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专家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可谓是受益匪浅。
其中,课程理念的设置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尤其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汇,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学生的心中扎根,生长。
总之,一个优秀的、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者与实践者,为学生“上好学”付出有责任、有措施、有担当的积极努力,成为适应社会、适应考试、受学生欢迎的“干货”老师。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2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发现更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构建素养性课程目标体系,推进了育人方式的变革。在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从三个层面来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一是基础型,关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关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关注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一变化体现出语文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今后的语文教学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建议中,将过程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等特点。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
修订后新的课程标准,从不同纬度提出育人的实效性,如:“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历史学科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更具有育人的实际价值,也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历史学习到底能做什么,增长了什么技能。
基于这样对历史教学的考量,我认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启动学生的原始动力——探寻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所有孩子都具有的内在动力。但是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难以完成这一任务,课堂上过多的是讲述,而疏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对现实的思考,使教学的实际价值过于狭窄。
这次关于新课标学习坚定了我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定位——每一节历史课不是学习一个历史概念,了解一种历史现象,而是在引导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对历史思考的轨道,激发他们热爱思考,从而服务于个人的成长,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4
本次学习了郑国民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
20xx年4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直播讲座。郑教授分别从“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语文学业质量、教学建议”等方面展开叙述。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主要变化
《20xx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的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二、课程理念
贯彻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强调各学段之间的衔接。聚焦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的价值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注重阅读引导,强调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执行和学思结合,倡导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三、核心素养的内含
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课程的内容也全部更新,新增主体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新增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每个任务群贯穿四个阶段,语文学业质量的变化,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来介绍,其中学业质量描述从一级,二级,三级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整合增加。
总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系统提出了核心素养目标,明确立德树人,彰显教育目标,以文化育人的导向。强调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创新性。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6
通过为期一天的学习,细细聆听张老师的解读,初步对新课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大语文观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天的时间很短,但是收获满满。
通过学习,对比自己的课堂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我们教师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读文学作品、读文章等学识的修养,还要具有文风、情趣的修养。
其次,还得在课堂上下功夫,不要抓住教材不放,要延伸课堂知识,下放权力,增加课堂新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能以考试为目的来填鸭式的教学。
再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做一名跨界的教师,语文教师的每一项技能会使课堂熠熠生辉!通过新课标的落实,相信每一个孩子能够真心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学生必将受用一生!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7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
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中国玩。因为爷爷是中国人。因为老师。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8
静坐在屏幕前,细心聆听温儒敏老先生的讲座,从开始到结束,那种“短暂”之感,肯定是因我的陶醉而油然而生的。如何看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面世?课程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听君一席话,心中的一串问号似乎缓些了。
语文教育定要“润物无声”。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确没有清晰的模样,更不是1+1=2那般直观。对于语文这一内涵和外延都无比丰富的学科,学生在语文上真正的习得,也是不可量化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某种角度来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所以,我想语文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激起学生满足求知的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更是学生需要的最佳习得方式。
语文核心素养要多关注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掌握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与学积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学与思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所以,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调整,逐渐养成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语文教育也就能化难为易了。
未来的教育生态会如何?温儒敏老先生多次强调“改革要守正创新”,“语文课需要实在的文风”。那么,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脚踏实地地向前吧。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9
这次新课标的变动实是体现了语文课程真正的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一是育人,重视价值引领。二是生活,强调真实情境。在关注核心素养的当下,课程内容、评价方式都在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也需要及时地更新。落实到实施上,我想只有用情境性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群来架构课程内容,让静态的语文知识变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让语文离生活近一点,孩子们才能拥有饱满的、真实的学习体验,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潜移默化地得教学。
通过本次的课程标准讲解我还学习到了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
(二)满足不同类型评价和测量的要求
(三)清晰刻画语文学业发展的进阶水平
(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第一学段:与人讨论交流,注总倾听,用礼貌用语主动回复,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学段:能尝试根据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学段: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耐心倾听,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转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简单的发言。
第四学段:在讨论问题讨程中,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为老师我觉得重点就是要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里,对学生有耐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信心。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0
通过中国研修网,我首次关注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并在研修网上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吴教授将课程标准的实验稿、20xx年版和20xx年版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地反映出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20xx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几大板块,而是变成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学习任务群。整个培训中,“学习任务群”这个新概念是个高频词,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是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各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要想吃透新版课程标准,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理解、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万个读者只有一本新课标。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务必全面、精准地解读新课标,统一认识,不可自以为是的“见仁见智”。新的培训方式可以让我们有机会直接聆听专家的解读,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课标意识,课改意识。
上午崔允漷教授从课程角度解析了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增强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根据时代发展调整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三级课程设置。最明显的变化是强调在义务阶段加强劳动课程和影视课程。前者纠正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后者协调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教下去是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参与实践,强调“悟”,很自豪这我们实践的岗位制自主管理校本课程相契合。接着石芳教授又重点讲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设置变化: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下午蔡可老师具体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具体而言:新课标就是一个核心,六个学习任务群,四条教学建议。
提出了以发展学生素养为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8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6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课程和课程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的变化也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此,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2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而语文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科目,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xx年语文新课标的颁布,让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近期,聆听并学习了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同时,也阅读了相关专家的新课标解读报告及访谈。其中,张建军专家对20xx版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解读让我颇受启发。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20xx版新课标中,用“阅读与鉴赏”替换了原先的“阅读”,同时还增加了关于整本书阅读、多媒介阅读等内容。张建军主任关于阅读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张主任提出要“重视单篇(本)精读,也要落实广泛阅读”,他认为,“经典作品是需要精读的。所谓精读,不是要面面俱到的教学,而是在有选择、有聚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逡巡于语言文字,感受、领略或赏析作品的独特魅力,促进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众所周知,部编版语文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其中名家名篇的学习更是拓宽学生了学生的文学面。在教学时,对于经典作品,我们要有选择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走进阅读。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精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感受中国四大名著的魅力。在学习《草船借箭》后,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还要进行“广泛阅读”,即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篇目和书目,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四大名著让学生进一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张主任提出“要重视阅读策略,也要凸显阅读审美”。部编版每册语文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阅读策略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阅读的基本策略,让阅读更加系统、高效。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不能局限在于“知道”,还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反复地去运用策略,这样才能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如四年级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生基于自己的阅读实践,借助学习伙伴的示范,学习预测策略。“预测”是一个很好地阅读策略,学生学习完后教师要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加以巩固和实践,让学生将新知内化为自己的旧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时,预测文章的内容,也可以预测文章的结构或语言等等。预测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更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最后,张主任提出“重视阅读吸纳,也要引导阅读输出”。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学会记录阅读存折;在二年级时教会孩子圈画好词好句,进行摘抄;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好句积累,进行背诵。张主任谈到,这些通过朗读、背诵、批注、摘抄的方法就是学生吸纳的过程。但光有吸纳还不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输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适度地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展示和交流活动,如撰写读后感、编写阅读手抄报、开展班级读书会等等,让学生共享阅读收获,共建阅读文化。只有吸纳和输出互相配合,学生才会真正参与到阅读中,享受阅读、爱上阅读。如在教学一些历史性的文章时,因为故事人物以及情节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贴近人物,走进人物,了解人物,我会进行课本剧实践活动。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自行分组,自制道具,排练表演……许多学生积极表现,表演时惟妙惟肖,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通过这样欢乐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了课文,走进了历史,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
目前,对于新课标,我还在持续的“充电”中。有了专家的解读和引领,让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我也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学习、探索、验证。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3
昨天有幸参加了线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网络专题培训。郑国民教授围绕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时间主线”“强调情景,主题统整”四个方面为主线,阐述了新课标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听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郑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有了新的认识。
1、课程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如,搜集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2、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3、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4
陆志平老师从五个方面对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即“强化育人功能”、“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内容结构”、“明确质量标准”、“引领教学改革”。听完陆老师的解读,对新版课程标准有了宏观的认识,一定会为后面对新课标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下面重点来谈谈自己听完之后比较深的几点感受。
一、作为语文老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新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强化,语文课程担负着人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使命。德国思想家洪德堡说:“语言与精神力量事一道起来的。”语文课程又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这也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的必备要素。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语文课程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既要充满自豪感,更应该明白肩上担负的使命。
二、重视学习任务群的设置。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重组优化内容结构。以学习任务引领课堂,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势必引领教学改革,重建语文课堂。
三、强化语用,创设情境。
增强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这次20xx版新课标的一大特点,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也是学习任务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语用学更是重视情境中的学习。
四、聚焦核心素养,落实教学
本次20xx年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核心素养”其实是“人的素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按照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的总目标,分条表述、相互关联。以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构建阶段目标,以学习为主线,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
学好新课标教好新教材
两天的新课标改革解读线上会议,认真查看阅读了新课标相关文件,让我获益匪浅,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20xx版语文新课标印象最深的三个词语就是文化自信、学业质量、学习任务群。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语言运用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通过语言运用,把思维训练、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的培养有机带起来,协调发展,不可割裂。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已明显看出新教材中出现大量的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文化自信第一次写在了课标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语文新课标的学习,促使我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标的学习,我深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2-02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11-04
解读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03
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07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24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09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03
研读2022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03
语文初中新课标心得体会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