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时间:2023-11-19 17:17:4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你有什么总结呢?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湄公河行动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篇1

  看完了《湄公河行动》,最令我惊讶和震撼的是方新武的死,我一点都没有心理准备。因为我是带着中国思维去看的。按照中国思维,主角一般要么垂死前被救了,要么受点伤,反正不会死。我一直以为方新武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是因为他不想活了(因为方新武杀了拿突,已经为女友报了仇),但是看完之后,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方新武绝对是想要活着的。第一,他说过一句话,(忘记具体的词了,我简单粗暴地总结了一下)大概是这个意思:毒贩杀了一个,还是会有一个的。第二,他跟高刚说过,女友死了之后,他才确定了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杀毒贩。根据这两点,我认为他的死,绝对不是因为没有复仇的信念支撑他了,而是被迫死的。

  根据当时的情节,方新武必须死。回想一下,当时高刚带着糯卡在半空中悬挂着,还又中了坏人宋哥几,自身难保,无法再下来救方新武。同时,方新武也中了一,宋哥又有援助。以方新武身中多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单匹马作战,所以他只能选择在宋哥的支援还没靠近他们之前,与宋哥同归于尽。最厉害的是方新武看到直升机上的人中后高刚和糯卡在空中摇摇欲坠和高刚在半空中中后的神情,他看到之后转个身就往敌方撞船。他看到那个场景之后,心中肯定是明白了,自己再不出手,这个任务就失败了。明明眼看着要成功了,却在最后一刻被敌方阻止。所以,他必须死啊。

  在整部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是结局,最令我唏嘘的是感情。影片中出现了,爱情(这个情节促使了方新武坚决剿灭毒贩的信念,促使他到金三角),超越了血缘、生死的战友情、亲情……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亲情。影片中出现了两次高刚女儿的视频,结尾了还出现了他女儿真人,这个女孩很重要吗?出现这么多次?是的,她非常重要。回想一下,是不是她的视频一出现,后面就会出现男孩出击的场景。一次是男孩击杀彭冰的哥哥,高刚杀死了男孩;一次是两个男孩与我方同归于尽。这其实是一种暗示。战队里的人对小孩没有戒心,然而就是这种怜悯心被敌方利用,造成我方大量的死亡。同时也可以看出毒品,对无辜的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为什么要设定是高刚杀了男孩呢?彭冰哥哥不杀,彭冰也不杀,偏偏让身为人父的高刚来杀?这不残忍吗?高刚在看女儿视频的宠溺神情我们又不是看不到?让高刚击杀男孩,这该让他多纠结?可是,被迫的。战队里的人从来都不想伤害无辜的人,但每一次行动都有无辜的人死伤。

  最后,对于结局,我想再说一下。为什么只出现了大家祭奠哮天的场景呢?为什么不祭奠人呢?我的答案是这样的,一只忠诚的狗为国捐躯都这么被人祭奠,更何况是人呢?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篇2

  有一百个观影者便有一百个湄公河。

  而我看到的自然也仅限于个人的湄公河,最让我有感触的不仅是向那些用意志与生命保护人民的军人致敬,也是为生活在湄公河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哀伤。

  整个湄公河都蔓延着毒品的味道,大人、小孩亦如此。看着小孩玩着轮流一颗子弹的游戏,看着对方被活活打死,却大笑的场景;看着有着小孩般可爱面容,却能眼都不眨一下的杀人、自曝;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中还会有什么?眼神中又会有着什么?

  想要摆脱这样生活的人,便会遭到重重的惩罚,每个人都不健全,这也让更多想要逃离的人看到了现实,他们摆脱不了。

  正如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母亲毒害了自己4个孩子然后服毒自杀。而她的丈夫在料理后事后也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世。

  他们为何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离世?

  我是来自贫困农村的孩子,我想我也能微微的体会到这样的感受,看到同村的.许多孩子都在小学毕业后便外出打工了,与我一起上学的同村同学,到高中的便只剩下寥寥几人,其他的基本都跟着大人们外出打工。

  我想是山外的世界太吸引农村的孩子,他们不像城市里的孩子,从小便看着这些繁华长大,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也稀松平常。

  但是对于还未真正有自己控制理性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诱惑,而他们也只会分清喜欢,只会跟着喜好走的孩子而已。于是他们选择了内心的向往,早早的进入到这个盛世中。

  于是一代代这样循环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直到毫无希望。

  湄公河行动最后,彭于晏说:走了一个糯康,又会来下一个糯康”。

  我想这便是湄公河的命运。他们无法改变。湄公河的每个角落,每个小孩都可能是糯康的继承者,因为他们本就是。

  这样的命运又该如何改变?又让人有多大的期待?纵使景色如此怡人,但生活的人们却未能感受到美好,有的只是那暗淡无光、毫无希望的机械的活着。

  而小孩呐?在他们的眼里看不到小孩的纯真与善良,只有恐惧,看着这样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忽然在内心深处有些庆幸,与他们相比,自己无疑是幸运的,我们都是幸运的。

  而这样的盛世是祖国给的,因为我们身后有祖国给我们撑腰;是那些奋斗在前线的军人给的,因为我们身后有挺立的胸膛可以依靠;是挺身而出的警察给的,因为我们身前有宽阔的背影挡着前方的袭击;是每个人自己给的,因为我们本身便是祖国的部位。

  虽然懂得,但还是希望湄公河的人们能少一些糯康,多一些平静与和平。能安稳睡一觉;能安心的走在这样的森林中,舒心的呼吸一下这样的大自然;有些希望的活着,我想这便是他们最需要的生活吧。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篇3

  《湄公河行动》由案件改编,讲述了发生于20xx年的湄公河大案破获始末。彭于晏在片中饰演潜伏在金三角一线的缉毒情报员,从外形、语言到生活习惯,一一融入当地生活,搜集线人情报并吸引毒贩入网,是成功的关键。

  彭于晏透露,自己一直有枪战片的梦,“可能每个男孩子小时候都喜欢这些吧,这次从训练开始已经非常兴奋了。”然而,真正接触到真枪实弹也令他有了不一样的体验。“真枪拿到手上时才发现其实是会害怕的,插在身上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伤害到人,还是要用它来保护人,这时就会有责任感,也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因为林超贤导演对于“真实”的追求,不仅武器是真的,所有场景也都尽可能的还原最真实状态。“草原、山洞、地下道、水坑、河上,上天入海,我们能去的都去了。”彭于晏称:“在山洞和树林里拍爆破戏时,灼热的碎片有喷到我们的耳朵和脸,感觉非常真实。”

  彭于晏在片中饰演的情报员,武要随时准备战斗,文要掌握多种语言以便融入当地,并随时获取情报。“我的角色在金三角要跟大量的泰国人、缅甸人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所以我就要学泰文、缅甸话,还要说英文。”彭于晏透露:“拍戏前会找语言老师陪我练习,他说一遍我跟着说一遍,然后录下来一直听,在后面配音的时候会把它发得更准一点。”

  《湄公河行动》是彭于晏和林超贤导演的三度合作,前两次都以惊人的战斗力取胜,彭于晏此次为演出全能情报员,除了在语言下足苦工外,还要变换身份与线人、毒贩等打交道,因此外形、性格,乃至说话的语气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彭于晏表示:“这部戏虽然是演一个角色,但因为他有很多种不同的面相,我也要随时转换。演这部戏有种演了十部戏的.感觉,过足了戏瘾。”

  《湄公河行动》在上映4日之后票房突破2亿,并连续多日稳坐上座率第一。在竞争激烈的十一国庆档杀出了一条血路,有口皆碑的《湄公河行动》不但票房持续高涨,口碑反馈也是值得一提,票房一路飙升,这是无疑是主旋律电影的一次大逆袭。“惊险!过瘾!刺激!猛呆!”等词汇不时在映后评价中曝出。

  随着电影的愈加火爆,在片中与张涵予出生入死的缉毒犬“哮天”无疑成为了本片最大泪点,而电影之外,更有众多“哮天”粉丝迫切想要了解“哮天”近况。而近期,片方也首次公开了有关缉毒犬“哮天”的幕后花絮以及缉毒犬在整个“湄公河行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据悉,导演林超贤在最初选择缉毒犬时,对它们进行了包括“站姿、眼神、表情、奔跑等”多项严格测试,并以“哮天”视角讲解了缉毒犬在丛林攻坚战中,势必要由缉毒犬来击破“地雷阵”,因为毒贩使用的是“跳雷”,在越战中对步兵产生极强的杀伤力。当触发跳雷机关时,地雷利用弹簧机关向上挑起爆炸,冲击波和弹片会集中在一人多高的半空中。这个高度对于人类没有找,但对缉毒犬来说却并无杀伤力,再加上缉毒犬的速度比人类更快,使得他们在整个行动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伙伴。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500字范文(精选7篇)10-09

红海行动观后感08-30

《红海行动》观后感10-11

红海行动观后感15篇11-13

《红海行动》观后感(15篇)11-27

红海行动观后感3篇11-09

红海行动观后感(3篇)11-09

《红海行动》观后感15篇11-06

红海行动观后感(15篇)11-23

红海行动观后感14篇12-28