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

时间:2023-09-02 17:45:5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900字(精选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你知道写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900字(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900字(精选6篇)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1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到一年九月时。每一年的9月1号都是广大莘莘学子开学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一天,中央电视台都会在开学季当晚黄金时间播出《开学第一课》,也因为有了这个节目,让我们开学也多了一份国家层面上的仪式感,所以每年开学第一天,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收看《开学第一课》也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今年节目的嘉宾可谓是遍布各个行当,有北大副校长《儒藏》中心主任王博,有80后“新农人”代表魏巧,有北部战区空军某部飞行员张威,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指令长景海鹏……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这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嘉宾之一,空军飞行员张威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新学期第一天,正在太空出差的神十六航天员还为全国中小学生送上独特的开学礼物,分别是“上进心、好奇心、初心”。他们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我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朱杨柱说,在高三时他想过,如果上不了天,那么他就来研究上天的东西。在高考填志愿时,他唯一的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的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但是翱翔天际的追求和梦想在他心里一直没有磨灭。“现在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在我们中国空间站里遥望美丽的地球。”朱杨柱说,永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收获。

  桂海潮表示,他要送给大家的礼物是一颗好奇心。“20年前,正在上高二的我从校园广播里听到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心中点燃了对航天的兴趣。此后的`20年里,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正是对太空的好奇心指引着我选择并坚持,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奔向自己心中的梦想。”他说。

  景海鹏说,为了实现第一次飞天梦想,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25年前,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我想这是一名航天员的初心。”他表示,如今,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在轨要开展诸多领域的大规模科学实验和试验。在未来,我国还将实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我国还将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还要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等。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下一个实现梦想的就是你们自己了。”景海鹏说。

  同学们,新学期来了,让我们一起为梦想扬帆,为祖国远航,一起拥抱灿烂的星辰大海。强国复兴有我!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2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不拘囿于传统教室,中国国家版本馆、武夷山国家公园、镇江的戴庄农场、中国航空博物馆、海南自贸港等都化身“行走的课堂”;授课方式也不拘囿于文字,文物、绘画、CG动画、AR技术等都来助力;参与讲课的人更堪称“最强天团”,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以及国际经济发展局全球新闻官、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鲁斯兰。

  就像正在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节目中送给孩子们的三件礼物——上进心、好奇心、初心——传承有我、创造有我、未来有我!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景海鹏寄语青少年:“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下一个实现梦想的,就是你们自己!”传承有我,寻找中华文化的根脉;创造有我,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未来有我,汇聚命运与共的时代心声。从前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

  盛世修文、传承民族文化是今天的一桩大事。《开学第一课》里的“第一课”往返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演播室,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跟随王博的介绍,同学们一同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感受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金晓明做导赏,带领同学们“画中游”,从《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高星的演讲《“东方故乡”上新了》,则把大家带到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在这个今年3月揭晓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领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在“双世遗”武夷山国家公园,碧水丹山的自然课堂,孩子们跟随“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员和“科技特派员”探寻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举世称奇的生物奇观,了解科技赋能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在镇江,观众跟随80后返乡创业代表魏巧、农业专家赵亚夫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化农场”和“生物多样性农业”的真实体验,切切实实地告诉人们,何为“慧”种田农业模式下的播种“新速度”,感受新农人如何用现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不仅跟随节目行走在沉浸式课堂里,更借助诸多新科技手段,往返于虚实场景之间,为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叹为观止。同样,《开学第一课》能上天入海、穿梭古今地呈现在全国青少年面前,也是现实中的科创力量让我们得以进一步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散布在中华大地甚至宇宙苍穹的文明能鲜活宛若比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创造中激活新的灵感,这恰是“第一课”的应有之义。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对我们中国大好河山有了更多的认知,为全国青少年观众描绘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图景,以此鼓舞广大青少年去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去追逐梦想、探索无尽的星辰大海。我们中国现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先辈为之奋斗。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并对其深感自豪。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3

  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年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央视都会播放适合广大学生收看的《开学第一课》,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强国复兴有我”。

  看到了这个主题,首先我脑海里就想到了今年这个主题肯定是跟爱国有关,爱国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没有国就没有家,也就没有我们每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幸福学习的今天。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首先阐述了我国最近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例如,2023年我国自主制造的C919国产大飞机商业首飞成功,还有近两年我国的航天员在太空频繁会师,这彰显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取得了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件件大国重器的推动,而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科研人员一段段辛苦付出和研发突破的历程。从这些科研人员身上,迸发出了一股闯劲儿。所以,我们作为学生,更加要努力学习,学习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目第一站首先带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的地方,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镜头转到了“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筑物,要不是这个节目,我都根本不知道这个“中国国家版本馆”到底是什么,原来它既是一个图书馆,又是一个博物馆,档案馆,还是一个美术馆,展览馆,它包含了古今中外所有藏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全都收藏在一起。

  首先采访了《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儒藏》,我们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一直到现在的思想,还介绍了“仁”这个思想的.含义。通过这个“仁”思想,更加让我们这些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教育意义,比如说我们作为学生,要爱自己的亲人,爱所有的人,爱天下所有的事物,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我们学生该有的品质。如果我们只注重学习,不注重这些品质,就称不上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也就不具备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

  王博专家还说了让我们每个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继续传承中华文明和人类智慧,开创美好的未来。”我们作为学生,学习就是我们的使命,学习好新一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带领祖国走向美好的未来。祖国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颠。

  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要热爱祖国,努力奋斗,传承先辈优秀的基因,挑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4

  9月1日晚8点,我准时在电视机前收看着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节目主要分为2个大板块,第一个是节目主舞台现场主持人撒贝宁、龙洋的主持以及有关学者到场讲话,第二个就是舒冬、张舒越和王嘉宁作为主持的实景课堂。两个时空共同讲述,围绕的主题就是“强国复兴有我”。

  第一个外景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龙洋就以外景记者的身份带领孩子们一起做了采访,了解了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历史知识,拓展了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未知海洋畅游。在这里,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个外景片的创意是从小朋友对中华文明的疑问视角来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主持人龙洋则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二个实景课堂中舒冬到访的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这片繁茂的自然保护区是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绝佳场所。他们沿着山路漫步,欣赏着沿途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听舒冬讲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舒冬和工作人员以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方,向孩子们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告诉孩子们,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生物多样性,就会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个实景课堂中,主持人张舒越带着同学们去了江苏镇江,大家一起在魏巧的带领下了解了农业知识,她向同学们介绍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应用和发展趋势,讲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挑战,还介绍了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和实践。

  第四个实景课堂中,主持人王嘉宁带着同学们去了国内最大的航空主题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在那里张威老师为大家讲述航空知识,其中一个细节就是当张威老师在讲到动情处的时候有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洒现场,而摄像师也给了王嘉宁一个镜头,画面显示,王嘉宁也被张威老师的讲述所感染,两只眼睛也是哭得红红的。

  实景课堂的嘉宾们通过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而对广大中小学来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树立中华民族共用体意识,以时代的建设者和佼佼者为榜样,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就是最好的“开学第一课”。

  在挥毫泼墨间感受中国人的精神天地,于广阔天地里写就绿水青山的时代答卷……作为一名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谨记祖国的重托、父母的叮咛和老师的教诲,做一名积极乐观、努力向上、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5

  9月1日晚8点,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2023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聚焦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

  大田是什么?无人插秧机是怎么作业的?农田里的生态循环是怎么样的?看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实景课堂的新农人故事就知道!他们用实际行动鼓舞广大青少年博学笃行,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今年在节目中有两名江苏人熟悉的身影,他们是82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农技专家赵亚夫和80后返乡创业“新农人”魏巧。

  魏巧是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身为土壤学硕士的魏巧和农学博士的丈夫,分别辞去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来到家乡2万多亩的农田上,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数字化农田种植的探索者。6年过去,他们探索出一条数字化引领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

  正是受到赵亚夫的影响,在父亲的劝说下,魏巧选择回乡成为“新农人”。

  赵亚夫先生64年扎根农村一线,2001年退休后,赵亚夫带领戴庄村创新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为殷实的全国文明村。30多年来,他带领的亚夫团队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多万亩,帮助农民增收近300亿元。

  不收一分钱,帮你富起来,这谁敢信?但是64年扎根农村一线的赵亚夫就是这么做的。农民不相信他的话,他就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退休后,他带领戴庄村探索出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发展道路,让人类和大自然因为生态农业成为生命共同体。

  “魏巧是80后,我也是‘80后’,我82周岁,还有我们的小朋友。将来我们的小朋友都是冲刺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只要我们能够肯吃苦、肯坚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农业搞好,早早地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赵亚夫说。

  赵亚夫先生还介绍,现在正和农民一起探索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生物多样性农业。最后,还勉励同学“只要肯吃苦、肯坚持,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农业搞好,早早地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啊,耕读教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观看完节目,我深切感受到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重要使命,体会到了科技农田的力量,懂得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6

  《开学第一课》是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联合举办了大型教育课,对中小学生们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让我大受震撼,我们在新时代非常快乐,作为这个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积极向上,树立目标和理想,努力学习,不仅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祖国。

  节目精选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儒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着眼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大范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为我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委会委员金晓明带领我们"画中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蹴鞠图》到《清明上河图》,在金晓明的介绍下,我们细细品味着屏幕上栩栩如生的画面。"同学们,正是我们今天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技术,让寒江独钓、孤雁北归、空谷幽兰,这些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印记,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出版的方式,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通过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所以,观看这期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能让我们内心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是中国人和炎黄子孙而倍感骄傲。

  强国复兴,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要有理想,有要求,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还要拥有爱国精神和团结一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我们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先锋,更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正冉冉升起的骄阳,应面朝世界新局势,喊出自己不怕风浪的口号:强国复兴,吾辈自强!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给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为了往后的生活和未来更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要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及理想,努力学习,成为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加油拼搏,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202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900字(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相关文章:

央视2022《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08-17

央视《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18篇)09-06

2022看央视《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08-17

2022秋季央视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08-17

观看央视秋季开学第一课2022心得体会08-17

2022央视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心得体会08-17

最新2022央视秋季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大全08-17

2022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心得体会大全08-17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5-07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202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900字(精选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你知道写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900字(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900字(精选6篇)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1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到一年九月时。每一年的9月1号都是广大莘莘学子开学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一天,中央电视台都会在开学季当晚黄金时间播出《开学第一课》,也因为有了这个节目,让我们开学也多了一份国家层面上的仪式感,所以每年开学第一天,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收看《开学第一课》也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今年节目的嘉宾可谓是遍布各个行当,有北大副校长《儒藏》中心主任王博,有80后“新农人”代表魏巧,有北部战区空军某部飞行员张威,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指令长景海鹏……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这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嘉宾之一,空军飞行员张威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新学期第一天,正在太空出差的神十六航天员还为全国中小学生送上独特的开学礼物,分别是“上进心、好奇心、初心”。他们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我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朱杨柱说,在高三时他想过,如果上不了天,那么他就来研究上天的东西。在高考填志愿时,他唯一的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的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但是翱翔天际的追求和梦想在他心里一直没有磨灭。“现在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在我们中国空间站里遥望美丽的地球。”朱杨柱说,永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收获。

  桂海潮表示,他要送给大家的礼物是一颗好奇心。“20年前,正在上高二的我从校园广播里听到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心中点燃了对航天的兴趣。此后的`20年里,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正是对太空的好奇心指引着我选择并坚持,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奔向自己心中的梦想。”他说。

  景海鹏说,为了实现第一次飞天梦想,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25年前,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我想这是一名航天员的初心。”他表示,如今,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在轨要开展诸多领域的大规模科学实验和试验。在未来,我国还将实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我国还将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还要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等。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下一个实现梦想的就是你们自己了。”景海鹏说。

  同学们,新学期来了,让我们一起为梦想扬帆,为祖国远航,一起拥抱灿烂的星辰大海。强国复兴有我!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2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不拘囿于传统教室,中国国家版本馆、武夷山国家公园、镇江的戴庄农场、中国航空博物馆、海南自贸港等都化身“行走的课堂”;授课方式也不拘囿于文字,文物、绘画、CG动画、AR技术等都来助力;参与讲课的人更堪称“最强天团”,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以及国际经济发展局全球新闻官、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鲁斯兰。

  就像正在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节目中送给孩子们的三件礼物——上进心、好奇心、初心——传承有我、创造有我、未来有我!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景海鹏寄语青少年:“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下一个实现梦想的,就是你们自己!”传承有我,寻找中华文化的根脉;创造有我,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未来有我,汇聚命运与共的时代心声。从前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

  盛世修文、传承民族文化是今天的一桩大事。《开学第一课》里的“第一课”往返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演播室,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跟随王博的介绍,同学们一同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感受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金晓明做导赏,带领同学们“画中游”,从《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高星的演讲《“东方故乡”上新了》,则把大家带到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在这个今年3月揭晓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领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在“双世遗”武夷山国家公园,碧水丹山的自然课堂,孩子们跟随“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员和“科技特派员”探寻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举世称奇的生物奇观,了解科技赋能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在镇江,观众跟随80后返乡创业代表魏巧、农业专家赵亚夫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化农场”和“生物多样性农业”的真实体验,切切实实地告诉人们,何为“慧”种田农业模式下的播种“新速度”,感受新农人如何用现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不仅跟随节目行走在沉浸式课堂里,更借助诸多新科技手段,往返于虚实场景之间,为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叹为观止。同样,《开学第一课》能上天入海、穿梭古今地呈现在全国青少年面前,也是现实中的科创力量让我们得以进一步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散布在中华大地甚至宇宙苍穹的文明能鲜活宛若比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创造中激活新的灵感,这恰是“第一课”的应有之义。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对我们中国大好河山有了更多的认知,为全国青少年观众描绘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图景,以此鼓舞广大青少年去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去追逐梦想、探索无尽的星辰大海。我们中国现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先辈为之奋斗。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并对其深感自豪。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3

  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年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央视都会播放适合广大学生收看的《开学第一课》,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强国复兴有我”。

  看到了这个主题,首先我脑海里就想到了今年这个主题肯定是跟爱国有关,爱国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没有国就没有家,也就没有我们每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幸福学习的今天。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首先阐述了我国最近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例如,2023年我国自主制造的C919国产大飞机商业首飞成功,还有近两年我国的航天员在太空频繁会师,这彰显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取得了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件件大国重器的推动,而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科研人员一段段辛苦付出和研发突破的历程。从这些科研人员身上,迸发出了一股闯劲儿。所以,我们作为学生,更加要努力学习,学习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目第一站首先带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的地方,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镜头转到了“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筑物,要不是这个节目,我都根本不知道这个“中国国家版本馆”到底是什么,原来它既是一个图书馆,又是一个博物馆,档案馆,还是一个美术馆,展览馆,它包含了古今中外所有藏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全都收藏在一起。

  首先采访了《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儒藏》,我们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一直到现在的思想,还介绍了“仁”这个思想的.含义。通过这个“仁”思想,更加让我们这些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教育意义,比如说我们作为学生,要爱自己的亲人,爱所有的人,爱天下所有的事物,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我们学生该有的品质。如果我们只注重学习,不注重这些品质,就称不上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也就不具备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

  王博专家还说了让我们每个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继续传承中华文明和人类智慧,开创美好的未来。”我们作为学生,学习就是我们的使命,学习好新一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带领祖国走向美好的未来。祖国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颠。

  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要热爱祖国,努力奋斗,传承先辈优秀的基因,挑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4

  9月1日晚8点,我准时在电视机前收看着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节目主要分为2个大板块,第一个是节目主舞台现场主持人撒贝宁、龙洋的主持以及有关学者到场讲话,第二个就是舒冬、张舒越和王嘉宁作为主持的实景课堂。两个时空共同讲述,围绕的主题就是“强国复兴有我”。

  第一个外景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龙洋就以外景记者的身份带领孩子们一起做了采访,了解了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历史知识,拓展了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未知海洋畅游。在这里,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个外景片的创意是从小朋友对中华文明的疑问视角来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主持人龙洋则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二个实景课堂中舒冬到访的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这片繁茂的自然保护区是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绝佳场所。他们沿着山路漫步,欣赏着沿途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听舒冬讲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舒冬和工作人员以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方,向孩子们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告诉孩子们,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生物多样性,就会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个实景课堂中,主持人张舒越带着同学们去了江苏镇江,大家一起在魏巧的带领下了解了农业知识,她向同学们介绍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应用和发展趋势,讲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挑战,还介绍了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和实践。

  第四个实景课堂中,主持人王嘉宁带着同学们去了国内最大的航空主题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在那里张威老师为大家讲述航空知识,其中一个细节就是当张威老师在讲到动情处的时候有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洒现场,而摄像师也给了王嘉宁一个镜头,画面显示,王嘉宁也被张威老师的讲述所感染,两只眼睛也是哭得红红的。

  实景课堂的嘉宾们通过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而对广大中小学来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树立中华民族共用体意识,以时代的建设者和佼佼者为榜样,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就是最好的“开学第一课”。

  在挥毫泼墨间感受中国人的精神天地,于广阔天地里写就绿水青山的时代答卷……作为一名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谨记祖国的重托、父母的叮咛和老师的教诲,做一名积极乐观、努力向上、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5

  9月1日晚8点,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2023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聚焦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

  大田是什么?无人插秧机是怎么作业的?农田里的生态循环是怎么样的?看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实景课堂的新农人故事就知道!他们用实际行动鼓舞广大青少年博学笃行,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今年在节目中有两名江苏人熟悉的身影,他们是82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农技专家赵亚夫和80后返乡创业“新农人”魏巧。

  魏巧是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身为土壤学硕士的魏巧和农学博士的丈夫,分别辞去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来到家乡2万多亩的农田上,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数字化农田种植的探索者。6年过去,他们探索出一条数字化引领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

  正是受到赵亚夫的影响,在父亲的劝说下,魏巧选择回乡成为“新农人”。

  赵亚夫先生64年扎根农村一线,2001年退休后,赵亚夫带领戴庄村创新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为殷实的全国文明村。30多年来,他带领的亚夫团队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多万亩,帮助农民增收近300亿元。

  不收一分钱,帮你富起来,这谁敢信?但是64年扎根农村一线的赵亚夫就是这么做的。农民不相信他的话,他就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退休后,他带领戴庄村探索出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发展道路,让人类和大自然因为生态农业成为生命共同体。

  “魏巧是80后,我也是‘80后’,我82周岁,还有我们的小朋友。将来我们的小朋友都是冲刺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只要我们能够肯吃苦、肯坚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农业搞好,早早地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赵亚夫说。

  赵亚夫先生还介绍,现在正和农民一起探索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生物多样性农业。最后,还勉励同学“只要肯吃苦、肯坚持,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农业搞好,早早地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啊,耕读教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观看完节目,我深切感受到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重要使命,体会到了科技农田的力量,懂得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央视开学第一课感悟6

  《开学第一课》是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联合举办了大型教育课,对中小学生们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让我大受震撼,我们在新时代非常快乐,作为这个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积极向上,树立目标和理想,努力学习,不仅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祖国。

  节目精选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儒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着眼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大范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为我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委会委员金晓明带领我们"画中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蹴鞠图》到《清明上河图》,在金晓明的介绍下,我们细细品味着屏幕上栩栩如生的画面。"同学们,正是我们今天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技术,让寒江独钓、孤雁北归、空谷幽兰,这些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印记,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出版的方式,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通过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所以,观看这期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能让我们内心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是中国人和炎黄子孙而倍感骄傲。

  强国复兴,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要有理想,有要求,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还要拥有爱国精神和团结一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我们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先锋,更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正冉冉升起的骄阳,应面朝世界新局势,喊出自己不怕风浪的口号:强国复兴,吾辈自强!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给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为了往后的生活和未来更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要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及理想,努力学习,成为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加油拼搏,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