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食物的歇后语
老祖宗甚解人性,几千年前便昭然揭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男女且略,单说饮食。饥则食,渴则饮,乃是人的活命之道。以下是关于食物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开瓶儿的二锅头---冲劲儿足。
二锅头是北京特产高度清香型白酒,喝二锅头就像喝豆汁一样,是体现北京韵味的一种表现。喝的时候多配以凉菜,如:花生米、高碑店豆腐丝、酱牛肉、拍黄瓜等。在品尝老北京小吃,比如卤煮火烧,爆肚,白水羊头的时候,食客也常常一起饮用二锅头来助兴提味。并且,在冬天吃饺子时,配以二锅头是最常见的搭配方式,有俗语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二锅头入口热辣,谓之“有冲劲儿”。比喻为人做事有闯劲儿,泼辣,敢作敢为。
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喜)。
豆汁儿乃北京特色小吃中最具地方色彩者,能否喝豆汁儿可谓判断老北京儿的标志。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老北京人爱喝豆汁,或者直接买来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这么喝;或者是到庙会和街头的豆汁摊儿上去喝,一般夏天这么喝。谐音比喻个人喜好某件事情或某个物件,别人干涉不着。
艾窝窝打金钱眼---蔫有准儿。
京城道教名刹白云观有窝风桥,桥洞内悬挂一个巨大铜钱,钱眼中有一小钟,游人用小铜钱打大铜钱,击中小钟的会发出清脆响声,寓意好运。艾窝窝是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曾有诗云“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它的特点就是色泽洁白如霜,质地细腻柔韧,馅心松散甜香。同样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特别是到了年节,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为了取个吉利,因为切糕有“年年高”之意。用艾窝窝打金钱眼当然不会有声。比喻办事情心中有数,不是声张,稳妥的人。
窝头翻个---现了大眼。
窝窝头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大个儿的有半斤来重,小的也有二、三两。窝窝头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慈禧西逃饿坏了,吃了窝头觉得美味无比,回京后御膳房御厨制作了栗子面窝头,从此点心谱中又增添了一品小窝窝头。如果您把窝头翻个,就显现出圆眼儿了。比喻想出风头反而出丑的人。
小铺的蒜---零揪儿。
一般人家吃蒜都是到胡同里的小铺零买几头,而不是成辫子的储存,买时掌柜的从蒜辫子上往下零揪,比喻办事不整在,零敲碎打。
会仙居的炒肝------没早没晚。
1956年公私合营,会仙居与天兴居合并,在天兴居的店址,称天兴居。炒肝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浓鲜美,肥而不腻,吃蒜不见蒜,晶莹透彻,盛在小巧玲珑,碗口只有二寸的景德镇的特制小碗中,苑若宝盏含晶,甚是诱人。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卖炒肝,从早到晚不间断,比喻一些人办事不计算时间。
王致和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前门外延寿寺街原有王致和南酱园,以生产豆腐闻名,是北京特殊风味中的名品,臭中有奇香是它的特色。臭豆腐于清末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后不喜臭豆腐其名,便赐名“青方”,使王致和臭豆腐身价倍增。延续之今一直未断,比喻某些行为名声不好,但是一些人还觉得有利可图,愿意干。
端午节的黄花鱼------正在盛市(势)上。
老北京一到端午节就有吃黄花鱼的习俗,过去北京吃海鱼的机会很少,黄花鱼算是很棒的海鲜了。老北京人做黄花鱼,最简单的是侉炖,就是鱼不炸,葱姜蒜炝锅放酱油兑水成汤,放大料、桂皮、花椒等香料,把鱼搁锅里头炖,这样不仅省油,味道也鲜美。端午时节正是北京的黄花鱼上市盛时,谐音比喻某人发展势头正在最盛之时。
七月十五吃月饼------赶先(鲜)儿。
老北京吃的月饼主要有三种:自来红、自来白、提浆月饼(即团圆饼)。自来红是北京人的最爱,清一色白糖、冰糖渣、果仁为馅,外皮上打一个红色圆圈,圈内扎着几个小孔。自来红月饼组织酥松,口味香甜,桂花香味浓郁。月饼本是八月十五吃的食品,七月十五就吃了,提前一个月,抢先了,谐音比喻凑热闹,赶新鲜,追时髦的人。
吃了烤肉到卢沟---宛(晚)来宛(晚)走。
北京人提到烤肉,必提及“南宛北季”。“南宛”即是烤肉宛。数烤肉宛的字号最老,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20多年历史。烤肉宛的烤牛肉,溢油,荡香,鲜嫩有“赛豆腐”的美称。宛平城位于卢沟桥畔,谐音比喻来得晚走的也应该晚。
六必居的抹布---甜酸苦辣全尝过。
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首辅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现已成为稀世珍品。“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其抹布当然是擦抹过各种味道,比喻饱经风霜,经历坎坷,见多识广。
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侯。
砂锅居,正名和顺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主打砂锅系列,其中砂锅白肉是招牌菜,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主管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以其特有的烧、扒、白煮等手法将猪肉类精粹烹于一延,赢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过去每天只做一口猪,经常是午间就卖完了,过午才来只能等明天了,比喻办事情要赶早,不能耽误时间。
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小葱拌豆腐是北京人春夏常吃的一道家常菜,葱茎色白,葱叶色青,豆腐色白,拌之即呈一青二白。“青”与“清”同音,于是指“清白”、“清楚”等意用之。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豆腐可是北京人喜爱的美食,老北京的豆腐制品品种繁多,有的还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豆制品,如豆浆、老豆腐、冻豆腐、豆腐干、豆腐熏干、白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豆腐泡、炸三角、酱豆腐、臭豆腐等,还有豆汁、麻豆腐、血豆腐……几百年来,老北京民间有无数个制作豆腐的作坊,简称豆腐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豆腐的地名有十几个,豆腐胡同、麻豆腐胡同、豆腐池胡同、豆腐巷、大豆腐巷等。马尾丝细而坚韧,穿入豆腐,怎能提起来呢!于是用以表示某人、事、物没法提了。
冻豆腐---没法拌。
冬天,老北京人家的看家菜是大白菜和冻豆腐,冻豆腐特别受北京人的喜爱,什么时候想吃用凉水拔化了用它熬白菜、炖肉、鱼汤豆腐、涮锅子都行,用筷子夹起一块冻豆腐您先得慢慢的吸食豆腐蜂窝里的汤汁那味道美极了,而且冻豆腐嚼起来劲道好吃。冻豆腐不能拌着吃,“拌”与“办”同音,指事情没办法而言。
炒葱---瘪啦。
说起炒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葱爆羊肉,北京人会吃 ,用火锅剩下的羊肉片做这道菜再合适不过了。羊肉配葱入菜,吃起来鲜香,不失为寒冬饮食的一项好选择。葱加热一炒,就瘪。于是借以说人窘了、困住了等意思。
奶茶铺的炕---窄长。
满族先世原无奶食之习。后来谛构满族共同体时将许多蒙古族人编入满洲旗,随着收来的蒙古族人日多,以后又编成蒙古八旗。自此,满、蒙古二族人共同生产和生活,满族人学会了吃奶茶。满蒙旗人入关后,北京商界为应旗人生活之需,有人在街上开设奶茶铺,售奶和奶制品。奶茶铺店堂狭窄,只可顺窗搭一窄长的炕,宽度只容一人坐,长度则可同时列坐十数人或更多。于是奶茶铺的炕就以狭窄而长为突出的特征。奶茶铺的窄长炕,给北京人极为深刻的印象,认为以此比喻物体太窄而无宽是最恰当的,于是形成了这句老北京歇后语。北京最后一家关闭的奶茶铺是西城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南的“香薷轩”,停业于1940年。“喝!这倒好!奶茶铺的炕啊!”意思是讥讽这个东西过于窄长。
锅炮鱼---*死的。
北京旗人用称作锅炮鱼的小干鱼炒胡萝卜酱,这种干鱼先晒干后放在锅里干炮,炮成比枯木还干。炒菜时将干鱼放在油内炸。因鱼太干,炸之即酥。北京话说某人行为或语言使别人太下不来台,语言过于生硬而使人难堪之类的意思为“干”。“干人”一词是说给人难堪。“干”可作动词用,例如“他这一句话真能把人‘*’死”。针对这种场合,北京人就用“锅炮鱼”这句歇后语,还可以这样说“锅炮鱼怎么死的?*死的!”
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
该过阴历年了,三十晚上吃完团圆饭,全家人就忙着包饺子。老规矩此时不许串门、走亲戚。到了子夜新旧交替、更岁交子。大伙就开始吃饺子了。这时候家中是没有外人的。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几位都别走,随便聊。您瞧咱们这可是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呀!”
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旧京的春节厂甸,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厂甸的风车、大糖葫芦更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春节时卖大糖葫芦的小贩们把一个个山里红串在一根根长长的荆条上,忙得不可开交。此语借用串糖葫芦,形容人们为了某些事情串通一气。“怎么着,这事就瞒着我一人儿,你们几个可真是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不敢(擀)---那是煎饼。
北京人喜欢面食,烙饼、煎饼、春饼、糊饼等等。饼从做法上说,一般有两种:一是烙饼,一是煎饼。前者要用擀面杖或者手压,把面团擀成圆形,放在饼铖里烙制,如馅饼,大饼、烧饼等等;后者用面糊直接浇在容器上,摊成圆形成饼,如煎饼果子等,不用擀,借用谐音有此歇后语。比如:“你敢打这赌吗?” “切,不敢?不敢那是煎饼!赌就赌!”
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
炒肝儿是北京的传统小吃,是由白水杂碎改良而成;白水杂碎以切成小块儿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
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有细盐(戏言)。
住南横街的马玉昆创下的“白火羊头”。马玉昆利用一把二尺多少的片刀切肉,将羊脸切成黑纸那末薄的片儿。肉片极有弹性,呈半透明状,喷鼻味扑鼻。然后将细盐里女、砂仁、丁喷鼻、豆蔻的混战佐料往肉片儿上一甩,您老就捧往吃吧,喷喷香……其时,马连良、张君春、尚小云、谭富英等便是常客”。在薄薄的肉片上洒细花椒盐调味,盐洒尽肉卖光就回家,谐音比喻说话算数,不开玩笑,不打诳语。
枣树下站岗---枣(早)班儿。
北京有名的枣要算金丝小枣,色泽殷红,果实小,果皮薄,果汁较多,味道极甜,即可鲜食,也可晒制干枣。干枣肉厚且富有弹性,枣核很小,剥开果肉可拉出许多金黄色的糖丝,做粽子常用到。站岗也叫站班儿,谐音比喻干事赶早。
凉白开沏茶---没味儿。
老北京人钟爱花茶,听老人讲,过去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沏一壶酽茶——浓浓的茉莉花茶,开始一天的生活。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春花秋月,回到家中只要沏上一壶地道浓酽的茉莉花茶,喝上一口,一身劳累不禁一扫而光。用凉白开沏茶,肯定沏不开茶。比喻没有吸引力的人、事情或作品。
【食物的歇后语】相关文章:
未来的食物11-06
未来的食物02-11
食物的作文11-15
珍惜食物作文11-10
未来的食物作文07-13
未来的食物作文02-18
故乡的食物作文05-25
歇后语02-06
美国的食物小学作文10-22
蚂蚁搬食物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