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著作经典

时间:2022-10-07 11:26:06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司马迁著作经典

  司马迁,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史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悲士不遇赋》

  原文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⒁。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⒄。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无造福先,无触祸始⒆。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此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一是叹“士生之不辰”,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情绪;二是不甘于“没世无闻”,是司马迁特有的衷曲,与《报任安书》一脉相通。它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志向而坚韧不拔的精神境界,强烈地控诉和批判了穷达易惑、美恶难分的社会黑暗现实。全文感情悲愤激越,语言简劲铿锵,个性鲜明,震撼人心,是赋体中极为成功的作品。
 

  《报任安书》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原文节选

  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行文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这篇文章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司马迁著作经典】相关文章:

司马迁简介10-21

孙思邈著作07-26

孙思邈的著作10-20

张仲景的著作10-19

庄子的著作09-11

司马迁励志故事01-21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11-16

费孝通简介及著作11-27

司马迁自传的名人故事10-30

太史公司马迁的名言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