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1
时光如水,生命如梭,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在有限的时间里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如爱情片一般充满着浓情蜜意;有的如动作片一般充斥着惊险刺激;有的则如悬疑片一般体验着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纪录片”深深的吸引、感动了我,它的名字叫《我这一辈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娅,出生于1952年,是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她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时时刻刻践行着“上好班,做好事,当好人”的理念。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一、平凡
王亚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在长达26年工作时间里,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刻苦专研、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会时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娅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为单位、为社会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像她一样,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平淡
王娅一生淡薄名利,勤俭持家。她的一生始终与“慈善”紧密联系。汶川地震,南方水灾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王娅的行为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那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而她的感人事迹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她为伴。投身“慈善”事业的她,不是孤独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员工的帮助,有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感动。
三、平和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娅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面对即将被死神夺走的身体,她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遗体捐赠。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抉择呀!她就像一盏明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用信念选择坚守;用信念,点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动让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们去驻足仰望!她是我们心中那个最可爱的人!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表达我对这部“纪录片”,对王娅的深深敬意:
若将我的一生比作一部电影,它既没有动人心魄的剧情,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
但希望有观众喜欢且有所收获,最后感谢此生遇见的每一个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2
香港主持人陈贝儿凭专题及纪录片《无穷之路》获“TVB最佳女主持”奖项,该纪录片聚焦内地扶贫故事,播出后备受好评,此前,该片也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选定为20xx年度20部“优秀海外传播作品”之一。
拍摄过程中,主持人陈贝儿亲自带领大家去“看”、去感受每一个贫困地区的转变,从南部热带雨林到云贵高原大峡谷,从大西北戈壁沙漠再到川藏高原……她亲自攀登四川凉山的攀天梯、溜钢索渡过怒江峡谷,让观众感受到了贫困地区曾经的“穷”,也让大家深刻理解了纪录片片名,“无穷之路”,四个字,是国家解决贫困地区民众困难的决心,这曾是一段很艰难的路,如今终于“通”了。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本月2日晚,TVB举行“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xx”,陈贝儿凭借《无穷之路》获得“最佳女主持”。不过由于陈贝儿目前在内地,未能回到香港出席颁奖礼,所以她通过视频领奖。
获奖后,陈贝儿也在个人社交媒体感谢了团队以及观众的'支持,“多谢、多谢大家支持!多谢公司,一直给我很多机会。我好幸运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个节目,我以我们的团队为荣!我们会继续努力!”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3
鲍峰,是马鞍山师专的一名思政课老师,同时也是和县人。在他的同学当中,有几位是叶连平老师门下毕业的学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从同学处听说过关于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几年前,有一次学校请叶老来校给青年老师作报告,鲍峰也第一次当面倾听了叶连平老师的讲解并描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为之感动。
鲍峰认为,叶老既是他的乡中先贤,也是他的同行前辈。学习叶老敬业乐业和奉献精神,自是应有之义。“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叶老是我们和县人的傲慢,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鲍峰表示,叶老关切留守儿童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自费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们聚集起来,无偿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几瓣花,组织学生出外学习参观,扩大视野,甚至自费发放奖学金,激励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倾其全部,以个人之力,先后培育辅导千余学生。
“没有仁爱精神,是难以做到这样的倾情付出,更别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鲍峰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鲍峰认为,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仁爱精神不行或缺,放下身材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情感须要,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教学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鲍峰还认为,叶老的精神还表现在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老师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鲍峰说,“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为学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在有叶老为我们做了榜样。”
提及对自身的将来规划,鲍峰表示,他将以叶老的精神为指引,补精神之“钙”,不断武装头脑,强素养、提本事,进一步坚决志向信念。立足岗位查找不足,强化学习,提振精神,不断加强看家本事,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和责任田,向叶老看齐,争当先进模范,立足岗位做贡献。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4
坚持就是胜利,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即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胜利的标志。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不都是依靠坚持而取得胜利的吗?
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以3—1的优势战胜日本队,取得女排世界杯冠军。要知道,她们为了这份荣耀,坚持了11年,努力了11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霍金21岁的时候,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1963年,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但他还是完成了巨作《时间简史》。是什么让他完成了这本巨作?归根基地就是坚持。
半塔保卫战中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在遭敌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同志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敌兵力共有一万多人,武器装备良好。而我守卫半塔的兵力只有五百多人,加上外围部队总兵力约三千人,其中还包指两个学生队、一个女生和少年队,大部分没有枪。敌我兵力悬殊很大。形成了对半塔的包围。当时我五支队指挥机关所在地苏营和半塔之间的通路也被敌人封锁。,固守半塔,以待援军,打得敌人大败。为什么能胜利?那就是坚持!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这还是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胜利之前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胜利就会出现在眼前。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5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有一位北京来的邓老师,从20xx年开始,在这里义务教孩子们学习音乐。这里距离北京有35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开通前,邓小岚每次要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到河北定州,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再换乘公共汽车走一个小时山路到马兰村。十几年来,风雨无阻。
最初来到马兰时,邓小岚发现村里的孩子都不会唱歌,缺少童年该有的欢乐。
当时,村里的很多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显得尤其寂寞。
邓小岚:我就觉得这样的童年太……不说凄凉吧,反正是太寂寞了,我想我要有时间,我一定教他们唱。
邓小岚一家两代人,和马兰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缘。这里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就是报社的社长,在敌后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降生,此后三年,她一直被寄养在附近的老乡家。邓拓曾署名马南邨发表文章,以示自己对马兰村战斗生活的怀念。邓小岚也一直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的马兰村人,一枚是母亲送给她的马兰后人。
邓小岚从小热爱音乐,一把小提琴一直陪伴着她。几十载人生岁月,音乐一直是她最好的旅伴。
新校舍建好后,来参加音乐课的孩子,从20个增加到上百名。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热情,让邓小岚有了新的想法。
邓小岚开始组建马兰小乐队。她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家里搜罗来各种闲置的乐器,并委托退休前的单位,将乐器运到了马兰。
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乐器,孩子们都表现得爱不释手。
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奏一个乐曲,孩子们用音乐回报了邓小岚的坚持和付出。
在邓小兰不懈努力下,马兰的孩子们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20xx年,马兰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演出,之后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孩子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而在他们的背后,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6
35岁时,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36岁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43岁时,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59岁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享年71岁;而在84岁时,他被授予世界华人节终身成就奖。
他一生获奖无数,是对全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物理学家之一。或许仅仅从学术成就上,霍金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它不仅跟随时代的洪流,事业也一帆风顺,似乎生活中各种好运都会一直伴随着他,让人感到心酸。如果上帝注定要眷顾一个人,那一定是他。
但是从20xx年他82岁的时候开始,他应该住在28岁的翁帆。这位拥有享誉世界的科学成就的老人无法安宁,她的后半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是的,他是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一个学术家庭。他的父亲杨武之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曾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顶尖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南开大学校长和著名数学家华都是他的学生。杨振宁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成为芝加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博士。
基于父亲的影响,杨振宁似乎注定要走上科学的道路。当时据说母亲已经把杨振宁和他弟弟妹妹的照片发给了在美国的父亲。看到杨振宁的照片后,五只羊写道:“这孩子好像有点,就像杨福说的。”杨振宁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年仅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林业大学物理系。1945年,23岁的杨振宁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三年后,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的第12年,杨振宁教授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弱相互作用下的宇宙非守恒理论一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这个奖项不仅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世界至高无上的荣誉之王。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纷纷举行庆祝活动。杨振宁教授去巴西讲学时,大批中国人眼含热泪守护着机场。他们的奖项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不亚于任何一个种族和国家!我们也可以站在世界科学的顶峰,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用现代科学装点我们的旅程。
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创造的价值至今无人能及。正如后来也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所说,是杨振宁为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但是在谈到获奖的感受时,杨振宁教授总是谦虚地说,我对获奖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卑的心理。的确,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中国人民始终处于被误解和被歧视的状态,杨振宁先生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无疑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一剂强心针。
但对杨振宁来说,这只是他传奇的一部分。此外,他的其他成就更加惊人。比如相变理论的研究比其他同事早了十几年,后来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注意。他的“杨-巴克斯特”方程、超导体通量量子化的.理论解释、“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等诸多理论在后来的物理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成为现代物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它还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甚至提出了许多其他的理论和模型。虽然他当时提出的许多内容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和物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他的理论越来越被证实。
他的成就足以打动世界科学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大师。人们把他和爱因斯坦相比较,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他之后,许多人因为发现了他预言的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毫不夸张地说,他为现代科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晚年,杨振宁回到小时候生活的清华校园,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中国科学界培养新一代人才。正如他最喜欢的英国诗人艾略特所说,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而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万水千山遍游天下,荣辱与共。在他心里,恐怕永远忘不了已经深入骨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忘不了祖国带给他的东西。
20xx年,获得图灵奖的杨振宁教授、姚期智教授相继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无论是形势好还是时代所迫,杨振宁先生最终真正回到了他一生都不能放弃的故国,投身科研十年,发表了几十篇科研论文,成绩斐然。杨振宁先生被认为是世界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许多国家都聘请他为院士,以他的理论为研究基础。然而,面对这样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中国人却对他颇有微词。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7
朱彦夫是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人,他14岁参军,16岁入党,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三次立功。1950年11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
在与美军的殊死搏斗中,他和战友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三天三夜颗粒未进,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疯狂反扑。全连战士除朱彦夫外全部牺牲,朱彦夫被炮弹击中头部,左眼被弹片炸飞,昏死过去。
朱彦夫被兄弟部队从雪地里扒出来以后,昏迷了93天,全身先后动手术47次。由于冻伤严重,他的双臂和双腿被截掉。
朱彦夫曾经想过自杀,但医生的鼓励和社会的关爱,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1956年,不愿意让人服侍的朱彦夫,离开了衣食无忧的.泰安荣军所,主动要求回到了故乡。
回家以后,凭着坚强的意志,朱彦夫苦练自理能力。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他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了装卸假肢、上厕所、刮胡子、划火柴……
1957年,24岁的朱彦夫以伤残之躯,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那个时候的张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穷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他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办起了图书室、夜校,希望通过文化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他拖着17斤重的假肢,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山沟。张家泉村山穷地薄,他就带领群众造梯田;缺少水源,他就领着打井、修建水渠。残肢磨破了,化脓流血了,他就爬着走、跪着走,甚至滚着走。朱彦夫说:“我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都要尽上我的职责。”
担任村支书的25年里,朱彦夫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发动群众填沟造田、兴修水利、架电修路、种植林果,千方百计发展农业。他和张家泉村的干部群众历经艰难,终于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温饱殷实的日子。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朱彦夫主动辞去了村支书的职务。为了完成当年指导员临终前的嘱托,朱彦夫开始了艰难的写作。他用嘴含着笔写,用残臂夹着笔写,用铁圈套着笔写。胳膊翻书不方便,他就用嘴唇翻,用舌头翻。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写了整整7年,反复修改了7遍,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终于出版。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为之题写书名,并题辞:“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1996年11月,在一次报告会上,朱彦夫由于过度劳累,突发脑梗,导致偏瘫。面对命运的又一次劫难,朱彦夫没有屈服,1999年,由他口述、他人代笔的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出版。
2014年3月,中宣部授予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朱彦夫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朱彦夫一生都在挑战生命的极限。作为一名军人,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身躯;作为一名残疾军人,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绚丽的生命之歌。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8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时代楷模”发布活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播放了朱彦夫的视频短片,采访了朱彦夫所在村原村委会主任和村民代表等,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领取了中央宣传部颁发的“时代楷模”纪念章和荣誉证书。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朱彦夫的亲属及同事代表,首都高校师生和新闻媒体记者等约150人参加了发布活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9
樊锦诗,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成长于上海。1963年,樊锦诗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25岁起,就扎根敦煌,潜心研究和保护敦煌文物,一忙就是50余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也成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守护敦煌的第三代传人。
1962年,24岁的樊锦诗和另外3名男同学同学,来到敦煌实习。当历史书中的敦煌,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时,樊锦诗被彻底震撼了。然而,与绚丽多彩的艺术宫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洞外生活的'艰苦异常。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气候干燥,黄沙漫天,冬冷夏热。喝的是盐碱水,一天只吃两顿饭,十点一顿,下午四五点一顿。住的是破庙泥屋,没水没电,没有卫生设施。房子天花板是纸糊的,会时不时“咚”地掉下一个老鼠。这一切,都考验着樊锦诗和同学们。
1963年,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而她的恋人彭金章,却被分配到了武汉大学。樊锦诗和彭金章的爱情里,没有山盟海誓,各自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后,彭金章还是像在校园里那样,默默关心着樊锦诗,经常给她写信。
渐渐地,樊锦诗已经和敦煌融为一体,习惯了那里的安静与淳朴,习惯了那里的深邃与自然,她的深情早已扎根在这片大漠。最后,樊锦诗写信给丈夫倾诉自己的意愿,没想到丈夫只回了一句:看来我得过去跟你腻在敦煌了。又是彭金章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他放弃武汉大学的一切,奔赴敦煌。1986年,彭金章与樊锦诗,终于在黄沙漫天的敦煌团聚,这距离他们毕业时的约定,整整迟到了23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10
天梯和溜索。没有亲身体验过是不会深切地体会到当地民众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的。去悬崖村的必经之路,是用钢管搭建的天梯,有2556级。不要说叫你亲自去攀爬,只是看看图片你也会吓得两腿发软。更不要说爬上去之后还要下来,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来时更困难,特别是对有恐高症的陈贝儿来说。但陈贝儿做到了,她克服了心理和体能上的困难,亲自上下了悬崖村的天梯,前后花了十多小时,目的是体验一下当地村民的不容易。如果没有真诚的心,就让无人机去拍便可以了,何必辛苦自己呢?
拍摄乘溜索过怒江那一节,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陈贝儿是极其害怕的,刚开始的时候连眼睛都不敢睁开。但本着对拍摄的真诚,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了拍摄。
陈贝儿对祖国也充满着真诚。《无穷之路》的播出,让香港观众有了更多的了解祖国的'途径和机会。在TVB制作的英文版《无穷之路》中,陈贝儿亲自作英文旁白配音,目的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11
无綫主持人陈贝儿今年四月穿梭内地六个省及自治区,游走十四个曾经的“贫困县”,连同摄制队一行五人,于内地逗留了叁个月,拍摄十二集的专题纪录片《无穷之路》。这叁个月的经历,让陈贝儿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改变,以及内地政府努力不懈改善民生环境的积极性,摄制队用影像记录了各地在脱贫过程中的故事与转变。回看那些地区民众以往的生活,陈贝儿更感恩自己所得到的一切。
陈贝儿是无綫旗下艺人,主要担任主持工作,曾主持过不少受欢迎的节目,如《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早前亦主持东京奥运节目,近年,她成为“十一”国庆文艺晚会的主持班底之一。早前陈贝儿赴内地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在国庆期间播出,让观众对内地扶贫情况加深了解。陈贝儿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因为去了内地叁个月进行拍摄,今年担任国庆文艺晚会的主持,令她分外投入,感情更加浓烈。
爬天梯上悬崖,“死顶”
《无穷之路》播出以来,取得好口碑及不少回响。首两集,陈贝儿到访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大凉山横断山脉的“悬崖村”(阿土列尔村),她爬上于悬崖上垂直九十度的天梯,一直走到悬崖顶,过程相当惊险。很多观众惊叹平时斯斯文文的陈贝儿,有如此大的毅力及勇气。回想当日拍摄的情况,她犹有余悸,说:“塬来‘死顶’便可以,最重要自己有信心,就会做得到。”陈贝儿共爬了二千五百五十六级,那条天梯是当地居民以往出入‘悬崖村’的唯一通道。她不讳言那天是人生中运动量最大的一天,“身边的朋友都笑我,平时在香港连二百级楼梯也行不到,那天竟然行了二千多级。我花了四五小时才爬到上去,了解到村民以前的生活,即日爬下来,那天真是很充实。”她表示向来都是上山容易落山难,上去时膝盖已有少少伤,下来时膝盖受压更大。之后叁四天,陈贝儿全身骨痛,膝盖的伤要慢慢康复。
陈贝儿表示,出发前导演已告诉她会去哪些地方,做些什么。看到行程及内容时,她不禁“哗哗”声,觉得行程像惊险的探索旅程,而事前亦做足准备工夫,因为节目内容较多资料性,她要做功课,预先看了很多纪录片。体能方面她亦加操,并找普通话老师调教自己的普通话发音,希望在各方面做得好些。除了首两集的“悬崖村”,陈贝儿之后去了云南怒江、十年九旱的戈壁沙漠等地区,她感到震撼。最后一站摄制队去到川藏高塬,当地海拔四千几米,她到埗时出现高山反应,觉得头痛及唿吸困难,经常感觉吸不够氧。当地藏民指她这些全是高山症征状,不能勉强,否则会影响身体。所以,她完成拍摄工作后去了医院吸氧气数小时,慢慢适应下来才没事。
被熘索医生触动,哭了
在内地拍摄叁个月,陈贝儿体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虽然她未有在“悬崖村”留宿,但当时她住在大凉山的县城。她说:“出发前,有朋友提醒我要小心饮食,但经过这叁个月,自己觉得OK。我很喜欢去不同的地方,尝试不同的食物。此行我食得最多的`是粟米、薯仔,塬来它们有很多不同的烹调方法。我还吃了农家菜,各地的村民都很好,会即时下田摘菜煮给我们吃,菜十分鲜甜,是很难忘的体验。”拍摄期间,陈贝儿了解到多个脱贫的故事,有很深的体会。她说:“整个旅程,我最大的感觉是,应学习他们珍惜及感恩的心,要搬村,生活上起的变化,其实对他们来说是翻天覆地的,但他们明白到幸福得来不易。我们作为城市人,要更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虽然这样说很老土,但这个感受很深刻,幸福确是得来不易。”
早年拍摄《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时,陈贝儿经常被异地港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而落泪。这次拍摄《无穷之路》,又有被村民的故事触动吗?她笑说:“有呀。今次我比之前叻,拍十二集,只哭了一次。”她表示在云南怒江采访当地的邓前堆医生,对方每次行医时,就要使用怒江的熘索。陈贝儿说:“我们现在体验熘索,当是玩,但以前他行医时,每次过江好危险,但为了救人医人,他冒着生命危险而去。我问他为何有专业的医学资格,不到县城行医,选择继续留守怒江呢?他告诉我,小时候得过大病,幸而被医好了。那位医生后来将医学知识传授给他,邓前堆医生就答应了师傅,在有生之年会继续留在怒江帮当地的村民。我听过后觉得好感动,他是因为一个承诺,选择继续留守。”
陈贝儿坦言很喜欢这类以“人”为先的节目,亦很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她相信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以及要面对的问题,也会有要渡过难关的时候。陈贝儿说:“由《嫁到这世界边端》到《无穷之路》,都是从人的故事出发,我作为主持感受至深,并在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有很大得着。”她希望未来可以做更多这类型的节目,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及感受。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12
11月27日上午,县司法局召开叶连平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报告会,机关、司法所全体工作人员参会,报告会邀请到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老师和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前来宣讲,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五巡回指导组组长柯孟生、政法委副书记李庆敏同志参加。
报告会上,由居校长介绍了叶老师的学习工作经历和先进事迹。从在职期间三尺讲台的故事,到退休后开设留守儿童之家,免费为留守儿童补课,出资成立叶连平奖学金等等。
而后,叶连平老师则讲述了他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生动案例。并在会场上激动地读起学生送的'教师节祝福语。叶老说,荣誉是什么。是对自己的鞭策,鼓励,是前进最大的动力。人不能与草木共腐,不能醉生梦死,要有所为。,我们作为政法系统战线上的干警们,任务非同一般,责任重大。
报告会生动再现了叶连平同志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内容生动,极富感染力,深深渲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同志。
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广义主持会议。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紧紧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学习叶连平同志先进事迹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立足岗位,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开创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13
朱彦夫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有什么难处,全靠乡亲们帮衬,乡亲也成了他心里永远放不下的牵挂。
一年夏天,眼瞅着快要下雨,朱彦夫对正在干活的妻子说:“这天又要来雨了,薛文花大娘的屋顶早就漏得不行了,把咱的麦秸给她吧,我再叫几个人给她修修。”
陈希永一听有点着急:“咱家的房顶还漏着呢……”
“她一个孤寡老人怪可怜的,我这当书记的不管谁管?”朱彦夫语调都变了。
朱彦夫给孩子们讲张家泉村的创业史
虽然嘴上有抱怨,陈希永还是马上把麦秸给老人家送了过去,还顺便捎上了几个头天刚蒸出的馒头。心地善良的她总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
20世纪70年代,陈希永回日照娘家,带回来两大筐咸鱼。朱彦夫看到后喜出望外:“这可是稀罕物,正好中秋节了,分给大家尝尝。”
于是陈希永跟孩子们一起把咸鱼分成58份,每份大小搭配共三条鱼。眼看鱼越来越少,孩子们不高兴了,说自己没得吃了。“咱家男劳力少,乡亲们也经常帮咱家,不能忘恩,”陈希永安慰孩子们,“这些东西吃了就没了,送给大家尝尝,比咱们自己吃了还舒服。” 给自家留下一份后,陈希永就让孩子们把其他的挨家挨户送去。分到最后,她发现少算了一户,于是又从自家那份里拿出两条送给了人家。就这样,祖孙九口,守着一条小咸鱼,过了个难忘的中秋节。
朱彦夫经常走家串户,看望村里的军工烈属、孤寡老人,见谁家生病有灾、生活有困难,回家一说,陈希永就马上去“具体落实”,把自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和其他生活物品送去。从1955年到1991年,朱彦夫和陈希永在张家泉村住了36年,全村的困难户几乎都受到过他们的接济。
资助了群众,就只能委屈家人。“为什么父亲身体都这样了,还让我们比别人家苦?”每当孩子们表现出委屈和不解时,陈希永总会安慰:“盼着人家好,咱自己才能好咧。”
朱彦夫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来后,跟随子女搬到了县城。但他仍操心着村里的发展,在媒体上看到好的'致富经验,就马上记在纸条上,托人带回村里。他也清楚,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但就是忍不住。当村支书的儿子朱向峰每次从村里回家,朱彦夫都要第一时间见他,听他说说村里的近况。受父母影响,女儿朱向欣也同样对群众感情深厚。20xx年8月,沂源县组织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朱向欣主动报名,申请到一所山区小学支教。
在朱彦夫的影响下,一家人生活温暖而充实,怀揣着共同的信念和情怀,在各自的岗位上携手前行。当年贫穷落后的张家泉村也换了模样:原先的荒山秃岭现在果树环绕,平整的水泥硬化路通往家家户户,村子也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省级旅游特色村;村民们靠着种植果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材料12-03
感动中国聂海胜事迹(精选)08-1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材料10篇12-03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2-19
感动中国聂海胜事迹心得09-12
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05-23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0-10
感动中国杨宁事迹分享11-08
感动中国聂海胜事迹10篇06-18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事迹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