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读后心得 推荐度:
- 名著读后心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名著读后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读后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著读后心得1
一种事物之所以受人喜爱,肯定是有他独特的魅力所在;一本书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肯定是有令人发省的智慧。《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教会人最简单最平凡同时又是最深刻的生活哲学的一本经典之作。这是一本无可争议的世界名著,她在世界上所引起的反应是强烈的,被译成很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长期居畅销书行列。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个14岁的女孩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上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引发了苏菲对哲学的兴趣与探索。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在书中,苏菲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不停的探索思考着先前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影片中还充满着各种奇幻的场景,苏菲可以像穿越时空一样,穿越到达古希腊苏格拉里被审判的时期,到达文艺复兴的文化繁荣时期,到达那些充满哲学智慧的思考时期。苏菲可以真真切切的看到当时的场景,包括很多人向往的文艺复兴的繁荣场面。但当她回到现实生活中时,所有的画面都会消失,她多能感受到的只有精神上对哲学智慧的理解与思考。
物质的东西不会是永恒的,任何物质的.东西都会在历史的长廊中被消磨殆尽,最幸运的结局就是留下了残骸被后人视为珍宝保护起来,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去申请个世界文化遗产,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风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就是为什么爱尔兰英国国教的大主教乔治伯克利敲着桌子说这桌子不是真实的。虽然桌子确实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看到它,可以摸得到它,但它最终会被历史所侵蚀,假如人们不用心记住它的话,它就会像从没出现过一样。相比来说,精神的东西却是可以摆脱历史的冲洗,历久弥新的。这就像我们现在不可能再次看到文艺复兴时期那种鼎盛繁荣的场景,但是,我们并不用感到遗憾可惜,因为,我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可贵的精神思想与智慧,这些都是可以长存历史之中不受磨损的宝贵财富,就像苏菲虽然回到现实中看不到先前哲学家们睿智的面孔,却是可以继续思考他们的人生问题,继续探索关于哲学的智慧一样。
《苏菲的世界》中由一张“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纸条开始,带领苏菲也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哲学智慧的世界。书中多次提到“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问题,这是有关哲学终极命题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每个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说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是郎咸平”“我是白岩松”“我是张三李四”你真的知道你是谁吗?我们平时所谓的自我介绍所说的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就像书中的主人公苏菲在对着镜子问自己是谁,她突然想到她爸爸在给她取名字的时候,原本是想取作莉莉的,假如她爸爸当时真的将苏菲取名为莉莉,那现在的苏菲还是她吗?
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真正认识自己的障碍,我们在思考“我是谁”的时候,总是在名字这个层面上就戛然而止了,我们似乎确信,这个名字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像苏菲那样思考一下,假如当初我们的父母没有为我们取现在这个名字,而是另一个,难道我们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吗?或者说,我们把名字等等表象的符号扔掉忘掉,我们又是谁?这样思考的话,我们就会对“我是谁”感到迷茫。
如果我们在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最初就抛掉一切外在的表象:名字,性别,长相等等,我们只看我们自己这个人,直接从本质上来考虑。弗洛伊德提到一个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按照弗洛伊德的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这样来想,人就变的更加的三位一体了。
名著读后心得2
一部众所周知,百看不厌的名著———<<西游记>>,赢得了不知多少人的喜爱。也是这部名著使我的生活布满了趣味。
孙悟空,许多儿童的偶像,他乐观,聪明,勇敢,布满了斗争精神;然而与孙悟空相应成趣的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身上有许多的小毛病,却也有许多的优秀的品质;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起来,第三为土地沙和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配角;唐僧虽说是取经的领导人,却总是太慈悲,不分清红皂白地训斥孙悟空,不明不白地就掉进了妖怪的陷阱。
这部名著给了我很多其实,那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艰苦奋战,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不可知难而退。我们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那么就要去走第二步,第三步记得我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知道老师不是说我这演讲的不要了,就是那出错了,气急败坏之下,我做出了一个过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那就是退出比赛。想想<<西游记>>里的四个人,再看看自己,多大点困难,我就不够勇敢地去克服,去战胜,怎么可能取得成功?
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吧!成功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名著读后心得3
暑假里,老师布置了阅读《家》这本书,《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集中讲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的觉醒和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没落。其中讲述了很多人的故事,各人有各人的悲哀,在这个黑暗的社会,就是新一代青年也有自己的悲哀和无奈,但可贵的正是他们这种前赴后继的抗争。
在初中读《家》,我好像只读懂了鸣凤的悲哀,她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我同情她的遭遇,她只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牺牲品,但她没有就此顺从,而是为了爱情,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这个社会,表达对这个吃人的社会的强烈不满,虽然她的死给这个封建家庭没有带来什么影响,对这个吃人的社会更是没什么影响,但是她这种精神不得不说让人敬佩,她的这种勇气更让我敬佩,让我震撼,更是与同时代那些逆来顺受的女同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是在今天的社会像这样具有勇气的女*也是很少了,所以在我看来,她和觉慧的爱情中,她的光辉远远超过了觉慧,所以我为她后来的死扼腕、叹息。但是她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我在心里深深的向她致敬。
现在再一次深入的阅读《家》,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对《家》中的每个人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觉新明显就是一个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他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逐渐变成了一个麻木、顺从的没落家族继承者,他把他的抱负、梦想都慢慢的丢弃了,他不再去看那些化学书了,他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每天坐在那间办公室里,一天天的消耗了他的青春,他的意志。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他为了暂时的安宁而向一切妥协,采取不抵抗主义,尽可能的陪那些姨太太们去逛街,选择牺牲一切来求取表面上的和平。他的无抵抗主义主要来自于他*格本身的懦弱。他也是一个悲哀的人物,有一个悲哀的人生,他自己也感觉到了他那没有希望的`前途,他也想反抗,可是他不敢反抗,他只能默默忍受,顺从,他是一个处在矛盾中的人,他总是在自我矛盾着,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向封建妥协,所以他的无抵抗主义最终成为了一个封建势力的帮手,瑞玉的死,梅表姐的死。他们的死也带走了他的希望,他最后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希望寄托了,瑞玉的死使得他开始有了反抗,虽然不明显,但是他还是帮助了觉慧逃走,最终成就了觉慧的希望。觉新的一生就这样牺牲在了封建黑暗中,他的悲哀的一生早就因为这个社会,因为他的懦弱而注定了,他是《家》三兄弟中最不幸的一个。
觉民是封建黑暗下一个比较幸福的人,他最终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琴相爱,通过与封建家庭的斗争,最终还是在一起了。他接受了新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同情那些黑暗社会下悲惨的人们,但是他*格的温和也注定了他不会为此有过多的反抗,他可以马上忘记一个悲惨的故事,他也可以为了这个社会去抗争,他能够忍受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反抗是没有用的,但是在对待自己的爱情上,他还是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正是他*格中的温和、乐观让他获得了幸福,他也是《家》中最幸福的一个。
觉慧是一个思想先进,*格冲动的新一代青年代表,他们接受了新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努力为了反抗封建势力抗争。他不畏封建势力,敢于和鸣凤相爱,他对封建礼教万分唾弃,他为了推行改革创办报刊,写文章,做一切对改革有用的事,也因此而忽略了鸣凤,最终也是导致鸣凤希望彻底破灭死亡的缘由。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对觉慧是又爱又恨的。他虽然具有勇气和鸣凤相爱,但他没有保护好她,致使鸣凤后来以死亡来寻求解脱。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他配不上鸣凤,鸣凤敢于为了爱情抛弃生命,他却为了事业抛弃了鸣凤,我为鸣凤不平。不过,这也是时代造就的悲惨。时代终究还是容不下他们的爱情。觉慧最后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去了一个离改革和*更近的地方,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他最终的结局也还不错。
在这个封建黑暗背景下,还讲述了一些人得悲哀,婉儿、喜儿、剑云、舞龙队的人,这些人得经历,更加让我们看清了这个社会的残忍。因为社会的黑暗,才会出现反抗。哪里有*哪里就有反抗。在这个社会里是很需要一些抗争的,而且将会是经久不息的抗争。巴金先生说过,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刻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过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名著读后心得4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兴亡,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而最后,这个家族也演变成了悲剧。
在书中,霍达将回族人对玉的痴迷,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如:新月死后的凄惨,家里人的泣不成声,楚雁潮的独守墓地,以及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结局的凄惨与无限悲哀,都无一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
书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让人心驰神往,她的确是如一轮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纯真善良,而又敢于冲破家族观念追逐自己的梦想。她是美丽的,是新颖的,却又是可怜的。在北大上学的岁月,一切静好,她青春,她优秀,她出众。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姑妈,都是她亲密的'家人;她有一个可以诉说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挚的友情;她还有一个懂她的恋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对于她这样的妙龄少女来说,美得如梦如幻。
但命运不会永远眷顾于她,美丽的花朵还未绽放,便遭遇了灭顶之灾,年幼的新月被发现患有心脏病,整个家也跟着颓废,而给她致命的一击是,她爱了十年的母亲却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且她的母亲,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双重阻挡下新月仍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是灵魂中的伴侣,是人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样,它就是超越了生命,并居于生命之上的。而它,难就难在,你可以拥有它,却不可以抵触它。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淋着风雨奔跑,困难,永远都不能成为你放弃它的理由,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握紧拳头,继续向前冲!
初中三年,漫长而短暂,我的理想就像前行的一道光,不怕风雨险阻,始终为我指清方向,而我,就如奔跑中的新月。
名著读后心得5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主要讲朋友送老木匠一根神奇的木头,老木匠把木头雕成一个可爱的木偶——匹诺曹。他爱搞恶作剧,还要说谎,后来,因为匹诺曹说了太多谎,仙女把匹诺曹的鼻子变长,仙女看匹诺曹真的想改,就承诺他说如果他不再说谎,就把匹诺曹的鼻子变短,匹诺曹答应仙女不再说谎,不再做坏事。匹诺曹的一生经历多次风雨,终于,他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不再做坏事,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没错,我们只要勇敢的面对眼前的困难,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记得有一次老师说要进行测验,于是我就给自己订了目标,要考到九十五分,为了这个目标,我一有时间就复习,试卷发下来,我一看题目似乎很简单,就很快把题目做完了,还检查了一遍,自以为考的不错,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结果考卷发下来一看,我没有考到九十五分,我很失望,就想要放弃。可是妈妈告诉我只要勇敢的去面对眼前的'困难,并且努力克服,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以后的考试中我每次都认真对待。
最后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很开心。是啊,其实我们只要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不被困难吓倒,那么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名著读后心得6
一个人外表的美丽固然重要,但若内心贫乏,不过就是个一碰即碎的美丽瓷器,这是读完《致未来的你》中《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这篇文章给我的深刻启示。
文中的博尔赫斯从幼年便畅游在图书中,长大后又由图书助理馆员做到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如果有天堂,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在博尔赫斯的眼里就是世间最美好的地方。
虽然我们无法像他这样热爱书籍,但时常读上几本书,哪怕每天浏览十几分钟也是好的。一个人如果从不读书,那么即使他外表强壮,内心也脆弱不堪。翻遍历史,没有哪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是个单纯的“肌肉男”,相反,倒是那些经常在思想里畅游,读书修身多于娱乐健身的人更容易成功。当然,一个人如果只读课本,而无暇顾及其他书刊,那么他也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掌握了一些死知识。很多同学在生活中之所以懵懂无知,就是典型“读死书,死读书”的结果。
文中还提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回望古今,大家公认的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喜爱阅读的呢?比尔盖茨高中退学,爱因斯坦上学时是大家口中的弱智。他们虽然都有这样的黑暗史,但他们无一不是成功人士。我们不能够否认他们其他方面的努力,但也不得不承认阅读的力量比尔盖茨从小便在图书馆帮工,长期阅读各种书籍;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就爱看那些父母认为乱七八糟的'书。书籍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阅读决定了他们的人生。
书籍之所以有改变人生的魔力,关键在于书籍能为身处困境的人指明出路,成为一个人迷惘时的心灵导师。正如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所说:“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在《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一文中,一位杰出的社会学教授1岁成为孤儿,备受煎熬觉得时间暗淡无光,心灵充满了无助感,但在8岁时读到了一本儿童文学家创作的故事书,发现自己仍能掌握命运,创造人生,从而铸就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此外,《致未来的你》还就如何选书提了好多建议,让我受益颇多。比如,书中对盲目追赶时髦阅读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当前很多人被所谓的畅销书,包括成功学书籍、厚黑学书籍等迷得神魂颠倒,其实这是肤浅的阅读,反而会阻碍成长。书籍的挑选也是一门大学问。唯有这种书,才能真正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
现在我要做的是,走进那座名为“天堂”的图书馆,让心灵之旅越走越开阔。
【名著读后心得】相关文章:
名著读后心得8篇01-13
名著读后心得(通用43篇)01-14
简爱读后心得01-28
论语读后心得12-07
爱的教育读后心得02-06
《凡卡》读后心得12-31
高老头读后心得02-11
关于论语读后心得03-20
我与地坛读后心得03-10
伊索寓言读后心得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