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手抄报素材

时间:2024-07-17 08:57:33 秀雯 手抄报 我要投稿

戏曲手抄报素材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是传递信息,宣传知识的有效工具。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手抄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曲手抄报素材,欢迎大家分享。

  戏曲由来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戏曲作文

  我们吃过晚饭之后,阿姨开着车带我和小弟弟来到了老太婆那里去看戏。我们先和老太婆她们问好,就往看戏的地方走去了,戏还没有开始,台下已经是人山人海,就连旁边也围满了人,忽然我发现舞台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了祝福语和告示语。

  过了一会儿,台上立刻变得灯红酒绿,上面的大屏幕放出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片,接着第一个人就上台了,开始唱起来了歌,第一个唱完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个个人唱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惊心动魄。没过一会儿,我就饿了,于是就拿着一点钱去旁边的小摊上买了点吃的回来,接着我就边吃边看,吃着吃着,东西就吃完了,看着看着,戏就结束了。没想到在结束了之后还加演了歌舞和清唱的新狸猫换太子。

  在开始之前,他们就把布线拉上了,只听见几声“嗞嗞”的声音,布就往两边拉开了,只见几个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了,全部都上台了后,他们就开始说话了,他们的声音南腔北调,让我听不懂。但他们在说完话后,总是要唱上几句歌词,他们唱的歌词就容易听懂,因为他们唱得歌词在旁边的小屏幕上都会放出来。下面的内容越来越精彩,但是看着看着就看了一半了,我就越来越想睡觉了。于是我就提出要回家了。他们都同意了,我们就回到老太婆家和他们说了声再见,就坐着车回家了。

  到了家后,我洗完脸后,躺在被窝里睡觉,但脑海里还回忆着那些画面。

  戏曲作文

  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并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主角的人的衣服,化妆也是一样,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装,和戴一头假白发,再化妆成一个老太婆的样貌就能够了,不像京剧,脸上画脸谱,服装还要穿得像

  展翅要飞的燕子似的。

  淮剧的唱声也不像京剧那么粗或细,并且淮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剧表演过程中基本都要唱,还要在场上在走来走去,做出一些随表演的变化而变化的表情,可淮剧则就不那么麻烦,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声带,做一些极奇简单的动物和表情就能够。

  比较有名气的淮剧有:《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还编出了一些现代的淮剧。这些淮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给我的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欢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淮剧,一个具有活力、颇具魅力的戏曲剧种。

  戏曲谚语

  1、字不清,唱不明。

  2、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3、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6、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8、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9、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

  10、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12、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13、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14、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5、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16、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1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8、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19、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20、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21、百艺不如一精。

  22、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3、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24、一清二混三不见。

  25、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26、名师出高徒。艺多不压身。

  27、私下练,台上见。

  28、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9、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30、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戏曲手抄报素材】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戏曲历史手抄报素材08-11

秋天手抄报素材07-30

精选国庆手抄报素材03-18

秋天手抄报素材10-10

读书手抄报素材04-20

灯笼手抄报素材02-22

有趣的汉字手抄报素材10-04

爱班级手抄报素材10-21

拒绝毒品手抄报素材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