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15 08:19:3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上课的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上课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课的心得体会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1

  尊敬的老师:

  x月xx日,本该开学的日子,不能走进校园的我们,开始了上网课,直到今天我们上网课已经快三个星期了。

  对以前没有上过网课的我来说,网课是新鲜的事。本来我在家就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上网,现在能够每天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上网,对于我都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可是一天都坐在电脑前看着电脑,这样会不会近视呀,所以不能长时间都盯着电脑,要保护自己的眼睛。有一次,语文张老师要写一篇作文,对于这几天疫情的情况,写写感受、体会。我趁下课时间,就拿起笔,津津有味地写起作文来。第二节上课了,老师竟让我连麦念我的作文,我兴奋的拿起本子,滔滔不绝地念起我的杰作,念完后,老师还表扬了我,夸我的作文写的好,我心里美滋滋的。这真是一节难忘又高兴的语文课啊!

  在这段时间里,想必我的.老师们都辛苦了吧!每天既要熬夜备课,第二天又要早早起床给我们上课,每天起早贪黑真的好辛苦,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听老师的话,上课时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惹老师生气,学会体谅她们。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20xx年x月x日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2

  岁月匆匆而逝,似乎只是弹指一瞬,一学年的工作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所经历的事,工作虽然很忙,但忙得很充实。“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我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在一年中,我竭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倾注最高的热情,踏实、勤奋地完成了一年的工作。

  一、根据幼儿发展状况,正确实施教育

  我班的小朋友属于新生,他们还很小,不懂事。别说自理潜力了,就连一点的纪律概念都没有,能够说是很乱。针对这一状况,我认为我们班的纪律及自立潜力要一齐抓、同时抓。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班小朋友能够说进步很快,家长反映也不错。自立潜力方面: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靠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信心,更用心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而我们老师做到适时帮忙,以提高幼儿的自立潜力,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就纪律方面: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我采取的是及时分析原因,该批评的批评,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做到遵守纪律。

  二、研读孩子,支持孩子的活动

  二期课改强调以儿童为本,透过学习《纲要》和《纲要解读》,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决定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要求教师要研读孩子,关注孩子的言行,捕捉孩子稍纵即逝的兴趣点,并能读懂孩子的百种语言,理解孩子的探索行为。同时也要让孩子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使环境真正为孩子教育服务。如:在“秋天”的系列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树叶个性感兴趣,尤其是在观察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形状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预设了树叶贴画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收集树叶的基础上说说各种不一样形状的树叶象什么,和他们一齐去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一件件风格各异的树叶贴画作品,尽情体现对树叶形状、颜色的想象与创新。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每个儿童都有不一样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我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带给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树叶贴画的活动中,对于潜力较强的孩子,我推荐他们使用剪刀,鼓励他们动脑筋剪出老师未能带给而自我又需要的树叶形状,制作到作品中;对于中等水平的孩子,我启发引导他们能贴出简单作品;而相对潜力差的幼儿,则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地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解析课程,研读孩子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将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潜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取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资料与形式。所以,教师务必熟悉所有的幼儿学习的“基本经验”,学习综合教育的各种专业技能,自觉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带给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三、真诚对待每位家长,加强家园沟通

  教师与家长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园沟通,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职责。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肯定。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问帮着查资料解答,让家长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有困难大家一齐解决。当问题出现,第一时光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明白老师对问题很重视,对幼儿发展很在意。在平时工作中,我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透过设置家园之窗,家园联系册,上门家访等形式,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状况,以便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同时,我们在开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目标,让他们了解班内课程特点,并针对一些问题开展讨论。在学期末,我们向家长开放园内半日活动,在日活动中,家长看到了自我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同时也看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有助于家长帮忙孩子找出差距与不足,找到继续教育引导的方向。

  四、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素质

  在珍惜幼儿园带给学习机会的同时,我也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浏览幼儿教育网站,翻阅幼儿教育杂志,看提升个人品味的书籍,利用业余时光进行学历学习、电脑专业学习,让自我永远处于一湾活水、碧水之中。经过自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多次受到同事的认可和园领导的赞赏。

  幼儿园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们的完美童心,使我们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真诚地理解和支持又呼唤和保护了他们可贵的童心,使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让我们与孩子们心相通,心相连,让幼儿园这个小天地里充满童心世界的真、善、美吧!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3

  新学期开始了,每年开学都会看《开学第一课》今天是开学第二天的上午,我又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开学第一课的》的开始。

  在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秦勇,以前是黑豹摇滚乐队的主唱,在舞台上金光闪闪,而如今却从摇滚歌手变成了全职老爸,到底是什么让秦勇有这样的改变呢?是“大珍珠”,他的儿子“大珍珠”,他那患有影响大脑发育症状的儿子“大珍珠”。在“大珍珠”四岁那年,被查出患有那种症状,如果过了十二岁,就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期。于是,秦勇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家全心全意的照顾儿子,陪伴儿子。他教儿子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系鞋带,唱歌,说“谢谢”,“we”(我们)……“大珍珠”学任何事都得比别人多花上百倍千倍的时间。秦勇所做的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大珍珠”说:“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好吗?”

  他们父子间的这种依赖,关爱,朋友般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我们也要像父母爱我们一样,去爱父母。

  之后,还做了一个游戏,是要妈妈和孩子配合完成。妈妈指挥,孩子攀爬。在这个游戏中,体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在你危险的时候,父母会第一时间冲上前来保护你;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会帮你推开一切障碍。

  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吧!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孝心来回报父母!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4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 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 ,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 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 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 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

  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中,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 满理想、充满激情,必将教育的春天。 听评课心得体会

  在听观摩课时,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气氛的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张萍老师的《谁的本领大》张老师构建了开放的大课堂,对教材的处理也较好,并进行了拓展和深化,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管场面是否沉闷,老师始终保持镇静,面带笑容注视学生,循循善诱,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是多年教学历练出的经验,这一点也是我需要多学习的地方。李德英老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就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在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多媒体突然出现了故障,但是李老师却依然保持镇静这是与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有教学能力分不开的,面对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李老师依托教材但又有视频资料辅助教材。赵芹老师的《苹果是怎样落地》是根据农村的孩子设计的,但是对市里的孩子却不适应,赵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编改了教案。只有自己深入把握好教学目标,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多引导学生参 与讨论,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方面,我今后会多实践,多请教,多反思。

  俗话说:教学相长。其实“教”与“听”、“教”与“评”何尝不是如此!“听”是“评”的基础,“评”是“听”的反映。“听”——听什么?“评”——怎样评?这是值得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说实话白天听课的时候自己很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去听又要听什么,记什么,于是带着自己的“耳朵”努力的将课堂上听到的执教老师的话,学生回答的话,机械地记录下来,即使发现的优点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几乎没有收获。 更别说怎样去评课了。晚上进行了分县区评课我们县分到的任务是谢士芹老师执教的《随时伸出我的手》一课,邱老师带领我们评了这节课,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评课的几个误区:1. 只听不参加评课。2. 事无巨细,面面俱到。3. 充当好好先生。4. 恶语伤心。5. 追赶时髦 ,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6. 当面不语,背后不断。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和学生在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就应该以思考为主。

  最后,我们评课以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发现谢老师的这节课能够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爱心大调查开始进入本课主题;关注实效以学生为主题;关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和谐,共同关注学生的实际。但还有一点不足在让学生查找资料是时候教师过分的关注了学生寻找资料的路径而没有不精力放在学生找到资料的内容上。接着我们又评了剩余的两节品社课。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既看到了差距,又认识了不足。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师高超的专业素质,无一不深深震撼着我。课堂教学融入校本教研之中,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均为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发展平台,教师倡导学生积极的课堂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互动,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鼓励都体现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的学习情趣以及高超的知识素养均蕴含着丰厚的课堂教育成果。通过评课研讨活动,使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学习,要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总之,通过这次听评课学习,拓宽了学习的视野,使我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向,提高了专业水平,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好每一名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 力量。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5

  时间飞逝,蓦然回首,工作已有三个年头了,还记得刚刚走上讲台时,内心忐忑不安,不知该如何是从。边教边学,好不容易在数学教学中稍微有了点思路,可没想到新的工作环境让我转科了——教语文。

  在知道我被安排教语文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语文怎么教啊,不是为难我嘛。更悲剧的是这边孩子的语文基础比较的薄弱。读书时只听到哇哇的声音,一个个好像在比谁的嗓门大,谁就读得好。听得让人只想捂耳朵。做到作业,好多字不会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校通知青年教师要开公开课,这下可吓坏了我。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备课,准备课件,自己找班级试上。可是总感觉语文课自己没掌握到要领,心里七上八下的,没有底。上课的前一周都愁得失眠了,这语文课到底改怎么上呢?以前听那些优秀的老师上课,就一个感觉——美。可自己的课干巴巴的,没有味道,自己也说不上到底少了什么“作料”。在上课的前一天中午我找到中心的顾老师,想请她帮我指点一下迷津。顾老师看完之后说吧:“这节课的重点没有把握好,需要重新调整。”她给了我一份教案,让我参考一下。我一看傻了,跟我的那一份完全不一样。

  重改就意味着课件要重做,思路要重新调整。可是时间紧迫,我能完成吗?越想越越紧张。当天晚上一直准备到11点多,实在坚持不住,就眼睛闭起来想想上课的流程。那种无形的`压力让我气喘吁吁。

  10月26号是个难忘的日子,我微笑着走进了课堂,心里怦怦直跳。看着一张张熟悉可爱的脸蛋,此时心中好像多了一份淡定。孩子们努力的配合着我,我越上越轻松,时间也把握得正好。

  评课时顾老师一个劲的夸我悟性好,我知道这是顾老师在鼓励我,今后我肯定会倍加努力钻研教材,希望终有一日自己也能把语文课上得美美的。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秋,定州市吝玉霞名师工作室为我们购买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我抽空拜读了这本书。该书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这本书共包括三大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我共读两遍。第一遍,我带着问题“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等等粗略阅读。第二遍,我按照目录和章节标题慢慢品读。读完书,我写了18页读书笔记。套用书中的专业术语,我此次读书的过程是“原生态学习”,直接面向文本,没有老师的解读,点拨,指导,讲解,但效果甚好,收获很大。

  读书过程中,我体验了核心素养导向课堂的“通用式”,即阅读——思考——表达。阅读时,我与文本对话,将书中的内容与个人学习和生活经验碰撞;思考时,我与自我对话,常想在我的课堂上,要如何做到以生为本;今日表达,我将读书笔记反复查看,细细研读,以期可以给读者一种高质量的知识分享。

  核心素养之于我,和学科知识之于学生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我认为将核心素养根植于课堂,将阅读——思考——表达应用于教学应该是新课堂的标准。

  史宁中教授说过:“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未来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而我国多年来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中的“素养”也更多地指向后天和教育,人的很多素养都是教育的产物。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能教出来外在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育出来内在的能力和品格。素养究竟包括哪些内涵呢?

  (一)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一个人的素养:学识、智慧、道德、态度、品格、思想、精神等,一定会通过言行举止和神态表情表现出来。

  (二)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

  人格是个性特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素质等,并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表现出来,呈现出独特的性格和气质。

  (三)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当一个人形成了某种行为习惯之后,再也不需要他人的督促或自己的提醒,就能自然而然并轻松自如地完成那种行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怎么认识世界,怎么思考问题,集中反映了一个人在智力、学识上的素养。美国教育家克洛威尔说:“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的思维方式。”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思维方式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立场和视角,也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有根本的制约作用。

  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都能在思维方式上找到根源。1、对立化思维:认识问题简单化、形式化、绝对化,思维变的简单,不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2、封闭式思维:一种走“套路”的思维模式,用既有的套路和模式来解释和分析问题。很多学生只会解题,不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只会解常规题,不会解非常规题,只会求同,不会求异。思维一旦模式化、格式化,就不会有创新,能力发展也就停止了。

  孔子一生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要求自己,只有当一个学生能够经常提出新问题,冒出新创意时,我们才能说这个学生具备了创新的素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到奠基学生能力,关乎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7

  这段时间学习了《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真是受益匪浅。做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但是在新的形式下该如何去面对呢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实行改革,新课程标准它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大课题。备课是教学的前奏可以说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备课呢?通过学习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一个极大的余地。它是编者与教师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何运用好教材,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考虑学生积极主

  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字,每天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关于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认识与理解。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在前几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已经提出来了,新课程标准继续强调二者的统一,就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我们也知道,有时忽略人文性,强调了双基训练,一切以训练为旨归;有时忽略工具性,几乎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如何去操作才能使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呢?我想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教材中的道德资源,情感资源、文化资源,在语文学习课上开辟思想情感教育的新天地,促使学生透过知识层面。吸取丰富的精神文化营养。但人文性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与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是课文内容的合理延伸而不是离题发挥。在方法上,应该是亲切自然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一味灌输和空洞的说教。

  三、关于课堂教学的运行程序。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的程序主要是学生读、背,老师分析。解放后沿袭苏联的教学模式。则有“读课文→学生字→解释词语→分段概括→总结中心或主题思想→写作方法”这样一套运行程序。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少讲,课堂要以“训练为主线”,特别是有些地区实施的“目标教学”更是以“出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这样一套程序来运行。整个课堂都是在进行基础训练,语文课被肢解成完全的散装体。那么到了现在的新课程实验,是不是也有一种所谓程序化的东西在干扰我们呢?最近大都是“整体感知→研讨赏析→合作探究→体验反思→拓展延伸”这样一个模式去运行的。当然,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能探索一套模式也无可厚非,但堂堂节节按照这样一个程序,而且课堂的运行也就为这个模式的运行,有时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机械地操作,这也就有点不对头了。

  四,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

  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五,课前预案与课后反思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学生鲜活的体验大量涌现,开放目标不期而至.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

  因为一节语文课,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程度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建构,而这种建构,又强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方式,用一种模式去面对如此复杂的教学过程,使我们老师陷入到一个规整的框架内,又如何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去开发教师和学生身上蕴含的巨大的课程资源呢?所以,我们老师在课改实验中,应该发挥的是自身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拘一种形式,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的流程呈现多元化和百花齐放的局面,如其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8

  我们一直强调的有效教学已不再占领教学领域的主导地位。因为“有效”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上学到知识,这个目标无疑在很早之前就已达成。而“高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有事可做。要达成这个目标,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仅老师备课要充分,还要在课堂上争分秒。在“五严”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学习时间越来越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少量的时间内却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我们教师的肩上。如果现在的教师还是像以前那样提倡“有效”课堂,必然要落后于别人。提倡“高效”,在仅有的40分钟内抓效率。下面我就蒋老师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谈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情感对比,潜心会文

  第一处对比:开课时,由“佳节”导入,唤起学生对过节时团聚、开心的心理体验,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当学生们谈得正开心时蒋老师提到“提起过节,同学们都是满心的欢喜,洋溢着快乐,而唐代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佳节的快乐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对比,使学生有隐约的情感体验。

  第二处对比: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与王维当时的心情对比,回顾生活中这样欢聚过节,兴高采烈游玩的经历,体会王维孤身一人在外求学时,眼见别人家团聚而自己却不能与兄弟们团聚的孤独感和思乡情。

  第三处对比: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积淀的关键环节。这一段中诗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欢聚登高的时刻,再回到现在与兄弟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学生情感流露,欲要表达。此时,回到诗文,学生再来吟诵诗文,就显得字字传情,声声动情了。

  这样学生三次对比,走进文本就越深,也就越强烈地感受到王维思乡之苦,乡情之浓。同时以“倍思亲”为主线层层递进,用一个“情”字将之串联成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心翻腾在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充满乡愁的重阳节,使他们的心与王维的心在那一刻交汇。再加上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与诗人的情感交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在体验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语言教学要“固根求本”,语言能力的获得非靠扎实的训练不可,不能让虚假的繁荣掩盖语言学习的缺位。在本节课教学设计里,蒋老师让人文阳光充盈语言训练。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已积累的与所要理解语言相关的文本,唤醒相关的文字储备,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背景,为学生理解的深入提供触类旁通的可能。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遥知兄弟登高出,,便插茱萸稍一人”这句诗的时候,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兄弟们,我曾经_________,也曾经__________,也曾经__________,多么令人高兴啊”。这样的练习是有别于传统的训练的,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又如我让学生体会过节家人在一起团聚的幸福,让学生给“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中的“兴高采烈”换个词,再来读句子。这其实就是在组织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激活学生的语言意识,积累学生的语言库存,积淀学生的语言图式,这正符合田本娜教授讲的,积累语言的训练要具有语文性,要在课文学习时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

  上课过程中,蒋老师适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方向,始终把学生“学”得如何放在第一位,让更多学生学得高效效,也能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深度。最后还要把诗文再完整清楚地结合理解一下,这才是完整的课堂。

  我相信,在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切实有效地使课堂教学从“有效”地逐步走向“高效”。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我国规范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以下几方面: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但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第二:要热爱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在我教学低段的这几年,经常会遇到他们急着上卫生间而没带面巾纸,或者是在冬天挂着鼻涕而不知道去擦,我总是递上纸巾,急他们所急,天气转热后,我包里总是放着一瓶清凉油,以方便学生被蚊子咬后及时擦上。这些虽然都是举手之劳,但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因此会对老师心有感激,做作业也不拖拖拉拉了。作为后进生,教师更有必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怯懦的困境,恢复他们的自信。

  第三:要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第四:要为人师表

  孔子书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五: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无不体现礼仪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时下我国正在迈向国际现代礼仪显得尤为重要,身为国家的主人、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有道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一个人要是没礼仪就立不了足,一件事没有礼仪也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就会不得安宁,可见礼仪是有多么地重要。

  礼仪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是人际交往的行为秩序。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于商务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现代中国,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越来越频繁。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幸福和事业顺达,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民素质、精神风貌和繁荣昌盛。因此不难看出,现代社交礼仪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而且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知识。纵观当今社会,生活礼仪无所不在,因此如何培养一个大学生的礼仪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一课。

  首先,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怎样才能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怎样创造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这同遵守礼仪原则密切相关。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您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您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您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礼仪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礼仪的非比寻常,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是一个人对基本礼仪的认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显示,我不得不折服于礼仪的重要性。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

  其次,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您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您,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再次,注重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最基本细小的动作,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特别在学习这些礼仪当中,我知道了在不同的场合应该着不同的服装,做不同的打扮装饰,与容貌、肤色要相宜,所用的配饰一般不要过多且色调要注意,还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修饰,要使自己在不同环境注意合体。另外在举止行为方面上,我们更是得要注意。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在坐下的时候的坐姿,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要是平时我们在这方面肯定都没有去在意,学习了这门课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多么的大大咧咧,不注重形象,特别是在求职的时候,要是您坐的姿势,就看出了您的紧张以及认识,给考官们对您的印象,或许这么个坐姿就会让您失去这份工作,因此我们知道坐姿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在学习这门课,我还学到很多很多的礼仪知识,让我终生受用。

  最后就是明理诚信,宽容大度。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我们也需要有一颗能够宽容别人的心。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您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光要掌握比较专业的知识,更应该礼仪修养方面提高自己,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总之,现代礼仪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职业竞争中,学历只占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归属于您的礼仪举止是一个国家,只有人人以礼相待,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创造出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使社会真正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否得体,得体的礼仪举止会使您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学生的表现很另人满意,和上学期比有很大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上起课来也是非常的有劲头。为了上好这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的词语,既能背下来,也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们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和踊跃,完全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没有人举手发言的现象。尤其我觉得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学生分析的特别好,甚至都说出了通过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够更好的说明真的'是在谱写出一首春天的赞歌,让我觉得很欣慰。

  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词汇,我们又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和小动物的词语,在课堂上学生随机说的时候,发现学生的词汇实在是太贫乏了,几乎说不上几个来,可见,学生平时不注重词语的积累,后来,让学生自己回家去搜集的时候,学生搜集了比较多的词语,并在课堂上做了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记下几个和课文不同的词语了。

  总之,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我觉得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表现也是让我十分满意的。我忽然觉得学生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也相信孩子们在这一年的学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针对学生词汇量少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感觉在备课的时候真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备课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11

  开学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家长和孩子们是课堂的主角,节目内容亲切温馨又富有教育意义。

  节目中,郑渊洁、容祖儿、秦勇用身边一些看似细小的事情,向我们传递:父母的爱是伟大而又深沉的。我们要孝顺父母、文明礼让,爱护大家,同时也要坚强。

  在学校,我们就像刚长出的嫩芽,需要园丁来精心照料,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除了老师,在我们人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出生,父母就担当起启蒙老师,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

  在生活中,妈妈对我是严厉的,爸爸对我是放松的。妈妈对我的.学习和做事都很严格,每天起床,被子和睡衣都要折叠好,吃饭时声音要小,不能嘴里含着饭说话,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再玩,要尊重长辈,遇到长辈先问好……慢慢的我就养成了习惯。爸爸总是不断地鼓励我,对我的进步总是不忘表扬,让我更加有上进心。他们经常告诉我,做事要认真,做人要诚实,对人要宽容、友善,要尊老爱幼,要学会坚强……这些话常常在我耳边重复着。以前不懂事,以为爸爸妈妈照顾我是应该的,慢慢长大了,我才渐渐明白,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的伟大的爱。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在感受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无私的爱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做好自己还要更加地孝顺他们,努力成长为爸爸妈妈所期盼的人。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有效上课》这本书的学习,我感受颇多。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 人的一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应如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更加充实,在教学上如何上好一节课使我们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 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变化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13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中,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必将教育的'春天。

  在听观摩课时,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气氛的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张萍老师的《谁的本领大》张老师构建了开放的大课堂,对教材的处理也较好,并进行了拓展和深化,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管场面是否沉闷,老师始终保持镇静,面带笑容注视学生,循循善诱,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是多年教学历练出的经验,这一点也是我需要多学习的地方。李德英老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就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在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多媒体突然出现了故障,但是李老师却依然保持镇静这是与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有教学能力分不开的,面对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李老师依托教材但又有视频资料辅助教材。赵芹老师的《苹果是怎样落地》是根据农村的孩子设计的,但是对市里的孩子却不适应,赵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编改了教案。只有自己深入把握好教学目标,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多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方面,我今后会多实践,多请教,多反思。

  俗话说:教学相长。其实“教”与“听”、“教”与“评”何尝不是如此!“听”是“评”的基础,“评”是“听”的反映。“听”——听什么?“评”——怎样评?这是值得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说实话白天听课的时候自己很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去听又要听什么,记什么,于是带着自己的“耳朵”努力的将课堂上听到的执教老师的话,学生回答的话,机械地记录下来,即使发现的优点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几乎没有收获。更别说怎样去评课了。晚上进行了分县区评课我们县分到的任务是谢士芹老师执教的《随时伸出我的手》一课,邱老师带领我们评了这节课,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评课的几个误区:1。只听不参加评课。2。事无巨细,面面俱到。3。充当好好先生。4。恶语伤心。5。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6。当面不语,背后不断。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和学生在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就应该以思考为主。

  最后,我们评课以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发现谢老师的这节课能够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爱心大调查开始进入本课主题;关注实效以学生为主题;关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和谐,共同关注学生的实际。但还有一点不足在让学生查找资料是时候教师过分的关注了学生寻找资料的路径而没有不精力放在学生找到资料的内容上。接着我们又评了剩余的两节品社课。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既看到了差距,又认识了不足。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师高超的专业素质,无一不深深震撼着我。课堂教学融入校本教研之中,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均为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发展平台,教师倡导学生积极的课堂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互动,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鼓励都体现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的学习情趣以及高超的知识素养均蕴含着丰厚的课堂教育成果。通过评课研讨活动,使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学习,要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总之,通过这次听评课学习,拓宽了学习的视野,使我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向,提高了专业水平,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好每一名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课的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11月5日,我有幸来到惠风小学听几位专家名师上课,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并不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如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我觉得备课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做好课件等等,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上好一堂课。

  在学习过程中,名师们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就是因为他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个课件、一些课堂设计包括语言组织都是通过精心思考设计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

  二、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二者要相互统一又相互作用。一定要避免以往那种教师只管讲,学习只管听的老旧模式。课堂改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知识,然后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三、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这次学习中,张天信主任讲到这次听课学习是在释放一种信号,也就是全县教研教改的方向,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让我有了经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在课堂设计与课堂教学上都要往这条路上走。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大开眼界,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要在经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真正做一名四有三者好老师。

【上课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上课心得体会02-16

礼仪上课心得体会03-02

上课培训心得体会02-22

网上上课心得体会11-10

《有效上课》心得体会05-07

线上上课心得体会01-16

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01-16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02-01

大学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