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简介

时间:2024-05-21 18:38:48 宇涛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贵妃简介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杨贵妃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贵妃简介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杨贵妃怎么死的

  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 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乐 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 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 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 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 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轶事典故

  姓名由来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6] 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 ”、“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玉环羞花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

  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

  那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宫中的享受又是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宝越要进贡,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让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其酿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独厚的四川兴农酿酒之地利优势,酿出来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贵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历史上的杨贵妃故事

  正是因为杨玉环精通音律,才能和唐玄宗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话题,而杨玉环更是以一曲霓裳羽衣曲惊艳四座,成为大唐第一美人。

  关于杨玉环,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她的两次感情,第一次是和寿王李瑁,杨玉环曾是寿王妃;第二段则是和她的公公唐玄宗李隆基。我们好奇的是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究竟是不是真的?传说二人共浴华清池时,李隆基和杨玉环共吟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李隆基更是对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更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证,可见二人感情有可能是真的。

  而大家更好奇的,可能就是有关杨玉环的生死之谜。史料上记载,安史之乱后,杨玉环为了保全李隆基一代明皇的形象,选择在马嵬坡自缢而死,可是后人知道,马嵬坡的贵妃墓只是个衣冠冢;也有人猜测,杨玉环被李隆基送去了东瀛,可是东瀛的两座贵妃墓中,只有两座佛像。所以直到现在,杨贵妃的死都是个谜。

  杨贵妃与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一代圣君,年轻时,征战杀场,为唐氏基业打下了一片江山,后因和其亲哥哥感情不和,闹下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也因此留下了狠毒名声,不过他在位时,却是重用功臣,远离小人,建下了一代盛世,为以后的唐朝繁荣垫下了很好的基础。

  唐太宗一生功绩不小,而后宫也是繁多,留下了子孙也不少。

  杨玉环是唐玄宗的皇妃,也就是他曾孙媳妇儿,原本是他曾孙的儿媳妇儿,后来种种原因,才入宫做了贵妃的,而杨玉环要说和唐太宗李世民除了这层关系外,其他,也许就是玉环的曾祖父,是被唐太宗处死了的。

  杨玉环出生名门,儿时之名叫玉奴,后来出嫁时叫玉娘,跟了唐玄宗后,才改名玉环的,而这名字后来,也被后人当作了她死后的打趣名,这原因就要从杨玉环的死说起了。

  杨玉环因生的貌美,又深通琴棋,音律,而得唐玄宗盛宠,可是她却因为深得唐玄宗的宠爱,持宠而骄,让自家亲戚都毫无顾忌的无所非为,其堂哥更是权倾朝野,这还不知足,还要贪得无厌,收取贿赂,将朝中大臣不放在眼里,就连皇室的人也不屑一顾,让其皇室中人在同席用膳时,还得让座,这种种行为大大激怒了朝中其他大臣,也惹了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子,又加之当时正赶上安禄山之乱,众大臣变借此为由,说是杨氏家族坏了朝纲,将其堂哥乱刀砍死,又强逼唐玄宗赐死了杨玉环,也就是三尺白绫自缢而死的,这就是所谓打趣的名字,玉环,白绫环颈。

  杨贵妃荔枝的故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千古绝唱,为历史留下两扇窗,以供后人窥探千百年前的大唐盛世和唐宫秘史。

  这句诗,其实描述的是唐玄宗为杨玉环运来荔枝的历史典故。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可是当时的京城在北方,荔枝生长在南方。荔枝是娇贵的水果,一日失其香,二日失其色,三日失其味。随意,如果杨贵妃要吃到新鲜的荔枝是很困难的,但是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派人快马加鞭送来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荔枝,送荔枝的人一路上到一个驿站就换人换马,而荔枝却始终在运往长安的路上,就这样一路马不停蹄的将荔枝运到长安。所以后来连荔枝的名字也叫“妃子笑”,足以看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

  另有一说,统治者在竭尽全力的骄奢淫逸,快马加鞭本来应该是军事紧急或者是国家大事才要用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这里“一骑红尘”,尘土飞扬,并不是为了国家大事,“无人知”三个字更是意义深远,“无人知”的是送来的不是军情是荔枝,“无人知”的是如此紧急的只是为了贵妃一笑。这短短两句,足以见得当时的统治者整日沉迷于酒色声乐,沉迷于温柔乡,不理朝政。这是对唐玄宗莫大的讽刺,而对杨玉环而言,她只是个想吃荔枝的女子,却不幸背上了祸国殃民,红颜祸水的骂名。

【杨贵妃简介】相关文章:

我家的杨贵妃作文09-20

2016关于杨贵妃与月饼的中秋节传说10-03

李白简介11-26

贝多芬简介03-29

张海迪简介10-03

叶圣陶简介10-03

赵匡胤简介10-03

刘备简介10-21

阿尔及利亚简介05-22

和弦简介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