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习心得

时间:2023-01-17 18:25:2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会计学习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学习心得

会计学习心得1

  很高兴终于念完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下是我对会计学的一些感触与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指教。谢谢。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会计学基础的知识。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我对会计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

  在学习当中我了解到会计要素,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审计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我们必须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不。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和准绳进行会计核算,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态度上应该重视它,认真学好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强调它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基础会计毕竟只是基础会计,它的内容是基础的,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把它定位在这样一个高度:对基础会计中的知识以课本知识为主,不要进行太多太深的.扩展,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只要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即可。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基础会计学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

  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我们要善于将讨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时,必须处理好识记、领会和应用的关系。识记是指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识记这个最低层次上。较高层次是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但识记和领会还不够,还要会应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其中,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事实上,每门课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再说,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此之多,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普遍缩短;新兴产业部门层出不穷,资本集中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大批涌现;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乃至职工个人之间的联系普遍增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况迫使企业管理方式必须变革,在这个阶段上,管理会计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不仅完善发展了规划控制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逐步充实了以管理科学学派为依据的预测决策会计和以行为科学为指导思想的责任会计等内容;不仅管理会计的实践内容及其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好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以下我简要谈谈我个人学习管理会计的一些心得。

  首先,在学习这门课之前,要把管理会计这本书大致翻阅两三遍。在翻阅的过程中慢慢地去熟悉它、了解它、热爱它,要与它建立起深厚地感情。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一定的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譬如,我在翻阅时就比较留心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形成、发展,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在会计这一领域当中的地位、作用、影响等等。因为我个人认为在首次接触这门学科时,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先了解其形成的一些背景资料。每一个人在首次接触一门新课程时,最难过的也就是这一关了。虽然在学习这些背景资料时会很枯燥、很乏味,但是它对我们以后学好这门课是相当重要的。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看去体会,很快你就会融入到书本当中了。

  第二,一定要认真预习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在预习前还要制定好相关的预习计划。如,一次要预习多少章节,大约要花多长时间等。在预习过程中,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最好用笔划下来或做一个自己看得懂的记号。预习一般至少要把相关内容仔仔细细看上三遍以上,要逐字逐句去理解它,特别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一定要看透、吃透,它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奠基石。

  第三,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记好笔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学习啥,这都是重中之重。认真听老师讲课四十五分钟,甚过你自己看书两小时。笔记该记的就记,没必要的就不用记,听听即可。如,书上有的就可以不用记在书上划下来就可,一定要灵活运用,不是说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才能学好这门课。如遇听不懂的地方课后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争取当堂的内容当堂消化。

  第四,要把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认认真真地温习一到二遍,把不懂的地方搞懂,实在搞不清楚就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在温习过的基础上,开始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做,千万不可直接抄书后答案或抄同学的作业。做时最好不要一边做一边翻书,那样效果非常的不好。如果实在做不出来时,再翻看书后答案或参照一下同学的解题思路也为时不晚。当然在借鉴别人的答案时,不要只顾一味地抄在作业本上,一定要先仔仔细细琢磨别人的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实在想不通再问问同学或老师。完了以后自己还要独立地做上几遍,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此外,对于这一类难题最好做上标记,以便提醒日后复习时要多留心。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最好再把练习册上的相关内容做一做,同样先不要翻看书后的答案,自己先动手做,做完后再对照。如有错的,改过了是必要的,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理解它,理解不了要么问老师,要么问同学。同样,也应在这一类题目上打上标记,便于日后复习。我个人认为练习册上的内容最好不要等到要考试时才做,那样不仅内容多做不过来,而且也不便于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在于日积月累的。

  第五,为了更好地学习好管理会计这门课,我个人建议最好再去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的书籍,借回来后看看,遇到好的解题思路就记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时用。

  简而言之,要想学好这门学科,关键还是在于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就是在于灵活运用,只要理解透了,啥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会计学习心得2

  通过一学期的《会计实务操作》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帮助我发现了一些本单位现有会计工作中的问题,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现了我单位内控制度不严,无章可循的问题。我单位没有按照账款分管的原则进行操作,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随意经手现金,且长期不与出纳结算,出纳员对现金收支情况不明,因而经常出现差错;为了逃避上级或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监督,采取隐瞒收入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这样,不仅会造成“账内”资金与“账外”资金相互交错,而且由于这部分资金在收支上存在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加上长期缺乏正常监管,因此,常常出现乱批乱支乱花现象,这是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二、发现了我单位财务手续不全,疏于防范的问题。我单位有的出纳员填写现金支票不规范,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有的借款无据或领款不签字、不盖章,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借款、领款人遗忘,或有意赖账,或意外身亡,事后清查账务,出纳员又找不出对方借款、领款的.其他证据,只得自己赔钱了事;存在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保管不善的现象,如果遗失凭证或财务室被盗,就会酿成很大的问题。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并与其它会计相关专业相衔接,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会计基本理论及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处理业务、怎样填写会计凭证及怎样记账、结账、对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办理各项税务的方法,帮助我们掌握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我们具备应对实际工作中各种实务问题的能力。增强我们的实务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为今后的会计工作奠定实务基础。

  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使我们在校期间难以真正获得实践机会,因此,我们通过“会计模拟训练”掌握操作要领,通过互动教学与其他同学交流或者可以得到老师帮助。鼓励我们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会计模拟训练”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务训练,提高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作操作的能力。我希望今后能有多点这样的学习机会。

会计学习心得3

  经过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管理会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对于这么课程也有一些自我的看法和提议,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课程开设的看法和提议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跳出传统会计思维框架的定位,将自我看成是一位“CFO”,一位管理者,站在战略性的高度研究问题,而具备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是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必要条件,所以管理会计这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经济和社会在发展,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也应当与时俱进。所以,《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么课程便尤为重要,应针对经管类异常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高级管理会计的课程,从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对专业的理性认识

  二、关于课程资料的看法和提议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所以《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涵盖了会计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介绍了目前较为前沿与经典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如: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深化和发展。在我看来,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管理,会计学则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课程资料不足的地方在由于学时和时间的限制,课程资料的丰富度不够,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管理会计的知识有限,虽然学生能够自我在课后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可是如果教师能够在资料上的指引更多,学生自学定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

  三、关于课程讲授的看法《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授课方式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案例式教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将理论与案例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增强了对高级管理会计的感性认识。其次,教师在正式讲授高级管理会计的知识之前,会介绍自我在世界各国游历的经历,并且配以很多风景优美的照片,这便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不仅仅丰富了课堂资料,并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彰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

  四、关于考核方式的看法和提议在考核方式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优点在于既考查平时学生的平时成绩,又考查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可是个人认为考核方式不足的地方在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因为考试的偶然性较大,一个学生也许在平时不认真对待该课程,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状态下所学习到的知识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可能考试结束后所记下的知识就“自动归零”,所以也许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考试所涉及的资料并非面面俱到,对于某些知识点考试可能会遗漏,学生也可能以考试为导向去学习一门课程,而与学习的初衷相悖。如果平时的课堂作业会相对较全面,考核更加侧重于平时成绩,每一次的作业会反映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学生的成绩也许能够更加客观。

  以上就是我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一些看法和提议,言辞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教师谅解。

会计学习心得4

  从6月13日开始,到6月15日止。我参加了会计学基础的精品课程培训,有幸聆听了刘老师和林老师的课程及两位老师和一些学员对会计学基础的讲授内容的一些观点,感到受益匪浅。这次精品课程培训对我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其一改变了自身的一些教学理念。其二改变了对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系统认识。其三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会计教学的全局观点

  会计学教学不止是讲授会计的基本知识,学生要解决问题不可能只使用会计知识,对其他知识的综合了解与运用,才能够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包括学生的管理交流等个人能力。这包含了对会计的认识,会计是服务于企业的,因而对会计的学习必须植根于企业这一土壤。因而任何一个相关会计的案例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企业的发展趋势等。因而教学中讲授的会计知识包括后面所提到的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会计教学中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往我所讲授课程的重心是授业、解惑在课程的讲授中不加入个人的见解。因为对会计基本的认识,对大学教学中的基本认识是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我尽量不去影响,不去改变。但是通过刘老师的课程介绍,我发现教师的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课程本身的质量,而正确的个人观点的传达可以给学生对其进一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新认识

  (一)会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的新认识

  这里的理论实践应用不是简单的会计记帐、帐簿登记等技术性问题。实践应用中的关键是对企业运行的了解。尤其对非会计专业的管理类专业,他们未来要面临的是真正运行的企业,因而会计学习必须与这些结合起来。在注重专业性技术性的同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需要教师对社会上当前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除此之外,对企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学科的认识

  入门难、入门以后同一水平层次的反复较多,横向课程较多。这是刘老师对会计学的认识。这同样启发了我们在会计教学中对不同课程的认识,除了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是纵深类课程之外。其余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均属于平行课程。

  三、对会计教学方法的具体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什么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什么样的知识能够引起他们共同的兴趣,其一是真正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其二是告诉他们会计的重要价值。刘老师课程导论理论化和通俗化两个特点融于一体,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其中梁山好汉的引入,引发学生兴趣。课程如果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必然会被调动起来。其他的教学内容中也通过

  (二)通过互动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引导学生进入任何课程学习,并深入进入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刘老师的引入方法主要是交学生“LEARN HOW TO LEARN”。启发他们去发现,通过互动方式:例如多少职业因为没有价值被社会淘汰。老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提出他们对这些被淘汰的以及新出现的职业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会计职业及对会计继续深入学习及自己学习方向的探讨和思考。

  (三)职业道德的教育贯穿始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刘老师探讨人性的引入。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从大学接触会计时进行培育是必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而这种培育不应该仅仅是进入到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这一章节需要讲授的,它应该贯彻到整个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3天的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通过3天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从这段学习中真正观点的改变,思路的开拓,眼界的拓宽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很有作用。学无止境,希望能在未来多提供这些会计学教师交流的机会,甚至其他相关课程一同交流的机会。这将对未来的会计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会计学习心得5

  学好成本会计的方法如下:

  一、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基础上学习成本会计学

  成本会计学的内容包括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基础会计学中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具体应用。不了解会计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复式记账,以及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和核算形式等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可能学懂学好成本会计学。因此,在学习成本会计学之前,必须先学习基础会计。

  二、与中级财务会计相互联系地学习成本会计学

  成本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成本会计计算成本所需的各项费用资料,要通过财务会计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核算取得;成本会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又要转入流动资产(产成品),进行财务会计流动资产的核算;成本会计计算出的期间费用,还要计入当期损益,进行财务会计利润的核算。因此,要学好成本会计学,并且很好地掌握财务会计学的全面知识,必须将成本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联系起来进行学习。

  三、重视各教学环节

  1、阅读教材。教材的各章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阅读教材要逐章逐节、循序渐进,每章至少阅读两遍。第一遍粗读,目的在于对本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遍精读,以便对本章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

  2、教材第一编是对成本会计进行总括的阐述,只有学完成本会计学整个课程以后,才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初学时可以进行粗读,在学完教材全部内容以后,再进行精读。其余各编大多是:先概括说明核算的原理,然后举例说明核算的方法。核算原理部分,一般比较概括、抽象,粗读时不一定都能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出记号,先绕过去,接着粗读核算方法的举例。通过对举例的粗读不仅可以初步理解核算的方法,还可以加深对核算原理的理解。然后,再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精读核算原理,精读核算方法举例。这样从虚到实,在从实到虚,可以相互促进。在进行第二编中第四章的精读时,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完全理解。对于这些问题还可以再绕过去,有些问题往往要在学到后面几章时才能完全理解。成本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业务课程,阅读教材时一定要把基本的业务方法,例如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方法,各种报表的结构和所记数字的来龙去脉等,搞得一清二楚,理解得扎扎实实。不要因为有些计算方法、账表结构和账务处理复杂、难懂而"怕";也不要因为数字多,来龙去脉头绪繁,读起来费时间而"烦"。这些都是学习成本会计学所要特别注意的。

  3、学习指导书。课程学习指导书除了概括说明学习方法以及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外,还按教材的章次,逐章提出了学习目的和要求,列示了主要内容及辅导,列示了名词概念和复习思考题。阅读教材和课程学习指导书的顺序,最好是:先粗读教材,再读指导书相应章节的辅导,然后根据指导书的提示再精读教材。如此循环反复,就能较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思考问题,作笔记。阅读教材和课程学习指导书,可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但不可能解决学习中产生的全部问题。要很好地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还必须进行独立思考。只阅读,不思考,不可能消化所学的全部内容。只有反复思考,才能真正弄懂弄通所学的内容,并使它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思考的.问题不应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还应包括学习指导书中就教材的主要内容提出的复习思考题。思考这些题目,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掌握所学章节的主要内容。不把通过思考理解的问题和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也不能巩固和提高学习的收获。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方式作笔记。

  5、做习题。成本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只读书,作笔记,不做习题也是学不好的。做习题是掌握成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学习质量、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做习题时不要照着教材中的内容和举例生搬硬套,要闭上教材自己独立地做,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习题和读书是相辅相成的。认真读书,较好地掌握教材所述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顺利地做习题。做对做好习题,又能够把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得更扎实、深入。

  6、阅读有关刊物资料。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和会计等有关的规章制度会相应修改,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也会相应改革。教材内容的修改往往跟不上实践的发展。因此,除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以外,还可以阅读有关的刊物。可以着重阅读这些刊物中与成本会计改革有关的法规和文章,以便联系实际,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对于教材中涉及的有关政治经济学和财务会计方面的名词概念,还可以查阅有关的辞典。但是,阅读这些参考资料必须在精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的基础上进行。切记在尚未理解课程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博览群书"。学习时,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是有害无益的。

会计学习心得6

  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对于《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我认为这对整个会计学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这门课像一盏照明灯,也像一个本书中的一个“引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会计学科的“概貌”。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说到学习会计学,这绝对是一项不容马虎的过程。在我们刚学习该课程的第一章时,大家都以为学习它不过就是背背定义就可以了,可在相继学习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这门课,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严密的分析。

  学习会计学有时我会觉得很枯燥,记不完的定义,还得挖掘其中的内涵。让许多人都不知所措,但坚持下来就是成功,没有哪门课是坐享其成就能出色的,学习了半个月对于成人学习来说给我们的感觉的确是有很多的困难。学习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后,我的感觉用受益匪浅这个词来概括是毫不夸张的。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也是心里有“数”。对于会计这个专业来说,有些人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现在学习会计学专业的.人那么多,自己怎么可能在芸芸众生中有优先权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虽然会计这个专业目前学的人很多,但精通的人却不多,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的硬道理大家都应该懂得,所以在学习期间别想的太多了,把握这个学习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会计学这门课,从一开始我们就体会到了学习的艰辛,可是在艰辛的同时,也磨练着我们的意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在人为”。我们应该努力、尽心的去做事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我从理论上对会计有了基本认识。通过对基础会计的逐步系统学习,使我更进一步解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产生了会计科目,了解了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审计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基础打的牢不牢直接关系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基础会计的学习要以知识的扎实为主。下周继续学习电算化,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会继续坚持我的学习态度,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把握好这个机会,来武装我的头脑吧!现写到这,我一点点的体会。

会计学习心得7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投资者关注的是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企业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财务会计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用现金流量和盈利两个会计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财务会计学是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一、要学习好财务会计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财务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

  (2)财务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所谓核心要点,就是相关知识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在财务会计学中,财产物资的报废业务、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有关业务的核算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内容,均可通过找出核心要点的方法,精炼其繁杂的内容。

  (3)通常可利用账务处理程序图,使复杂的问题变得

  掘单、直观、明了。如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出租出借、低值易耗品的报废、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短期借款以及长期借款等内容时,利用账务处理程序图的方法进行描述,即可清晰地勾勒出其核算程序。

  二、对财务会计的理论学习体会

  在学习《基础会计》时,主要学习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如资金平衡原理: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帐户的设置以及复式记账法,等等。

  财务会计的学习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总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满足有关方面的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

  (一)关于货币资金中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认识

  以前,我们从日常的生活中就知道有会计和出纳这样的职业,也在银行遇到过这类人拿着一大笔钱在银行办理业务。可是,只有在学习了财务会计之后我们才懂得了他们工作。

会计学习心得8

  【方法进行的前提保证】

  1.信心。你想要实施某件事情,首先需要你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持续的勇气,曾经有科学家做个实验,生活中的乐观者(自信心强)比生活中的悲观者做同一件事情的成功率要高出70%

  2.恒心。持之以恒,各位兄弟姐妹都听说过,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学习不在乎你一天学了多少小时,而在乎你天天学习没有。每天是否都能拿出恒定的时间来学习。

  3.细心。对学习善于观察善于理解善于总结。这个也是做会计的基础嘛。马虎大意把帐过错了,金额写错了,老板要气昏过去的......

  4.开心。学习总是在极度的压力之中是没有办法开展你的学习计划的。压力过重如果你体力不好,肺活量不行是要损害大脑的。

  【方法进行的中坚力量】

  当然是革命的本钱——身体。考试的兄弟们,咱们大家都经历过许多考试了,说实话,知道考试是辛苦的过程,是一个奋斗的过程,长时间的伏案学习。需要你有个健康的身体。所以请各位考试兄弟,在学习间隔时间,做几个扩胸,做几个深呼吸。

  【学习前奏】

  1.定位,定下自己的能力,我到底有多少时间来学习,根据我自己的实力,我能报几科,那科我最熟悉,那科我心里面最怕它?

  2.定心,既然定位了就要定下心来,努力学习,不要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了。

  3.定时,每天最好有固定的时间,这样使大脑养成习惯,将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上班一族的我们一般只有晚饭过后才有时间复习。我一般是7点开始,11点结束。下面就已我的时间和方法来说明。

  【具体学习方法】

  1.细读课本

  考中级一般来说是会计学专业的,当然也有非专业的朋友来考,对于我们上班一族来说时间实在是不多,读书讲究质量。需要认真的读书,把本课的章节认真仔细的看一遍。掌握其中最基础的内容。一遍下来你应该知道,这一章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核心重点是什么,一般来说1个月左右能完成一门课程。把不懂的问题用笔记本计下来,我不懂的在书上的什么地方。这些是需要突破的地方。

  2.阶段性精读+实战练习

  这个时候需要你仔细理解每一章的内容,并在内容理解完以后,做练习题,发现不懂的问题,问朋友,问老师。

  一般来说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做它。

  练习以后需要每日总结。这个很重要,善于总结学习的内容,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是过关的保证。

  3.冲刺复习

  全书全面回顾,加上老师的串讲和模拟考试题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弥补,多和朋友交流。

  这样一科差不多就拿下来了。

  算一下,一年考一次。坚持下来一年三科不是神话。

  【过筋过脉】

  1.脱口而出法。对于学习过的知识点,就是要说!大量的说,在没有人的地方,把学过的知识点全部相信的说一般,不看书的说一遍,你都能熟练的.说出来了,你还没有掌握吗......

  2.睡前演示法。睡觉以前,闭着眼睛(不过千万不要马上睡着,汗……),把今天学习的知识点,以前的知识点也可以,像放电影,演示一下,全部重现一下,这个可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表象哦。

  3.以写代背法。有的时候背的太老火了……咋办?老是背不到,那么你就把它写下来!多写几遍就熟悉了。

  4.反向思维法。有的时候对知识点老是有点模糊,可以反向来记忆它,方向来理解他,如:不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样。

  5.对比学习法。把相同的但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以前,对比其一致性,发现其不同点。这样有利于学习记忆。

  【学习的调节】

  1.交叉学习

  学习就像练内功,需要调节,学习一科累了,就换一科学习。我一天学习2科,一科2个小时,这样就不至于久视而困乏。

  2.音乐学习

  音乐是天籁之音。学习困乏之余,偶尔的音乐能让你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缓解疲劳,继续看书。

  【最后的晚餐】

  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天。考试前一天,一定要放松心情,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复习,你,难道还不相信你自己吗?

  不管你有多少生活中的烦恼和琐事,请你在考试的2天中全部忘记它们。

  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我的方法不一定绝对适合你

  但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祝福】

  祝福所有考试的兄弟朋友,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会计学习心得9

  大家好,我是20xx年吴老师会计培训中心初级职称2班的xxx,十分荣幸获得吴老师会计培训中心颁发的奖励,感谢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那些在迷途中不离不弃为我指路的恩师。关于我对学习的心得和看法,我想借用下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是的,每一次成功都需要不懈努力,于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

  每日六点下班七点去上课,甚至连吃晚餐的时间都没有,参加培训班那段时间真的是十分疲惫,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来,总觉得有心无力。But,我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有梦想,因为我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当它真的到来的时候,我希望我是做好了准备的,就是这样那样的信念让我坚持了实务和初级两期培训班,最后闯过这会计之路的第一关......

  学习就是一个无望无际的海洋,它那样宽广,那样伟大,我们就像一艘小船,在迷茫的大海中,寻找着彼岸,而上天对小船的考验将是无数次可怕的暴风雨,小船只有两种选择,一:在困难面前退缩,在浩瀚的大海中挣扎,最后只有沉下海去,永远永远找不到彼岸!二:永不言败,不为艰难,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们跟小船一样,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结果是如何只有靠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学习中虽然苦,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难,等待着我们,但是成功是要付出努力的,付出汗水,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我们应该付出不懈努力去学习。

  我觉得学习的精髓就是两个字:认真。我们应该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不要盲目努力。首先,课前花时间预习,不预习的话上课的时候听得会十分吃力;其次,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摒除一切杂念,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再次,课后要多花时间复习和做题,目的是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点;然后,一定要总结,通过总结能加深记忆,把知识点摆出来,这样一本厚厚的书的内容就能一目了然。有心无力?惰性使然;时间不够用?时间挤挤就能有。没人能一步登天,罗马也非一日建成。

  最后,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学习虽苦但能从学习中得来乐趣,那么我相信世上的快乐莫过这种苦中得来的快乐最快乐了!切勿安于现状,要勇于挑战自己,坚持不懈向前冲,未来会越来越好的,梦想也会离你越来越近的,加油!

会计学习心得10

  很高兴终于念完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下是我对会计学的一些感触与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指教。谢谢。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会计学基础的知识。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我对会计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

  在学习当中我了解到会计要素,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审计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我们必须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不。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和准绳进行会计核算,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态度上应该重视它,认真学好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强调它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基础会计毕竟只是基础会计,它的内容是基础的,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把它定位在这样一个高度:对基础会计中的知识以课本知识为主,不要进行太多太深的扩展,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只要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即可。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基础会计学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

  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我们要善于将讨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时,必须处理好识记、领会和应用的关系。识记是指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识记这个最低层次上。较高层次是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但识记和领会还不够,还要会应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其中,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事实上,每门课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再说,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此之多,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XX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

  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

  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会计学习心得11

  【注会各科目特点分析】

  要规划好自己的报考计划,需要首先了解好各个科目的特点,不管您有没有参加过注会考试,都需要深入了解每个科目的内容体系和基本的学习方法,相信对您会有所帮助。

  1、会计:

  注会是高楼,会计是基础,是注会考试第一场硬仗。因为不管是会计还是审计工作都是围绕企业会计工作展开的,因此会计有如注会的门户一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从知识体系上分析,学习好会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审计、财管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会计、审计、财管是注会的三大高山,首先需要爬的就是会计。只有拿下了会计才等于注会学习的真正开始,所有有的人说拿下了会计就等于占据了注会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对日战争的百团大战??

  2、审计:

  审计师关键,也是注会考试最难一仗。教材内容的所讲解只注重了各知识点的介绍,缺乏对审计的整个工作程序的系统阐述。又由于《审计》科目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故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合理、准确地判断。学习审计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学习顺序应该是在会计之后,和会计一起通过的概率比较小,一般是要做好第二年通过的打算。在学习上更要注意思考和总结,因为审计很抽象,内容比较空洞,大部分人没有审计的经验,对于审计流程、考虑原则、具体实施等等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学习好多遍都是云里雾里。没关系,首先学习审计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教材看三四遍很正常,课件听三四遍也很正常,不过每次都要求有不同的收获??

  3、财管:

  财管是难点,也是注会考试最后一场硬仗。财管需要会计和税法的基础,因此学习顺序应该在会计和税法之后,也适合同一年报考。学习财管除了大量计算和演练之外,也需要理解和思考。公式很多,同时相互联系的也很多,比如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公式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样的道理,同样是在一定无风险利率基础上增加一个风险溢价或者附加,这种认识有利于从根本上认识公式体现的意思。

  另外财管中比较复杂的.价值评估、筹资、融资等章节内容,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对会计和税法内容的不熟悉,所以学习感觉到瓶颈的时候可以考虑补充一下相关的会计税法知识,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最后财管学习重要的是要多练习,其他科目来说练习时间占据总体学习时间40%,财管需要占据到60%左右??

  4、税法:

  税法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注会的局部大仗。税法内容可以促进会计的学习,但是重点学习应该放在会计之后;单从学习上来说,税法相对于cpa其他五门来说,既要记忆理解相关法条,又要结合运用计算,不像经济法偏重记忆,财管偏重运算。从考试命题的趋势来说,新制度考试侧重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综合运用的难度较以往有所降低。旧制度考试时代,

  税法考试往往运算量很大,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新制度时代尽管难度有所降低,但税法考试题量仍然不少,相当考验考生做题的熟练程度??

  5、经济法:

  经济法是超然独立的科目,是注会考试的遭遇战。经济法最简单,但是通过难度也是有的。传统上认为经济法是最不受考生重视的科目,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经济法简单只是"相对的",看每年的通过率就知道了,经济法并不比其他科目通过率高多少,再加上科目简单报考基数大的因素,经济法和其他科目几乎处于平等的地位了。感觉简单是好事,但不重视是不对的??

  学习经济法注重在理解法理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没有理解就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很浪费学习时间。另外,学习时要注意关键词的记忆,如数字、时间、比例等。

  6、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新增科目,是注会的歼灭战。风险管理科目从20xx年教材的内容来看,整体篇幅不大,而涉及的内容又比较多,因此每部分的内容深度并不是很深。建议大家把教材分成两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就是前六章关于战略的内容,按照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的顺序来掌握。后面几章按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具体风险的分析来掌握。网校名师杭建平老师判断10年的教材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应该不会把09教材全部推倒重来,因此并不妨碍现在以09教材为基础进行复习。建议可以先将09教材中战略部分(1到7章)多看几遍,因为这一部分理论体系比较成熟,再改也不会改到哪里去??报考意见和建议

  报考的建议上,第一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水平,另外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时间,一般来说会计、审计、财管都是需要考前三四个月准备的,而税法、经济法和风向管理都是适合考前三个月以内开始学习,另外考虑到各个科目的学习周期,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搭配考试科目。

  1、报考一门:会计。只报考一门建议从会计开始,从此开始注会的学习旅程,注意打好基础,不要只为了60分通过,考虑到会计的重要意义,学习不好同样会影响到注会整体的学习。

  2、报考两门:会计+税法/财管。税法的所得税学习对于会计的学习很重要;而会计的学习对财管的学习也很重要。不过财管和税法相比,税法更合适一些;另外有人建议“会计+审计”的报考,这里不做重点推荐,因为审计学习需要会计基础,而审计学习周期长很多,所以无形中这个组合时间学习会更长,报考应慎重。

  3、报考三门:会计+税法+财管。会计和税法的学习可以明显促进财管,所以财管不宜单独报考,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财管的学习上位于会计之后,学习周期不是很长。

  4、报考四门:会计+税法+财管+风险管理。主要考虑的是难度问题,而且也是学习时机的问题。因为风险管理适合在财管之后学习,学习顺序上与税法可以并列,位于会计和财管之后,总体上不是太影响注会的整体安排。

  5、报考五门:会计+税法+财管+风险管理+经济法。经济法的特点是适合考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学习,所以增加经济法并不会影响大局。学习安排上风险管理可以安排在经济法之前,也可以并列学习。

  6、其他选择:从税法、经济法开始也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报考方法,但是也给后面增加了学习任务,因为会计、审计和财管的学习再以后会压力比较大,所以从会计开始学习的方法既能打下注会的坚实基础,也能够做好两年通过的打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妥的。学习方法与计划

  学习方法很重要,针对不同的科目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当然对于备考注会来说,三阶段学习方法是大家普遍接受的学习方法,不管针对哪个科目,全面学习、重点突破和考前冲刺都是适用的备考进度,当然每个阶段学习重点也大体适合每个科目的特点,不同的是具体计划的安排比重上有所差异。

  1、基础学习阶段:

  全面学习,夯实基础!做题以客观题为主,数量不再多,在于及时有效。教材多看,保证进度,一天三个小时计算,一个月时间搞定第一遍学习,不要指望第一遍全部看懂、听懂!进度最重要!会计和审计来说,教材整体精读看三四遍是正常的;财管和税法整体精读看两遍就可以了,后面都是零散记忆;经济法和风险管理整体精读一遍左右,零散时间记忆。

  2、强化提高阶段:

  相关章节一起看,重点突破。做题以主观题为主,少涉及跨章节综合题,注意循序渐进。注重前后联系,比如会计学习应该找到教材中的公允价值、摊余成本、递延所得税等整套业务流程主线,串联起全部章节内容。审计要注重整体思维的建立和培养注册会计师思考的意识;至于财管和税法主要通过加强练习和计算掌握各种模型和计算方法。经济法和风险管理重在加强理解,通过实际案例培养自己法理分析的能力。

  3、考前冲刺阶段:

  模拟题训练,知识点冲刺。这个时候更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相互联系的章节主动去串联,比如会计中存货可以和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日后事项、会计差错等结合,审计中重点关注业务循环中的程序设计,财管中要求做好模型复习法、经济法、税法等通过例题复习法,通过模拟题训练掌握细小的知识点。考前两三周开始多做模拟题了解自己的不足,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4、学习顺序安排:

  学习上会计适合在其他科目之前学习,之前应该看看税法的所得税章节。所以会计的基本特点就是:报考排在最前,学习放在首位!

会计学习心得12

  我是一名开放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完《会计设计》这门后。说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我认为,开设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为,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设计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会计的管理职能是通过执行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把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在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属于行政法规,对会计核算只是宏观的和指导性的规范,而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控制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选择并设计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觉得《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我通过几个方面具体说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

  一、教材的特点

  1、整体设计合理

  我认为这本教材整体设计合理,前后顺序得当,第一章到第四章是基础会计制度设计;第五章到第十三章为具体会计制度设计;第十四章为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从理论到实际,从总体到具体,从浅显到深入,与实际工作的流程也相近,所以,学起来说的非常顺畅和连贯。

  2、理论知识丰富

  这本教材理论知识丰富,讲解透彻,每一章都从本章节所涉及业务的内容及特点开始,然后是设计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最后是具体核算的设计,这样就让我学会了一套方法,在以后设计到具体情况时可以灵活运用。

  3、联系实际紧密

  这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丰富的基础上,也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每一章节都介绍了具体内容和方法,并有许多实际工作中能用到的单据、表格非常实用,使我在学习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应用。

  二、对我实际工作的帮助

  我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审计工作。在对企业审计中,首先就要对其会计制度进行了解,对其内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判断。在没学习这门课程前,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总是对企业具体会计制度的应用,对内部控制合理性的判断不够准确,但在系统地学习完这门课程后,我觉得对我帮助很大,使我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总能有清晰的判断,指出其不足和缺陷,使我的工作水平提高了,执业水平也上了一个档次。

  三、不足之处

  我觉得这门课程整体非常好: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理论扎实,切合实际,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具体实物的核算方法进行更新,比如说:

  1、教材第218页倒数第2行“以非现金资产投资,其投资成本应当以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根据上述规定,教材219页第3行“(3)”所述内容也不成立;

  2、教材第219页倒数第9行“如果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产生差额时,应将其差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一股权投资差额”单独反映,并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计入投资收益。”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教材第231页倒数第4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评估确认的原价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按评估确认的?值作为实收资本,差额作为累计折旧。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且不用累计折旧科目;

  4、教材第276页倒数第8行“企业应当在”资本公积“总账账户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2)···(3)接受现金捐赠”,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已不设置“接受现金捐赠”这一明细科目,接受的先进资产捐赠,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单独设置“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核算。

  以上是我在学习完《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不足之处,望老师和同学们指导。

会计学习心得13

  在一学期的《会计学基础》学习后,总感觉我在会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常试问自己,学了那么久的会计,自己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有多少能运用了?回答总是,我还什么都不会操作,我学的都仅是入门理论罢了。正在我迷茫感叹之时,学校安排我们在学期结束后为期一周的会计实习。此次的会计模拟实践,目的就在于:一、巩固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会计核算操作的基本技能。二、检验和强化在课堂上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和方法。三、补充书本知识无法实现而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业务操作技能。四、加深对会计专业的进一步学习与理解,缩短会计专业的学生理论与时间的距离,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实习是做浙江长征机械厂12月份的.账。本次实习完成了(1)建账。(2)填置记账凭证。(3)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登记各种明细账。(5)编制科目汇总表,并登记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的方法是根据记账凭证,按相同科目的发生额分别将其借方、贷方加以汇总,定期(实习7天)编制,经试算平衡后,登记总帐。(6)对帐和结帐并编制试算平衡表。(7)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掌握会计核算的的基本操作技能:一、审核原始凭证,对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各种原始凭证,都能依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相关经济法规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于合规的与不合规的、完备的和不完备的各种原始凭证能够进行相关的处理;二、编制记账凭证,能够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付、转记账凭证,并能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编制汇总记账凭证;三、记账,能够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及起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种明细账,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能对账、进行账项调整、结账与更正错账;四、 编制会计报表,能够依据帐簿资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明确了实习的目的和目标之后,在宋浙清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老师带领我们进入了第一流程:设置账簿。所谓设置账簿,就是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其次根据下发的会计模拟资料,仔细阅读、判断本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其中:总账账户有哪些,明细账账户是哪个;而后再根据各账户的性质分出其所属的账户类别。再次按照上述分类,将所涉及的全部账户名称,贴口取纸填列到各类账簿中去,并把资料中所列期初余额,登记在相关账户借、贷方余额栏内。最后试算平衡,要求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总账借贷方金额要与下设的相关明细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数相等,试算平衡后方可进行本期业务登记,否则不能进行。

  在设置好账簿后,转接第二流程:登记账簿。登记账簿,首先登记必须使用兰黑墨水书写,冲账时可使用红色墨水,但字迹要清楚,不得跳行、空页,对发生的记账错误,采用错账更正法予以更正,不得随意涂改,挖补等。其次明细账要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序时予以登记;第三总账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我们做了7天的登记,登记完毕要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核对相符。

  第三流程:结账首先详细检查模拟资料中所列的经济事项,是否全部填制记账凭证,并据此记入账簿。有无错记账户、错记金额,如有应及时补正。其次在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全部准确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和各类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与期末金额,为编制会计作好充分准备。

  最后流程:编制会计报表。首先在左上角填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其次根据总帐或有关明细帐资料按项目填列;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要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要签名。

会计学习心得14

  今年选修了税务会计这门课,除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外,我在网上还粗略的看过其他的关于税务会计的一些知识。以下是我对税务会计的一些心得体会,基本认识和感想。

  税务的种类五花八门,计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我学习了税务会计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每天的各项生活都与税务相联系。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缴纳各种税,尤其要指出的是这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因为我国的消费品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税费,没有单独列出来。我认为大多数税务都可以转嫁到最后一环节由消费者承受。最后最大的得益人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以前曾听说过这么一个理论,说一件衣服的价格到最后卖到消费者手里时,其中一半都是税费,随着生产加工中税务层层累计,只是累坏了消费者。物价这么高,也没见到有什么减税的政策,不知道税务方面有什么想法啊,估计是避免谈论吧。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的确认、成本费用的计算、经营成果的确定、税额的计算、税款解缴、罚金缴纳和税收减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帮助企业核定应缴税款的。会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税务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税务会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关于缴纳税务的会计工作。

  “唯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美国人用来强调税收重要性的一句常用语。美国经济发达,各方面的经济制度都比较完善,仍然强调税收的重要性就表民了税收的不可避免。学习研究税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委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税收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税收法律体系。计划经济时代税收被严重削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逐渐认识到依法治税的重要性,增强了税收的强制性,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在税收领域逐渐消失。只有在严格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国民研究税收才有意义,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税收方面的课程也才有必要。

  与财务会计相对,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税务会计的特点包括法律性、广泛性、统一性、独立性。法律性表现为税务会计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和监督税款的形成、缴纳等行为;广泛性表现为税务会计适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一性表现为不同的纳税人所执行的税务会计是相同的;独立性表现为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有着不同,例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等等。

  税务会计的目标,即纳税人通过税务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求得到准确、及时的纳税信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资产所有者和债权人要求得到税务资金运转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税务管理部门要求了解纳税人的税收计缴情况,以进行监督调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

  税务会计的任务。税务会计的任务是双方面的,既要以税法为标准,促使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保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核算纳税人各税种的税款;正确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人税务活动的分析,保证正确执行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

  税务会计的作用。有利于纳税人贯彻税法,保证财政收入,发挥税法作用;督促纳税人认真履行义务;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应税所得、税款申报与缴纳等等。税务会计的原则。依法原则,即依照税法进行会计处理;确保税收收入原则,即以保证国家税款收入为第一要务;税法中的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的原则,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实体问题,履行纳税义务的手段为程序规定,税务会计中应遵循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原则,例如缴纳税款时有疑问,应先完税,再进行申诉;接受税务机关的审计监督原则,税务机关有权监督检查纳税人的税务会计核算,纳税人有义务接受监督。税务会计操作程序。通过财务会计现有的会计科目,对企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税种进行反映和监督,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各种税金,其核算的数额通过财务会计的科目,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和各税种的申报表中;设置“税务调整”账目调整应税所得,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核算内容计入该账目,该账目只是作为备查账目,不必登录在财务会计账簿中,在纳税时统一调整。

  目的。税务会计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为国家征税服务。财务会计在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本的.需要。依据。税务会计以税收法规为依据,对财务会计的数据需作必要的调整,而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处理依据。范围。税务会计按税法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反映的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概况。财务会计则要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反映整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

  构成一个税种的主要因素有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缴纳方法、减税、免税及违章处理等。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也往往是税种名称的由来。同时,每个税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其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为了支付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所需要的费用,就由他所统治的人民来缴纳。不过很显然这类保护费是最昂贵也是最保险的。交了费用,承认你是我的人,你的生命,财产等等都受我保护。国家保证你的权利同时还赋予你义务。好比在我的地盘就要听我的游戏规则,别闹事,这样才便于我领导其他缴纳税金的人,维护各项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

  从另一方面来说,税收也可以起到宏观调控,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比如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对海外投资就有诸多的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比如,免除其应缴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具体手段,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区、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个人来说那点税收可能还不在意,但是对企业等来说,一个百分比下来就决定他们是多交几个零还是少交几个零的事。事关重要不得不谨慎对之。

  近几年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对会计人才的税务知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许多单位在招聘会计时首先提的问题就是是否懂税收,很显然企业需求的是精通税收实践的会计人才。

  作为一个金融学院的学生,我认为会计是一门专业化高,对实践要求高的一个专业。而对于金融来说,会计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尤其是税务这么一个很敏感的领域,就算是作为普通人也应该学习。首先要做到缴纳税款,不能和国家对着干。其次,当熟练的时候,或许可以利用税务会计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避税。

  将来的将来或许我也会从事会计这个行业,工作中的一个内容恐怕就是去当地的税务局去缴纳税款然后做账。或许我会从事金融类的事务,税永远是个不能忽视的话题,而今天的一切就是为了明日而准备的。

  希望祖国的未来会制定更加合理的税收制度,降低税率,让我有个不焦急的年代。

会计学习心得15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二、具体章节评述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

  (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

  (三)关于第三章资产

  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

  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

  (四)关于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在各要素的规范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规范。表现在:

  1.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这样一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立足于“交易或事项”,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立足于“企业”或“会计主体”。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单项交易或事项,而后者是基于企业整体。其次,这个定义建立在一个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其是一个“量”的描述,而非性质的描述。这两个方面导致的问题是:依据该定义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现金100万元,在这项交易中,我们是可以依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的,但我们没办法依据所有者权益的该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另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即属于所有者权益),我们在确认它们时也无法依据该定义。我个人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与资产与负债保持一致,比如可以这样表述:所有者权益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归企业股东享有的经济利益。

  2.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也是“相当不成功的”。首先,会计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要素及要素项目的定义应该立足于交易或事项,即应明确利得和损失是哪种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非日常活动所形成”这类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资产价格变化(如企业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动呢,还是非日常活动?我看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企业的“活动”,而只是外部原因导致的“事项”(这种事项是经常发生的)。其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涉及“所有者权益”概念;诚如前述,依据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在单项交易中无法识别所有者权益,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单项交易中识别利得和损失。

  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关于利得与损失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纯粹是废话。在第二十七条定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时,其表述是“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条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时,其表述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依据这两个划分,我们实在无法区分清楚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损益,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利。关于损失的规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3.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二十八条提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这个观点显然建立在第二十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的基础上。立足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项交易来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并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都计量出来后才得出其计量值,而是在每项交易中得出其计量值,而且其计量并不由资产和负债计量共同决定。比如,股东投入现金的交易活动,产生了“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并不取决于任何负债。又比如,在债转股交易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也不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另外,哪些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收入与费用计量(即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计量)也未必由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

  (五)关于第六章收入

  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对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如上所述,“日常活动”不宜作为定义基础,而应回到与资产与负债定义的相同基础上:哪种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收入。第二,既然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预期”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收入定义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肯定表述就不适当,应该改为“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义为“总流入”是不适当的。“总流入”定义的是“总收入”,而非“收入”。依据这种定义法,同样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入的。在这一点上,我国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收益”定义,后者就是立足于单项交易或事项的。

  2.关于收入的计量。第三十一条关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其可计量标准与第二十一条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协调性需增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前所述,“经济利益”通常可等同于“价值”概念,据此理解则两条款有冲突嫌疑。后者宜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取得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六)关于第七章费用

  费用的定义及确认存在与收入章节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条关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存在内在矛盾:

  1.关于费用与成本。第三十三条已明确将费用定义为计入损益的项目,但第三十五条又提出“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生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引述内容中所使用的“费用”,又是可不计入损益的(作为存货资产反映)。费用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乱的。引述内容中的“费用”一词应该用“成本”一词替换才合适。

  2.关于支出与费用。第三十五条的第二款“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一点瑕疵,主要问题存在于“或者”之后的内容中。资产确认主要有两个条件(除符合资产定义之外):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一般地,如果一项支出“能够产生经济利益”,那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这个条件(概率标准);既然有支出,通常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这个条件(可计量标准);既然如此,这里所谓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关于费用与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在债务置换交易(一项债务换另一项债务)或在利润分配事项中,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负债,而且也不确认一项资产,但是否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呢?显然不能。我觉得严谨的表述应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新增负债而又不减少原有负债、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增加经济利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七)关于第九章会计计量

  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当的,但其不宜将其简单地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简单拼凑在一块。为什么呢?因为公允价值实际上一个“价值体系”,其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现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现值并列是不适当的。

  上述一些问题,有些内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但有些确实是重大缺陷。这些缺陷不弥补,可能贻笑大方。我国当代的许多会计学者喜欢“玩实证”,喜欢“玩新奇”,而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却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浅薄,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在自己的思考方面捉襟见肘。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撵或者至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境地。

【会计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财务学习心得12-31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10-31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15篇)12-27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12-28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15篇11-08

成本管理会计学习心得体会09-27

中级会计实务学习心得(通用13篇)12-21

有关会计电算化学习心得体会01-09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合集15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