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3 09:52:4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1

  昨天晚上全国的青椒们一起聆听了肖甦教授送来的精神大餐――《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大家都觉得这节课干货满满,收获颇丰。我以前只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所以肖教授分享的其他们名著中的名言让我耳目一新,倍受启发。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们的建议》一书的一些体会,主要是关于阅读的章节以及名言,希望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一、阅读与后进生转化

  我想许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为后进生着急吧,我们经常给他们补课,让他们反复看教材,做教材上的习题,背教材中的课文,我以为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直到我阅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明确指出:“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赞叹的东西”。“在儿童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我从来没有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二、教会学生思考

  在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犯过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只让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这种方法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有一些效果,会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从长远看来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可取的,必须教会学生思考。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我把这两句话告诉我的学生,并把这两句话作为检验我教学效果的重要的杠杆,我发现学生比以前更加积极思考了,因为他们都想变得越来越聪明。

  三、靠阅读扩充知识

  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还没有学过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可是已经在读有关这一问题的书,这一点倒是没有任何可怕的。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

  四、阅读是对“学困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这里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五、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我们认为,少年学生的思维应当做好从事创造性智力活动的准备,——这里说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就是要求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活动。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有一些东西是学生不应当事到临头才去回想的,而应当能够在智力活动中半自动化地随手运用它。像一个有经验的钳工能随手拿起他的工具而用不着端详一样(因为他对自己的工具的每一个小点都很熟悉),一个对智力活动训练有素的学生也能无需紧张地集中思考,就从自己的意识仓库里把基本原理信手拈来。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让我们深思一下这样的现象:有些少年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直到我看到了这句话才豁然开朗,我把这个方法运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开始阅读后,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既然阅读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处理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呢?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阅读这本书如同在沙漠中见到了一泓清泉,如同在漆漆暗夜看到了一盏明灯,如同一叶小舟驶进了宁静的港湾,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看到了北斗星。见到了这本书就爱不释手,阅读它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太大的帮助。这本书可以解决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涯中我还会继续阅读这本书的。这本书将会陪伴我很长时间。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2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人也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那如何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博览群书,爱上阅读呢?下面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内需阅读的兴趣

  新课标阅读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确,只有让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学生才会感悟到读书的快乐,徒增阅读的兴趣。

  儿童进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阅读将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静不下心来,对读书不可能像看电视那样专注,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如每周五的班队课举行“小小故事会”或者美文诵读比赛,比赛结束后,我会让孩子们评出最佳表演的前五名学生,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让孩子从容自在地吸收、沉淀、积累,在不经意间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厚积薄发。

  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增强学生阅读的意识,激发阅读的欲望。

  二、体验亲情阅读的快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耳濡目染都看在眼里,感受于心。因此家长只要有时间,就要信手拿本书来阅读,读到感触之处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感悟。当孩子们看见父母陶醉于书香时,他们对书籍就多了一份好奇,这种好奇会让孩子向书籍靠近。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亲情阅读的快乐,还让孩子与父母之间超越“距离”的和谐之美。

  为了能让每位孩子感悟到这份快乐,在开学初,我会给每位家长一封信。信中讲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每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畅游书海,为孩子们选购一些故事书和绘本,并在书的扉页给孩子写上一句激励的话。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为孩子买一个书柜。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指导孩子安排合理的读书时间,坚持每天睡前读书20至30分钟。

  每个星期规定一天为“亲子阅读日”,在这一天里,不管自己有多累,也不管自己有多忙,家长必须放下手头所有的事,与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一边看着精美的图画,一边入神地听着你的故事,并时不时还问上几个问题,这时的你会完全忘了白天的疲惫,一股幸福的感觉不觉涌上心头。相信只要每个家长坚持与努力,孩子的成长你会感到欣慰。

  三、营造书香阅读的氛围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名言、警句或许能让一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从此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室里有限的学习园地,让它说话。每周我都会更新一句名言警句,如: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斯泰”;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每当我一遍一遍地带领学生朗读、分析、背诵这些生动有趣的名言警句时,孩子们对书籍就多了一份亲近感,自发读书的孩子也日见增多。

  接着,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本着“趣味性”和“资源共享”原则,我在教室里开设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小“书柜”。 要求每位孩子捐赠图书2-3本,到学期结束拿回家中,在我的发动下,孩子们都高兴地把书放到小书柜。为了让小书柜更漂亮,我和孩子们还一起买了彩纸,把废弃的包装盒子重新改装成大小可以放五、六本书的小书架,而且还用水彩笔在盒子上画上一些很醒目的图案和文字,让学生自己做图书分类,把自己挑选的书放进去,保证“资源”充足,形成资源共享。每天中午阅读的时候,由组长分发给孩子们,要求孩子们一周看完一本,第二周换一本。

  此外,每天的晨会课,第一件事情就是“美文共赏”,由我向孩子们推荐一篇美文,接着再请一位孩子把自己最近看的图书中的其中一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讲出来,从而让没看过这个故事的孩子也有个了解,起到交流共享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学生的阅读兴致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分享快乐阅读的成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老师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班级读书会引向深入,每学期要进行阅读展示并给予及时地评比、表扬。

  每个月老师给学生一个主题,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制作手抄报,然后将优秀手抄报帖在教室里展示;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平时要求学生把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好句写在自己的采蜜本上,后对自己的采蜜本进行装饰;开故事会,展示孩子们在阅读收获中带来的乐趣。每次评比后,要及时地评奖、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或羡慕的神情时,可以看出班级读书会已成为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学生。

  阅读是无止境的,班级读书会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低年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低年级学生的学识,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找到一个支点,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3

  最近读了《让学生学会阅读》这本书,读完了解到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作为中高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快速阅读,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分心、不走神。还要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有意识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但并不只要速度囫囵吞枣就可以的,还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如何做到既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又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首先提醒学生记录阅读所用的时间。这里的时间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而是要在理解文章后,再记下的时间,做到边读边思考,一边读一边理解文章的`内容。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分心,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比如读到“每年汛期幼儿教育,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一句时就知道,人们过小溪时非常麻烦。

  再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默读的方法、不回读。

  在默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词语的大体含义,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渑池、缶、瑟”等词语的意思,但是能够猜出表示的是地名、乐器的名字,不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就不用管它们,继续读下去,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2、连词成句的读,尽可能地扩大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读“秦国的国君历来不收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读这一句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尽量将视域放大,尽量看到“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不要一个词一个词读。又如在读到“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这一句时,按照逗号、顿号的间隔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一扫而过,阅读的速度就快多了。

  最后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要进行交流,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是可以交流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的阅读速度有一个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的快慢。二是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可以结合具体的地方做简要分析。例如自己是如何连词成句的阅读的,遇到不了解的某个词语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三是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出示一些选择或判断题、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比如在快速阅读完《将相和》这篇文章后,我出示了一些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2、课题中的“将”和“相”在文章分别指的是谁?

  3、文章中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文章中有那几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这种快速默读的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不断进行尝试和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4

  一、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除了学校,家是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更是启蒙阅读的发祥地。笔者发现:凡是孩子的家庭氛围中有好读书的,其孩子大多喜欢阅读;而孩子的家庭氛围不好读书的,则孩子大多也不喜欢阅读。

  有一朋友经营一书店,她利用经营书店的闲暇时间经常阅读,开始只是为了打发时光。慢慢地她逐渐喜欢上阅读,并且从大量地阅读中懂得了经营之道,懂得了处事之道,也懂得孩子培养之道。她小孩从记事开始就是在唐诗、宋词、儿歌、故事等熏陶下成长,从小就养成了每天阅读良好习惯,现在她小孩学习非常优异,特别擅长文字学科的学习。

  我们大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电视、网络环境中,阅读是碎片化的、零碎的,仅依靠课堂、依赖课后作业来补充,这与课标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至少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氛围,创造一个阅读的良好环境。多培孩子逛一逛书店,少给孩子买点零食,多给孩子买几本书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从阅读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阅读中学会如何学习等,慢慢地,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外,还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首先,老师要身先垂范,为学习树立榜样,坚持每天阅读,并把阅读到的精彩章节、精彩片段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是在班级成立图书角,每个学生定期拿一本课外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老师从图书室或自己一些课外书籍选取部分存放在图书角,由学生集中管理,方便学生随时借阅。

  三是在班级中定期举行阅读竞赛活动,通过自由分组、随机分组等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讲典故比赛等,通过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是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让学生说出来。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书籍中最喜欢的人物、最喜欢的章节等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允许学生有多种观点呈现,老师只做引导,不做点评,让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推荐中文名著,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中,我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籍。譬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学习完拼音,识字少。我就为他们推荐一些带拼音的儿歌、成语故事、童话书籍或简单的诗词等。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选择到适合自己年龄阶段成长的书籍,我常利用周末时间,把学校周边的书店都逛一遍,并且把将要推荐的书目、书店名称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利用课堂时间,我适时将这些书目适时推荐给学生。譬如:针对三四年级的孩子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的特点,我为他们推荐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中国成语故事》《西游记》等书目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我便为他们推荐诗歌、散文、历史、传记等作品,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史记》《左传》《二十四史》《三国演义》《水浒传》《唐诗宋词》《三十六计》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名著学习,再结合从课本中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一部分学生从要我读转变到我要读。名著中优美的文字、富含魅力的场景变换,让这些极富思考力的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究历史、了解人物历史背景,主动探究人物历史走向,深刻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教会学生思考,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思考。譬如学习《草船借箭》时,我要求学生先借阅《三国演义》进行学习!要仔细阅读《草船借箭》前后几个章节,并找出该场景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当时的地理位置等进行阅读。通过问题导读,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轻松有趣。在课堂上,学生从地理位置、人物性格、天气等多个因素得出自己的结论,使得教学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做笔记、背诵或摘抄优美语词或段落。要想提高阅读水平,提高语文成绩,我告诉孩子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做到圈、标、摘、写、诵。圈是指好词、好句、好的短语要圈起来加以积累;标是指标注修辞、描写、表达等值得借鉴的地方;摘是指摘抄优美的词句、片段;写则是指写感悟、体会、理解等;诵则是指有些诗文、精彩段落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应教给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真正的阅读,是要从阅读中领会别人的思想,从历史印迹获取成功经验,从他人的文字启迪自己的人生。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必须要学会思考。

【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爱上阅读的作文07-01

爱上阅读高中作文01-22

爱上阅读作文03-27

爱上阅读初中作文02-18

爱上阅读中学作文01-23

爱上阅读作文03-18

爱上阅读的作文650字02-08

我爱上阅读作文03-31

有关爱上阅读的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