正是因为父母的执着,江梦南坚强地跨过了人生中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通过学习唇语、练习开口说话让她能够与人正常进行交流,也让她可以在普通学校“旁听”课程。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嘴型,江梦南在课下通过看板书和自学付出了比同学多出几倍的努力。

  小学毕业,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活。

  20xx年,江梦南参加高考,虽然分数超过一本分数线,但她觉得没有发挥好,坚持复读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的成绩进入吉林大学的本科药学专业学习。硕士生阶段在吉林大学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作为研究方向。 20xx年8月28日,江梦南走进清华大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6

  当时,正值暑假,我雄心勃勃的把它当作一部作品,把它抄在了信纸上,打算拿给同学观赏,可我再读一遍时,我发觉我错了。春天,豌豆荚是绿色的,轻轻剥开它,荚壁上露出了像海绵一样的毛茸茸的东西,用力一压,就会感到湿漉漉的,细致一看,里面还躺着几粒小豌豆呢?

  朱光亚,他假如做出了什么东西,他都是先讲别人,或者说这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他什么事情都是先讲别人。朱光亚做什么事都非常细心,有一次朱光亚先生在办公室,让他的秘书回家里,帮他取一件东西。“你去我家里的柜子上的第几格的第几小格,给我拿回来。”他曾说过:“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全部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朱光亚星还在天空中转来转去,还有他独创的两弹,也对攻击有了更大的'发展。

  刘伟,在他小的时候双手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双臂,但在他哭了三个月后,又鼓起了志气,参与了很多的游泳竞赛,还得了第一名。可在这个时候,有一次厄运驾临了,从今,刘伟不能参与猛烈的竞赛。刘伟还是没有放弃,用他的脚起先了他的钢琴天际,他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一个个都被解决了,因此,他成为了一位用脚弹琴的音乐家。

  看着这一个个感人的事情,我不禁这样想:现在感人的事情真多,会干感人的人也多了。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7

  1971年,朱彦夫开始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经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清廉公正,用抚恤金接贫济困

  六七十年代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帮助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情况后,回到家立即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招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顾,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8

  “刘伯明小时候帮着家里放猪,在路上读书入了迷,猪不见了都不知道。“ ”这娃我从小就说他将来一定有出息,人聪明,爱读书。”刘伯明的舅舅张再玉说道,他是黑龙江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的村支书。

  1966年9月16日,刘伯明出生在这里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中,排行老二,兄妹一共六人。

  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那个年代一个农民家庭要养活六个孩子非常困难,刘伯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聪明、懂事,在学习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秘方”。

  一旦拿起书来就忘了所有,每次考试总是班里的前几名。不过在中考的时候却“翻了车”,英语考了个零分。

  原来当时的师资力量有限,匆匆学了半年,估计也就学会了abc几个字母。不过好在其他科目成绩优异,顺利考上了依安县第一中学。顺利进入高中后,刘伯明深知家里困难,没有选择住校,因为住校需要交住宿费等,住家能省下这一笔开支。刘伯明的家离学校有10多公里,父亲咬牙花了100多块钱给他买了辆二手自行车。

  即使有了自行车条件仍然很艰苦,上学这段路并不像现在的铺装路一样,而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天气好的时候都很费劲,一旦下起雨来,不仅湿滑,还分不清哪里是坑哪里是路。最难的就是东北的冬天,常常零下几十度,路面结冰,非常滑,这种困难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就起床,天还没亮,回家时天已经黑了。

  在刘伯明班主任的印象中,冬天他到学习的时候脸上、脖子上、全身挂满了霜,衣服也湿完了,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雪人”。“瞅着挺遭罪,但是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父亲刘志生回忆道。

  然而就是这样的恶劣条件,刘伯明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铁打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高中三年从未生过病,感冒都没有得过。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一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刘伯明作为兄弟姐妹中唯一上学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责任感,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父母减轻压力。于是他选择了辍学,跑到一个砖瓦厂当起了搬砖工,繁重的体力活让许多成年人难以承受,他瘦弱的肩膀却硬生生地扛了下来。如果剧情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会多一个娴熟的搬砖工,少一位优秀的航天员。

  父母劝说他,搬砖只能一时地改变生活,要彻底的改变命运只有靠知识的力量,刘伯明亲身体验了搬砖的辛劳,不仅辛苦还挣得少,这样下去自己最终只能成为一个靠苦力吃饭的人,于是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重返课堂。

  高中的刘伯明没有忘记中考英语零分的“耻辱”,在高中阶段他在死磕英语。

  在高中的第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其中阿姆斯特朗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深深震撼了刘伯明。父亲刘志生说:“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

  现在,刘伯明的英语在航天员队伍中是最出色的。1985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依安县招飞行员,考上后不用交学费,这对刘伯明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可以继续学习又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

  于是他背着父母偷偷的报了名,没想到竞争非常激烈,报名的人非常多。但是招收飞行员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文武双全,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还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高中三年的磨练,让刘伯明具备了这两样素质条件,成为了学校几年来唯一被选上的学生。当时刘伯明对父亲说:“家里的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那一刻父亲倍感骄傲,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努力拼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刘伯明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飞行学院毕业。这一年他也收获了爱情,与现任妻子张瑶订婚。说起他的爱情来还有一段故事。

  张瑶是他高中班主任张福林的女儿,当年刘伯明考上飞行员后,高中的校长也就是未来的岳母,非常欣赏这个小伙子,就有意把女儿嫁给他。就回去和丈夫张福林商量,不说不知道,两人想一块去了,于是就找人从中牵线。

  张瑶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幼师,工作的早,地点就在县城。刘伯明从部队回来后就在县城和张瑶见了面,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回家的时候就直接把姑娘领回了家,让家里人大吃一惊。就这样两人的事情就定了下来。

  毕业后刘伯明成为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驾驶过各种类型的战斗机,出色的表现让他在第二年开始了单飞。并被任命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3年刘伯明在县城与张瑶结婚,因为家里穷,结婚时用的车什么都是女方家准备。1998年,国家为“神舟五号”招募第一批航天员,刘伯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想起偶像阿姆斯特朗,这就是他应该去做的事。

  这一次的选拔比起飞行员招收更加苛刻,国家从全国的几百名一线飞行员中挑选14人作为航天员。刘伯明非常幸运,第一批就被选中,成为第一批6人中的一员。后来张瑶也跟着刘伯明到了部队,国家为了解决航天员的后顾之忧,所以他的妻子一般也会安排到航天城工作,这样子女上大学也将能得到照顾。

  20xx年“神五”准备就绪,刘伯明顺利入选备选梯队,但是两件事情让他与这一次“飞天”擦肩而过。

  刘伯明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一次打篮球竟然把脚扭伤了,等到脚伤养好后,更大的不幸降临了。他的母亲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尽管航天员有着超乎常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最终的考核中,他排到了第五名,“神五”飞天最终由另外一名优秀的航天员杨利伟获得。

  “神五”落选后,刘伯明触动很大,没有找借口,从自身找原因,就像当初高中死磕英语一样,他把相关的专业书籍都找了出来,重新梳理认真学习。

  仅仅三个月,他整理出了笔记、资料70多万字。“对症下药”,针对“神七”任务,刘伯明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不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心里表象记忆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你以为他是在睡觉。其实不是,他是在脑海中重现白天训练的操作程序,就像放电影一样。皇天不负有心人,刘伯明终于入选“神七”航天员,与他一起的还有翟志刚与景海鹏。

  20xx年9月25日,“神七”搭载三名宇航员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历三天的太空之旅后成功返回地球。刘伯明圆满完成首次“飞天任务”。

  他的父亲激动的说道“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

  成功圆梦后的刘伯明非常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此后的神九,神十他主要参与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

  20xx年刘伯明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

  20xx年12月再次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20xx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被送入太空,晚上18时三人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太空站。

  在经历两个月的太空之旅后,20xx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得知刘伯明顺利返回地球后,他的家人感到激动高兴,他的弟弟刘佰福早已准备好了“排骨炖豆角”的原料,这是刘伯明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刘伯明的成功不是偶然,他成功的秘诀在于言行一致,律己慎苛,俭朴无华,不计得失,奋勇向前,永不停止的精神。

  正如他曾说:“离得越近越光荣,航天队伍没有失败者,永远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都是一个执行者和实践者,所有人梦想的实践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9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王海

  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

  志愿军归国后,王海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的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亲历了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性时刻。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飞得更高,英雄的丰功伟绩值得铭记!转发致敬!

  “感动中国”评选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认为,70年前的空战英雄在新时代“感动中国”,昭示着新时代是一个崇尚民族血性、尊崇民族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坚韧向前、敢于善于斗争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勠力同心、凝心聚力奋斗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追梦筑梦、矢志强国强军的时代。新时代的“王海现象”,回应了国人的追求和崇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10

  “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并为敦煌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始不堪重负。如何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了樊锦诗日夜思考的问题。

  “不能关起门来搞保护,人们应该享受这一珍贵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参加了申遗材料的准备工作,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20xx年底,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这是莫高窟保护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樊锦诗不会忘记,一份她亲自参与事关敦煌文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协提案,终于作为莫高窟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

  在这一浩大的保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安全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

  还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

  为了保护敦煌遗产,又能更好服务游客,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的大型遗址中,还率先启动了参观预约制,并开展了游客承载量的研究。樊锦诗提出,要把敦煌莫高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遗址博物馆,不断增加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服务功能。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护专家和遗产管理专家,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经改变。

  “国家的命运决定了莫高窟的命运,国家独立了,国家强大了,国家发展了,我们的文物也就得到更好地保护了。”樊锦诗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与敦煌融为一体,把一切的成果和荣誉归功于国家和集体,在她的内心深处,心甘情愿,只想做一个“敦煌的女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11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寻觅生命的支点,挖掘幸福的源泉,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他们夫妻将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再当新标兵,再树新形象。

  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的,追逐幸福生活永远在路上。近段时间以来,为帮助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实现在家发展电商产业的心愿,昆明市东川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其定制了电商创业帮扶培训计划,从资金帮扶、电商培训、电商岗位实习等方面为张顺东一家做电商运营实操培训,再从直播带货等方面教会张顺东一家在电商平台创业。

  在东川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安排下,张顺东的'儿子张光云开始电商试岗学习。目前,张光云学会了作为淘宝客服与客户简单交流并自主接单发货,同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售后问题。此外,在产品拍摄、视频剪辑方面,张光云通过学习可以自行制作产品主图,张光云说:“我想在学习电商创业相关知识后,带着父母一起开网店、一起直播,同时,帮助村民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宣传推广东川土特产。”东川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将继续帮助他们一家掌握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同时,引导、鼓励、支持更多的残疾人、农村青年等人群通过电商创业就业,带动群众增收。

  颁奖词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12

  1.群英荟萃

  杨振宁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住在联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这些中华民族未来的精英们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谈切磋,结伴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2.杨门长子

  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3.名师高徒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15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2-07

十大中国感动人物事迹07-1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精选)11-02

【集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09-17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秀10-27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选)07-2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秀11-28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心得01-1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范文04-18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