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一下学期数学经典知识点集锦
导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知识。想要知更多的资讯,请多留意CNFLA学习网!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必须包括前面的符号,如
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这时系数是1或者-1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
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
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特别注意:①、π不是字母,而是一个常数。
πxyx1是单项式,但是多项式。 44
5y ③、既不是单项式也不是多项式。也就不是整式。 x ②、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加减
多项式 其他代数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
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整式作
为减数时,必须对这个整式套括号。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aaamnmn(m,n都是正整数)
即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
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如果是几个互为相反数的多项式,化相同的方法:
一、偶数次方直接化相同。
二、奇数次方化相同,必须在一个前面添负号。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
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amaaanpmnp(其中m、n、p均为正整数);
⑤注意公式的逆用。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mn1. 幂的乘方法则:ama(m,n都是正整数) n
即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幂的乘方还可写为: amannma(m,n都为正整数). mn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
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a3可化成a 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
所得的幂相乘,即
6.要注意区别 abab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它们相等。nabn。 ab(n为正整数)nn与n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maanmn(a≠0,m、n都是正整数,且
m>n).即是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想减。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
法则中a≠0.
3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法则:
①a01(a0),即是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如
2.501,
px4y1,但0无意义. 00② a1
ap( a≠0,p是正整数), 即是非零数的负P次方等于这个
数的P次方分之一。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
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
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
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
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
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
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
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b 22
两部分的和乘以两部分的差,等于完全相同部分的平方减去只有符
号不同部分的平方。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
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
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aba2abb 222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部分的和或者差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两部分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部分
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
免出现ab2ab这样的错误。 22
注意:所以公式中的a与b可以表示一个字母或者数字,也可以表
示一个整式。
九.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
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
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余角和补角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对于两个角而言的,而且两个概念强调的是
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相互位置没有关系。
它们的主要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即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判定定理,共有三
条: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共有三条: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意:要会区分内错角与相应的直线。
四.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
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三章 变量之间关系
一、基础知识
1、常量:在一组数据中或者关系式中不会没发生变化的量;
2、变量:变化的量
(1)自变量:可以自己发生变化的量;
(2)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二、表示方式
1、表格
(1)借助表格可以感知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2)从表格中可以获取一些信息,能够做出某种预测或估计;
2、关系式
(1)能根据题意列简单的关系式;
(2)能利用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图像
(1)识别图像是否正确;
(2)利用图像尽可能地获取自变量因变量的信息。
第四章 三角形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这里要注意两点:
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同一直线
上,三角形就不存在;
②三条线段“首尾是顺次相接”,是指三条线段两两之间有一个公
共端点,这个公共端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
角三角形。
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根据公理“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
个性质定理,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对于这两个性质,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实质,应用时才不会出错。
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a、b、c则:
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成立;(反之,只有|b-c|
②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
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
3.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4.关于三角形的中线、高和中线
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 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 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 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内部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内部
一点,三条高有:锐角三角形交于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外部一点。
⑤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二.图形的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或者说只是满足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两个
图形都不是全等的图形。
四.全等三角形
1.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所谓“完全重合”,就是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
五.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 边”或“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 角”或“ASA”
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角边”或“AAS”
注意:“角角角”和“边边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六.作三角形
1.已知两个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角边角”即(“ASA”)来作图的。
2.已知两条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角边”即(“SAS”)来作图的。
3.已知三条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即(“SSS”)来作图的。
七、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主要就是构造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来测量。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定义:
①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 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 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 线就是对称轴
性质:1.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考点)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考 点)
4.角、线段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①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两腰相等。
②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
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第六章 概率初步
一、1、在n次重复试验中,不确定事件A发生了m次,则比值m n 称为事件发生的频率。即频率是改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次数。
2、当试验次数很多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相应的概 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 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3、频率并不等于概率,频率与概率在实验中可以非常接近,但 不一定相等。
二、确定事件:1、必然事件,即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2、不可能事件。即是一定不会发生的。
不确定事件(或者随机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3、概率:P(必然事件)=1
P(不可能事件)=0
0< P(不确定事件)<1
4、我们常用P(A)来表示概率,其中A表示不确定事件。
则有: P(A)=事件A发生的结果数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或者 P(A)=该事件所占区域的面积 总面积
5、游戏要公平,则游戏各方获胜的概率要相等,否则游戏不公平。
三、会用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概率:
列表法:当事件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
时,用表格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这种方法叫列法。 树状图法:当事件涉及有两个以上的因素时,用树状图的形式不 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的方法叫树状图法。
【精选初一下学期数学经典知识点集锦】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梯形知识点12-16
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九章知识点12-16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07-19
初一数学知识点:不等关系知识点11-14
初一数学上册必考知识点12-08
初一数学知识点角的种类11-18
初一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11-16
初一数学知识点:分式的乘除知识点11-09
初一数学分式的乘除知识点12-15
初一数学知识点: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知识点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