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导语:小学数学是主要为了培养小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了解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相关的知识,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精选优秀范文: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创新而教”已经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兴趣则是“再创造”的重要条件,学生只要有兴趣,就能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才能学会知识,形成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接着为他们制定一个个学习目标以求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呢?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没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就没有了劲头。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地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相反,若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就容易产生枯燥心理甚至厌倦心理。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激发了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这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当然也有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兴趣首先必须创设富有情趣的情景和气氛,使学生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引导学生多想、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学习。
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必须熟练的掌握教材,透彻的了解某一学科的结构;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及学习准备情况,包括认知结构及其他动机状态。在了解学生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组织教材,设计教法,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在数学教学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感知材料,采用高效实用和直观的方法引入新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在课堂上,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用典型的事例、生动的故事、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如电视机、电信工具向数字化方向演变,它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好奇,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无事不用,学好数学,其乐无穷。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化缘到一个饼。孙悟空提议:“师傅吃这块饼的四分之一,我吃这块饼的八分之二,沙师弟吃这块饼的十二分之三,八戒嘛,你就吃这块饼的十六分之四吧”。八戒一听,高兴极了,咧开大嘴说:“嗯,还是大师兄想得周到,让俺老猪多吃点”。同学们说说,孙悟空真舍得让八戒多吃些吗?有的说:“八戒肯定吃得多”,有的说;“孙悟空那么聪明,肯定是孙悟空吃得多”,也有的说:“估计差不多吧”。学生们带着好奇之心学习本课后,不约而同地说:“孙悟空真聪明,原来他们吃得一样多”。这样,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本课内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很高涨。又如在讲到《二次函数最大值》问题时,出示下例:电影院售票,如果每张票涨价1元,则就少售200张票。为了使收入最多,电影票应售价多少元?如果你是老板,你将怎么办?是涨价呢还是不涨价,若涨价,那涨到多少元最赚钱?听到这里,同学们立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说涨价,有的说不涨价,有的说涨价1元,有的说涨价2元……大家各抒己见。思维活跃,紧接着又分组讨论,讨论解题依据,寻求解题途径。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以人为本,诱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地位,帮助他们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思考。自信心的获得就必须使学生取得成功,就应该不断地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不断取得成功。据此,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让学生在成功中体味快乐,哪怕是学生的回答并不全面,及时恰当的鼓励是完全必要的。譬如“你的回答比较正确,如果能再开动脑筋,相信你会说得更好”。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当某一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时,对其他学生也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尤其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多的加以引导,降低难度,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和自己的服务意识,要把学生看成是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光辉形象”。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创新、都能创新,真正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用之材。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敢于猜想、敢于探索、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见解,激发创造思维和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三、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针对学生个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他们的思维能力都在发展变化中。这就需要因材施教。整体上讲,虽然是同一个问题,但是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处理。
个体上说,要注意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学有所得,学有提高。例如,上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并留有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提出问题马上就找学生回答,这样可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人人动脑,不可先点名后提问,让学生毫无准备,造成紧张情绪,影响提问效果,有时学生回答不好,造成笑话,伤其自尊。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问题的设计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被提问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学生充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在课堂练习上,也同样要注意不同水平的学生,比如:可以分层、分组进行。第一组题要出一些基本的,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第二组题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的。这样,课堂上就自然而然的出现“比、学、赶、帮、超”的局面。由于每个学生对每组题的掌握理解程度不同,差生也在努力认真地完成第一组练习的基础上,参与第二组的练习。这就使全班的学生的智力因素都获得发展,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生如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01-15
如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02-02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8-24
如何培养文科女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1-2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06-30
如何培养合唱兴趣01-15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01-15
如何培养高一数学的学习兴趣02-19
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