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宣传图片

发布时间:2017-03-03 编辑:支文洁
  唤起全社会对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的重视,本次全国“爱耳日”将重点关注噪声性听力损失,倡议社会公众养成安全用耳习惯,科学使用有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提高娱乐性噪声防护意识,大力宣传有关噪声治理的政策、法规和知识,推动建设健康聆听环境。   1、什么是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损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2、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1)做好孕前、孕期耳聋预防,必要时进行耳聋遗传咨询与耳聋基因检测;   (2)注意耳部卫生保健,预防耳部感染。不随意清理外耳道,防止异物、污水等进入外耳道;   (3)预防中耳炎,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4)慎用耳毒性药物;   (5)健康饮食,适当运动,预防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6)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防止噪声性听力损失。   3、什么是噪声?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一种在频率和强度上毫无规律、随机组合的声音;从心理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休息和工作,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   4、什么是噪声性听力损失?   噪声性听力损失又称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的听力损伤,损伤部位主要为内耳的毛细胞,之后可波及蜗神经。人体的内耳有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而外毛细胞最容易受噪声损害,严重损伤后难于再生。噪声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造成的听力损失越严重;当噪声强度非常大时,即使接触很短的时间也会导致听力损失。   由于噪声性听力损失通常是缓慢的、进行性的,故初期不易察觉,直至出现常将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听门铃声有困难等才引起注意;有人甚至到出现语言交流障碍,常听不清别人讲话才意识到听力有障碍,此时听力下降常较重。   5、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有多大?   声音强度一般用分贝(dB)表示。下面列出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声音的平均强度:    冰箱的嗡鸣声 45 dB    正常的谈话声 60 dB    城市交通噪声 85 dB    摩托车声 95 dB    MP3最大音量 105 dB    警报声 120 dB    鞭炮声和枪声 150 dB   根据我国2008年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康复疗养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为50 dB(A);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等区域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为55 dB(A);商业金融、集市贸易等区域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为60 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