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喜迎春节手抄报内容:逛庙会

发布时间:2017-12-17 编辑:dcl

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

寓意

赶庙会的人中,大多数都有拜神求福、去祸免灾的明确目的,而且依名庙供奉神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佛寺萨保佑自己和家人幸福安康、大吉大利。庙会具有祈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的美好寓意。

传说

庙会的传说中最具代表性主要有以下五类: “龙的传说”,以《龙宝的传说》、《望娘塔》为代表;“宝物传说”,以《古井里的仙牛》、《古塔顶里的红鲤鱼》为代表;“奇人轶事传说”,以《会游动的壁上雕龙》、《康僧会单身只舟龙华荡》为代表;“地方风物传说”,以《龙华豆腐干》、《龙华蟠桃》为代表;其他传说,以《仙人出会》为代表。

庙会的传说对现在深居闹市的市民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它给市民提供了体验传统文化和寻找心理慰藉的载体;庙会的传说影响了其他文艺样式发展,如著名的说唱曲目《金铃塔》就是在“龙华有两座塔”等传说为蓝本而创作的;相关传说所反映的汉族民俗观念、民间生活场景、民间智慧等内容是研究都市民众世界观、生活状态、民俗民风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价值。相关民间传说对于丰富和促进本土文化和经济建设也起了一定作用。

随着城市化大规模改造,居民异质化程度提高,造成庙会传说的区域影响力在降低,受众面也逐渐缩小。庙会的民间传说如不及时挽救、发掘,将面临消亡的危险;能够讲述庙会相关传说的老人多数已经去世,这些传说濒临失传的危险,有必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快加以保护。

临川康公庙会的传说

康公庙位于临川孝桥乡中洲村。据清同治《临川县志》卷十六载:“康太保庙在三都,祀康保裔。”民间相传康保裔有法术,能呼风唤雨,广大劳动人民常苦于干旱,在他死后,还祈求他的法术能继续发挥作用,故立庙祀之,每逢天旱,就把康公菩萨搬出来求雨。一年一度迎“康公”,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却表达了人民群众久旱求雨,祁盼丰收的心情。

丹阳庙会的传说

清代道光年间,新桥姚家弄二圩村住着一位年轻的寡妇。一年清明节,这个女子正在家前屋后劳作,忽见一少年急匆匆奔来,请求相救,这女子就灵机一动将少年藏了起来,不一会追捕的官兵喊叫着到来,问这个女子看见一个少年没有,女子机智地将官兵引向别处,救了少年。这少年是朝廷一官员的儿子,因父遭奸臣陷害,遭灭门之灾,在群众帮助下,少年才得以逃走。追捕中又得到这女子的帮助,数年后,少年考中进士,得朝廷重用,后将自己家中所遭受的不幸与委屈向皇上申诉,得以平反昭雪。为报当年这女子救命之恩,他亲来二圩村寻访,得知这女子为了救他被官兵杀了,连家也烧了。少年深为感动,决定建庙祭祀,取名“娘娘庙”,并将清明日定为庙会日。

窦庄庙会的传说

窦庄庙是有名的庙,建庙也有段来历。唐代,窦庄村有个性窦的在朝廷当礼部尚书,此人很孝顺母亲,想接母亲来京城看看金蛮殿,但母亲年迈有病,不愿离家,这儿子就叫工匠在窦庄村边仿建了一座微型金蛮殿。不料,此事被人告发,说窦尚书在家建金蛮殿想谋反称帝。尚书得知,知道此事皇上怪罪下来,有口难辩,连忙派人火速到家乡,将建得差不多的金銮殿改为庙宇。中国人宫殿也是吸收的寺庙大殿建筑艺术,只要改个名字,塑塑菩萨就行了。窦庄这才有了庙宇,这庙宇的香火兴旺,一年中有7个庙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