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9136.com/img/panrw/chuzhong.png)
有关初中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文学常识比较零碎,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一下。下面小编整理的有关初中的文学常识,欢迎来参考!
1、鲁迅之相关文学考点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之相关文学考点
2、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着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之相关文学考点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之相关文学考点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之相关文学考点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之相关文学考点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1、七年级
七上: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尊君在不“不”通“否”。(《与陈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
满坐寂然“坐”通“座”(《口技》)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两小儿辩日》)
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2、八年级
八上: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选贤与能“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
八下: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
3、九年级
九上: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隆中对》)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公输盘》)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孟子>两章》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有关初中的文学常识有哪些】相关文章:
初中的文学常识有哪些04-06
史记有哪些文学常识03-24
语文的文学常识有哪些03-20
外国文学常识有哪些03-11
增强文学常识记忆的小方法有哪些03-14
初中重要文学常识03-05
初中必考文学常识03-01
小学生必背的文学著作常识有哪些04-01
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