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3-03-02 13:55:0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1

  终于有时间看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很值得欣赏的电影。从它的最初启动,到一步步登陆荧屏,“鸿门宴”三个字从没有离开过观众的视线。各主要演员不断在微博与观众互动、一时间“放饭了”成了大家的口头禅。随后出品方又展开了关于中国饭局的文化探讨。鸿门宴的前期预热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自然票房成绩也是令人引以为傲的。

  就人物讲。个人很喜欢冯绍峰塑造的'项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透着无以复加的霸气。纵然功败垂成,项王仍旧是被后世歌颂万千的大英雄。他的眼神中透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又似对其命运的暗示。让人唏嘘。都说刘邦是小人。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生死关头。他的反应虽够不上义薄云天。却也合情合理。只不过与项羽两相比较下。就相形见绌了。

  范增的足智多谋让人艳羡。相信以他的智谋肯定知道项羽的有勇无谋、匹夫之勇,难成大事。但却心甘情愿的辅佐项羽这么多年。是人都会有感情。聪明如范增,终也逃不过这份“父子”情的牵绊。多年的情分亦难抵"猜忌"二字。纵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张良的离间之计。范增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不曾为己辨别一丝一毫。只因羽儿相信了。当彼此的信任不复存在时,再多的辩解也是徒然。所谓“一日为父终身为父”。即便要离开。范增还是在为他的羽儿着想。所以才留下了所谓的“锦囊妙计”。也算是与张良谋士间的又一种较量。这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本事,更加神话了范增。

  电影中穿插了很多文学典故。项庄舞剑志在沛公。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四面楚歌。这样的电影是极好的。于观影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将中华五千年历史精髓传达给观众。看完这部电影。有关那段历史的很多诗词歌赋于脑海中喷薄而出。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

  那段历史曾被后世多少文人歌颂过。穿越千百年后。留给我们的除了对历史的缅怀。更多的是奋发。是思考。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2

  看完《鸿门宴》点映,回到家好久心情还没平复下来,剧情不能说,就说说整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吧!

  这部电影整个场面气势恢弘,画面唯美精细,道具别致精美,尤其是配乐,太棒了,配合着演员的精彩表演和画面,非常能带动人的情绪。张涵予和黄秋生两位演技真不是盖的,尤其是黄秋生,我个人感觉他演的最棒,因为他演的是个几乎没有视力的人,不能象别人一样靠眼神拿戏,但还是能将范增演的有血有肉,出神入化,这就让人佩服不已,不愧是老戏骨了,而且他的配音也为他增色不少,不知道粤语版他的原声是否也能这么出彩。黎天王演的也不错,不过确实如别人评的配音稍弱些,还有小春的樊哙、许海峰的项庄都给我印象深刻,安志杰的韩信就有点耍帅耍酷的感觉了,演的痕迹有点重。

  下面要说到项羽了,我现在还激动不已,冯绍峰将项羽演绎的太好了,项羽一出现,我就被感动的差点落下泪来,怪不得冯绍峰一直感谢李仁港导演,说他的造型给了他信心,坐在那儿,英武贵气,霸气逼人,天神一样的感觉,而且这个印象一直贯穿在我脑海里,和虞姬一起的时候,就是她的天,她的保护神,千年前的项羽应该就是这样的吧,难怪虞姬会为他死,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怎样都要生死相依的。项羽的戏说话的不太多,全靠眼神了,冯绍峰的眼神戏非常有,而且他的眼睛真是特别,眼珠亮亮的,象猫眼,而且还水汪汪的,非常清澈,看虞姬的时候柔情似水,看了冯绍峰的眼睛,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眼神温柔的可以滴出水来”这句话了。

  刘亦菲的虞姬真是很美,笑的时候梨涡轻现,倾国倾城,哭的时候梨花带雨,我见犹怜,也难怪刘邦项羽都为之倾倒了。

  我在观影的时候哭了两次,一次是项羽痛别范增的时候,一次是霸王虞姬双双殉情的`时候,第一次是无声流泪,第二次就是抑制不住的抽泣了,而且早上走的忽忙,还忘带纸巾了,只好用衣袖抹,真是丢脸丢大了,什么形象全顾不上了。好笑的是我边上一位也在那儿摘眼镜抹泪,黑影里我还以为也是女的呢,等电影结束灯一亮才发现是个男的,哈哈太搞了。

  这部电影若说不足,那就是导演可能想将故事说的更完整更加油满些,要说的东西的太多,而时间又不够,所以感觉有些情节比较仓促,衔接不太流畅,霸王虞姬的感情线也略单薄粗糙了些。不过瑕不掩瑜,总体来看,这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3

  我觉得大秦帝国那作者说的好。果真奇谋之士,并无高下之分。世人所看奇谋之士高下看其谋成败。但是决定谋划成败的在于那个决断和实行的人。同理范增和张良的成败并不在于他们俩人。而在于项羽和刘邦。以鸿门宴为列,谁高谁低?张良乎?范增乎?都不是。项羽如依范增所谋,刘邦必死无疑。然则项羽妇人之仁。并非范增所谋差,而是奈何决断者在这关键时刻昏庸。

  以楚汉争霸的大局论。张良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下邑之谋策反英布,彭越等奇谋能名传千古。根在于刘邦能听善言,决断。陈平的反间计也然。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决定楚汉争霸的战略,极其精彩。然则如无刘邦给韩信精兵,使其实施。这一精彩绝伦的战略世人岂能知晓?这就是刘邦厉害的`地方。他能在众多谋士,将领的谋划中,能判断出何为真正奇谋,何为无稽之谈。这就是我说的,奇谋能否成败,关键在于断的人。

  范增是豪杰之士。其才并不低于张良,陈平。劝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后,使楚国民众归附,形成庞大的抗秦的社会力量。最终正是这一谋划,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可见其战略眼光。奈何项羽进咸阳之后,杀义帝,使项氏从拥立楚国王室的功臣变为弑君之臣。鸿门宴后,看出刘邦其志不小,张良等豪杰之士。劝其斩杀。然则项羽不听。即便范增再有奇谋,碰到巨鹿之战后,刚愎自用的项羽能如何?不是范增奇谋不如张良,陈平之辈。而是项羽识人之能,决断之能,不如刘邦。

  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比刘邦强很多。但是做为一方诸侯最重要的识人,决断只能比刘邦差得太多。

  然而我更喜欢韩信的为人。历史上他能带军打仗能出谋划策。一身才学在项羽哪里不受重用,只做个火头军。后投于刘邦能为什么呢?不就为了一展才华,求个富贵。他韩信要害你刘邦什么呢?杀了你刘邦他能当皇帝么?他是聪明人,自知不是帝王料,要不早自立为王,还投你刘邦干嘛。 历史上刘邦的天下 韩信 立下了汗马之劳。

  卸磨杀驴 就是帝王之道么? 最后无人可信 何其悲哀!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4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品一品《鸿门宴》。

  这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天下之争,这是一场杀机重重,惊心动魄的生命豪赌,这是一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传奇?

  楚汉争天下,项刘争一家。当时,项羽,他雄兵数十万对阵刘邦区区兵马,最后却落个自刎乌江,为什么?

  是放走了刘邦?是贪恋了儿女情长?

  我们去剧情里寻觅谜底吧。

  张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他为刘邦倾情谋划,精心部署,笼络项伯,蒙蔽项羽,最终化险为夷,从而让刘邦“咸鱼翻身”赢得了斗争的主动权。

  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的“亚父”。他忠于项家,却被项羽“此一时,彼一时”所赶走。他心念旧主,走前赐予一个锦囊给项羽,称“身处困境或想起老夫时打开”,然亚父的一颗丹心,却始终没能撼动项羽的`妄自尊大之心。

  接下来的剧情波澜壮阔,而项羽可谓江河日下!

  他刺杀怀王,惹十八路诸侯携刘反项,瞬间势单力孤,四面楚歌。

  英雄末路,他走近乌江,可他似乎忘记了那个锦囊??

  刘邦到,项羽虞姬双双自刎。

  在项羽身上,刘邦找到了那个锦囊,打开一看:“主公,吾已说服张良、韩信,待韩将军到来之际,主公即可取胜?”

  刘邦,玩转谋略,顺势而为,他成功了。

  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他失败了。

  其实,一场鸿门宴,早就揭示了项羽自矜功伐而妇人之仁的悲剧性格,刘邦却精于团队运筹并知己知彼,这,已经预示了项刘之争的结局。

  当初,范增和张良在宴席上盲下五盘棋,范增虽然胜了四局,但心中早有新的思考,范增临死前对张良说了这样一句话:“这盘棋也许还有另外一种结局??那就是两败俱输。”原来,这才是范增生命中布下的最后的也最成功的一局棋。

  我在想:如果放在今天,范增张良再次对弈,会不会出现另外一种结局——双赢?

  天道有常,世事无常,项羽未曾想过自己会输,范增也未曾想过会与离开项羽,张良也不曾料到范增死前布的那一局未得面世的棋局?

  世事永远在变迁,没有人能保证一切事物会按照心仪的那样发展,亘古不变的却是——是英雄抑或平凡,你顺势而为,你初心不变,你就是自己的王者!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鸿门宴电影观后感1000字01-17

鸿门宴的故事01-22

鸿门宴观后感12-30

《鸿门宴》观后感12-30

《鸿门宴》的观后感02-14

关于鸿门宴的观后感11-06

《鸿门宴》的观后感范文11-19

鸿门宴歌词-胡彦斌02-28

鸿门宴原文及译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