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
语文教学中,该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一、明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立(基础)、自为(实质)、自律(保证)。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参与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并以之激发自己学语文、用语文,自己能在语文实践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明确共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要求师生共同评估学习活动,寻求改善途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要培养合作的生活态度。探究学习着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学习要求在语文实践中,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观察体验感悟中,有针对性的所及与处理相关信息,在对问题的探索认识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积极表达交流,逐步形成,并呈现、说明、评价和检验探究解惑,在探究学习中掌握防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实践创新和探索进去精神。
二、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对立面
对立面包括教师的指导性学习,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对学生惊醒必要的指导和要小的帮助。包括使他们明了学习目标和内容,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涉及语文学习活动,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思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钱,个体都应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合作学习才会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的建构。探究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接受学习。如果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地,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的联系,就是有意义的。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2
国家最近发布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4月30日上午听了主讲专家郑国民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专题讲座后受益匪浅。
通过对比20xx年版本的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如何教有了更具体更细致的指导,下面谈谈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20xx年版本的课程标准对于什么是核心素养作了一个具体的界定,分为四个部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新。这也给我们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围绕这四个部分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二,新增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根据各个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分为三层,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也是今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时代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将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3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xx年版的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力度,变化之大,有目共睹。
新课标下,从“综合性学习”到“跨学科学习”——20xx年版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以学习任务群形式呈现的“课程内容”,在“课程目标|”部分,也以与原来的版本不同的四类语文实践活动来表述。20xx年版的语文实践活动领域与前面两个版本的语文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是一致的,阅读与鉴赏基本对应了“阅读”,“表达与交流”对应的基本是“写话/习作/写作”和“口语交际”,
显然,20xx年版中的梳理与探究板块的目标指向,比20xx年版“综合性学习”板块多了一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第1条关于字词的梳理与探究。20xx年版的“课程内容”部分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的第二学段描述:
(1)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和呈现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
(2)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的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
(3)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20xx年版课标提出“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语言能力”。20xx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而不仅仅是“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这就是“跨学科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最直观的区别。原来,没有了“综合性学习”,是因为有了“跨学科学习”。
为什么要强调“跨学科学习?
生活和工作常识告诉我们,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是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仅仅运用某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力所不逮的。简单地说,现实生活不是按学科划分的,融会贯通才能生存、生活和创造。重视跨学科学习,是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参考各国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实现学科内部的有机结合和学科外部的融通,突破学科界限,是一种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倾向。通过寻找、发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主题、能力等维度的深度关系,建构跨学科学习立体化网络,可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跨学科学习不仅是新时代语文课程内容的应然选择,也是各学科的应然选择,这在《语文教育课程方案(20xx年版)》中有明确的表述: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以往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跨学科学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活动。跨学科学习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发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4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 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5
今天上午,我通过线上培训,认真聆听了郑国民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在这次培训前我认真学习了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对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有了一些新思考。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4、强调情景、主题统整。
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为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郑老师对“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种课程理念(语文素养改为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语言”性质,强调思维、审美、文化(包括三种文化),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原称语文素养),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强化了语文课程思想性,这是核心理念。四大核心素养。四大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对其他素养起关键作用。四大核心素养整体协调发展。
这次的学习收获最大的还是郑老师提到的“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是学习任务群之魂。
在这里郑老师老师重点解析了“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次新课标的修订,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议,从评价依据、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强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提示”中提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结合自己目前正在整理的《1+x多元阅读》课题,新课标给我指明了方向,指导我在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方面的教育方式。目前,我区的语文试题中就有整本书阅读考察的试题,考试不能再是上网找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耐心读完整本书。
对于如何落实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我有以下思考:
1、围绕语文课程三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和重点,抓好落实。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四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保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4、加强学习,强化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6
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本学期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课标,针对课标附件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结合日常的教学,我做了如下思考:首先,可以分类推荐。课标给的是按文体分类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我认为可以根据阅读习惯和常见的内容分为:杂志、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历史传记类。其次是由课本向外延伸拓展。可以由课文自然延伸。如七上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延伸到《世说新语》的整本书阅读。重视自读课文后的推荐。
如八下《大雁归来》一文课后便推荐了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还可以根据作家作品推荐。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这本书是短篇科普文集,非常适合补充阅读。以上的推荐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兴趣的培养,和集中了解,同时也适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最后,课外读物一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
老师在推荐读物时,可以遵循从现代文到古文、由短到长、小说散文先行等原则。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平日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在较长的假期里推荐学生读一些历史小说及人物传记,不但可以和历史学科进行互补,故事性强的小说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7
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发布的第一天,我就制作了纸质版《课标》先睹为快。每天捧读的同时,心想:什么时候能有解读课标的培训呢?想着想着,竟令我生出“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惆怅。有幸能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语文学科专家郑国民教授在4月30日上午讲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讲座,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听完讲座,对照两本《语文课程标准》,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20xx年的课程总目标跟20xx版对照比较,我发现新增了两个内容:一是提出要建立文化自信,二是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由此发生的变化是课程目标的改变。20xx版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而20xx版的课程标准已经改变为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四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倡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在,我们终于在20xx版的课程目标中找到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定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一、文化自信,二、语言运用,三、思维能力,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必须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学生的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这次的听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程实施”中“教学建议”体现的四大特点。
一、彰显育人性
《课程标准》建议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那如何才能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呢?这又必须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回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教学目标中,从每一节课具体落实“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目标,去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二、体现整体性
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跟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一个学段为一个整体,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又为一个大的整体。因为教材的整体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注意整体规划教学的内容。特别提到的是,20xx版课标中新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老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凸显实践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里提倡的创设学习情境,其好处就是避免了单调、重复的机械练习,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放到创设的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教会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识字和写字中,以前经常是机械重复地抄写生词以达到掌握的目的。如果是按照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生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练习拼写,既达到掌握书写的目的,又达到了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四、把握时代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变化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势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这既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需要积极探索的新问题。因此,20xx版《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特别对互联网时代语文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进行了深度解读,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作出指导性意见。其中特别提到的就是教师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但是又要深度思考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造成学生网络沉溺的现象。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的对比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展开来作具体的论述,仅仅是通过一个讲座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学习和践行20xx版《课标》的要求,以此达到吃透新课标的目的,更好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而不懈努力!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与20xx版和20xx版有了很大的变化,如: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由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变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和“梳理与探究”。通过仔细对比阅读,我发现“阅读与鉴赏”大致等同于以前版本的“阅读”目标,“交流与表达”则整合了前版本的“写话/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梳理与探究”则可以算是以前“综合性学习”的升级版了。
以第二学段的“梳理与探究”目标为例,20xx版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几点要求都是以前版本的课标中所没有的,尤其是“跨学科学习”,让我联想到了四年级阶段性检测中的题目,在数学中出现“詹天佑开凿隧道的课文片段”,语文中则出现“根据售票方法计算买票费用”的题目,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其实许多问题是很难只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例如生病吃药,我们既要看得懂说明书,有时又要能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出需要服用的剂量。又如照食谱制作美食,既要能看懂步骤,又要根据食材和调料比例进行称量。
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便提出了如下要求:“可以配上插图,还可以用书法形式展示喜欢的诗”,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小诗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擅长的方式去设计,鼓励学生用表格的形式给收集到的诗歌分类、用配图、书法或者朗诵的形式去展示自己喜欢的诗。
学习分学科,而生活不分学科,我们培养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更好的生活和创造,去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9
学习了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后,我明白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教语文,并不单单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几篇拗口的诗文,公式化地赏析几段文字,按照模板写一些没有经历体验的空洞文字。而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让他们活学活用,而非纸上谈兵,则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当中会产生学习知识的愿望,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0
经过对20xx年初中语文新课标的仔细研读,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强化素养导向。本次新课标不仅强调“核心素养”,更为实现三维目标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素养型课程目标”,它具有实践性、情境性、整合性、反思性等特征,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达成。
2、聚焦学习任务。新课标根据内容整合程度建构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体系,从基础到发展再到拓展,六大学习任务群中每一个都贯串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使得学习任务群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3、注重学业质量。本次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有关内容。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了依据。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1
第一次接触语文课程,接触课标是大约在20xx年。到时候还在读大学,坐在师范学院听班主任郭琦老师上课。
那时候,在那个小教室里,每人拿着一本淡黄色的课标,跟着老师圈划“三维目标”,死记硬背其中的内容。那时候对这本“小黄书”一知半解,学完之后很快就仍在书柜里了。直到工作之后,叩开教学研究的大门,才知道这本书的重要。
20xx年的课标是一个版本,十年过去了,课标经过一线老师和专家们的研磨终于有了新的版本。十年,曾经的少年可成也成为大腹便便的'老先生,近几年出生的孩子也将接受新课标的洗礼……
话说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我是很激动的,那天虽在忙其他事,但也插空点入教育部的网站,想第一时间了解这一版本的新课标。可惜网络实在不通畅,或是网站问题,从10点一直到12点才打开了这个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
一、语文核心素养
以前在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明确提出什么是核心素养的,用的是高中课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如核心素养则根据时代的变化,定义为: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这样的核心素养内涵,更加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逻辑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思维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语感,并且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平时我们在学习一篇篇课文中。遇到一些高级的表达,优美的句子,要求学生被送下来,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生活。
思维能力在这次语文新课标有很明确的论述,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说出“你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在描述画面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则是训练归纳课文大意,辩证思维则是训练阐述“辩证类”问题中正反两方的观点,创造思维则指向表达,说或者写出一些不一样、有意思的文字。
三、课程的主题内容
根据时代特征,明确了课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一次次学习,一章章阅读,一轮轮训练,而训练的内容的主题就是以上三种文化。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放在首位,因此我们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多涉猎中华文化的知识,丰富脑海中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对党的百年革命奋斗史及其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四、学习任务群
先是高中的课标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终于义务教育阶段也提出来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
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任务群的意义是让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更加指向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说,以后学生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通过观察、阅读、分析、整理、写作、游览、参观、查阅等等学习活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将知识蕴含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我大胆猜一猜,往后的考试,或是中高考,试卷将会分成一个个的专题任务,配以大量的阅读材料,老师通过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的掌握将成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
五、课程评价
新课标更加指向“立德树人”,对“人”的培养,因此特地强调了“过程性评价”,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态度更重要,知识掌握因人而异,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双减”的背景下,课标中还加入了“作业评价”,作业要多样化,精致化。课标中提到: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课标提出,阶段性的评价更加建议用表现性的评价,这点和我前一篇推文的观点不谋而合。确实,形成性评价方式,应该要“活起来”了。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2
在市教研院专业引领下,通过本次新课标培训活动,我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克服了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更清晰的目标和多样化的格局。
如何改变语文教学低效的现状?用什么方法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情?以及寻找语文教师的职业尊严与幸福感等话题如暮鼓晨钟,引领我找寻语文的价值。通过课标解读,我深入了解了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初衷,重基础、抓导向、跨文化、促合作、展个性;明确了课程层次性与差异性的实质,目标内容一体化。
将突出基础性、立德树人、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融入语文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好社会生活的大教材,以生动灵巧的活动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我将继续钻研课标,深挖教材,提升底蕴,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开发者、创造者!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3
8月20日,我通过参加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线上培训活动,让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本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拓宽了我对语文教学及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立足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要摒弃以前的满堂罐和题海战术。“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概念,要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按我的理解,“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升语言、思维、审美能力,进而感受文化魅力、接受文化熏陶、传递文化价值。
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他们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教应该服务于学,也必须服务于学。作为教师,要积极尝试新事物,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要创新出线上资源和线下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积极借鉴网络平台的课,与自己的备课思路相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同时我们也要要坚持终身学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立足教学实践,提升自己能力与教研水平,适应时代需求。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新课标,跟上新形势,勇于尝试,并且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填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4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们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培训,收获颇丰。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新方案和新课标的颁布,将开启新的教育教学改革。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我谈几点体会。
新课标提出了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整合、变革学习方式、重视评价导向等五大理念,和20xx年版、20xx年版课标相比较,新课标在传承中有创新,修订幅度很大,特别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跨学科学习等的提出,对未来语文教材修订、教学变革、学业评价等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新课标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中小学“教、学、评”的基本遵循,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建议,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素养立意的命题思想,素养立意的试题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让测评发生在知识处于生成状态或应用状态的情境之中。这一变化必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评价尤其是考试命题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的课标为语文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作为—线语文教师,我们要主动将课标学习和具体教学实践对接起来,对照学习,实践反思,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偏离方向,进而不断提升育人、教学质量。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
1、默读和“速读”习惯;
2、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
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
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
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
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
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一决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否定接受学习。第二不论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时代是班里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面对“就近入学”的群体,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从未体验和感受到的,“没有相同的经历,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难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地研究学生,必须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03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心得体会09-20
初中语文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范文10-29
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11-03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11-08
英语新课标心得体会11-27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2-02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12-07
《体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05-04
新课标新的心得体会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