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09 11:29: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

  培训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

  和理论依据。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

  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

  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動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木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教与学的方式的变化,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高昂劲头,让学生“乐学”,进而“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锻炼和提升,使观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木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

  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2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湛。

  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不断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如何用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回忆参加学习学习的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让我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自己的观念,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乐于学习,乐于教学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

  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3

  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如教师所言:“开新车走老路。”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有的老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还在“双基”教学的困惑中挣扎,课堂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依然严峻。如果我们向下面这样做也许会更好: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样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面,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在许多问题上,跟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还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如果教师不转换角色,还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即使你从形式上怎样模仿,也只能是邯郸学步。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4

  一、将课程资源和新课程理念的整合

  从大的范围来说,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宽度。回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是丰厚的,有震撼力的。然而从小的范围来说,相比较全球国际化的趋势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又是不完备的,是相对匮乏的,有待与世界文明相融合,便于与国际接轨。因此,要研究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就不能不注意它的本土性和借鉴性。

  二、认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以模仿,光靠一定的教育理念依据按图索骥只能是事倍功半,更多的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善于归纳,形成理念,指导实践。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艰辛道路上教师应当是实施者,开发者;学生是享用者,受益者。而教师的价值获得和成就感就建立在学生能心满意足地接受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带来的愉悦心情之上,从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让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辅相承,互相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活动,其成效取决于课堂实施的过程,而课堂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好的课程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反,不好的课程资源或者说没有什么让新时代的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学生则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就难得谈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了。一旦学生综合素质有所养成与提高,使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那课堂教学的实施就轻松得多了,也变得有效了。

  四、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方式的探究

  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结果。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在近几年彻底改变了绝大多数大学,中小学的校园学习环境,包括教学楼的兴建,图书,实验仪器的统一配给以及学生宿舍楼的兴建,使得大多数学校逐步趋向花园式,乐园式,学园式。这些举措为现代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相信随着我国在全民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政策倾斜的状况下,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一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硬件设施的配置和兴建并不就意味着教育可以高枕而卧,关键是要能把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硬件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这就不得不考虑它的软件管理。

  “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只要我们不断开发出好的课程资源并使之服务于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更比一辈强,到那时,中国的国民教育会有一次大的飞跃,中国的国民综合素质也会有较明显的提高,那么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会成为现实,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5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熟悉,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熟悉。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四、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必须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和互动必须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

  学习角色的根本转变。所谓教师职能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落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把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6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个人认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以高深的学识为基础,正所谓“学高为师”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是指教师的知识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学生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知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的知识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识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不但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还要有高深的教学理论,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教学理论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有了新的理解。。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新的理论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理论上,思想上、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7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一定恪守 以往的常规秩序,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应当给予肯定。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但不是不要传授,必要的概念还

  要讲,但是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 解决,是在现今的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角色上主要 讲述教师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教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这三个方面。结合《数学》课程,在课改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 课改实验教师认真从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灵活转变入手。

  一、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

  任何实践都应有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指导是盲目的,缺乏科学性 的。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应深深懂得这次自己所肩负的任务的重量,所以在教学实际中,应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

  《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 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反

  映了英语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也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方式,真正实现 学生的英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还有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课程要具有开放 性; 把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引入课程等。

  当然是在前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与探索出来的。理论的`学习解决了我们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面对全班学生,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那个学生的学习障碍要排除;课堂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精心创设,学生个体的巨大差异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难要解答,独立思 考的问题要诱导……这些细致而复杂的内容,只是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变为“充分 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让教师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更要让学生学的过程充实、辉煌。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8

  读了《教育新理论》我的感触良多,下面就谈一下我认识和体会:

  一、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书中写道: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人,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为了达到教师境界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另外,在学生的眼中,我们是“无所不知,无所无晓的”。因此,我们具有的'知识面愈广博、愈丰富愈好。所以教师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联系实际,不断反思

  1、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强交流沟通 加深了解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因为教师居高临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课下要多些关心和多些谈话,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教师要像一个朋友般地听学生诉说,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我们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加强沟通,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9

  新课程新理念,不再将学生掌握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必须花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课堂活动的准备当中,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做事、生存以及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才会使他们学习感到轻松快乐,感到自己的知识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改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0

  周六和三位同事去日照外国语学校参加了所谓的“《新理念》、《新课标》、《新课堂》暨中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会上听取了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毛洪其老师的《苏州园林》及其他的讲座《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有效性》,还有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教授袁志勇执教的示范课《段落写作入门》,因为时间关系,他的讲座《论有效教学》就没来得及听,很是遗憾。

  毛洪其老师把《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1.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故园的深情;2.学习文章“目录分解式”的介绍方法。

  课堂上毛老师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老师的角度看,很好的完成了这两个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了毛老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度挖掘,印证了他的“任何一篇文章我都当作美文来读”的教学理念,也呈现了一种语文个性化解读教学的模式。

  但是,如果放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并不很认同毛老师的这堂课的。如果说要认同,那也只能是在学生已经按照常规教学来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的“再赏读”教学。

  从毛老师的目标确定来看,本堂课更像是赏析课。我们不否认作者当年写这篇文章时,确实是怀着对故乡故园的深情,而正是因为这深情,作者才想把苏州园林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知晓。正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学,况且,教材在选编这篇文章时,题目由原来的《拙政诸园寄神眷——谈苏州园林》改为了《苏州园林》,目的就很明显的是当作了说明文来安排的。所以,我更赞成把本文当作说明文来教。

  另外,我从网上查阅了本文大量的教案,也都是按照说明文来设计的。我为什么也要强调按说明文来教呢,因为这篇文章历来是说明文文体考试的典范。如果老师不按照这种文体来教学,在考场上,学生是要吃大亏的。没办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还是更多的为了考试而教的。

  有一点,需要声明,其实,我是非常的欣赏毛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的,但是,因为考试的脚镣带在脚上,所谓的个性化阅读是很难彻底放得开的。所以,如果非得按照美文来教的话,我建议在按照常规学习了之后,再做一个美文赏读,也是未尝不可的。

  另外,毛老师的讲座《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有效性》讲的非常好,给我们一线教师很好的启示,告诉我们一线教师除了做一个教书匠之外,还可以做学问搞研究来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专业水平。我想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我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是都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我达不到理论提升的高度上。

  下午听了袁志勇教授执教的示范课《段落写作入门》,感觉耳目一新。袁老师的教学理念非常的清晰,从他的课堂教学来看,袁老师是在想摸索创造一种可以类似于数学例题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一大热点,全国关于作文教学的书籍、学生作文选,多得不计其数。可是还是有大批的学生不愿意写作,不会写作。而作文又在语文教学成绩中占了近半壁江山,就是老师不着急,学生的家长也是很着急的,各种辅导书、作文选一股脑儿的往家搬,其实效果还是一般的。

  袁老师的作文教学设计力求有例可循,从易到难,能够面对所有的学生来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有作文畏难情绪的学生来说,效果应该是不错的。但是相对于骨子里对作文天生有好感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无意又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和灵性的扼杀。

  其实,真正的写作应该是个性化的东西。爱好写作的学生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学下来,可能是才华殆尽了。

  不过,从应试角度来说,袁老师的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是能够迅速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很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

  当天,毛洪其老师和袁志勇教授,都是先执教了课,然后再做报告,都应该属于学者型的教师。但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袁老师更好一些,身为一名老教师,袁老师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颇有老顽童的情趣,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无疑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来。而毛老师讲座讲的不错,可是课堂教学瑕疵还是很多的。在他的课堂中,真正参与进来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仅仅局限于几个积极分子身上,有学生回答问题,也是搬了教参照本宣科的。另外45分钟的课,整整上了一个小时,让我们有些迷惑,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学习到底是需要一课时来完成,还是两课时呢?

  这几年,我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的。我发现无论是国家级的还是省、市级的老师,在上课时,都喜欢把45分钟的课上成1个小时,甚至更多。我就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外出听课学习,除了从专家那儿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以外,就想学学专家们在45分钟的时间里,应该完成并能够完成多少的教学任务?学学他们在一节课里,能够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那些专家们能够洗尽铅华,给我们展示一堂真实的家常课,毕竟他们是有很大的导向作用的。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1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认识。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切底实施。

  三、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四、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必须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和互动必须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学习角色的根本转变。所谓教师职能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落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

  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智慧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但愿新课程改革,一路走好……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2

  读了《当代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我受益不少。该书提出了如主体性教育、生命教育、创新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尊重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等,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觉得以下方面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一、修身养性,拓展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具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态度。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为学生的安全而献身的女教师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是教师的楷模。

  二、教师应尊重学生宽容学生

  教师每天接触的.学生各种各样,有的聪明好学,品德优良,受到教师的关怀自然较多,但有的学生聪明顽皮,喜欢生事,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特别有好的心态。

  三、爱岗敬业,为学生服务

  因为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影响学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是既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备课要先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状况,上课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地学习,对后进生要给予鼓励、帮助。不仅要做学生的严师,更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的生活有困难时更要关心。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3

  通过学习,明白“新理念”,就是要我们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教师应以最快的速度来汲取其中的精华知识,并在其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新方法、新理念。把新理念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什么是新理念?新理念是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目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主要内容,树立新的价值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鼓励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学中应该树立的新理念:

  1、教学中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教师教学中要确立课程意识: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是妹有效果的教学,因为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杜威早就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形成新理论的素材。

  总之;以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主要内容,树立新的价值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好的适应相应教学内容的新理念。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4

  1、 深入了解学生

  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在当今社会,对于现在的学生,民主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才能看到学生所看到的,听到学生所听到的。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走近他们的心灵,学生就是一名教师用一颗火热的心,一腔赤忱的情在学生心灵上播洒阳光和雨露。

  我们 在看学生时,就会发现学生的“长处”,就会学会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亲近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

  2、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我对《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提出的“不直接回答问题”的例子感受颇深。平时,有学生向我提出不懂的问题,我总喜欢尽自己所能告诉学生,让学生满意为止,还自认为尽到了责任。事实上,送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

  3、 教育的多样性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哲学在于欣赏哲人的思想智慧,欣赏观察和分析世界的多种视角。它是一门使人的灵魂生辉的课程。而现实教学中,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却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尊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跃,生命价值的升华。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 教育本身的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要求教师承认多样性、认同个性化。如果我们忽视多样性,教学中非要给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失去的将是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这种多样性、认同个性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很显然,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这是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空间。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 教育是技能的教授,更是生命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传递的是心灵交流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这种情感的交流,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5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

  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以上是我实践新课改的点滴体会和看法。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我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数学课改的过程不断进行探索,伴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会一路实践一路总结,在课改中成长。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03-19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范文1800字03-31

企业创新理念标语06-21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新理念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学习的心得体会04-29

关于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04-10

《教育新理念》的读书心得体会03-23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12-19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4-06

有关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