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主题手抄报内容资料

发布时间:2017-12-11 编辑:dcl

冬至吃饺子的故事

人们都知道,北方人大多数爱吃饺子,特别是农历的冬至那天非吃不可,传说这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哩。提起冬至饺子的风俗,南阳、邓州一带,流传着医圣张仲景的动人故事。

张仲景是邓州涅阳(今穰东镇)人,东汉时任长沙太这。有一年回乡祭祖,向北走的路途上,看到不少人 耳朵溃烂流水,再不就是没有耳朵,他觉得好生奇怪,找人一问才知道是被冻坏烂掉了。原来北方一入冬连降大雪,常常于一夜之间,鹅毛大雪下得沟满河平,将房屋埋多半截,门窗都被雪堵住。天天上大冻,屋檐下结的冰凌条棒槌恁粗挨住地,河水坑塘都冰透,连屋内的陶水缸,都因连日冻成冰砣被撑烂。人们的手脚整天烤啊暖啊还被冻烂。更何况那支楞在外的耳朵呢!由肿疼到热痒难耐,手一抓便溃烂流水,时间一长便全烂掉了。

关心民众疾苦的张仲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回到家乡就教人们做药膳吃,就是把羊肉兑上白广椒、当归、茴香、肉桂等中药,下锅煮熟后捞出羊肉,加上葱、姜、蒜、萝卜等剁碎,拦上油、盐、辣椒或糊椒面,用面片包成一个个疙瘩,煮熟后连汤带疙瘩趁热吃,几次吃得浑身大汗就好了,包括手、脚都会好起来。

张仲景在家时就是的重叠病除的名医,他说这方人们绝对相信,可就是大部分乡亲穷,冬季一天只吃二顿稀饭,哪还有钱买药割羊肉哇!所以当他再问乡亲们效果的时候,许多人摇头唉声叹气,张仲景心里也明白大家的意思。

停了两天,乡亲们看到张家在院内搭上大席棚,砌上大锅灶,以为他家要办啥喜事儿,打听之后才知道,张仲景决定自己舍汤药,治乡亲们冻坏的手脚和耳朵。开始还有人不相信,后来看到公告才明白是真的。只见院内杀了几只羊,一群人在忙忙碌碌,擀面的擀面,包疙瘩的包疙瘩,剥羊的、烧火的、破木柴的,忙得热火朝天,快煮好时,有人在村里喊:“请冻坏手脚耳朵的乡亲,到张府喝祛寒矫耳汤喽!”人们拿上碗筷坐在席棚下,吃得热乎乎的冒汗。吃过三天之后,冻烂的部位果真好转了。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便象扎了翅膀,传遍了邓州和紧挨着的县乡,来吃药膳的人越来越多,一天到晚一锅接一锅做不及。没多长时间传遍方圆百十里,连南阳以东的人们都知道,有的骑着牲口来,有的坐着牛车来,有的踏着泥雪冰凌来唱矫耳汤。

看到人们在老远的往涅阳跑,年岁大的和小孩们很不方便,张仲景暗暗思忖着,再选 个适中的地方,为民众舍祛寒矫耳汤,考虑到东至方城、桐柏、南至唐河、随州、北至南召、鲁山这个大范围,张仲景认为在南阳城东关合适,临近车马大道和船运码头,远处来人交通方便,冰天雪地也好少挨占冻。于是便在现今医圣祠那里,搭棚垒灶支上大锅,舍起了祛寒矫耳汤,还为黎民百姓看病诊脉治杂症。医好了不少疑难重病,轰动了南了方圆数百里。

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一个冬季寿终的。长沙来了很多人吊丧,并要抬尸棺去长沙。因为张仲景当长沙太守时,十分爱护当地百姓,坐在公堂上为黎民诊病,所以深受民众爱戴,在他返乡后每年都派人来看望。头年长沙人来时,张仲景已得了重病,长沙人说那里有块风水宝地,长沙人想叫张仲景占用。南阳和邓州人都不依。涅阳县人更是不让,说着说着争吵起来。张仲景解和说:“我舍不下家乡养育恩,也忘不了长沙父老情。等我早晚去世了,你们抬上我的棺材去长沙,到哪儿灵绳断了,就把我埋在哪儿。”人们只好按张仲景的遗嘱办,合力抬棺启程,走到当年在南阳舍药膳看病处,灵绳“嘣”的断了,就在那里安葬张仲景。方圆百十里的人都赶来祭奠,把坟添的很大很大。就是现在的医圣祠,也是人们怀念他集资兴建的。

张仲景是冬至那天去世的,也是冬至那天开始舍祛寒矫耳汤,所以人们纪念他,就在每年冬至这天包饺子吃,一直沿传到现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冬至节日手抄报内容资料

2.冬至手抄报内容资料-手抄报-学习频道

3.2015年冬至手抄报内容资料:冬至是什么时候

4.传统节日冬至手抄报主题内容

5.关于冬至手抄报的内容:关于冬至的诗词

6.2015年有关冬至的手抄报内容:冬至的传说

7.冬至手抄报内容:冬至节

8.小学生冬至手抄报的内容:冬至的笑话

9.冬至手抄报的内容:冬至吃汤圆的由来

10.关于冬至的手抄报内容:冬至吃汤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