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勤俭日手抄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7-10-27 编辑:tyl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   曾经,我们因为物质匮乏而节衣缩食,因为白手起家而厉行节俭。无可否认,今天的物质之丰富之于过去,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但这显然不是浪费的理由,地球资源的整体消耗已不堪重负,我们这块土地更是以脆弱的生态状况,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   所以,请珍爱本已十分紧缺的资源,确立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养成永续发展的消费方式。   勿忘勤俭,勿忘可持续和谐发展。   街头调查   “你知道明天是世界勤俭日吗?”南京路街头,当解放日报记者向路人重复第四十五遍这个问题的时候,终于有一位老人点了点头。100位年龄各异的路人中,“世界勤俭日”的认知率仅有3%。   不得不承认,当国际公认的“奢侈品牌”成为街头风向标,当房产广告鼓吹“豪苑、体验尊贵生活”,当中国社会日益富足,勤俭,这一曾经被普遍推崇的品格,却渐有点陌生。   记者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对勤俭的认同度还是很高的。58岁的诸阿姨一听谈“勤俭”,话匣子就打开了:“现在有些小青年真是浪费,天不热就开空调,睡觉了灯也不关,吃饭喜欢上饭店……”诸阿姨告诉记者,她至今用手绢不用餐巾纸,淘米水还能冲厕所浇花,小块的肥皂收集起来拧成大块继续用。她说,经历了“一穷二白”,才体会到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的来之不易。   记者采访的30岁以下白领中,超过一半认为,眼下的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必要重提“勤俭”。远离了战乱、饥荒和物资匮乏,白领们喜欢用无数小射灯营造居室气氛,大量消费原木浆造的纸巾,习惯空调营造出的恒温环境……对他们而言,做到“不乱花钱”,已是最大程度的勤俭。   至于在那些上世纪“80年代生人”看来,“勤俭”实在太陌生。“我能想到的勤俭,就是和父母去高级餐厅吃完饭后,把剩菜打包回家。”一名16岁的初中生想了良久,这样回答记者。不少学生甚至将“囊中羞涩”、“弱势群体”这些词语与“勤俭”二字相提并论,认为“上不了台面”。还有30%的街头调查承认生活不够节省,上千元的高档化妆品,近万元的名牌服装,说买就买。   勤俭,真的不合时宜了?   勤俭何为   调查中,22岁的孙先生这样问:“你告诉我,勤俭是什么?我奶奶说,勤俭是‘宁可肚子胀,也别占着锅和碗’,却吃坏了自己的肠胃;我妈妈说,勤俭是为了省一块钱等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却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这样的勤俭,何苦?”   当物质告别匮乏,当生活渐渐丰裕,这确实是个问题:勤俭是什么?是否还值得我们恪守?   勤俭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左传》中,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一国之君有的是钱,可大夫御孙却认为,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他说了一句话世代流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无论是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还是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能否做到勤俭,都是关系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勤俭是什么?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年周恩来总理的衬衣,无不是多处打过补丁,白领子和袖口换过几次,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也早已磨得失了颜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将56亿美元捐给社会公益项目,但他从未抽过一支雪茄、喝过一杯香槟,生活抠门得出人意料。   勤俭是什么?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美国学生的课本历来是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至少会经过8名学生,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世界知名企业惠普,在办公室设了“备用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纸的背面再利用。而全球的“爱普森”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再用完之后,还必须用来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那些问“勤俭何苦”的人,是否知道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2%;中国占有的人均淡水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3弱;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中国占有的人均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8%;中国森林覆盖率不足14%,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7%。   对于一个要用占世界不到10%的可耕地资源、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勤俭,永远不过时。   惊人损耗   记者街头随访中遭遇的情景,在我们这个城市确确实实发生着:   一名25岁的女性,在南京西路某专卖店买下一款价值8000元的手提包,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一名在国有企业担任秘书的上班族,居然养了一辆高档日本轿车……这些一掷千金的人并非百万富翁,他们属于“月光族”。他们往往月初时风光一时,月末只能靠父母“接济”度日。   那些出国旅游者的高消费,让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一位见多识广的奢华品店主都“叹为观止”,去年,一个约30人的中国旅游团进了该店,一小时内,竟买走了价值50万美元的商品!难怪法国人头马洋酒公司的洋董事说:“中国人最富,因为我们超过一万元一瓶的极品路易十三,大部分被中国人买走。”据统计,中国奢侈品市场现在的价值约为2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3%左右。   有人说:我从不购买奢侈品。可知道吗?那些便宜的一次性消费品损耗,造成的资源浪费更令人吃惊。一立方米的木头,只能做2.7万双一次性筷子,上海一天就要消耗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一百万套。据上海的环保部门统计:一户双职工的三口之家,平均每月消耗50个一次性杯子、100个保鲜袋、36张一次性台布以及6筒卷筒纸。全市300万户家庭的一次性消费,将使多少森林惨遭砍伐,多少石油被消耗,多少垃圾需要填埋?   还有那些日常必需的资源,多少在不经意间流失?最新的装修潮流,是在墙面的暗槽里装一排射灯,通宵照明。当整个城市都来追逐这种“流行”时,对电力是怎样强大的负荷!据了解,今年全国电力缺口达3000万千瓦,今冬明春,上海的用电缺口将达到135万千瓦到155万千瓦。   广中路一个加油站,记者亲见,一辆轿车加完油后,洗车工瞄准车身开始狂冲。据洗车工说,一天要洗100多辆车,下雨天会超过200辆;洗一辆轿车,需要30升—50升左右的水。目前上海有大大小小2000多个洗车点,每年用在洗车上的自来水达1500万立方米。“一年下来,相当于3个北京昆明湖。”而上海,实际是水质型缺少城市,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现在仅为145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人均的2350立方米、世界人均的8840立方米。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智慧倡导   生活中的勤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这需要智慧,需要倡导,还需要全社会的氛围。   杨存义(市民巡访团成员):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小心留意,生活中的可节约之处多得很。淋浴总要擦肥皂吧,擦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省掉60升水了!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改用节能灯,一个家庭每月至少可节省50度电。蒸东西时不要放太多水,煮东西能开大火就用大火。老话说得好呀,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刘夏荣(普陀区居民):阿拉附近的家乐福大卖场,推出过“环保布袋”代替塑料袋,这个做法很有创意,但我发现,布袋外形不美观,用起来也不大方便,大家还是乐意用塑料袋。若是在竹篮、布袋、手帕这些可循环利用的商品里,加上时尚元素,一定大受欢迎。我还有个建议,管理部门应调高一次性用品价格,鼓励大家使用环保性商品。   葛尧兴(静安区环保局局长):我去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考察,发现他们很注重废物再利用,比如慈善机构开办了许多二手商品店。居民捐的商品不仅回收再利用,垃圾处理难题也解决了。说到垃圾处理,现在上海多为填埋,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处理能力也有限。相比之下垃圾焚烧无害化程度高,产生的热量还能用来发电。但这得建立在垃圾清晰分类的基础上,而市民这方面的意识,还是差了点。   卢汉龙(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而政府应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大资金支持,以科技进步推动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该节约,还是要节约一点。   当北京树立“节俭办奥运”的理念,在全球共迎“世界勤俭日”的到来,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