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预防未成人犯罪手抄报内容
近几年来,未成人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因此预防未成人犯罪相当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预防未成人犯罪手抄报,希望能帮到大家!
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
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很多。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特殊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很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而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其中,家庭环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少年的成长。据有关部门一次对全国八省市二千余名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父母分居、离异、再婚和丧偶的占24.1%,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中有犯罪记录的占20.5%。调查还表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当中,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增多,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难收到实际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
(一)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
国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有的国家禁止18周岁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持有香烟,无论是否点燃;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买烟,哪怕是为别人买,违者将被处罚。还有的国家规定晚上10点以后,如果再向青少年销售白酒即视为违法。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比如,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人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所谓必要的时候,有关解释为例如家中无人管教,或者虽有人管教但确实管教不了,或者群众反映强烈,坚决要求政府收容教养。这种规定显然不利于实际操作。
因此,许多未成年人家长和有识之士,呼吁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结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构起来的。所以青少年的周围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村镇、社区为依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活力的环境。村镇、社区经常性的开展健康、高雅的活动,经常邀请有关部门对辖区群众进行普法等其他知识的学习,提高人民群众素质。
(三)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青少年父母应当主动地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不断的增强监护人应俱备的育人素质。
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家长们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对有生理缺陷、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
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岗位与务工人员数失衡,造成务工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
(五)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中,一要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二是在各门学科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三要教育青少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五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但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据调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训斥、责骂、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只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爱,才是最有号召力的使学生醒悟。
(六)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加强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后的工作。政法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同时进行引导、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上课、开讲座。政法部门特别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秽,营造一个青少年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七)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阵地先进性作用,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各级团组织应从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青少年问题,要不断的开展各种健康、向上、活力的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经常组织团干、团员青年到有关学校、居委会、乡镇、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座、适时的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现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及其违法犯罪预防
1、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有哪些?
答:
1)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冲突、破碎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溺爱、虐待、放任自流);
2)不良学校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对后进生简单粗暴,处理不当;对“好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存在偏差;
3)不良交往的影响:不良交往促使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动机;不良交往可以消除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恐惧心理,加速犯罪行为的事实;不良交往导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增多和社会危害性的加大。
4)黄色传媒和迷恋网络、游戏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差,好奇心、模仿力强,易受黄色传媒的影响。黄色传媒对青少年的毒害有三个特点:扩散快,毒害大,遗毒深。
2、犯罪前孩子有哪些不良的征兆?
答:
1)抽烟喝酒搓麻将,经常泡在台球场(游戏室、网吧);
2)厌学逃学谈恋爱,学习成绩直下降;
3)谎话瞎话吹牛皮,不服老子常顶撞;
3)唉声叹气情绪坏,精神紧张突反常,
4)出走闲游夜不归,胡结朋友交往;
5)贪吃爱享乱花钱,追求消费讲排场;
6)小偷小摸常斗殴,棍棒刀锥身边藏;
7)猎奇探秘看坏书,不良情节好模仿。
3、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后,父母应如何进行预防?
答:
1)过好消费关。有人在孩子出了问题后,感触地说;“在富也得穷孩子”;
2)过好爱心关。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养成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大品格;
3)交友关。若发现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或与其他的孩子夜不归宿、抽烟、喝酒时,家长要及时警告,予以制止;
4)文艺作品关。孩子看什么书和电视,父母要心中有数,特别是家中有“儿童不宜的光盘、录像带,不能暴露给孩子。更要防止孩子上网浏览不良信息;
5)过好业余时间关。要注意孩子在放学前后,特别是双休日、寒暑假,孩子脱离学校管理和家庭监督,是问题多发期。
4、21世纪衡量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
1)道德健康;
2)生理健康;
3)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智能良好,情感健全,意志坚强;
4)社会适应良好,发展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5、如何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答:要教育学生
1)不上游戏机室;
2)在陌生人多的场合不吃零食或购物;
3)不在易引起冲突的地方及僻静处玩耍;
4)身上少带钱、不带钱、少穿名牌;
5)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学习一定的防身术;
6)被劫后要告诉家长、老师、警察;
7)注意自己的日常交友,多与同学呆在一起,上下学后尽量结伴而行;
8)按时回家。
【预防未成人犯罪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手抄报08-05
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总结05-0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总结02-03
预防中暑手抄报内容08-18
预防艾滋手抄报内容08-06
冬季预防疾病手抄报内容08-03
预防近视手抄报内容推荐09-22
预防校园欺凌暴力手抄报内容11-16
预防肺结核的手抄报内容介绍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