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19 11:00:4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名著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1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

  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当前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并通过生教生,让学生去独立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2

  我读完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后收获颇多!书中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应该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辉,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摘录自《教育新理念》201页)

  如何能成为这样的教师呢?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它和认知能力、教学能力一样,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我们的小学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奠基工程。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人才的培养。当前,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它对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联系实际,课程改革对我们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角色又提出了挑战!

  1、对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综合型的小学教师要求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新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多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除了有关学科、教育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有科学、艺术的基本知识。综合型的小学教师还要求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素养。课程的综合不是简单的内容删减,也不是简单的拼盘。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对各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具有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具有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

  2、对小学教师的`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

  小学课程功能的发展性,使小学教师的角色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

  (1)是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

  (2)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

  (3)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3、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联系现实教学来看,想要成为理想中的老师,我觉得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摸索和探讨!

  1、在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要重视人的作用。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我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在叶圣陶、斯霞老师搞教育事业的年代,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他们不也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了吗?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学中有时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很少,但是却总能在教学上取得巨大成功。所以,教学上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要注意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衣服,我们知道只要穿得得体就会很好看。同样,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总之,如何达到一种“真正教师”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3

  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须有一池水,我们不仅要用心的向老教师请教学经验,更要学习理论知识,多多阅读教育名著。在同事的推荐下,我品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此书是本经典的教育专著,书中呈现出一个事实:根本不存在那种天生就学不会的孩子,只要我们有耐心有爱心地教育,每个孩子都将成为有用的人才!

  书中有提到一个被人认为是名副其实的“痴呆生”因为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从此她总是接受着别人对她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接受着自己就是个“痴呆生”的“事实”,自暴自弃。其实,当初只要老师们肯用心的与她沟通,多关心多观察她,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班上有个智力较低的学生,她叫,曾经她跟我说过:“老师,别人都说我比较笨,因为我吃饭很慢,走路很慢,做作业也很慢!”听了她的话,猛然内心一震,多么残忍的话,怎么可以对一个幼小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了,随后我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脑袋说:“你怎么会比别人笨了,老师就觉得你比别人都聪明,但就是懒了些,要是你努力了,肯定进步很快的,不信!那就试试看吧!”她听了,笑了。也因此,她开始学习最基本的`计算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决不能把任何同学当做“差生”,更从不把“差生”这个信号输送到他们头脑当中,我想我应该尽我所能去了解,走进他们的内心,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读了这本书,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悟了很多,懂得了应该多关注“另类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4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潜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河南,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务必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忙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一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但是,我每一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之后,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貌。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5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6

  这篇文章,谈到的是自尊心。主人公因为自己的笑声或者是说话声非理想班婉转好听,反而遭来大家的嘲笑,起绰号为“乌鸦”,这一小事,在年幼的作者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以致未来的多年生活中都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开心或者嗓子,哪怕即使获得了作文比赛一等奖,演讲还要交由学校的广播员来帮忙读等等。直到读大学时候,被配音社团的学长发现并带领她加入配音社,也因此看到了自己独特嗓音的魅力,让自己最终洒脱,看淡,其实年少时的自尊心受创,因为经历的少、思维深度广度不够,导致自己很care这些事情,当自己人生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看懂生存法则时,很多这些小事或许就释怀了。

  我呢,就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强到什么地步呢,有些关乎自己的被提到不能够展现出强大一面的时候或者被人诟病批评贬斥的时候内心就会不舒服,这就是自尊心作祟,所以有时候不如把这些看淡,言语上的冲击并不能改变或带来什么,自己想的太多,反而包袱太多,不如放下。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接触到一些故事,便有一些改变,最终的目的,我们都想变成最好的自己。

  走走停停,兜兜转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将生活写成诗,把自己当成主角,拍成自己的电影,那里,全部是高潮。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7

  《赏识你的学生》由孟繁华主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教材。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第二章老师,您听我说,第三章每个人都是天才,第四章一生的感谢,第五章就这样被你感动,第六章师心深处,第七章恨,铁就能成钢吗?全书共有七十多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经典案例,并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和思考与探索。附录中则收入了最具杀伤力和最具激励作用的评价性语句,以及建议阅读的书刊和网站目录。该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同时又针对教师群体,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的最佳体现。本书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本书给每一位老师带来了启示,原来“惩罚”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留下最深的感动。并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都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声。

  从《赏识你的学生》中,我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尊重和爱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摘录:“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含义是不同的。“爱学生”意味着喜欢、欣赏学生,保护学生的成长,给他们以帮助,促进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则意味着要把学生看成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看成是一个自由、独立、完整,有其独特天性、人格特征和尊严的人,“尊重”更注重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一切所作所为。

  感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赏识资优生是锦上添花,赏识弱势群体才是雪中送炭。只有更加关爱弱势群体,才能使处于失衡状态的天平重归平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尊重孩子就是必须考虑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想,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当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对老师存有一份感激之心,对学校充满一种怀念之感,对学习保持一份自信之心,对生活更带一种热爱之情,对人生拥有一张理想之帆,赏识教育不是营造温室,让学生习惯被赏识,而是培育学生的自信,教学生学会赏识自我、赏识他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永续发展。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冷嘲热讽,多一些赞许鼓励;少一些不闻不问,多一些体贴爱护,我们都会为人父母。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怎么能考第一。”“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看人家学生怎么怎么好,你们以后怎么办?”本来是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8

  读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我一直都在教毕业班,我就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淡泊名利,虚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们能够赞美他们,我们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享受生活

  我们活着,似乎成天在赶路,整天脚步匆匆,不敢稍停一下,生怕一旦懈怠便再也赶不上别人的步伐,“惶惶不可终日”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病症。我们耳边一直回响着两个字“竞争”,将我们的生活“糟蹋”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妨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四、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9

  文中提到,当自己犯错误或者迟到或者其它原因造成了损失及领导所不认可的行为,请勿过多解释,想的太多反而更加深领导对你的不满,最好方式是勇于承担并努力改之,然后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本职工作中,而非此事造成的`后果放大。

  “你永远要记住,过多的解释只会让你的错误加重”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10

  曾经,读过一本关于读书的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那本书告诉我们,书籍是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关键工具,只要你肯下功夫,一目十行的本领很快就会塑造成,而且书只会越来越多,读的越来越快,懂得越来越深。今天这篇文章,讲的是五个层次,可能很多人,大多数人,如我一样,连阅读的第一个层次——通读流行娱乐小说都没到达,不能说大家都不是文明人,只能说还需要再努力一点。阅读第一阶段,完全是情绪化,读书量太少,凡是就看自己喜欢与不喜欢。阅读第二阶段,要阅读传统经典小说,思考的深度编的更加成熟理想。第三阶段,史哲领域,充满智慧闪光点。

  每一阶段,都以大量的阅读为根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继续努力吧,书读百变,其义自现。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11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她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带给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透过读书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阅读的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前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

  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构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潜力构成的心理基础。

  我们明白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应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就应像斯大林所说:“要留意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透过我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以前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当了解到这状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应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应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齐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教师的成长之旅是一部漫长的心灵之旅。这个旅程是从阅读开始的。读最好的书应当是为人师者身体力行的职责。不在于读很多,而在于读最好的。即使有一些书很难轻易地读进去,但也要设法读进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明白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12

  打开一本簇新的书,不经意地浏览着,我在一页散发着浓浓墨香味的纸上找到了三个字:李清照,我想起了在语文书上看到过她——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这儿有一篇她的词呢!原本从来没有接触过宋词的我,竟被他吸引了,捧起书,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多么凄惨的语句,这不正是李清照轻柔婉丽的'作风吗?也难怪,她一个弱女子,却在短短的几年之内,经历了何等多的事情:夫死,家破,国亡,终日只得空守那夫君留下的一所陋居,每日无所事事,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少了些什么,处处寻找,却只找得满心悲哀。想到那里,我的心也似她一般悲伤起来。

  李清照也必须想着要像丈夫一样,穿上盔甲,骑着战马,上疆场,为了自我的国家,与敌人对抗到底。可是,她不能,她只能呆在家中盼,盼着丈夫带兵胜利归来,宋朝大军打败了匈奴的好消息。而令她失望的是,盼了那么久,盼来的只是丈夫战死沙场的噩耗以及宋朝不战而败的消息。

  这时,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倚着窗梗独自叹息的人儿,她怨,她恨,她恨那些匈奴的军民,好好相处为什么不行,为什么偏偏要靠战争来争夺这根本就不属于他们的的土地,害得无辜的人民家破人亡。

  她怨宋朝的君王,竟为了自我的性命,听信了一些贪生怕死的`小人的进言,全然不顾那些正直大臣的忠言,还没有被打败,就下了命令,答应了匈奴的要求,宋朝军队投降,他哪里明白,自我在莺歌燕舞的王宫里寻欢作乐的时候,他的臣民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黄花满地堆积,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必须是想起了她与丈夫在一齐的时候,那时的她还是一个纯真无邪的少女,每日在外游玩,与丈夫对饮,共同摘花,一家人其乐融融,哪里能想到这一切到最终只能化作以往的回忆,不可能再回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读到了最终一句,仿佛已经与李清照应对面,坐在陋居里,听她叙述着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和她无尽的愁思。

  过了一会儿,我拉回了思绪,不知怎地,我心里突然生出了一丝欣喜,原先,宋词也与唐诗一般,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经过今日读的这本书,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什么书,只要是对我们有益的,就要认真地看。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13

  书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书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书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古人说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知耻,尤其是现在,书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名著相信大家了解的不比我少,我也相信在每一本书里都有你们喜欢的主人公,例如《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人,他们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的好汉;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他在孔明面前装的一无是处,可在他人面前却是机智过人,不比孔明逊色三分;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更是一个无畏的探险家,他的勇敢、顽强等等,诸如此类的有很多很多。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关于名著的书我读的极少,不过四大名著我每一本都读过,印象最深刻的则是《西游记》。相信你们对它也并不陌生,不管是大人、小孩、以及老人,没有一个不说《西游记》不是本好书,至少我认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鲜明,各有各的本领,他们师徒四人一心只为求取真经,孙悟空惩恶扬善、机智勇敢、本领高强;猪八戒虽然爱贪小便宜,好吃懒做,取经的`心不定,一心只想回高老庄娶亲,可最终也保得唐僧取得真经,成了净坛使者;而沙和尚,它任劳任怨,没有抱怨,对师傅也是忠贞不二;对于唐僧,他软弱无能,但从不贪恋美色,最终成佛,师徒四人不为千辛万苦,求取真经,只为芸芸众生,令人钦佩。

  言归正传,我们读书最终是从中懂得道理,汲取书中的精华。现今社会,我们不能像伟人一样干出轰轰烈烈的一番事业来,流传千古,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怎样为人处事,对得起良心,你们看他们师徒四人,虽然历经了千辛万苦,最终也获得了回报,修得了正果。而我们呢?现在有很多同学,都不想念书,想早一点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放弃了学业,有的沉迷于网络,最终误入歧途,如果我们也能有像他们一样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刻苦读书,难道将来的一切还会比现在差吗?对于中学生而言,如果现在放弃学业,出去打工谋生路,只能说是个文盲,不,你说我有文化,可你又不想想你这一点点文化有什么用,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有志青年,而你们呢?却过早的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我读书,我快乐,读名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也衷心祝愿名著能伴你快乐成长。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篇14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教科书的更换”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所以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理论。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上发展形成的”。这是我国近代新教育产生以来,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一个重大变革。在今天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多方面的理论养分,更有助于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和认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作个书架子,字纸篓。”“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在学生身上来了。”把学生需要的.知识给学生,这比前一种好,但先生仍以教为中心,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发明?”所以,“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生学”。“教学生学”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实施要求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设计教学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二是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掌握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渔”。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加快,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三是要重视教学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作为师生合作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其核心应是一个探究真知的过程,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心与心交融的过程。

  2、“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陶行知批评教学分离的教师“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其结果造成“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他深刻批判了“教授法”,极力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说:“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他提出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生学的法子。“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学会就行。在课堂上,只有少数受欢迎的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大多数的学生安静地听讲,从小坐到大,生命在不断重复中过去。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失去了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体价值,忽视了学生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这就“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而真正有价值的课堂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刺激和兴奋的东西,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东西,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体验着获得新识的喜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奋;同时,也体验着面临问题的困惑,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读名著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名著心得体会12-17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0-17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2-31

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01-04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范文04-07

读名著心得体会15篇02-17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1篇06-14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5篇01-18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