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文学常识

时间:2018-04-06 20:02:58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初中高中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下面小编整理的初中高中文学常识,欢迎来参考!

  古代官职名称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就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就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就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就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3.古代常见官名

  【爵】即爵位、爵号,就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就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就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就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就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就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就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就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就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就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就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就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就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就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就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就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水浒传》中的林冲就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行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 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就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

  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初中高中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1.初中必考文学常识

2.初中重要文学常识

3.高中课内文学常识

4.高中常考文学常识

5.高中必备文学常识大全

6.高中文学常识复习

7.高中文学常识汇总

8.高中的文学常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