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心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
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
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
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
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运的。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2
《爱的教育》是依据意大利小学生日记改编成的一本书。内容包含着父爱、母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孩子对家长的尊重、对祖国的爱……
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每一个故事都能打动人心。爸爸、妈妈的每一封信,都有着一个道理,寄托着对孩子的希望。这本书以一个名叫安利柯的男孩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阅读了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罗贝蒂是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炮兵大尉,这孩子从小倍受宠爱。就在早上上学的途中,罗贝蒂碰到一个低年级的.学生,他眼看着那个低年级学生就要被一辆疾速行驶的车撞倒,罗贝蒂赶忙冲上去,一把推开了那个学生,而他自己却不幸被车碾轧了过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也都会受到他人的帮助。就拿我来说,有一次在学校,课间同学们在玩,无意中,我的手被门夹了一下,当时我心中充满恐惧。我告诉了老师,老师了解了情况,同学们也都围过来问我疼不疼?好一点没有?那一刻,我心里暖洋洋的,我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温暖。爱,看不见、摸不着,却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能时刻感受到。我要在我的内心种下爱的种子,在生活中无私的献出自己的爱,从小事做起。同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有爱心,共同建立一个充满爱的社会。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3
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他的那套“内需”理论,使我很受启发。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教师应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从李老师的报告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他认为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定会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的心里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于是开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业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细?今天留下了什么遗憾,明天怎么弥补?”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争取每天有一点进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4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主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爱心成绩企图,爱心传递期望,爱心唤醒气力,爱心铸就光辉。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于有爱,我们才有耐心;由于有爱,我们才会关心;由于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具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入。是的,正是由于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有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精妙的诗行,相互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觉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当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四平八稳,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换,仔细视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触及到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知道相互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换,获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答应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知道时,同学们的知道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庇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同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酷爱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工作。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5
这个暑假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很惭愧直到现在我才读这本书,这本书中那充满着浓浓的爱的教育让我仿佛经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迥然不同,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和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这里面不能忽视的内容之一就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教育,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内容就是安利柯的父母亲经常写给他的心,比如有一封是关于父亲让安利柯尊敬老师的:应该敬爱先生:因为先生是父亲所敬爱的人,因为是为了学生牺牲自己一生的人,因为是开发你精神的人。先生是要敬爱的啊!你将来年纪大了,父亲和先生都去世了,那时,你在想起你父亲的时候也会想起先生来吧,那时想起先生的那种疲劳的样子,那种忧闷的神情,你会觉得现在的不是了吧。意大利全国五万的学校教师,是你们未来国民精神上的父亲。他们立在社会的背后,拿着轻微的报酬,为国民的进步发达劳动着。你的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人,所以应该敬爱。你无论怎样爱我,但如果对于你的恩人——特别的是对于先生不爱,我断不欢喜。应该将先生当做叔父一样来爱他。不论持你好,或责骂你,都要爱他。不论先生是的时候,或是你以为错了的时候,都要爱他。先生高兴,固然要爱,先生不高兴,尤其要爱他。无论何时,总须爱先生啊!先生的名字,永远须用了敬意来称呼,因为除了父亲的名字,先生的名字是世间最尊贵、最可仰慕的名字呢!
当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感动于充斥在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爱。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是关注到了教育中的爱。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反思我自己的教育,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爱学生的老师,我总是尽心尽力地想把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孩子们,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善良、文明、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班里还是有好几个孩子不愿意学习语文,我从好言好语地相劝,到严词厉色地批评,再到不留情面地全班通报,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使自己成为他们作文中最严厉的老师。我很难过,觉得他们是一群冥顽不灵的孩子。可是,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那就是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这时我才明白,我的教育中也有爱,可是爱的方式不对,斥责与批评固然也是爱的方式,可是在学习方面,这种方式却并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应当像书中的老师学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爱,更加珍惜他们、呵护他们,多一些耐心和宽容,我想会比一味地指责与要求好得多。
这时,我想起班里的一个孩子——王跃蒙。刚上五年级的第一篇作文,她就让我怒不可遏。五年级的第一个单元是关于读书的,所以这个单元的作文也是与读书有关的,其实这样的作文是很好写的,可是她的作文却是把第一课《窃读记》的几个自然段原原本本地抄了下来,我觉得她是在侮辱我的智商。我愤怒地命令她重写了一遍。可是,她后来的'每个单元的作文,都让我恨不得敲开她的脑袋看看。
随着了解的慢慢深入,我发现她的语文能力很弱,尤其是作文,不是她故意乱写,而是真的不会写,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我是没有理由对她生气的。于是,我决心从最简单的作文开始教她写起。周末的小练笔,我没有让她跟其他同学写一样的题目,而是让她写自己的爸爸。我把写作文的要求和方法一条一条写在她的小本子上,像对待一个刚开始学写话的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周一,她把她的作文草稿交了上来,题目就叫《我的爸爸》,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她的作文,不放过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然后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说实话,她的这篇作文顶多算得上语句通顺,可是比其她之前的作文真的好了很多。我让她把修改后的作文抄在了小练笔上,并写上评语:很棒的爸爸,很棒的作文,继续努力!然后,在课前让她到讲台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她一站到台前就哭得泣不成声,根本没有办法读,我让其他同学先读,之后她才抽噎着读完。
紧接着,我们班后来又写了一篇小练笔,我得到了什么。她写的是《我得到了表扬》,她把我让她读文章的事写在了作文里,她说:“老师让我读作文的时候,我站在讲台上哭了,这是激动地哭,我第一次在全班面前读自己的作文。”“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写道:‘很棒的爸爸,很棒的作文,继续努力’,我得到了表扬,我很高兴。”看了她的这篇作文,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不知道是难受还是喜悦,我想:我为什么没有更早的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呢?
我觉得,我们的老师都是善良的、负责任的好老师,我们并不缺乏对学生的爱,可是有时候,我们爱的表达方式是不恰当的。批评与责骂让他们感受到的是痛苦与难堪。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耐心、宽容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灵深处感化他们,这样的教育才能成功!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6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7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我们班有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打人,经过慢慢的和家长沟通和之前的课任老师了解,这个孩子在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母亲在家也是棍棒教育,在了解这样的情况下,对这孩子多关心,遇到他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以沟通教育为主,不一味批评,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沙盘游戏等心理疏导活动……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指导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老师的好帮手。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
看着书目里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本,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当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仔细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遭到很多启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进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纷杂的杂事。特别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常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产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发,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得更加镇定,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威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当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特别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切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知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鉴戒。李镇西老师常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成心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浏览的进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乃至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富,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相伴着积存,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最近,我也常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认真诚地爱好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很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由于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安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由于急躁而产生不该有的误解,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常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天真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分外注意建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爱好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渐渐等待他们克服自我,获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仔细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鉴戒。这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进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过后,他们还邀请我去和他们一起练习打球呢。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劳,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特殊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守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鼓励方法是“逐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逐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困难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形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逐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照了一下,我也常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常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第一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重、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遭到的教育会更深入,成效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当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还很多,要掌控好素养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吁!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9
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教育是一种感动!这个感动又是一个艰辛、美丽、幸福的过程,要想享受幸福,拥有美丽,那就必须付出艰辛!
教育是约束,是自我展示的舞台
这学年,我接受了一个新的班级,仅仅几天,问题暴露无遗。孩子们表现自由散漫、责任心不强,有些同学连作业都完不成,更不会关心集体的荣辱得失。这么多问题,我该怎么办?我咨询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再一次拜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书中谈到“控制”原则,从学生的道德思想,班级的纪律,学科学习,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控制,强化学生的自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粹而真挚的,是一个灵魂对一群灵魂的呵护。他“对错误零度宽容,对灵魂无限爱护”,由于他的严慈相济,造就了一个美好、团结、积极上进的班集体;罗恩克拉克《优秀是教出来的》等著作,我认识到纪律的约束,爱心的付出,是管好班级的法宝。我召集了班委的几名同学商议后,召开了班会。希望同学们把原来的一些好的习惯、做法带进来。并且共同制定班规—班级约定,我提醒大家:“这个约定一旦定住就要说到做到。”随后小组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共同的约定是:按时上学不迟到,完成作业不懒惰,认真倾听不说笑,卫生积极不打闹,拒绝零食身体好。
同时约定:课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游戏,要有良好的秩序,要注意安全。做课间操时,快、静、齐,排队到操场。试用一段时间,果然有了明显的改观。
看到孩子们有了转变,我趁热打铁,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班内开设各种星的评比活动:纪律星、卫生星、学习(作业)星、路队星、标志星。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在“光荣榜”上,每周都有专人负责进行优秀评比。最后是每月评星,根据各方面的表现评出各种星。在评比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都想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这种做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约束了调皮、捣蛋的同学。随后,开展的走进东进、队列队形比赛、走近家乡的桥、走进敬老院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出了孩子的潜能,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其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加强。
教育是爱的付出,是心灵沟通的驿站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那么,师爱如水。
当时班里的几个孩子曾庆东、韩怡松、马天浩、王悦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那学期蒋老师给我班上《品社》,她与我协商,看能不能对这几个孩子进行心灵的救治,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即使取得点滴成绩,也是很大的收获。
此后,我便在课堂上更加关注他们,刘老师也适时鼓励,课下找他们谈心。同时,我也多次与家长取得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家庭的高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因此,开家长会时,我主动留下他们的家长与其沟通,希望他们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对孩子多一份关爱、支持与鼓励,多帮助孩子辅导落下的功课,培养孩子一些学习的信心。蒋老师则经常电话联系。
几次沟通后,有一天,曾的妈妈很激动地告诉我,他在家的一些情况。说:“这孩子的进步很大,现在回家后能主动拿出书本写作业了,能主动问问题了,有时缠着我把语文、数学全写完。”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了自信与乐观。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被爱遗忘的孩子,终于在爱的感召下,激发出了最大的潜能。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时,我当着全班家长的面,表扬了这几位同学,上课知道听了,作业也很努力去写,考试成绩有了很大进步,韩怡松还被班级评为“进步之星”,我为他们照了相,打印后张贴在“我是班级小明星”的位置。同时表扬了曾庆东的母亲,我说:“她回家后一道题一道题地帮着孩子辅导,那段时间都是陪着孩子学习。”刘老师要我转告她:“你是很了不起的母亲,很伟大的妈妈!”说到这里,看到曾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我知道这泪水中既有艰辛,又有孩子得到认可的喜悦,或许也有孩子被关爱的欣慰吧。会后,韩怡松的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孟老师,怡松中午回家很激动,一再叮嘱,下午不能去晚了,老师给照相了,让我早点来看看,还催了我好几遍。”边说边泪流不止,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当母亲的才有所体会。他还说:“我们老师对我们很好。”这是一群知道感恩的孩子,已不记得老师多次对他严厉的批评。
还记得,那天是圣诞节,我刚刚踏进校门,曾庆东就飞奔而来,他一边把包裹得很漂亮的橙子和苹果送到我手中,一边喊着:“老师,祝你圣诞节快乐!”还说:“老师,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橙子,是我诚心诚意送的。”那一刻,我的眼角湿润了,我的`心底是满满的感动。那一刻,我是幸福的。我深深地知道,这个孩子,他能记住这样的话,他的妈妈要交代多少遍啊!
记得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盏盏烛光。身为班主任,必须恪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尤其学困生,智力有残疾的孩子,更需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世上有一种东西,你给予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那就是爱。每年的教师节,当一束束姹紫嫣红的花朵,一张张饱含谢意的精致卡片,从四面八方飞到我的身边,我的心里总是充盈着一种骄傲,一种自豪。那一刻,我体验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
是的,幸福真的很简单,它是感悟教育真谛后的一种快乐;幸福真的很简单,它是看见孩子笑脸时的一种感动;幸福真的很简单,它是收获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种喜悦。罗曼罗兰说过:“世界因为生命而有色彩,生命因为感动而有灵性。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我坚信,我们都是一群心中满载幸福的教师,都会将这幸福的种子播撒于孩子的心灵间,因为我们心中有阳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为别的,就为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也要把工作干好。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今生无悔。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0
本学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1
因为对李镇西老师的喜爱,我有幸拜读了他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我又一次经历了心灵的洗礼,被李老师的崇尚人格所震撼: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每一位爱学生的老师,都有一种能力死学生的能力,镇西老师认为,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间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老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在这本书中,对我感动最深的地方是李老师的博爱,每一位教师都无可置疑的喜欢优秀的孩子,但对那些调皮任性、不听话的的孩子抛弃以外,任其发展。而李老师却不同,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养成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书中关于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一、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了”。我感动于: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我要向李老师致敬。
二、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三、不以分数论英雄。
虽说现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看学生的全面发展,殊不知孩子的成绩是占首位的,小学成绩排名次,高中学生按成绩选座位,甚至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不能乱坐的,都要按照孩子的固定座位坐,后排的家长就只能跟着孩子脸红了,我想这样的安排是被无奈接受的。李老师在文中提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托尔斯泰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也是让孩子喜欢我们的法宝。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爱的魅力拥抱每一位孩子,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学生!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2
书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书。书海中,好书数不胜数。在我读过的书里?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我花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这厚厚的《爱的教育》。我看完第一感觉就是——爱。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阿米库斯写的,以一个小男孩——安利的'日记为基础,透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师生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中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爱情的教育文本虽然简单朴素,也描写了很普通的人物,但却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会让人感到感动。比如每月的故事里,有——个关于六千里寻母的故事。据说,马可的母亲因为父母的债务,决定去待遇优厚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妈妈离开时,她和家人保持联系。但是自从马可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她上次感觉不舒服,她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家里各种方式发的信也沉入大海。我收不到妈妈的信,所以家里更冷。父亲和儿子每天都在以泪洗面,马可希望他的母亲死去。最后,12岁的马可自告奋勇去找妈妈。凯尔的坚持让父亲无奈的相信这个像大人一样懂得事理的孝子一定会成功。做好一切准备后,马可踏上了千里寻母之旅。在路上,他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道过了多久。在马可的不懈努力和人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失去生命意识的垂死母亲。马可的出现让他的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和他的母亲终于团聚了.看完这封信,我不禁赞叹马可对母亲的深爱。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同龄的他,显得无知渺小。只要小事情发生,就把火丢给你妈。真的错了,哎…
有时候遇到挫折,我们常常会抱怨别人,好像全世界都在反对我们,甚至会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有些人想变得更悲观,会自杀以示抗议。多悲哀啊!其实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身边的一切,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啊!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3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培养优生,要注意: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二、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三、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4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个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一天不读书是不行的。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今天我就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1886年这本书刚一出版,就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久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全球,这本书不仅被作为中小学生的教科书,还被作为教育孩子的范本,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富有爱心的儿童读物,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在当时乃至现在文坛上是多么举足轻重的名著。
整本书都围绕着一个字,那就是“爱”,无论是父母之爱、伙伴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都是这本书的主旨,其中的人物富有正义感,在别人危难时都会伸以援手,不管认识不认识对方。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意外事件”一章。早晨,洛贝蒂在上学途中,发现一名低年级的`小学生滑倒在马路中央,一辆疾驰的车飞奔过来,马上就要碾压到小学生身上,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洛贝蒂冲了过去,一把把小学生抛了出去,自己的脚却被疾驰的车碾压过去。这是要有多么强烈的正义感,才会舍身去救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哪,我们要向他学习。
现今,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贫困人群,孤寡老人,街边流浪汉。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社会将更加和谐,祖国将变成更加美好。正如一首歌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世界都充满爱。这就是我之所以要推荐这本书——《爱的教育》的原因。让我们以书为友,让书陪伴我们的人生。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5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03-21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04-02
爱心教育作文07-07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4篇04-02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笔记01-21
有关爱心教育作文03-01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笔记范文04-24
爱心心得体会12-30
爱心培训心得体会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