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改心得体会1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北京,赢了》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课改心得体会2
3月19日我们很荣幸在临沂一小听到了来自清华附小几位老师的精彩的课堂教学,我受益匪浅。
这几堂课都体现了清华附小的特色,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间,使用思维图,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是学习的起点,不在于解决多少问题,而在于提出了多少问题,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到最高,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每一个孩子都各有分工,各有任务,绝没什么行式。
窦桂梅校长亲自执教的示范课《威利的奇遇》,呈现的是整本书的教学。她巧妙地利用威利这个有趣的人物,引领孩子们徜徉在十本中外经典儿童作品中。窦老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和“对话的课堂”。堂课中,窦老师的超越不仅体现在超越教材上,还体现在超越学科上,她的课中还融入了音乐和美术的元素,让所有听课教师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窦桂梅老师还根据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内容,作《基于核心素养“1+X课程”的深化与创新》专题讲座。她首先让听课老师们聚焦屏幕,带领大家走进清华附小,让大家领略该校的一年四季,同大家交流分享清华附小的.点点滴滴。然后她围绕核心素养的提出、核心素养导引下课程整合与深度优化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未来展望三方面入手,展示了该校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体现了该校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与人性化,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
课改心得体会3
现在很多地区都将教材版本换成了新课标教材,这次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细化学习目标,并且真正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参与课堂,体味学习的乐趣。课堂效率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学生真正地喜欢课堂,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这次课改就贯彻了这一思想。以下是对初中语文课改的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一、知识多元化
在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材里,更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口语、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再像原来只看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课本知识也变得多元化,为学生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能力,学生要想在以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去应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考验。在课改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视和提升,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
二、教师备课方式改变
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占主导,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只负责知识的接受;课改后,学生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师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针对这一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也要改变,教师不能再像原来一样单纯地将自己懂得的知识写成教案,教给学生,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在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备课环节,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进行中,对于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同伴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的备课方式在改变着,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也随着课改的进行在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觉得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能参加试验工作,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改心得体会4
今天有幸观摩了xx市体育课改研讨现场的活动。好久没有外出听课,所以对今天的活动很期待,希望能多吸取一些课改的新理念,更好的充实自己,为下周的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作一些准备工作。
突然的冷空气使我在今天出门时也没有多加衣服,因此在室外听课时身体一直在哆嗦,但也无法打消我的热情。今天的议程是,观摩课改实验课两节(民间游戏:跳橡皮筋;快乐的纸棒),然后评课,xx小学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教改经验,最后有苏州大市的教研员传达最前言的课改信息。
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比较重视观看今天的两节课,以及各位学科带头人的评课方式,因为下周的比赛也需要进行评课。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xx小学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场地比较少,甚至是少的让人难以想象,两千多位学生却只有一块篮球场那么大的活动场地。但是两位教师却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学校特有的体育活动。他们在教材的开发上动了不少脑筋,民间体育跳橡皮筋、玩纸、跳绳等等,开展的红红火火。今天的两节课就围绕了这些东西,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活跃,同样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二、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精神饱满
从课堂中表现出的学生的'精神面貌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很重视学生的队列练习,无论是课堂中的原地三面转法,还是原地踏步,齐步走,学生的动作到位,精神饱满,为我们展现了小解放军的风采。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御能力突出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身体姿态,语言表达,还是教师的教学风度,都表现的非常的出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新颖的学习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热情
两节课中教师都引导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注重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每一组里的学生都在为了小组的利益而刻苦练习。当小组比赛时,全场的加油声更是此起彼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
五、寻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今天的两堂课好象缺少了课堂的真实性,有的练习好象就是留与形式上的需要,尽管这是一堂公开课,但还是需要最真实的课堂,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不会被抹杀。
今天的活动还是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了我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的方向。
课改心得体会5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小学李荣
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课改心得体会6
本期暑假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全体师生进行了新课改学习,大家都学得很认真。我通过学习了洋思中学和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的经验介绍以后,感触颇深。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和“设境激疑——研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他们的经验,其实根本在于改变观念,学习他们的经验,要实实在在地落到我们自己教学的实处。因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学新课改的心得:
一、要真正地做到转变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二、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每位洋思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能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他们的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其实这也正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有着一种良好的态度,乐意学。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因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传授知识的技巧,才能使学生何既快又轻松地掌握。假如说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口才再好,也讲不出什么内容,这样你怎么把大纲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呢?你怎能把前后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起来就不可能很轻松,相反会很吃力。
通过学习新课改,我们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总结反思,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课改心得体会7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乃是学生整个人生教育中最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为每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这几年来,我们跟着时代的潮流开始了课改的步伐。《高效课堂22条》是我课改的指导书籍。认真读书后,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努力进行了课改尝试,现在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交流如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重视预习和展示。
课改名校很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展示。说到这两点,我们总认为学生是会预习和展示的。其实不然。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让写检查,学生迟迟未交,老师质问学生:“你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为什么不懂得反思自己的错误呢?”老师设想了学生不交检查的种种原因。这时,学生说话了,他说:“老师,您没教过我怎么写检查,我真的不会写检查。”细想一想,他说的的确有道理,咱们小学时候会写检查吗?会写一篇高质量的检查吗?
其实,预习和展示也是如此,我们没有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为什么要求他们不教就会呢?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我专门给学生时间让他们上预习课,学生自己在教室里预习,小组内和全班面前交流预习方法、经验、收获,直到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再放手布置回家里预习。
充分的预习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而展示也非常重要。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佳方式。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只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都愿意提前精心去准备,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比如说写日记,如果在布置作业时对学生说:好好写,明天到校后在班内展示朗读。第二天,学生的日记质量会比平时高很多。学生是有展示的欲望的,能力也会在不断地展示中得到提高。
当然,作为老师,也是应该上专门的展示课的。出示展示的要求后,学生上台展示,然后组织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评价点拨。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展示课,哪怕是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也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我发现学生站起来时紧张、坐下后舒心、再次站起来时已经很开心了。他们越来越乐于展示自我,在不断地展示中提高了自我。
“先开放课堂,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解放学生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才能活起来,活起来才能效果好起来。“这是《高效课堂22条》中的一句话,我认为是正确的,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
二、教师少讲、学生多练
好老师是讲出来的,而好学生是练出来的。以前,我们过多地注重了教师的“讲“,新课改提出了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里唯一的主角。其实,天才是练出来的。当然,这里不是否定教师的教育作用,而是要强调学生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是指练题,而是锻炼各种能力,锻炼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等等。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德国柏林音乐学院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要想成为顶尖运动员、音乐家、棋手等,至少要苦练1万小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柏林音乐学院这项研究则向人们揭示,成就天才的“汗水”就是大约1万小时的训练。灵感和天分固然重要,但练习时间是区分天才和庸才的决定性因素。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利维廷说:“大脑可能需要1万小时消化吸收,从而真
正掌握一种技能。”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不论如何,刻意练习是个科学方法,值得我们把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天才来自刻意练习。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觉得学生不会表达,就不断地创造机会让他去练习说吧,如果觉得学生不会读,就不断地创造机会让他去读吧,如果老师的方法恰当,而且能做到坚持练习,想一想,小学六年的教育,我们有多少个一万小时,我们能发现并培养多少人才?
说到这里,我有时候由衷地佩服学生。平时,我们总是这样一幅情景:三尺讲台上站着口若悬河的老师,排列整齐的课桌后坐着规规矩矩的学生。有一段时间,我尝试着学生上课,我坐在下面听课。学生能按照平时老师的模式去教学,有导入,有问题,有评价,有指导,有总结,而且他们无形中在学老师,激励语、过渡语等。我在想:如果我自己讲,即使讲的再精彩,学生也许都不会收获太多,而且容易被老师的思维所束缚。而让学生自己讲的话,其他学生都愿意听,能听懂学生浅显易懂的语言,而且锻炼了讲课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地训练学生展示,教师针对疑惑处予以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点拨,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有的学生为了能准备一节课,有的甚至买了教案书、参考书,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前,学生仔细起来了;课中学习主动起来了;课后,学生问问题的多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只可惜,后来我没有坚持,学生还总在问:“老师,啥时候,我还能再上讲台讲课呢?”可见,学生多么愿意去讲,去练,尝到了练习的喜悦。
《高效课堂22条》指出: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想,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少讲一些,多让学生去练习各种能
力,我们都是书中提到的那种好老师。
三、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时,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谁愿意当组长就让谁当组长。后来,我听家长说起有几个组长主动给组内不写作业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当时,我很受感动。虽然他们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却有着极强的责任心,愿意努力使自己的小组成为最好的小组。
小组合作交流时,我发现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却又不知道从何指导。后来,我想让各小组展示合作过程吧,以便于发现学生合作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有效的方法。
师出示问题后,学生自主交流,然后抽小组上台展示小组合作的过程,一小组在台上合作完成一个小问题,必须表达清楚,而且集合全组同学的意见。老师和其他同学不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倾听,等这一小组合作完后,其他同学做出对合作习惯和合作内容的评价和补充。我会适时提问:他们人人都发言了吗?提问的问题有质量吗?针对提出的问题,他们表达清楚了吗?针对不同意见,组内给机会让说了吗?等等。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要说清楚这一问题,可以借助哪些方法。
一个问题解决后,再抽一个小组上台合作另一个问题,这个小组得取长补短,把问题说清楚。这样,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后,小组合作效率比以前大有进步。
《高效课堂22条》中提到: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兵教兵、官教兵,从而达到兵强兵、整体提升的目的。我们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发动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的同时发展学生。作为老师,也保证了行间巡视的有效性和指导的针对性。
四、课堂检测和作业的布置
新课改比较重视“循环大课堂”理念,利用快下课的时间进行检测或布置作业,努力把课下时间全部“兜”进来,使学生课内课外、课上课下都处于学习和活动状态。
有一段时间,我尝试着布置作业时多花一点时间,把作业的要求说清楚。比如布置日记时,我提醒学生可以写哪些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哪些表达方法,或者帮助学生罗列写作提纲等等。这样,降低了学生写作业的难度,也整体提高了作业质量。
而在课堂检测这一环节,《高效课堂22条》提出可以进行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课堂检测。我也曾经尝试过,经过课堂检测,教师的确可以了解学生此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便于堂堂清,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确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杜绝了班里的假学习、伪学习现象。
而目前,我依然没有实现“循环大课堂”的理想状态,我将会不断地摸索。总之,在课改的道路上,我认为我们应该细心一些,在细节上多用心,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对学生有利的工作;我们教师也应该有信心,相信在我们不断地追求下,会有教师和学生都觉得高效愉悦的课堂。
课改的道路上,有你,有我,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希望大家给予指导。谢谢!
课改心得体会8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课改心得体会9
在历史课改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1、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课改以后,我开始试着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例如在讲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课后作业 “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2、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首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其次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具体说来,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二、新课程改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比如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例如我在《宋代的社会生活中》一课时,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
4、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例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这的确需要我们坚持实践,坚持学习,不断解决遇到的困惑。
课改心得体会10
随着“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方案》指导思想出台,“二期课改”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改革教材教法的精神,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掀起了一层震荡波,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去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我们去深刻认识与面对。
学习“二期课改”精神,我体会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都制约着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而英语作为学生认知、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本身的思想认识问题,更新观念。
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尽量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不要将学生单纯看做是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社会经历,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作为学生吸取教材知识的主体。最能反映这种观点的依据课堂用语是:do you understand it? 或者是:“你们都听懂了吗?”
如果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教师就满意地进行下去。但好景不长的是,没过多久,就会听到教师训斥学生“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我们暂且不谈“你怎么还是不会”也不讨论“懂了就一定掌握了”这个问题。我们分析一下“我讲过多少遍”所包含的教学观念。“讲”就是传授知识,英语课上的“讲”就是把词性转换、短语结构、语法规则等语言形式或语言知识都一一讲清楚。
“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而只是做了第一步,对于美班的学生来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在“二期课改”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促进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做到语言形式为表达语言意义服务,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语言。
我觉得教师在教的同时,亦要考虑到学生的学。培训学习策略,开发多元智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又一课题。
我们说: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多元智能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其区别在于优秀者善于把好的策略和语言的学习及运用结合起来。而那些学习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无法根据学习任务调整策略,达不到两者的协调结合。也就是说,“差生”的学习策略常常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二期课改”的实践中,课堂上对学习策略的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了解学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然后集中在课堂上培训,从而达到强化之目的。
二、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确定专题培训目标,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进行策略培训。例如:单词记忆策略的培训,英语写作中自由联想(brainstorming)策略的培训或者是交际中回避(avoidance)策略的培训。
三、课上当堂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
四、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五、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坚持在长期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任务,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赞可夫先生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握课堂教学拓展的宽度与广度,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循循善诱,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课程的完美整合。其次要努力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在坚持“三线一面”、“三位一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完美人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优势,从而达到“二期课改”的根本目的。
这两天,又重新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仔细阅读之后,发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方面明确了很多。
这两天,又重新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仔细阅读之后,发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
课改心得体会11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课改心得体会12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习方式的更新。
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
课改心得体会1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应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透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我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方就上学期的教学状况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我的成果→结论→学生潜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用心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资料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资料。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资料综合而又需完善。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而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并日新月异地变化。
2、个体实践而又需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潜力。
课改心得体会14
十五天的学习时间如弹指一挥,转眼即逝,而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中,我所学得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我相信我一定会受益终生。
首先,专家们的讲座让我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我从事学前教育的时间不长,之前都在中小学任教.头脑中觉得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大同小异,不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吗?而听了专家们的讲座以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完全是错误的,这种教育方式无形当中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无论是哪种教学,都不能抹杀孩子们主动探索的天性,否则都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我以后要改变这种“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创造有利于让他们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
其次,各个专家的现场教学给了我很多启发。夏俐蕴老师的绘画课让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绘画课不是教学生“依葫芦画瓢”,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家。只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纯真最美好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否则只能是抹杀幼儿的创造力。来自南京的陈静奋老师也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全新的音乐课。以前一直以为音乐课不就是教学生学谱唱歌吗?以前我们的音乐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而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才知道音乐课也可以有故事、有动作、有创编、有互动......原来学习完全可以变成游戏,原来学习也可以这么轻松愉快。来自上海
的张皓老师给我们上的体育课更让我耳目一新。他让我明白了体育课不只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它里面也可以包含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孩子们从中获得的是身心的愉悦,是思维的开启,是能力的提升。
第三,去幼儿园的跟班学习,让我更直观的明白了什么叫“学前教育改革”。走进师大实验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美丽的操场,活泼可爱的孩(转载于:幼儿园教师国培心得)子们跟着老师欢快地做早操。老师们亲切和蔼、多才多艺,把教室的各个区域布置得美丽精致。“宝宝超市”、“建构区”、“装扮区”、“医院”、“银行”......每个角落都装扮得惟妙惟俏。而这里的大多东西都是老师们自己变废为宝,把平时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垃圾做出来的,比如一次性纸杯、旧报纸、矿泉水瓶......孩子们玩得忘乎所以。在玩耍中,他们学会了认字、学会了画画、学会了剪纸、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这比单一的集体式的教学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追求,我相信自己一定会进步的!同时我也一定会把我这次的学习所得与同事们一同分享,争取共同进步!
课改心得体会1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回顾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简单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通过学习,更新理念
教书20多年,执教地理也有十几年,自我感觉教学经验还算丰富,教学效果也还不错。通过学习《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自己的一些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明白了真正的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时间交给学生,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二、通过反思,找出不足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一个教师,不管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他的课堂终究是一潭死水。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虽然不全是满堂灌,但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讲得过多。因此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笔记,机械地记忆,以致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强,懒惰思想加重,对照《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不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会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
三、通过实践,不断提高
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也初见成效:
1、精心备课,提升课堂有效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教师的任务更重了,课前精心备好课,准备好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让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精彩起来。
2、重视合作,激发学生参与度
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探究展示,教师设计多种活动,如:拼图、猜谜、竞赛等,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3、联系实际,发掘学生熟悉度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入手,发掘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联系时事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地图,提高学生认知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与技巧,借助地图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更好地比较分析归纳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课改学习与实践,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
【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改心得体会02-15
课改心得体会12-01
小学课改心得体会范文01-08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08-20
课改心得体会15篇12-02
课改心得体会(15篇)12-30
课改心得体会14篇02-04
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5篇02-21
教育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1-16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