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三数学的课前预习方法
导语:初中的数学是十分繁琐的,不单单需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前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数学预习方法的!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相关的知识,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
在现今大力倡导学习“洋思”、“杜郎口”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学校结合实际也提出了构建“训练型”课堂教学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仅仅在课堂上短时(5----8分钟)且盲目情况的预习下,不仅达不到课标所要求的预习效果,并且在这种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的状态下,学生的课堂练习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究其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不强,就算是教师出示学习指导内容,也有一部分学生预习漫无目的,跟不上节奏;其次是当堂预习比较仓促,有些同学还没有反应过来,课堂预习环节就已经结束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课前预习应是一个连接课堂的很有必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而使得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这一重要能力。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就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课堂上学习的欲望就更主动,问题产生兴趣,兴趣激起思考,思考引导质疑,质疑迸发求知;真正地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要求,不能一味的说“把课本那一节预习一下”,这对初中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没有一定的预习自学经验,且对学习的内容比较盲目,因此不能有质量的完成预习内容,达不到教师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我觉得初中数学知识的预习,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找画当节知识点,并做到背记基本概念、法则;二是着重研读例题,能够重做例题和课本过程对照比较,结合新授知识能仿例题做练习,从例题中寻找当节知识点的运用方法,数学学习的主要是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标注疑点,提出问题,在预习自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都有不解之处,而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学生去一味的钻研,疑难之处恰是需要教师解惑之处,不能凭一己之意想当然,而应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全体师生共同研讨总结,这也是预习效果的体现之一;学生有了问题课堂学习才会有目标、有效率。学生质疑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教师明确的学习提示是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保障
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不能简单地说让学生预习课本第几页哪一节的内容,而是需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出示比较能够体现当节知识点的问题或习题性学习提示,并且要使出示的提示环环相扣,问题呈递进式逐步推进,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当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理解方式等方面对问题进行设计,思考问题的方式多方面考虑,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去专研课本,系统把握当节课的知识体系;问题应简单明确,紧扣课本,除
了简单的知识点提问外,最好还要有一项思考性的问题,以供学生在预习时不光学习基本概念,还能深入思考、加深理解记忆。比如在学习初一《绝对值》这一课时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学习指导:1、结合数轴给绝对值准确的下定义。
2、结合数轴及绝对值定义,请问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是 关系。
3、结合数轴及绝对值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零的绝对值是 ,进一步判断,任意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永远不会是 。
4、结合数轴观察,一个数离原点越远,它的绝对值就越 。(大或小)
5、观察数轴,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 个,分别是 ,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个 ,分别是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6、观察数轴,两个负数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教师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学习指导,学生在自学预习时就有据可依,有条不紊地进行自我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是就有内容、有目标,教师在教学时也可参照学生课前学习指导,有针对性地教学,起到了简化课堂环节,增大学生训练时间,个别问题个别辅导,提高了整个课堂的节奏。
三、课堂复预和小组互助预习
初中学生因已习惯了小学那种“跟老师走”的学习形式,自我学习能力差;因此在课前学生围绕老师出示的学习提示进行预习后,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全面,在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利用2----3分钟时间对预习内容进行重复学习,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做到耳熟能说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老师课前的学习指导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认识,并对组内自学能力较差同学进行帮助,让简单的个性问题在小组内自然消化,以提高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决学生在自我预习时产生的差异;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提出各自预习时不理解的问题,使预习问题条理化,达到学生预习预定目标,同时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也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讲授材料,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预习的价值。
四、学生自我检测和教师针对性检测同时进行
学生自我检测主要是基础知识点检测,在学生进行课前自我预习之后,课堂前几分钟,学生的复预和小组的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基础知识点理解掌握情况的检测,检测分为两部分,一是自我或小组相互提问概念等知识点,二是交流对概念和例题的理解情况,简单问题组内解决,共性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当堂小组预设问题,有待课堂上提出,让全班讨论或教师解惑。
教师针对性检测主要是习题形式检测,学生在自我预习之后,都会自觉地去做当节课本上的少量随堂练习题,这些问题难度不大且紧扣当节知识点,可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演、纠错。
五、学生带着预习问题听课
在经过学生自主预习,课堂复预和小组互助预习之后,每个学生或小组就提出了当节课的疑似问题;这些问题即是学生在当节课堂上需要重点倾听的内容,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提供了信息,让课堂真正为学生解惑;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预习时的疑难之处提出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或由教师讲解解决。例如在学习《单项式》这节课上,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n和的系数各是多少?(2)、—的次数应是5还是8 ?(3)、在单项式中应是字母还是具体数字,算不算单项式?”首先我表扬了同学们在预习是的认真态度,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去认真看书,不结合有关习题是不会在刚学习时就提出来的,然后发动全班同学根据预习时对概念的理解,一起思考这几个问题,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讨论过程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得以应用和提升。整个过程让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自学预习、自我质疑、共同交流、教师解惑,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产生学习欲望,从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和预习的兴趣。
有目标的课前自我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思考的活动空间,是在没有老师的具体讲授是学生感知的过程。在现今大力提倡课改的时代,我觉得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既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教师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真正的有兴趣、有目的、有效地进行思考、训练,真正的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初三数学的课前预习方法】相关文章:
数学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03-05
初三数学的学习方法01-19
精选的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方法08-28
初三数学学习的方法02-01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07-25
初三数学精选学习方法03-06
初三数学的高效复习方法09-14
初三的数学最有效的预习方法09-18
初三的数学学习方法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